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335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永贵直到要去油井了,才找到合适的时机挤到苏城的大商务车里,厚着脸皮道:“我有些事情要找苏董谈,你们先坐我的车吧。”
  这里是阿塞拜疆,他就是副部级干部也没有自己的车。
  同车的杨明、古洪军和张超,还是乖乖的下车了。
  舒兰也要下车,被林永贵拦住了,他再厚着脸皮,也不能这么厚,于是笑道:“不是太大的事,你留下没事。”
  原本坐在车尾镇宅的阿塞拜疆保镖举手。问:“我不懂中文,我开车吗?”
  林永贵听的眼睛都要凸出来:“你不懂中文,你说的是什么?”
  “就会几句。”这位保镖的确是新学乍练的。
  苏城咳嗽一声,道:“叫阿二过来开车吧。”
  阿塞拜疆二号保镖简称阿二,这位更擅长本职工作,语言天赋较阿塞拜疆一号保镖弱,中文水平基本处于“你好”的阶段。完全能够胜任听不懂中国话的任务。
  林永贵等车开了,才轻声道:“苏城,我知道你想证明大华实业的技术水平高,但用这种方法……我的意思是,万一被人发现了,对声望的打击很大。得不偿失呐。”
  苏城满脸的不解,道:“被人发现什么?”
  林永贵以为他不愿意承认,绕着弯子道:“三次采油利润率低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它的利用价值就不大了。最近在巴库的外国人多,要是让人家看出来,又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
  “是啊。”
  “大华的三次采油利润率虽低,但利润也还过得去。”
  林永贵直接问了:“有多少?”
  苏城稍迟疑。道:“吨聚增油20吨吧。”
  苏城不是他的下属,自然不会像是那两名专家似的,知情达趣的将术语翻译成简单的成本。
  “那是多少?”林永贵更糊涂了。
  苏城哑然,摇摇头,道:“我们的聚合物干粉的成本在1万多元每吨吧,能增油20吨,三分之一的成本。”
  比起注水的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成本显然高多了。光是聚合物干粉的每桶成本就有10美元以上。尽管如此,剩下的20美元扣除成本,仍然有不小的利润空间,可以说是真正的工业化了。历史上,国内的大庆油田要达到这个水平,还得三四年时间的奋斗,而且。少不了国外“同僚”的帮助。
  大华实业提前四年时间,将聚合物驱的三次采油技术开发到工业化水平,光是专利就能赚疯,苏城要下了巴库老油田。摆明了就是炫耀加展示的。
  林永贵却难以相信,他按照国内通行的法则,加上了一点余量,暗想:估计成本最少一半,和研究所的专家估计的差不多。
  但是,他也不能直接“拆穿”苏城,只点道:“真要有这么低的成本才好。”
  “当然,到时候你看演示就知道了。”苏城很高兴双方达成一致。
  林永贵暗叹一口气,心想:看来必须要师叔我出马了。
  车行一小时,四周的景色慢慢从绿意盎然变成了黑灰相间,停止运动的磕头机,生锈的井架和破败的房屋越来越多。
  巴库曾经是苏联最大的油田,在二战期间,他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1%,战争胜利以后,也将35%以上的全国产能维持了数年之久,然而,这个运行了100年的油田,终究到了衰败的时候,,至80年代,巴库的产油量就微不足道了。
  比一个城市还要庞大的油区,几乎任由苏城选择油块和油井,前期调查的大华员工自然不会客气,他们选择了一个尚在少量产油的油藏,并将所有的设备和土建,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
  这自然引起了尚在工作中的阿塞拜疆石油工人的好奇。
  车队停下,大批西装革履的先生们下车以后,就发现,不仅是自己在围观苏城,还有大量黑黢黢的工人在围观自己。
  林永贵为苏城捏了一把汗,更加坚定了要帮忙的信念。





第五百五十二章 开始注水

  冬日的巴库,寒风凛冽。浓郁的外高加索风情,混搭着穆斯林风华,遍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站在巴库的市中心,这座经过苏联人修改,依山伴海的城市,倒还称的上有风格。但是,离开巴库市区越远,“风”就越少,钢铁和黑油组成的沉重就越深,直到浓的吹不散的地方,就是巴库油田的核心地块了。
  曾经的巴库油田,工人们享受着海的风,海的阳光,海的尊敬和海的收入。
  如今的巴库油田,就像是所有那些失去了动力的老工业基地一样,只剩下沉重的钢铁,生锈的钢铁,压抑的钢铁和失望的钢铁。
  如同一片失去了希望的丛林。
  仅有的几十名阿塞拜疆石油工人,停下了手边的活计,用不屑兼好奇的目光,望着十几个中国工人重新检查现场的动作。他们其实也没什么活计可干了,有的是时间可供挥霍。
  虽然遍地都是石油开采设备,但来自中国的设备和前苏联的设备,很容易就被区分开了。大华的大部分装备都漆上了深蓝色,没有涂装的设备也进行了金属表面处理,外观颇为亮眼。
  林永贵望着看不到边的设备群,诧异的道:“需要这么多东西?”
  “三次采油对我们来说也是新技术,还没有到控制体积的时候。”苏城略带些得意的笑容,叫道:“秦院长,你给我们讲解一下吧。”
  “哦,我们站高点说。”秦世维像是一只巨熊似的,敏捷的翻上块一米多高的大水泥墩子,瞬间让底下一群西装革履的家伙看傻了眼。
  秦世维到了大华,仍然坚持金属实验室里的“体能锻炼”,左臂愈发的粗壮,他身量本来就高,现在又用俯视的角度看人。顿时令其他人有种“我是大马猴吗?”的疑问。
  苏城低头瞅了眼簇新的西裤,咳嗽一声,道:“秦院长,大概讲一下就行了,不用站那么高。”
  “不站上来,你们能看多远?这个配注站大着呢。”秦院长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心情,这也是被国企惯出来的。像是他这样的角色,各个采油厂的厂长都得常年用跪求的方式捧着他。相应的,除了研究专业以外,秦世维也用不着考虑别人的感受。
  当然,苏城亦是推波助澜者。对于秦世维这样的研究员,苏城一向是合理的要求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慎重考虑。
  因此,经过十五秒的慎重考虑,苏城决定爬上去。
  古洪军帮他助推了一把,阿塞拜疆一号保镖和阿塞拜疆二号保镖则同步卡着苏城两侧,生怕他被刺杀了似的。
  林永贵也是认识秦世维的,不过仅止于一名“不错的高工”的认知。他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哀叹自己的老胳膊老腿,最后是踩着几个木箱子组成的阶梯。站到了水泥墩子上面。
  挺大的水泥墩子,站了二十几号人亦不闲拥挤,视野也开阔了不少。
  秦世维记着苏城的叮嘱,待林永贵上来,就开腔道:“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三次采油的地面工艺设备,很复杂。大致分类,左侧的是聚合物分散溶解装置。然后是灌群系统、喂入系统、注入系统和工艺控制系统。单单一个熟化灌群系统,就占了那边的所有地方。”
  林永贵顺着秦世维的手指看去,果然是好大一块地方。
  至少相当于一个百货商场的面积,被划分成三个区域,盖了板房,放置了设备。
  秦世维不管他们看得懂看不懂,继续道:“光是熟化灌群这边。就有低压供水间,表面活性剂渗水间,聚合物喂入间,阀组间。配电间,备件和维修间……另外,料库下面有杀菌间,化验室,卸车间,值班室,餐厅,淋浴间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这么一说明,下面像是胡乱摆放的集装箱似的板房,在众人眼里就活泛起来。
  “我看有很多设备还是裸露在外面的,这是为了赶时间还是?”林永贵太想帮忙了,立刻又问了起来。
  秦世维有点骄傲的道:“我们这个配注站是橇装和固定式联合的,露在外面的,大部分都是橇块。”
  油田橇块就是油田的模块式生产部件,一个橇块就相当于电子产品的一个集成电路版。它们往往由统一的底座组成,可以将许多的管道、阀门、设备乃至于仪表装入其中,同时完成某一项功能,例如换热,换气,调压等等。
  到了现场,只要将需要的橇块组装起来,即可迅速的得到一个油站,如同搭积木似的。
  橇装式的配注站是最快捷的配注站,后世的橇装式配注站,往往只要六七个橇块,就能实现全部功能。
  大华实业开展此项工作有四年时间,尚不能做到100%的橇块式生产,尽管如此,橇装和固定式联合的配注站,也是国内仅有的领先技术,而且拥有数十项国际专利。
  几个老外甚至不用翻译,自己就看出了此点,不停的吐出“skid”,“package”之类的音节。
  林永贵却是没当回事,点了点头就过了。
  秦世维媚眼抛给了男人,也不生气,转头问苏城,道:“那咱们开始吗?”
  “开始吧。”
  “开始注水。”秦世维喊了一下,下面的控制室内就忙活了起来。
  与此同时,杨明则将准备好的资料交给在场诸人,道:“目前测试采油井编号011,采用压裂作业,目前日均产液94吨,产油32吨,含水是65%。我们的目标是压裂后,单井注入压力11Mpa,日注入量170立方米,视吸入系数15。5立方米每兆帕……”
  “压裂?”来自法国菲纳公司的代表吉乐斯用法语重复了一下这个词,再用英语问:“为什么要用压裂的手段?”
  “得到更多的油。”秦世维用看林永贵的眼神看了看他。
  “你们已经完成了压裂操作?你们怎么做的?”菲纳公司是仅次于道达尔的法国石油公司,也是苏城选定的候补合作公司,他们此次没有派出之前的靓丽女郎,而是选定了懂技术的家伙。其本人也一扫前面懒洋洋的神情,变的些许专注。
  秦世维却不在乎对方的技术激情。故意道:“压裂操作申请过专利了,不允许交流。”
  专利技术只能形成壁垒,技术本身还是能隐藏就隐藏的好。信息局经过这么多年的膨胀,对这方面的管制也紧了起来。
  菲纳公司的代表追问道:“你们预计,经过压裂作业,比非压裂的油井,产出能增加多少?”
  “20%左右吧。这个主要是改善注入井低渗透层的导流能力,提高聚合物驱的驱油效果。”
  “压裂的成本呢?”
  “没多少。”
  “能下去看吗?我是说看控制室。”
  “可以。”苏城就是来炫耀的,哪里会拒绝别人来看。
  吉乐斯积极的态度影响了其他人,一群人簇拥着往控制室去了。
  林永贵落在后面不放心,他见过太多虚报产量的故事了。但这里是阿塞拜疆,他担心苏城的准备不足。
  想了想。林永贵还是找到自己的秘书,低声命令道:“把人找过来,多找一个懂设备的,我看这个三次采油的设备复杂的很。”
  林永贵是早就决定要帮苏城作假了,更准确的说,是以防苏城作假不成,加个双保险。假如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他有把握想增产多少就增产多少,可在这里,他就不能保证了。
  下面的设备轰隆隆的巨响起来,却是向下方注水开始了。
  林永贵慢悠悠的踱步过去,就听一群人用各种语言在讨论,乱的一塌糊涂,秦世维则神色不佳,面红耳赤。
  林永贵用调侃的语气问小胖:“你又惹老丈人了?”
  “我哪敢呢。”小胖望着秦世维的左手。一脸的后怕,低声道:“他们问秦院长聚合物的细节,秦院长不说,他们就说秦院长不懂,然后自己讨论开了。”
  “这么简单的激将法……”
  “确实挺气人的,秦院长一反驳,他们就问细节。秦院长不能说,他们就说秦院长不懂。”
  “这也就是他了。”林永贵摇摇头,表面上不在乎,一会儿又问:“那你说。老秦是真懂还是假懂?”
  秦世维犀利的眼神穿过数人,盯了过来。
  小胖缩着脖子,义正严词的道:“秦院长当然是真懂了,全知全能。”
  秦世维一点表情都没有的回过头去,继续用英语辩驳道:“经过我们系统化的分析,中分子聚丙烯酰是目前最经济的聚合物,只要等到明天,就可以验证此点了。”
  “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的效果明显会更好,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增量应当会有明显提高。”
  “二元驱呢?采用二元驱的话,吨聚增油达到20吨不成问题吧,我听说壳牌的实验室研究已完成了。”
  “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二氧化碳驱吧。蒸汽驱也是很有生命力的。”
  说话的人并不减少,一方面是等的着急,一方面也是混淆视听,有意贬低。
  嫌货才是买货人,苏城微笑着听着,不为所动。
  理论的东西,讨论一天都讨论不完,他根本懒得参与。
  在三次采油技术里,光是大的分类,就有聚合物驱,蒸汽驱,二氧化碳驱,微生物驱,仅仅是聚合物驱里面,还有一元驱,二元驱,三元驱的进阶。单论聚合物的大小,又有中分子量、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超高分子量、阳离子等等……
  采用哪种方式做三次采油,大华实业研究了四年多的时间,目前选择的方案,正是最成熟最经济的方案。
  其他人所言的低分子量,或者二元驱云云,效果的确是好,但成本也要高。或许,外国的大型公司能将成本降的更低,但从大华实业的角度来说,中分子聚丙烯酰就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种用钱堆出来的结论,是不能随便说出来的。秦世维也知道此点,被挤兑的没办法,只好反复强调:“等到明天,就可以验证了。”
  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自然不买账,干脆互相讨论起来。
  林永贵愈发担心了,这不光是油井出多少油的问题了,还有聚合物的成本问题,容易露馅的地方太多了。
  他在那里为苏城担心,却没有注意到,总有几个外国公司的代表或随员,在盯着控制室里的仪表死看。
  注入量,聚合液的浓度,注入压力,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有实用价值的三次采油技术,对于任何一个掌握着油田的公司,都是有吸引力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 作弊日

  张玉明和他的两名助手藏在车上,就等着来宾们全部离开,然后去给数据造假。
  原油数据造假是有传统的。不管哪个国家,对于油田都有产量的要求,国内是自上而下的硬压力,国外石油公司则有利润分成这个大杀器,就是产油国也有数据造假的需要,欧佩克的限产政策是以配额的形式限制各国的,除了沙特以外,其他国家想要多得钱,就要偷偷的多产油。
  不过,大型机构的数据造假是一回事,单个油井的造假又是另一回事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弄清楚原油产量的计量方式,没有充足的采油厂经历,没有充分的研究精神,没有一颗大心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张玉明是国内的论文强者,为了完成论文,达成“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他在这些年很是研究了一番油井计量方式。最终,这个面黄肌瘦,像是饿的半死的男人,除了写出一堆弄虚造假的文章以外,还真的成了油井计量专家,什么“分离器玻璃管计量”,“翻斗式称重计量”,“双分离器玻璃管计量”,“称重式活动计量器”,“质量流量计”,“示功图法计量”,“单拉井单拉罐计量”……张玉明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