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杨锦麟这家伙 >

第32章

杨锦麟这家伙-第32章

小说: 杨锦麟这家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6月底,我随凤凰卫视“ 四川行”。我的差事是去“ 推销”《凤凰周刊》———让四川人知道我们的杂志。本来那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包括《凤凰周刊》,但却在最后一刻发生变故,“ 凤凰周刊”的字样被从会标上拿了下去。“ 推销”之事就只剩下了我的“ 面子”,而我却是个怕露脸的人,我作难了……    
    在与四川记者的见面会上,我坐在台下,看凤凰的主持人和评论员与听众“ 摆龙门阵”。轮到锦麟兄发言,风趣地谈起他与四川的缘分。说着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让玛雅小姐和大家认识一下。”他大声说,将全场的目光引向我。“ 《凤凰周刊》的玛雅小姐,我对四川的政治脉动、改革开放的历程的了解,是通过玛雅小姐的一些专访,包括成都附近的一个乡镇直选获得的。我想,我跟四川的联络是通过这种情感、这种缘分得以到今天有这么一个真实的链接……”    
    接下来的几天,在凤凰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种活动中,在邓小平家乡广安,在旅游胜地眉山……锦麟兄抓住每个机会,不遗余力地向四川各地的官员介绍我,为《凤凰周刊》做宣传:“ 这位是玛雅,《凤凰周刊》的副主编,留美博士……”    
    锦麟兄如此“ 两肋插刀”,而我对他却“ 不够意思”。“ 四川行”结束后,我写了《凤凰蜀中“ 省亲”》,文中这样描述他:    
    成都画院几位大师即兴作画。杨锦麟走到老画家谭昌镕的画案前,老先生正略略勾出一些扁圆形线条。    
    “ 哟,这个荷花画得好啊!”锦麟兄赞叹。    
    “ 春-江-水-暖-鸭-先-知。”老先生操着方言,一字一长音纠正了他———老先生画的是鸭子。    
    笔者走上前。嘉耀问:“ 玛雅,你看这画的是什么?”    
    “ 像鸳鸯。”    
    “ 靠谱,靠谱。”嘉耀笑道。“ 杨先生却说是荷花?”    
    看了我的文章,锦麟兄好不“ 恼火”。“ 玛雅,你就这么写我?‘ 哟,这个荷花画得好啊!’这么弱智……”    
    话音未落,他先笑了。我也笑了。其实,不论是在心里还是在笔下,我都把他当作值得亲近的兄长。    
    有一种男人(对男人来说,有一种女人),你可以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把快乐和烦恼告诉他,在需要的时候求助于他,却不必顾忌儿女私情,因为你和他永远不会撞出火花。对我来说,锦麟兄就是这么一个人。    
    锦麟兄是我“ 记挂”的人。当我的文章在《周刊》引起争议,我会找他做评判。当我需要加强文章的厚重度,我会请他加几句点评。我在网上看到好文章、精彩图片、搞笑段子,会在第一时间转发给他,博他一笑。一段时间听不到他的动静,我会发email,问候这个“ 不相干”的人。我们曾经有过一次“ 肌肤之亲”———照了一张合影,我的双手搭在他的肩上。那张照片,他抿嘴微笑,俨然一位慈祥长者。那天照相,有位女同事更猛,不光“ 搂肩搭背”,连脑袋都凑了过去,右脸贴在他的左脸上……    
    有人说,锦麟兄喜欢靓女,专爱“ 吹捧”靓女,殊不知两情相悦,他老兄可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人。电视上长袍马褂一穿,他看上去年纪一大把,但却别有一股魅力。曾经有位女子奉送他一个绝妙雅号:“ 最性感的糟老头子。”然而在镜头外,“ 糟老头”其实一点都不老,尤其当他唱起“ 火红年代”那些革命歌曲,绝对和年轻水兵一样激情澎湃、青春盎然:江水在舷边汹涌奔腾,战士的心,好像那滔滔万里长江……    
    The feeling is mutual(感情是相互的),锦麟兄也“ 惦着”我。他是超级大忙人,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出工,上电视读报,并利用一切“ 空闲”为多家报刊撰文论政,但是他对我的关心竟然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他从我发送email的时间体察我的行踪和心情。“ 怎么啦玛雅,周末都不出门?有事言语一声。”看到我的好文章,他大加鼓励,“ 拜读了大作,写得不错。”然后在读报时大侃特侃。《亲历美利坚》发表后,有出版商要给我出书,他老兄听说后甚喜,每次见面都问,你的书出来没有?可能是我的低效“ 耗尽”了他的耐性,前不久在电视上,他竟然公开push(推进)起来:“ 我们《凤凰周刊》的副主编玛雅,在美国留学十年,靠自己打工,拿到博士学位,实在不简单。她的那个书应该赶快出来……”别说,锦麟兄的明星效应还真大,他在电视上刚刚煽呼完,我就收到一则手机短信:“ 老杨在《周刊点点评》夸你啦,赶紧出书吧。”    
    “ 有这么一位帮衬你的老兄,真不错,也真难得。”有朋友叹道。     
    谁说不是呢?在这种文人相轻的社会,有他这位像兄长一样肯定你、鼓励你的朋友,实为幸事。


《杨锦麟这家伙》 第三部分自信方能从容

    文人杨锦麟:底蕴成就自信,自信方能从容    
    李恩泉     
    《有报天天读》节目实际上是一档以摘要播报世界各地以及两岸三地华文报章杂志主要内容的节目。节目时间二十四分钟,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焦点,三个辅助环节:天天有话儿、天天浮世绘、天天点题。因为节目提供的讯息量大、视野宽阔以及节目的个性化、风格化突出,被海内外华人观众称之为“ 电子版的参考消息”。该节目也因此成为大陆观众以及海外华人观众午饭后热烈期待的“ 饭后点心”。    
    主持人杨锦麟就《有报天天读》节目的创意和个性分析做了专题演讲,讲演过程中语言幽默,回答问题微露机锋,但是杨锦麟表现出来最多的还是他个性的率真和谦逊的文人风度。    
    在简单介绍节目本身以及节目的时代背景和节目定位之后,杨锦麟主要从节目特色和主持人的包装上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杨锦麟把《有报天天读》比做“ 拔火罐”而不是“ 针灸”,通过主持人的演绎和点评,让观众能够掌握舆论的资讯和潮流,填补观众在资讯上的落差。《有报天天读》节目资讯的特点是量大、多元和敏感性,选择资讯的原则是积极的、向上的、善意的、及时的,选择观众想了解但暂时没有了解到的资讯,选择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有利的资讯,当然也有批评,即使是批评也是点到为止,从善意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张扬大时代对节目的成功和观众认同的重要意义。杨锦麟说自己的原则是:如履薄冰读报,堂堂正正做人。《有报天天读》不是简单的读,应该是解读,是在读的过程中对观点的归纳和对一个新闻事件资讯的研判。    
    《有报天天读》在节目设置上的特点在于分段、趣味和音乐氛围。分段是指节目分成几个小环节,趣味则表现在节目背景和设计上:一个书房、一个茶几、一杯茶、一个盆景、一袭唐装,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的形象;再就是趣味地表达,即个性表达,“ 采用一种个性的语言来区隔一个资讯节目的重叠性和相似性,或许是这个节目到现在还能够吸引观众眼睛的亮点”。因为新闻的需要,有时候也可以配上一点音乐,给独角戏也增加一点色调。    
    说到风格,杨锦麟说是不经意地,不是刻意地形成的,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将原来的“ 缺陷”在节目中得到了适度的张扬,变成了一种另类的风格。“ 一个带有政论色彩的节目,没有锋芒是票房毒药,但锋芒毕露是死路一条”,节目的生存也在主持人的拿捏之中。《有报天天读》虽然嬉笑怒骂,但是也是有界线的,节目是外松内紧,因为“ 外交无小事,读报也无小事”。主持人的风格和节目的风格也来自主持人自己的底蕴,因为“ 底蕴成就自信,自信方能从容”,主持的方式可以学,但是经历是学不来的,自己是靠经历取胜。“ 有丰富经历的人是最了解中国的人,以己之论推及天下,也就能同大多数人乃至天下华人同喜同乐”。杨锦麟形容自己是“ 一位古风犹存的老板在管理一个现代新闻的杂货店”。    
    杨锦麟对《有报天天读》也有着自己的“ 反省”: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没有专业训练,难免有瑕疵;极低的成本,极短的策划准备时间,难免粗糙;在克隆面前,没有自满,但是缺乏进取和创意,没有向同行学习;在如履薄冰的状态下,不知道能走多远,走多久?    
    我们相信这是杨锦麟先生文人的自省和谦逊,因为他坚定地表达“ 继续谦卑地走还没有走完的路”。杨锦麟透露,明年将推出一个四十五分钟的节目,对新闻进行更多深入的解读,对读的“ 猪肚”进行丰富,让我们拭目以待。    
    癫狂是情,通达是性——— 活色生香杨锦麟    
    蓝艺    
    北京学者王小东老师来信,推荐了天涯论坛上讲杨锦麟和他的《有报天天读》节目的一个帖子。看了以后忍不住狂笑,帖子的内容是这样的:    
    “ 天涯时空”主题:好样的杨锦麟!我佩服你!!!    
    作者:HICHI提交时间:2005…2…21   13:36:00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我每天都看的节目,主持人杨锦麟在今天节目中主要读关于“ 日本扩大军事合作,台海纳入美日安保范围”的新闻并做点评。    
    节目在13:25快结束的时候,杨锦麟说:“ 今天的焦点字是‘日’。大家不要说粗话啊—‘日’,是日本。这个日本,真是狗日的!”然后节目结束。    
    骂的真痛快!痛快啊,哈哈!现在像杨锦麟这么有血性的男儿真是太少了!    
    作者:没有个性的人回复日期:2005…2…21   14:42:25    
    这种得在《新闻联播》里转播一遍。    
    作者:朱鹏回复日期:2005…2…21   15:22:03    
    杨锦麟没说“ 真是狗日的”,而是说:“ 日本真强啊!”(个人记忆)    
    作者:HICHI回复日期:2005…2…21  15:39:06    
    我保证他最后一句话是“ 这个日本,真是狗日的!”我听了以后,马上就来上网了。绝对没有听错!    
    作者:HICHI回复日期:2005…2…21   15:40:34    
    杨锦麟最恨日本了(他一个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杀害),他会称赞“ 日本真强啊”!怀疑朱鹏是日本人!    
    作者:FRO回复日期:2005…2…2120:56:07    
    喜欢杨锦麟。    
    作者:逍遥游回复日期:2005…2…2121:14:37    
    我喜欢老杨。    
    作者:朱鹏回复日期:2005…2…2121:16:32    
    请谁上凤凰网看一看,杨锦麟说的是什么,我没上去。杨锦麟说“ 日本真强啊”,并不是称赞日本,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不想让杨锦麟这样的高级记者被低级了,所以说几句。    
    作者:冰—多普达—红茶  回复日期:2005…2…21  21:29:01    
    我听到了,是“ 狗日的日本”。    
    粗则粗,比水均益那个《日本人我想对你说》可痛快多了。    
    ············


《杨锦麟这家伙》 第三部分老杨的否定式

    之所以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种嬉笑怒骂的风格太像杨锦麟和他的《有报天天读》了,杨先生骂没骂日本人还在其次。没骂,像他;骂了,更像他———这就是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有别于其他任何电视读报节目的质的区别了:杨先生的读报可以快意恩仇,可以活色生香,可以一针见血,可以见人所不见、言人所欲言或不敢言不能言之言······新闻的背后,有读报人的七情六欲,更有其集数十年功力于一点的独树一帜的见地。报上新闻常有,世上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常有,而有见识的人却不常有。是以,听杨先生读报的感觉,不仅仅是杨先生在千万之众中“ 看见我”了,是给“ 我”在读报,还在于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所以,不夸张地说,先是真性情,拉近了杨锦麟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然后是真学问真智慧,赢得了观众的真喜爱真钦佩。而他这种风格的确立,又恰好是因为他遇到了凤凰,得见民办电视台的风格。正所谓宝马遇到了好主人还赶上了宏伟的战场厮杀,就这样。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记录了杨锦麟的豪放与性情中人的情怀,我再去说难免画蛇添足,何况我眼中的杨锦麟却有异于他人的地方。不知是我未在山中而幸识得庐山真面目的缘故,还是距离美的错觉,总之,在我看来,杨锦麟先生的癫狂与通达恰如《红楼梦》中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历来称杨锦麟为先生,此先生不是MS/MR里面的先生,而是古人从师的那种敬称,类似我们称呼鲁迅先生一样。这主要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我向来尊重学识比我高的长者,更在于杨先生对我有过诸多次的谆谆教导。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杨先生是在他来《凤凰周刊》的一次饭桌上,我坐在他身边,但他不认识我。我的老总向他介绍了我名字以后,他惊讶地看着我,不太相信地问:“ 你就是蓝艺?那两篇《振兴东北先振东北人》的文章是你写的?”我说“ 是”。他又问:“ 那《没有信仰人人都要为道德沦丧买单》的那篇也是你写的?”我再次肯定地点头。心里为他的记忆力感到诧异:这是他很久以前点评过的我的几篇文章,他怎么记得这样清楚?每天他要读很多的报刊文章,他是不是过目不忘啊?未料,我的诧异还未完,杨先生的诧异就来了———他把酒杯往桌上“ 啪”地一放,哈哈哈哈大笑:“ 我读蓝艺的文章有大江东去的奔放与豪爽,还以为蓝艺是个高大的长满了络腮胡子的东北汉子,没想到居然是一个这么样的小女子,真是痛快!!好好,我们喝酒!!”于是,我跟他碰杯。既不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痛快,也不知道他何以叫好,因为照他的表情和没说完的潜台词来看,他应该是有一点失望的,至少,我怀疑他在小女子前面省略了“ 不起眼”三个字。那天晚上我以不胜酒力而推托了一切干杯,又以孩子尚小需要陪伴为由谢绝了晚上的泡吧,这似乎不太符合国人的待客之道,尽地主之谊就应该跟大家一起陪杨先生尽欢颜。我的不通情理却一再得到杨先生的支援,他看着我,说:“ 回去吧,你要加油啊!”而从他的目光里,我清晰地看见了他早已洞穿我执意推托的把戏,和他不以为意甚至认可女人尤其是一个母亲就应该这样的点点嘉许。那一瞬间,我无比感激,为他的“ 懂得和宽容”却不说出来而感激。    
    而此后,“ 加油啊”“ 加油”,就成了杨锦麟先生见到我必说的一句鼓励。当然,很多同业的女记者都跟我反馈,杨锦麟跟她们说的最多的也是这句话。显见,鼓励我们广大女学生上进,已成为了先生的一个习惯。    
    后来,无论是在深圳还是在香港,每次见到杨先生,他都定要抽出时间跟我聊一聊。有一次,我和老公陪他去广州。路上,他忽然跟我讲人生为什么需要规划,他讲了自己的故事和许多人生感受,讲了他对凤凰卫视、刘长乐知遇之恩的感激,还讲了人应该懂得惜福懂得随遇而安,如何珍惜工作珍惜机会,如何尽社会责任等等。我知道他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