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圣经-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闪耀的黄金大轿,只见抬轿者一个个光着脚,全都目光向下,小心翼翼地踏着有节奏的慢步子,缓缓前来。科尔斯特不由得勒住了狂奔的马,与此同时,黄金大轿也停了下来,从里面出来了一个身材瘦长、满头黑色短发、全身肤色发白、胡须浓密的男子。侍从们迅速在黄金大轿前面铺上了一条棉织地毯,在两个随从的搀扶下,这位穿着金拖鞋的男子的双脚在地毯上面慢慢地移动,这就是阿兹特克人的皇帝蒙蒂苏玛! 科尔斯特于是翻身下马,也由两名骑兵搀扶着向皇帝走去。这将是两种文明及两种宗教面对面遭遇的开始。拥有雄兵10万的蒙蒂苏玛心怀对神的崇敬与恐惧,诚惶诚恐地前来欢迎全部兵力不足千人的科尔斯特。科尔斯特自恃是上帝的使者,心高气傲地以征服者之态出现。于是,文化的毁灭发生了。 显然,在此时的阿兹特克人眼中,蒙蒂苏玛的形象就是昔日天神留下的影子,而科尔斯特的到来则无疑于天神今日的重归,两个模拟的天神在他们心中都具有着相同的分量。蒙蒂苏玛送给科尔斯特两件珍贵的礼物,一个用黄金制成的巨大圆形日晷,一个用白银制成的巨大圆形月晷,这是专门用来祭祀天神的圣物。可是,科尔斯特收下礼物以后,就将它们熔化,铸成金块与银锭,因为他前来征服的目的就是获取黄金白银,而不是接受异教徒的崇拜。当然,科尔斯特还得借用上帝的名义来进行征服,否则,数百名士兵要与10万雄兵相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科尔斯特首先企图劝说蒙蒂苏玛放弃自己的神,而重新信奉天主教的上帝。他认为阿兹特克人用活人作为祭品来为自己的神献祭是野蛮的,而天主教的领圣餐仪式,使用葡萄酒与面饼来进行祭祀则是文明的。正当科尔斯特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的时候,蒙蒂苏玛突然插话,说是与其去吃上帝本人的血肉,还不如用活人来祭祀,这实际上是委婉地拒绝改变宗教信仰。科尔斯特碰了一鼻子灰以后,就要求蒙蒂苏玛让他参观神庙,结果他看到在神殿的墙壁上面抹着一层厚厚的凝固了的人血,而祭坛上还放着三颗人心,此外在神殿的外面,还发现了一大堆从作为祭品的活人身上肢解下来并且剥了皮的头盖骨,据说数量达136000个之多。 这样,科尔斯特找到了屠杀阿兹特克人的最佳借口。于是,科尔斯特首先要求将自己的司令部搬进大神庙里面去,然后又在神殿之中布置了一个天主教礼拜堂。尽管蒙蒂苏玛告诉科尔斯特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他的臣民会感到不高兴的,但是科尔斯特一意孤行,迫使蒙蒂苏玛不得不答应,因为这毕竟是“天神”的主意。然而,这些来自西班牙的“天神”却由此开始了对当地天神的子民们进行血腥的最后审判,他们首先杀害了前来神庙举行祭祀活动的阿兹特克人。 当时,前来神庙举行祭祀活动的阿兹特克人,事先取得了驻扎在神庙里面的西班牙军队的同意,并且答应不用活人来献祭,也不携带任何武器,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不过是西班牙人的一个圈套:当600名阿兹特克人举行的祭祀活动进入高潮的时候,西班牙人却用刀剑杀死了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这些遇难者几乎全是阿兹特克人中的高级祭司,因而这是一次有意识的宗教谋杀。阿兹特克人愤怒了,他们抛弃了糊涂愚蠢的蒙蒂苏玛,开始进行猛烈的还击,但是,他们最后却不幸惨遭失败。 就这样,西班牙殖民者打着上帝的旗号,对他们眼中的“异教徒”进行了文化灭绝的最后审判,阿兹特克人的都城被毁灭,神庙被改建成大教堂,而阿兹特克人中的幸存者成为西班牙人的农奴!一位文化史家这样评论说:“这是一种文化被突然扼杀的惟一事例,这种文化并没有萎谢,也没有受到压制或约束,它是在全盛时代被谋害的,正如一朵向日葵给某个过路人残暴地掐断了一样。” 也许,当年的那些西班牙人听到这样的评论以后,会非常委屈地说这是以杀止杀,只有杀掉那些用活人来献祭的祭司,才能够使活人献祭的行为最终停止。显然,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诡辩。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阿兹特克人要用活人来作为祭品,通过祭祀以表达自己对于神的顶礼膜拜?在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传说之中,对于这一问题是这样解说的:只有用活人来献祭,才能够推迟世界末日的到来,因而需要不断地用活人来作为祭品,特别是需用人血与人心来祈求神的恩典,这样神才不会毁灭人类。 在《圣经·新约》之中,也一再出现关于最后审判的述说,表达了上帝的旨意: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所有的世人都将接受上帝的审判,善人得救上天堂,而恶人则准备进地狱。由此可见,在民族神话与民族宗教,特别是世界宗教里面,都存在着关于世界再度毁灭和人类末日到来的述说。 至于在《圣经·旧约》之中,虽然是由耶和华来进行善恶审判,但是,已经开始出现了对那些能够善恶自省和弃恶从善者的肯定,这实际上为《圣经·新约》之中提出最后审判作了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准备。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积善拒恶,才有可能在最后审判来临的时候,得到上帝的救助,否则,将会被上帝抛弃而受到惩罚。 这正如《死海古卷》中所说:“要全心奉行上帝的旨意。使他能按照他良善的慈爱,救你的灵魂。你们要为自己找出一条生命的道路,为你们修成一条达到拯救、使你们子女存活的直路。纵使你的灵魂交给了地狱,而你们的身体却能免受审判的鞭打。我已经如此听见,这审判就要临到我们。”这不仅强调了在上帝正义光辉的笼罩之下每一个人进行自我拯救的必要性,而且预示着在《圣经》从《旧约》到《新约》的扩展之中,最后审判提出的必然性。所有这一切,便构成了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转换的一个观念性标志。 图为今天的墨西哥人在举行祭祀活动。对于历史上的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的高级祭司进行屠杀这一野蛮行径,西班牙殖民者是这样解释的:只有杀掉那些用活人来献祭的祭司,才能让活人献祭的行为最终停止。显然这种说法是一种诡辩,并不能因此而洗脱殖民者毁灭阿兹特克人文化的罪名。 图为《圣经》中关于审判的述说。在《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犹大有三个儿子,耶和华对犹大的儿子珥和俄南进行了死亡惩罚。其实,无论是神,还是人,只要首先能够进行自我的审判,才能通过最后的审判。 这是一幅公元 16 世纪的美洲地图。当 16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中美洲时,皮肤白晰、满脸胡须的头领科尔斯特被当地的阿兹特克人看作是归来的“大神”。因为在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中,大神的原型就是皮肤白晰而满脸胡须的天外来客。这真是历史与神话开了一个玩笑。
第五章…破解耶和华神迹上帝的代言人
这是 1860 年多雷创作的铜版画。画中先知是犹太民族历史中定期出现的良知与正义的化身,他们总是默默地在荒野中祈祷,陪伴他们的只有干枯的灌木、古怪的岩石,暴戾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神秘的上苍。但每当这个民族出现违背上帝旨意和面临毁灭性灾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成为向民众揭示天意,传达神谕和对邪恶发起非暴力抵抗的英雄领袖。 第五章 破解耶和华神迹 上帝的代言人 《圣经》里所说的“先知回乡无人敬”这句话,在西方文化之中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一句成语——当年耶稣在家乡传道的时候,当听众们发现他不过就是本地木匠约瑟的儿子时,便一哄而散,于是耶稣就说出了这样的话来,后来引申为只重来历而不看学识之意。 《圣经》之中的“先知”一词,并不是在《圣经》里面也出现的预卜者和先见者这两个词的同义词,而是各有所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人。“先知”一词在希伯来语言之中最先的意思是沸腾,其后借以描述人在心潮澎湃之中话语将脱口而出的特殊心理状态,然后引申为在此状态之下将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世人的人。这样,《圣经》之中的先知,也就具有了两重角色功能:上帝的代言人与进行预言的人。而先知所进行的预言,基本上就是上帝的旨意,只不过是以预言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图为米开朗基罗于 16 世纪雕塑的一个摩西雕像,现藏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卷曲的胡子的折叠的长袍,是米开朗基罗伟大技巧的明证。摩西头上有两个小角,显示出他非凡的气度。尽管 19 世纪后弗洛伊德等学者曾著书求证,认为摩西也许有埃及血统,但却无法抵消他在犹太人历史上的神圣性。 正是因为先知必须而且也只能是上帝的代言人,所以,《圣经》将那些背弃上帝而信奉异教神的所谓先知,特别是那些仅仅以进行预言来自称先知的人,统统命名为伪先知。伪先知往往是:或者背离上帝而妄说预言的人,或者假托上帝的名义而妄说预言的人,或者凭个人好恶来编造梦境、异象等等而妄说预言的人,以及那些为图谋私利而妄说预言的人。因而,《圣经》将伪先知称为披着羊皮的狼,并且一再指出伪先知必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以告诫人们不要听信伪先知的妄言。 虽然耶和华在将亚伯拉罕命名为完全人之后又首次任命他为先知,但是,在摩西以前出现的那些先知,并没有能够真正完全地扮演先知的角色,而只是具有先知的部分功能,因而往往需要耶和华本人亲自出马,来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与允诺。也许,耶和华已经看到,从创造了人类那一天开始,自己就从亚当到亚伯拉罕不断地说个不停,并终于难于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亲自出马了,而如今自己又已经拥有了众多的选民以色列人,于是选择代言人的时机也就趋于成熟了。 此时,耶和华应该也能够确立一个全能先知的人,这个人必须在忠实地服从耶和华的同时,又拥有显赫的身世与神奇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得到众人信赖的前提之下,来履行全能先知的职责,这个人就是以色列人雅各的孙子摩西!这个多国之父亚伯拉罕与多国之母撒拉的嫡系后代,将遵从耶和华的意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向迦南挺进,去实现耶和华关于多国建立的允诺。 在埃及暂居的以色列人的人口迅速繁衍,使暂居国的埃及法老,决定采取两条措施来对付这一人口膨胀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因为他所担心的正是:“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我们不如用巧计对付他们,否则他们人多起来,日后若遇到什么争战的事,就联合我们的仇敌攻击我们。” 图为埃及的特尔——达巴遗址里的丧葬坑。该遗址出土了很多匆忙间埋藏的集体墓坑。据推测刚好与《圣经》中摩西降瘟疫的记载相吻合。同时,被埋葬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人们一般认为这是大量屠杀以色列男婴造成的。 埃及法老的第一条巧计是“埃及人严厉地迫使以色列人做工,使他们因作苦工觉得命苦,无论是和泥,是做砖,是做田间各样的工作,在一切工作上都严严地待他们。”不仅仅是将以色列人当做奴隶使用,更为险恶的第二条巧计将是使以色列断子绝孙,埃及法老“吩咐埃及的民众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一切的女孩,你们要存留她的性命。’”这样,在从肉体上消灭以色列人之中的全部男性的同时,还可以把以色列人之中的所有女性用来获利。 一时间,以色列人已经无法承受埃及人给他们造成的巨大灾难,便向耶和华祈祷:“埃及人恶待我们,苦害我们,将苦役加在我们身上,于是我们哀求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耶和华听见我们的声音,看见我们所受的困苦、劳碌和欺压,他就用万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用威力无穷的神迹、奇事,领我们出埃及,将我们领进这地方,把这流着奶与蜜的地方赐给我们。”全能的耶和华终于伸出了万能的手,这只万能的手就是全能先知摩西。不过,如果人要成为先知,必须经过神的考验,才能最后得到神的确认。 所以,尽管摩西一出生,就面临着被丢在河里淹死的可怕威胁,可是仍然能够得救:雅各的儿子利末的妻子“生一个儿子,见他俊美就藏了他三个月。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孩子的姐姐远远站着,要知道他究竟会怎么样。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看见箱子在芦荻中,就打发一个使女拿来。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莱人的孩子!’孩子的姐姐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莱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儿说可以,女孩就去叫来孩子的母亲。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钱。’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孩子渐长,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是说:‘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从摩西被抛弃又最终获救的整个过程来看,与神人之子的类似故事相比,前者显得更加完整而生动,因而也就更加合情合理。在这个传说中,无论是被迫抛弃的原因,还是最终获救的经过,完全是人间性质的。 事实上,摩西曾一再推托耶和华交给他的鼓动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使命;同时,摩西还一直没有施行割礼,这也使耶和华发怒,甚至威胁说要杀死摩西,直到摩西的妻子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施行了割礼,才平息了耶和华的怒气。摩西作为法老女儿的义子,在埃及宫廷中生活了40年,有着王者风范与渊博学识,并且还获得了祭司称号,这一切才使他具有了被选中成为先知的先天条件,而这一切,是除了摩西之外的任何以色列人都不具备的。 图为 19 世纪的一幅反映《圣经》中收养摩西情节的油画。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爵士( 1836…1912 )在极端精细的描绘中,背景中尼罗河对岸成千上万以色列人正在服苦役,迎接婴儿摩西的豪华排场将他们的命运衬托得更加凄惨。
第五章…破解耶和华神迹摩西的使命
图为荒凉的西奈山。传说摩西就是在这座巨石嶙峋的西奈山上接受了上帝的十诫,西奈山顶上的建筑为圣三一礼拜堂(上图)。直到今天,由巨石层叠的西奈山仍同摩西时代一样荒凉。(下图)。 摩西的使命 自从摩西在40岁时因杀人逃出埃及以来,已经在距埃及450公里远的沙漠中的米甸当了40年的牧人。就在摩西80岁的那一年,饱经忧患的他终于等到了被耶和华召唤的那一天:“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耶和华神见他过去,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不要近前来!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此两幅图为反映《圣经》中耶和华降临给埃及人的两场灾难:蝇灾和蛙灾。所说的埃及十灾是上帝在埃及降下十灾以使埃及人信服自己的力量,最终迫使埃及人不得不放走自己的奴隶。 实际上,摩西所看到的大异象,并非是什么奇迹。因为在如今埃及的西奈半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