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273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油管道是石油部管理的,你支持个什么劲。”张长亭气的六窍冒烟。渣土味的东北腔也冒了出来。
  林永贵就是担心张长亭施压,听说这厮来了北*京,马上跟着过来了。现在一看外交部不买他的账,就轻松的笑道:“外交部的同志有什么意见,我们虚心听取。张局不要急嘛。”
  “你当然不急了!”张长亭满脸的不高兴,没有遮掩的意思。他也是从从一线提拔上来的干部,年纪大了,火气没有年轻时那么旺盛了,但也不属于好说话的主。
  他懒得和林永贵说,直面苏城,瞪着眼道:“大华实业究竟要搞什么?我们和俄罗斯谈了一年多的时间,费了多少钱,多少时间?你们倒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找来哈萨克斯坦。这不是拆台吗?”
  苏城一个人坐在下面,就像是接受一群领导的面试似的。不过,他的脸上可没有接受面试的谦逊,轻松的道:“我们也是费了钱。费了时间才做成的。”
  “哼,这才多久的时间,谁知道你们谈出了什么丧权辱国的条件!”
  “老张!”林永贵可不能让他这么定性,即刻拦住道:“有话好好说。条件你也看到了,总公司没说反对的话。你要反对,也不要上纲上线的!”
  “那你说说,这么短的时间,不卖人家的好,怎么谈?”
  “能力问题而已。”苏城再下面轻飘飘的。
  “你说什么!”张长亭的声音是越来越大,像是咆哮了。公司的小年轻要是敢和他这么说话……令其愤怒的是,几年前的苏城,也不过是胜利油田的一个小年轻罢了。
  苏城撇撇嘴,不屑的道:“不管是俄罗斯的石油,还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谁能提供中国所需要的,我们就买谁的。你说谈了一年多的时间了,那就继续谈好了,如果你能谈下中俄石油管道,我们再说哪条更有利。如果你谈不下中俄石油管道,你就是民族罪人。”
  自从要与大庆争夺石油管道,苏城就让信息局收集了张长亭的资料,这是个吃硬不吃软的男人,典型的石油工人的风格。因此,他把话说的很重,但也没有脱离实际。
  一条正确的石油管道,提前10年或者推迟10年建设,不光能帮助国家节省几亿美元的运费,而且在国际活动中,能够减少很多的顾忌。俄罗斯从苏维埃时代开始,走的就是石油政治的路线,到了90年代,更是变本加厉。要从他们的嘴里找一条物美价廉的石油管道,那是想也别想。就是哈萨克斯坦,那也不是好相与的。日本早在70年代,就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寻找石油了,为了获得里海石油,他们也没少付出。
  苏城如果不是抓住纳扎尔巴耶夫想要建都这件事,带去的几千万美元,非得全部用掉,才能有目前二分之一的效果。
  不过,虽然没有花费现金,但许诺的建筑队也不能说是没有付出。而且,省下的几千万美元,也不见得真能省下来。接下来的程序依然复杂,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张长亭却是被苏城说的呼吸不畅,胸前起伏了两下,气哼哼的一拍桌子,站起来道:“好,我这就去莫斯科。让你看看,平等条约是怎么回事。”
  “祝您顺利。”苏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张长亭不理他了,转身对外交部的官员道:“中哈石油管道,我们不同意,你们也请注意一下,不要被那些蝇营狗苟的公司给骗了。”
  礼宾司的司长一脸尴尬,笑道:“我送一下你吧。”
  张长亭甩手走了,经过焦国平的时候,又哼哼了两声表示不满。
  焦国平当没听到,转身对苏城笑道:“苏董,旬日不见,你又放了卫星。”
  苏城和他握了一下手,道:“正好遇到了。”
  “没想到你对中亚国家的研究也这么深,纳扎尔巴耶夫可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你能让他主动邀请中国铺设石油管道,真不知你怎么做到的。”焦国平说的半真半假,有些恭维的因素。
  他和苏城都是周老的幕僚,以前见面的机会不少。不过,周老的年纪大了,参与国政的时间越来越短,主要精力也慢慢从国内外兼顾,转移到了国内部分。如此一来,外交部的焦国平和“国际问题专家”苏城同志,被呼唤的机会也就慢慢的少了。
  不过,对两人的关系来说,见面的少了,反而会亲切一些,也免得二人在国际问题上总是出现不同意见。而随着周老沉默的时间增加,焦国平对苏城的态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假如没有了周老的光环,苏城的势力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焦国平就有从天堂跌落凡间的可能了。
  攀上苏城,不是焦国平的第一选择,但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也不放过。
  苏城对焦国平的示好表现的很平淡。他如今的目标是推林永贵上位,到了这个层次,一个副司级干部的态度,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
  焦国平也不指望苏城倒履相迎,又说了几句自己对哈萨克斯坦问题的认识,就主动告辞了。
  苏城也和外交部的几个人打声招呼,就与林永贵出门上车。
  坐到后座上,林永贵才皱眉道:“张长亭在俄罗斯是有关系的,你激了他,这家伙说不定真能谈下中俄管道。”
  “谈下中俄管道哪有这么容易。”苏城靠着椅背,慢吞吞的道:“张长亭有俄罗斯的关系我知道,他在巴库工作学习过一段时间。其实,我今天激不激他,他也会去莫斯科吧。”
  “这倒也是。”林永贵叹了口气,道:“就我所知,张长亭认识俄罗斯现政府里的好几个当权派,在能源方面的影响力不小,否则,总公司也不能那么容易同意安大线。当年就有人提出其他的管道线路,是张长亭亲自到俄罗斯,确定了安大线。其他人提出的线路,全部被俄罗斯那边给否决了,表示只有安大线这一个意向。如果张长亭现在过去,真的谈成了协议,咱们就被动了。”
  如果在安大线和中哈线中选择,中央十成十的会选择安大线。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比中哈关系更重要的。
  苏城知道安大线的前生后世,听了林永贵的话,却是笑道:“有意向和签合同是两码事。安大线是俄罗斯的私人公司提出的,和政府又没有隶属关系,张长亭再有本事,也得一口口的啃下去,他啃的时间越长,越说明中哈线的价值。”
  “他要是真的啃不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他全力谈判,两三个月悬而未决,也够他受的了。我们要是能在这段时间,说服总公司接受中哈线,也算是推进了一步吧。”苏城说着怪笑两声,道:“张长亭去了莫斯科,他总不好遥控总公司吧。”
  林永贵登时乐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先拔头筹

  即使没有苏城的刺激,张长亭也是要去莫斯科看看的。
  中哈线出乎意料的先拔头筹,俄罗斯的态度就变的很重要了。如果安大线还是浑浑噩噩的不清楚,那天平肯定会向中哈线倾斜。这种国际工程,政府的态度往往很重要,有时候一两个小小的让步,就能促成一个大工程,光是增加的税收可能都要比付出多的多。
  不过,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个德性,在不威胁官员们的位置,又没有足够的好处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为了企业而损失政府的利益,巴巴的主动寻找工作的官员更是濒危动物。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会花费巨资公关政府,就是为了让政府主动一些。而中国的企业,多半是依靠关系的。
  像是张长亭,他认识许多的政府高官,通过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办成不少事,也许比用钱办事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即使明知道大华实业在国际竞标中屡战屡胜,他也没有畏怯的地方。
  或者说,哪怕有什么畏怯,张长亭也无路可退了。
  能源开发就是如此,你可以按兵不动,混吃等死,然而,你一旦决定开始某个项目的时候,就再没有后退的空间了。
  安大线不成,张长亭损失的将不止是一条石油管道,还有他毕生奋斗的正部级头衔,以及掌控全中国石油的诱人滋味。
  其实林永贵也是一样的,如果他想从别的方向来竞争,那就从别的方向来。而他决定了支持中哈线以对抗安大线,那他也是没退路的。
  只用了一天时间,张长亭就办好了出国手续,悄悄离开首都机场,和几个几个换班的外交部官员混在一起。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他还找人用假名登记机票。
  尽管如此,未等飞机降落,苏城还是收到了董峰的消息:“张长亭去了莫斯科。”
  大华的信息局时刻盯着张长亭呢。他的手段对付普通媒体或者有效。对付国际市场里杀奔出来的大华信息局,那就显的有些稚嫩了。
  苏城倒是不着急,让董峰再次确认,看到了莫斯科方面传真过来的张长亭下机的照片,方才通知林永贵。道:“张长亭到了莫斯科。”
  “时间正好。今天下午就有一个会议。”电话另一端,林永贵颇有些惊喜的问:“他什么时候到莫斯科的?”
  “刚到。”
  “刚到你就知道了?”
  “正好遇到。”苏城说的言不由衷。
  林永贵呵呵的笑了两声,自不会去追究。他甩了甩手,从办公桌的抽屉中拿出几份文件。从中选了两份,装进了公文包里。然后,再次拿起电话机,道:“准备车。”
  不等下面的人进来报告,林永贵拎起包就往院子走。
  一墙之隔。就停着一辆皇冠,一辆奥迪100和一辆桑坦钠。驻京办的伍主任飞奔而出,手上还拿着哗啦啦的钥匙,见到林永贵,脸上就堆出笑容,道:“林书记,皇冠的油多一点,咱们坐这个?”
  “嗯。”林永贵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伍主任连忙去开车门。
  和苦哈哈的油田基层部门不一样,级别很低的驻京办事处。却因为接待领导的需要,往往能配备好车。
  林永贵在油田管理局,也就坐一辆皇冠,而胜利油田的驻京办,却同时拥有皇冠和奥迪。
  这两辆车。任何一辆放在驻京办都是超标,实际上,就算是驻京办事处自用的桑塔纳,也属于超标的车型。同样的京城处级干部,还处于骑自行车的状态呢。底下富裕些的政府部门,能给处级干部配个北京吉普就算不错了,等闲的县委书记,也坐不上名字洋气的轿车。
  林永贵以前也曾整顿过驻京办,奈何跑部钱进的传统未取消,驻京办的功能就变的日益重要,两辆好车竟然有些不可或缺的意思。
  对此,林永贵也只能暗自摇头。
  整个下午,林永贵来往奔波。
  他是抓紧了时间,拜访那4名中立的局长。
  就石油总公司内部来说,18名局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决议的结果。因此,争取多数票,对林永贵和中哈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林永贵又约见苏城,两人共同去拜见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
  只有总经理不做表态的时候,18名局长的多数票才能发挥作用。
  在一般性的问题上,总经理通常是不做表态的。不过,石油管道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哪个人敢保证成功。
  拜访了总经理,林永贵接着拜访上一次赞同自己的7名局长。
  和那4名中立的局长不同,赞同林永贵的7名局长,都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关系。
  林永贵毫不吝啬的带上苏城,没到一处,就给他细心介绍。
  这是将自己的关系介绍给了苏城。
  林永贵也想的明白。自己若是成功坐上总经理的位置,也不会失去支持,但若是失败了,留着这些关系也是没用。
  一家家的拜见过去,有的用半天时间,有的用一天的时间。张长亭不在情况下,局长们的回应也相当不错。
  这样,到了月末的时候,林永贵已积累出了10名局长的同意。
  若是按照18名局长,一名总经理的配置,下一次的局长会议,他很可能拿到多数票。
  “是不是该尽快申请举行局长会议?”苏城有点熬出头的感觉,道:“纳扎尔巴耶夫主动邀请我们开采石油,做天然气管道,石油总公司总得有个表示吧。”
  说到内部斗争,林永贵就是宗师级的水准了,他沉稳的道:“局长会议前,总经理还可以召开党组会议,咱们在党组里,就不占优势了。”
  苏城拍拍额头,很是无语的道:“那就还要分别拜访党组成员?”
  “或者等张长亭的消息。”林永贵建议道:“他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成功,国内的支持也会减弱。那样的话,党组会议估计就变成了陪衬。现在担心的,就是他能短时间内谈下中俄管线……那样的话,我们就彻底被动了。”
  看的出来,这个问题纠结了林永贵不短的时间。
  要是换一个命题,苏城也许会犹豫不决。
  然而,安大线这样有名的石油管道,命运几乎从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因此,苏城毫不犹豫的道:“我们继续做我们的,再熬张长亭半个月的时间。”
  “嗯……半个月,这个时间点不错,也能顺便熬一下石油总公司。”林永贵笑吟吟的。
  国际合作往往是需要一个契机的,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国家,可能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会有什么联系和深入交往,可是,一旦契机出现,合作的速度和程度会迅速加快。
  纳扎尔巴耶夫的目光,原本是放在欧洲和美洲的,通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是苏联时代就建造好的,稍加修缮就能使用。美国也积极的想要建造从哈萨克斯坦到土耳其的出海石油管道……中国等亚洲国家,虽然就在哈萨克斯坦的近邻,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缘故,纳扎尔巴耶夫并未感到商机。
  他这也是正常的想法,去年的时候,中国还是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出口国呢,摇身一变进口石油,除了中国人自己,其他国家的人,注意到的真是不多。
  然而,苏城的到来,给纳扎尔巴耶夫打开了一扇窗户。
  财大气粗的2000万吨每年的销售合同,与美国和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也没什么区别了。这可是每天几十万桶的销售量,相当于两三个大型油田的产出了。
  看到这样一份销售合同,纳扎尔巴耶夫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整的调查中国的商贸和工业情况。
  正处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中的中国数据,不管丢在谁的桌上,那都能吓人一跳。
  一年15%的GDP,全年上千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全年上亿吨的石油消费量……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还担心日后难以为继的问题,换成纳扎尔巴耶夫这个哈萨克人,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卖了那些石油!
  他才不在乎中国是不是金融危机的前夜,也不关心中国此刻的投资过热能不能维持,他倒是愿意在正高位的时候,将石油卖给中国。
  因此,苏城让他主动提出管道建好以后,纳扎尔巴耶夫并不是闲呆着等待中国政府的。
  他也在不断的询问和跟进此事。
  石油管道虽然是大事,不用急匆匆的做决定,但石油总公司不能总是避而不见,他们也需要拟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远隔万里的张长亭,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延迟局长会议的时间。
  时钟一秒又一秒的转动着。
  留给张长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总有人满怀期盼,希望张长亭能带回来一份中俄石油管道的协议。至少是相似的东西。
  只有苏城知道,先天畸形的安大线,完全没有给张长亭创造出发挥的土壤。
  ……





第四百六十三章 无功而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