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311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26所尽管是科工委下属的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不至于工资无着。但是,在货币化改革以前,公制单位员工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福利的。仅靠工资的话,单身员工倒不至于影响生活,单职工家庭要养家糊口就比较困难了,若是人近中年,遇到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吃不起肉吃不饱饭都不奇怪。
  这样的情况下,吕所长不受埋怨是不可能的,一些老资格的研究员,指着鼻子骂他的也不是没有。
  要是以前,吕所长也就唾面自干了。可是,面对苏城气势汹汹的挖角,再想想科工委的暧昧态度,这就不是落埋怨的事了。
  严海斌苦中作乐道:“找军区打秋风是好事,说不定还能混个肘子。喝两瓶老白干,你是所长,市委和科工委就交给你了?”
  “就市委和科工委现在的样儿,最多撒几颗芝麻给咱们。”吕所长又是一声长叹,道:“人情是越用越薄,再这么下去。咱们真要喝西北风了。可惜没能拿下大华实业的碳纤维,否则,就该军区找咱们打秋风了。”
  说到被打秋风,吕所长反而是心胸畅快。在他眼里,被别人需要是很舒服的事情,当然。对每个人来说,被需要都是很舒服的事,如果付出的不是自己,而是公家,那就更完美了。
  严海斌也是深表遗憾:“科工委定了的事,找领导也不行了,老汤那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这要是拿下了碳纤维的项目,别说是国庆节的福利奖金了,我看盖几栋楼都简单。”
  “别说楼,说了我就头胀。”吕所长连连摆手。
  826所已经快10年没有新建住宅楼了。这年代,市场上并没有商品房的存在,农村居民依靠宅基地自建房,城市居民就要依靠单位自建房,六七十年代的大院平房,七八十年代的临街楼房,就是此时的城市住宅的主力军了。
  一家好单位。隔三差五总要想办法盖一批房,以容纳新员工,改善老员工住房条件。
  再差的单位,十年八年也要想办法盖些房子,10年前刚入职的年轻人可以住单身宿舍。10年以后,面对成家立业且有了孩子的职工,宿舍就不堪用了。即使是有房子的老员工,也往往会有改善的需求,希望将平房或者简易楼换成有厕所和厨房的楼房,年纪大一些的,甚至需要为日渐长大的子女腾出房间……
  这些现实的需求总是需要解决的。在缺乏社会房子的情况下,单位职工都要将之着落在单位。
  事实上,单位职工的所有需求,都是要着落在单位的,后世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五险一金,在90年代的单位职工眼里,只是再基础不过的要求,甚至不用费心了解,自然会得到。。
  所谓的好单位,不仅要负责职工生老病死的一切需求,甚至得惠及子孙。单位幼儿园,单位小学,单位中学和单位医院,通常是所谓的大企业的标配。员工的追悼会,离退休职工的娱乐生活,往往也是单位领导的工作项目之一。除此以外,单位还得考虑单职工家庭的生活问题,考虑职工子女的就学就业问题……
  零零碎碎的花销,看起来不多,聚沙成塔却异常的可观。真正的高利润行业也就罢了,偏偏低利润行业的职工,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
  吕所长和严海斌生长在体制内,他们挣扎的最好结果,不过是拉一个垫背的而已。
  但是,挣扎在这块泥潭中,他们也不会有更高的追求了。
  简单的午餐后,吕所长和严海斌共同前往军区,找严海斌的战友打秋风。
  在被灌了三瓶郎酒以后,两人换到了几片冻肉,一车罐头和一车的苹果。
  罐头和冻肉都很有年头了,硬梆梆的像是石头似的。猪肉上还盖着蓝色的章子,隐约可以看到“1981”这样的数字。
  吕所长注意的看了两眼,严海斌却是满不在乎。和平年代,战备仓库里的存货总是要替换的。
  两人在军区睡了一觉,第二天才叫人来开车。
  虽然东西不多,总归是看得过眼了,严海斌也就挺起了腰板,自己看了一辆车,由着吕所长在后面睡大觉。
  抵达826所的时候,仍然是早晨。
  严海斌喊了半天,才见门房晃悠悠的来开门,很不爽的骂道:“人都死哪去了?”
  “办公楼前排队呢。”门房是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职工了,只管收发信件和开关铁门,别的什么都不理,对严海斌这个总经理,也就是抬了抬眉毛。
  吕所长从窗口探出头来,皱眉道:“排队做什么?我没说今天发东西啊。”
  门房的老头儿伸长脖子看了看。笑道:“就您拉的这些苹果,还真不值得排队。”
  说完,老头儿将门锁和铁链拢在手里,就回门房喝茶看报去了。
  吕所长和严海斌摸不着头脑的将车停好,步行往办公楼去了。
  未到地方。就能听到稳稳的讲话声,走进了,才见到近千人云集于办公楼前,不仅把小小的表演广场给占了,连花坛都未放过。
  “这是做什么?”吕所长拉住后面的一个小伙子就问。
  年轻人看是所长,一个激灵。旋即露出笑容,说:“大华实业来咱们研究所送温暖来了。”
  “什么?”
  “就是做石油的大华,人家跑来咱们研究所,说是送温暖什么的。每人一箱苹果,一对热水瓶,还有10斤的带鱼和20斤的油。副研究员以上的翻倍。”小伙子说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这是做什么……”吕所长彻底迷茫了。
  对面的小伙奇怪道:“不是您请来的吗?”
  “当然……算了!”吕所长想否定。又觉得不对,问:“大华的人来,说什么了没?”
  “就是说送礼什么的,对了,给了每人一本画册。”小伙子七手八脚的找出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似的彩印册子。
  吕所长不知怎么的,心情瞬间紧张起来,拿起画册就翻。
  果然全是大华碳纤维所的介绍。
  不仅介绍大华碳纤维所的成绩。而且介绍大华碳纤维所的软硬件设施。除此之外,就是大华的薪金制度和分红制度了。
  以表格形式展出的薪金和分红,每个数字后面都是一串的零。
  吕所长再傻也明白什么情况了。
  这是妥妥的挖人的节奏啊。
  “不行。得把人轰出去。”吕所长迅速的下定决定,拉住严海斌道:“我宣布,你组织人手,不能让大华到咱们的地盘上撒野!趁着他们什么话都没说,咱们说不定还能赚一批慰问品。”
  他还真存了让苏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念头。
  严海斌苦笑,指指前面,道:“人家发东西呢,你怎么轰人?别被人轰出去就好了。”
  前面。几乎每个拎东西的职工,都是全家出动。
  死沉死沉的苹果箱子,易碎的热水瓶,再加上菜籽油和冰冻带鱼,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拿不回去的。
  自行车。三轮车乃至于旧板车,都从不知哪个土疙瘩里找了出来,上面堆着来自大华的礼品。
  看着那些洋溢的笑脸,吕所长突然有种羞愧感。
  “吕所长来了。”返回的人里,终于有人发现了吕所长,打了声招呼。
  “早。”吕所长恹恹的挥挥手。
  路过的职工,却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眼力价的。一辆自行车“嘎”的一声停在吕所长身边,车上的中年人也不下车,骑在车上,一只脚蹬地,问:“所长,听856的人说,能借调到大华实验室去,咱们所是个什么章程?”
  吕所长哆嗦了一下嘴,没骂出来,转而问:“干嘛去大华?”
  “856借调去大华的人,一周拿了两个月的钱,想借调去的人都疯了。咱们所有没有这好事?”因为问的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吕所长身边很快就围起了人来。
  厚厚的人墙,将最后一丝风都挡住了。吕所长又烦又闷的挥挥手,很想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终究没说出口。
  借着科工委的势,他和严海斌是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技术的。
  但是,当苏城跳过他们,直接与科工委合作以后,吕所长和严海斌所在的826所,就成了实质上的弃子。
  大华碳纤维所正处在高速扩张期间,产量几乎每天都在增涨,每三天就要增添一台设备或机器,仅仅依靠不成熟的实习生,是无法完成从调试到性能表的置顶工作的。这个时候,856所有经验的研究员,就发挥作用了。
  苏城对他们的付出也给予了等同于大华实业员工的回报,即使有些人不是那么在乎工资的多少,可在外人眼里,这总是极好的事,更别说身处在困难中的研究所。
  蠢蠢欲动,已经不能形容现在的826所了。
  吕所长静静的环视一周,看到的都是兴奋的笑脸和期待的眼神,不禁心灰意冷的道:“有多少人想借调去大华实业?”
  “我。”
  “我们两口子!“
  “这里!”
  无数的胳膊竖了起来,更有人踮着脚跳。
  踊跃的职工们的喊声,甚至影响到了排队的人,有人以为要统计报名,干脆放弃了位置,挤到末尾来。
  正在送温暖的大华员工,不得不停下分发礼物的动作,相视一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吕所长脑中蹦出的,竟是这句话。
  “散了吧。都散了!”严海斌满溢着挫折感,粗鲁的推开人墙。
  826所的职工却不买账,不断的有人喊:“怎么还不登记?”
  就在此时,一名大华的员工站在了人墙的另一侧,登高大喊:“请大家稍安勿躁,我们现在统计愿意借调大华的人员名单,大家请到我面前来排队……”
  一瞬间,挡住严海斌的人墙,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情节转折,考虑一下,明天更

  如题。
  太晚了,大脑糨糊




第五百一十六章 雄厚资本

  苏城亲自抵达徐*州,帮助826所的职工解决调职和借调的问题。
  他就坐在826所的一楼大厅里,听所里的职工说自己的困难。汤处长陪在边上,和吕所长,严海斌一样,支着耳朵听。
  这个年代,无论是换工作还是搬家,都没那么容易。
  调职者本人的工作和户口尚好解决,家人的工作和户口就很复杂了。因为本人是正当的调派,可以统一处理,找政府落户。家人是被动的调职,不仅理由牵强,地点也不统一,政府机关向来是懒得处理的。
  除此以外,职工家属的工作好坏,也缺乏统一的制度保障。是以该职工的水平来决定家属的工作?还是以家属本人的能力来决定?家属本人的意愿和两地分居的苦恼,都影响着研究所员工的最终决定。
  当然,以826所和856所的状况来看,哪怕是两地分居,能走的职工都愿意走,但这并非是大华实业的风格。
  大华实业的风格,是尽可能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以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智力和体力优势。
  这一点,在大华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苏城希望将这项传统维持下去,就像是任何一家新公司那样,开创传统总是要比维持传统更加坚持。
  而且,两家研究所的员工,的确非常的需要帮助。
  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项目组长南道就是其中一员。95年以前,国务院特殊津贴只是每月100元的补助,能稍稍改善生活,多称几次猪肉,多买几本书,但增加30%的工资收入并不会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真正支持家庭开销的是南道的妻子。她是徐*州工商局的一名主任科员,得益于90年代的商业流动,工商系统获得了强大的吸金能力,并在利益均沾的指导思想下。成为福利最好的政府部门之一。
  在南道收入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是妻子的收入支撑了家庭,用于子女的教育支出,用于家庭消费支出,用于老人的医疗支出,甚至支持了南道的理论研究……
  前往大华实验室任职,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旦搬家到大华实验室,南道固然能够继续他的研究,妻子却会面临了失去理想工作或者分居两地的问题。
  工商局是目前最热最好的单位,比供电局有权,比机关有钱。就是财政局都比不得。尤其是对中低层员工来说,既清闲又体面,哪怕不寻求灰色收入,正常的单位福利都绰绰有余。
  换到另一个城市,这种市长书记都要找机会才能解决的工作,又岂是容易获得的,跨省市的调职。更是堪称超级难题,再加上行政级别和原始单位的人脉关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找不到解决方式。
  “……我不能这么自私。”南道坐在苏城对面,微微低了一下头,很快抬头,勉强笑道:“我都是快50岁的人了,也过了做研究的年纪了。承蒙苏董不弃,邀请我前往大华实验室,可惜……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还是当面说明比较好。我就留在826所吧。”
  说着,南道缓缓的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看的出来,他的心情并不好。做了好几年的理论研究。好不容易有了做实验的机会,好不容易有机会证明自己的理论,就这样放弃,要说不甘心是不可能的。
  然而。就此前往上*海,以目前的交通和生活成本,两地分居是一定的,不仅如此,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和身体不健的父母,都需要人来照顾。南道想来想去,只有选择在826所继续有限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才是最适合家庭的路子。
  他不是第一个做出如此选择研究员了。苏城凝神看看简历,不禁道:“你才45岁不到,正是研究的黄金年龄,就此放弃……”
  “苏董,我已经决定了。”
  “如果能将你对象调到上*海呢?以你的条件,可以解决户口。”汤处长简单的说了一句,没有提到其他的部分。
  身在政府单位的职工家属,要调工作简直难于上天。同时,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令人操心的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行政级别高的单位更容易招纳人才的原因了。换成是中石油而非大华实业,826职工所面临的问题都可解决。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央企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似的,除了殡仪馆什么都有,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好,只要觉得值得,没什么人是安排不了的。
  科工委的权力自然只大不小,但汤处长就没有那么大的权限了。以他的能力,解决一两名职工亦可,可826研究所里面,有需要的研究员又何止一二十人。
  南道几乎没什么犹豫的摇头了,道:“小李工作的很顺利,再说了,我们两个调走,儿子还可以转学,老人就没法照顾了……”
  他吁了一口气,苦笑道:“人到中年,不能只顾着自己了。”
  同在大厅里的研究员们感同身受,不免有人唏嘘起来。
  最希望做研究,也最有资格做研究的研究员,年龄大多在三十五到五十五之间,而这个年纪的人,也正是家庭责任最重的时候。
  前往大华实验室,能够大大的缓解他们的经济危机,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大家也并不期望大华解决他们的所有问题,只是酸甜苦辣,自己品尝。
  苏城摸着下巴,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开口道:“南博士,你可以把你的困难都说出来,我们今天就是听取你们的意见的。”
  这么多人的大厅里,自然只能听取意见,否则的话,恐怕就会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了。
  南道本不想说,终究是舍不得继续研究的机会,怀着期望道:“老人生病,需要照顾。另外,让小李放弃现在的工作,这个口,我真的张不开。”
  “也就是说,你的妻子需要一份让她满意的工作?然后,需要更大的房子,或者两套房子,来安置老人?最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