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296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城默念着800Mpa和70Gpa,也没有感性的认识,就问:“东丽的碳纤维的数据是多少?”
  “您是问哪种?”黎涣祥嘿嘿的笑着,有些想转移话题的意思。
  “最好的。”苏城斩断他的邪念。
  黎涣祥咳嗽两声,犹豫片刻才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模量不可能双高的,肯定是一种高,另一种要低一些。”
  “说数据。”
  “看您急的。”黎涣祥就是不说。
  “快点。”苏城和他捻熟,一点面子都不用给。
  黎涣祥嘿嘿的笑,他的脸皮早练出来了,旁边的研究员就不好意思了,站出来道:“现在世界上最好的碳纤维,拉伸强度最高的有7个G,模量最高的能有600Gpa吧。”
  和大华实业的碳纤维相比,两个数据都有10倍的差距。苏城虽然不了解这方面的细致资料,但他有一个模糊的认识,3倍大概是比较有商业前途的产品,10倍的话,就很难获得大面积推广了。
  怪不得有了实物,黎涣祥也是谨慎的说了以一定成果。
  苏城转头一笑,心想:自己要求也太高了,要是真能达到最高水平的三分之一,岂不是要赶超英美了。这个时候的英美两国,在碳纤维的生产方面,还真不能说是优秀。
  黎涣祥观察着苏城表情,等他结束了咬牙切齿的动作,才小声道:“这位是王赟博士,碳纤维项目就是由他主持的,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得到了目前的成果。他刚才介绍的碳纤维,有7G拉伸强度的碳纤维,模量就小多了,只有400。模量600G的,拉伸强度自然不能太高。”
  600比70也是8倍的水平,黎涣祥自知说服力较弱,忙到:“我们现在也只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如果能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达到7G不敢说,3G是还是能做到的,是不是王赟博士?”
  王赟是个文文弱弱的书生,大约30岁的年纪,带着酒瓶底似的眼镜,眼睛略显浮肿。他有些迟缓的看了黎涣祥一眼,才轻声道:“咱们的目标是先做1。5G的。”
  黎涣祥当时就冷场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啊!
  苏城“呵”的笑了出来,杨明也迅速陪笑。周围顿时是笑声一片。
  “老王太实在了。”黎涣祥总算憋出了一句。
  王赟顶着周围的笑声不为所动,淡定的道:“我们做的是沥青基的碳纤维。和聚丙烯腈基的不一样,这种碳纤维的模量高一些,拉伸强度要低一些,从目前的同向异性的沥青短纤维发展到各向异性的沥青短纤维,估计拉伸强度能从800提升到1500,再多就不好说了。”
  “能确定提升到1。5G?”
  “最多一年,而且模量能提升到230,这个算是达到国际标准了。”王赟似乎信心十足。
  “好。那我就静候佳音了。走,咱们去看看实验室。”苏城自然是鼓励为主,不管怎么说,人家把碳纤维做出来了,性能弱是能预料到的。就大华实业目前的投入,怕是比国外专业公司少了百倍都有可能,像是这种烧钱的材料游戏。没钱又何谈发展,何谈跨越式发展。
  黎涣祥略轻松一些,一马当先,在前面领路,口中笑道:“苏董别看咱们的碳纤维数据差些,这还是申请了专利的。各国的专利都申请了。”
  “哦?有商业价值吗?”
  “当然有了。”黎涣祥激动的道:“我们已经将信息交给了商业部和战略部,请他们帮忙研究,咱们的碳纤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哪些优势?”
  “传热性好,电子屏蔽的性能好。另外,咱们的纤维是沥基的。纤维较短,制造成本也低,预计工厂生产的成本只有目前那些热卖的碳纤维的一半。”
  “一半啊。”对刚刚进入市场的碳纤维来说,成本固然重要,可性能下跌的太严重了,苏城想了想,问:“达到1。5G的水平以后,成本会是多少?”
  “也许是四分之三。”黎涣祥说的相当保守。
  苏城微微点头,道:也不是不能接受,现在就看你们的研究进度了。
  黎涣祥这下笑了出来,说:“进度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你们计划想要多少?”苏城表现的很淡然。
  黎涣祥颇为疑惑,研究经费向来是不好要的,那种要多少给多少的传说并不真的存在,他和王赟对视一眼,试探的道:“照王博士刚才说的进度,1000万就差不多了。”
  这绝对是狮子大开口了。大华实验室虽然富裕,但项目也是相当多的。3000多名研究员,主持着近千个项目,要是一个项目批1000万,岂不是每年要花上百亿元?
  碳纤维在中国一向是由石化和煤炭研究所来搞的,包括神华集团和曾经的煤炭部下属的无数个煤矿在内,怕有几十个研究所有专项研究,而这些研究所的经费,能突破百万就算不错了。相比之下,大华实验室的经费虽多,但主业仍旧是石油勘探,开采和石油化工。碳纤维只属于最后一类中的边缘项目,1000万这么大笔的投入,绝对是超级别的。
  然而,苏城却是清楚碳纤维的未来,这是不逊于一个大型石化基地的超级项目,而且潜力惊人。对比而言,1000万就显的太渺小了。
  “给你。”苏城根本是一个磕绊都不打的道:“我再给你加1000万,允许你成立一个碳纤维研究所,级别和其他研究所一样,现在就可以开始招人了。”
  这下轮到王赟惊呆了:“一个单独的研究所?和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样?”
  “没错,和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样,如果有成果的话,再议定经费。”就潜力而言,碳纤维是不逊色于海洋石油开发的。后者的发展,还少不了前者的参与。
  面对一个几千亿的大市场,苏城给钱给的是痛快无比。
  要不是他有一个大华实验室,其他人就是想付钱得到碳纤维的技术,也是没有门路可寻。
  黎涣祥终于认识到了苏城对碳纤维的重视,趁机道:“这可不能算在大华实验室的总经费里面。”
  “不算可以。”苏城转向王赟,道:“你们得让碳纤维研究所像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样充沛起来,成果斐然。”
  陪同在侧的顾海健乐的上嘴唇都要碰鼻子上了,这样的表扬可比当面表扬还来劲,要不是王赟是主角,他现在就想宣扬一下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四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研究状况。
  王赟再不通俗务,惊喜也让他的呼吸急促了。大华任一个研究所,都代表着每年上亿元的经费,以及大量的独立立项资格,比目前的国家级研究所都要强,官僚主义还更少。
  在研究者的眼中,做到大华的研究所的所长差不多就是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了,这个职位几乎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研究,大量的经费和配属的助手,能够解决研究员最头痛的两大难题,而且,这个职位的管理工作并不繁重,只需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就绰绰有余了。倒是黎涣祥这样的实验室主任,大都是研究之路断绝的情况下,才被研究员们列入职业目标。
  “人员仅仅从大华实验室内部调派怕是不够,毕业生也不行,能从国内和外国找人吗?”王赟迅速进入了角色,认真的考虑着。
  苏城重重点头,道:“不仅可以挖人,若是有卖专利和设备的,不如收下为妙。这方面,让张超配合你们吧。”
  1993年是一个有趣的年份。这一年,美国开始收缩航天方面的投入,许多只有航天飞机的零件商因此陷入窘境,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的日本碳纤维公司。
  如果没有了狗大户美国,一吨3000万日元的碳纤维,可是卖不完的。
  虽然不指望捡漏,苏城却是希望能多一些准备,待到碳纤维市场真的红火起来以后,别说是专利购买了,专利授权都不容易弄到。作为后进者,大华实业不仅需要自己的专利,也许要多一些别人的专利。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初级碳纤维

  王赟的实验室占据了整整一层楼,依次摆放着驱动机组、纺丝机、水洗机、牵伸箱等处理原丝的设备,而在楼的另一头,则有搓管机、薄膜缠绕机、抽芯机、抛光机、固化烘箱等碳纤维的处理设备,可以看出,王赟不光在研究碳纤维的制造,而且也在研究碳纤维的应用。
  看到这一幕,苏城叹声道:“王博士辛苦了,同时做两个方向,不容易啊。”
  这一句话,就把王赟说的眼眶红了,算上他在研究所的时光,十数年的光阴,何止是不容易。
  这么多人看着,王赟很快收敛了表情,嗓子却有点哑的说:“我也习惯了,现在身边还有助手,我主要精力放在碳纤维的研发上,有空闲的时间,就尝试一下碳纤维的应用。国外公司把碳纤维的应用都研究的很透彻了,咱们落后的还很远。而且,国外公司总是考虑使用强度高,模量大的碳纤维,我觉得有点浪费,很多东西,没有必要使用那么好的碳纤维,我是希望能用更便宜的碳纤维,做出国外的某些重要应用的效果。”
  这就是中国的山寨精神啊!
  苏城听的只能点头,心里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碳纤维是真正的朝阳产业,现在看起来很好的产品,用不了三五年时间,就会更新换代成普通中档产品了。如果是普通的研究员,将精力放在低成本应用上面也就罢了,王赟能提前好几年,做出差不离的碳纤维,这样的水平,浪费时间在其他方面,就太可惜了。
  但是,这样的道理,苏城知道,王赟怕是更清楚,所以他反而不好劝。只能沉默以对。
  这王赟若是冲着名利去的,只要研究碳纤维一项,就足以功成名就了,与碳纤维这种革命性材料相比,碳纤维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偏偏王赟是一片公心使然。所谓“学者的良心”这种东西。随着改革浪潮的汹涌澎湃,是越来越少了。再过几年,人们恐怕都不讲良心,只讲制度了。
  王赟。只是又是一个幻想着改变世界的研究员。
  苏城望着王赟单薄的身体,却想:如果他真的能带来国产化的碳纤维,改变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改变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但终归是改变了。
  黎涣祥很快将话题转了过来,笑道:“咱们国家。以前军用的碳纤维,都是买国外的用,巴统禁用以后,还买过一段时间的民用碳纤维做军用的,现在高档次的民用碳纤维都不卖给咱们了,降低原料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苏城却是不知道这茬儿,讶然道:“这么说,咱们是想买好的碳纤维都买不到?”
  “正规渠道。肯定是不行了。”黎涣祥啧啧了两声,道:“您都不记得咱们启动碳纤维项目那会了吧。”
  苏城实话实说:“没什么印象了。”
  他的大华实验室都扩充到3000人的规模了,项目的数量只比这个多,要说重要性,研究出了成果的碳纤维固然重要。但当年立项的时候,就只能说是普普通通了,同样立项的太阳能项目、电池组项目、高压输变电等项目,至今没有一点反馈。苏城就是想要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只有像是王赟这样。做出了实效的项目,才能得到他的注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见到结果,谁又能知道碳纤维项目是三年出成绩,五年出成绩,还是十年出成绩。
  黎涣祥一副了然的样子,道:“大华船业那边提出要求,希望在95年前后,能研发出适用于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如果不能研发出合适的碳纤维,希望能解决压缩天然气罐的碳纤维应用。因为这个要求,咱们才给碳纤维项目组,增加了300万元的经费,所以才有了沥青基的碳纤维。”
  王赟点点头,道:“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的发展潜力更好一点,但要说快速研究和廉价供应,还是要算沥青基的碳纤维。”
  这两种碳纤维,苏城以前是不懂的,普通大学生估计也难知道碳纤维的具体分类。倒是在过来的路上,苏城了解了一些碳纤维的常识。正如王赟所言,聚丙烯腈基的碳纤维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也受到更多的重视,而采用沥青为原料的碳纤维,目前虽然有模量较高的好处,但优势是越来越弱了。在强度远逊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情况下,沥青基碳纤维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成本较低了。
  目前,王赟的研究方向就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算是符合中国目前的需求。苏城对此不做评价,颔首道:“那现在的成果,能用来做压缩天然气管吗?”
  “还有一点难度。”王赟不好意思的道:“各向同性的碳纤维,目前的应用面比较窄,大概就能做一些体育用品吧。压缩天然气罐所需的碳纤维,至少要等到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出笼,才有希望。当然,用咱们目前做的碳纤维,做一些船舶的建筑材料,还是很好的。”
  LNG船之所以号称是船舶业的明珠,就在于它使用的技术,几乎全都是世界顶尖的技术。从殷瓦钢到碳纤维,放在90年代初,差不多都属于只有一两个国家掌握的高科技,而且,不像是很多的项目采用高级材料只是锦上添花,LNG船是只有采用高级材料才能使用的船舶。
  别的船只的钢板用厚一点的都会觉得吃亏,而像是LNG船之流,混合着碳纤维做支架,也不见得能把成本提高多少。这可是成本两亿美元的大家伙。
  大华实业的LNG船即将要完成了,95年前后的要求,明显是为了下一个版本的改进,苏城甩甩手,不再提此事,继续认真看了起来。
  王赟很快将准备好的碳纤维成品拿了出来。
  一共4种规格的碳纤维,如同普通的丝线一般,放在托盘上。这些线圈很像是此时家庭常用的缝衣线,几厘米厚的细线缠绕着一个小拇指粗细的纸卷,就变成了一个碳纤维卷。
  如果不特别说明的话,旁人根本看不出来,这样一根纤细的线,竟然会是由几百上千条碳纤维构成的。
  “这样的碳纤维,能用在新宅建设里?”苏城问的是杨明。是他把碳纤维放在了新宅建设的报告里,这才引起了苏城的注意。
  杨明硬着头皮道:“虽然只是初级产品,想来还是能够应用的吧。”
  他拼命的给王赟打眼色。
  王赟似乎也明白过来,连忙道:“我们的碳纤维,虽然数据不是非常漂亮,但还是能够应用的。”
  “不仅要不断的研发,而且要快速进入生产环节。”苏城让人拿出一份委任状,一本计划书,对王赟道:“碳纤维研究所的名义,我给你,每年的经费也按照前面说的补充给你,日后,你的人员越齐备,项目越多,分到的经费也越多。但不管怎么样,碳纤维要不断的出成果……另外,工厂和公司都是最讲究成本的地方,你做低成本的碳纤维肯定有销路,但也不能放弃高规格的碳纤维……”
  “我明白,如果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能如期完成,我有信心让它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比国外产品便宜四分之三……”王赟说话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眼睛直盯着苏城手上的东西。
  上千万的研究所经费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比现在是天壤之别,不知能请多少个助手助教,能买多少仪器设备……
  不止是王赟,盯着苏城的专家不在少数。在大华实验室呆久了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因为这里的条件的确是能出成绩的,不像是许多国内的研究所,百多号人的单位只有一两百万的经费,还包括了员工的工资,在竞争激烈的科学界,那样的研究所要想得到等同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学研究就是用钱堆出来的,而钱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