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乙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年前就把乙肝传染给12亿人了,全国人10年前便全是肝硬化、肝癌了。
这个推理很简单,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乙肝传染性,不应盲目夸大,也不该莫名恐惧。我高中一个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几个同学朝夕相处,一起共餐2年多,他也没有传染给我们当中任何一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谈肝色变。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亲自调查才有发言权,不能在一个假想的基础上随便说.
b 最好的例子就是医学工作者对乙肝感染者配偶的调查。夫妻间的接触算是最密切的吧!但经调查,夫妻都患乙肝者不到10%,绝大多数乙肝感染者的配偶不但没有患乙肝,还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这足以证明,只要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在体内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
据有关专家随机调查的263位已婚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平均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
2 )a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 8/9 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 1/9 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b 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也有1/1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每年公务员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确是极少数,也没有引起公务员内部乙肝流行,而且工作的还很不错。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肝病专家专题论述(7)
3 ) 无症状乙肝携带者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特别不能有入学,就业和婚姻上的歧视,更没有必要造成本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紧张,大家要正确对待。目前,有些单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就业和工作设置人为障碍,是不妥的
4 ) 有人认为,做工作需要健康的体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人。所以择优录用人才,拒录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先不谈,这一做法事实上是剥夺
了1。2亿人的人权和劳动权 。只谈此论点是否正确?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些亚健康人群里,中青年所占的比例高达75%。亚健康成了排在癌症、艾滋病、高血压之后的“第四杀手”。该调查还表明,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第二状态)的不足20%,有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中华医学会去年对全国33个城市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论是: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0%。应此健康是相对的,只要能从事应聘的工作就行,而不是盲目追求医学上的完全健康,如果上述论点成立,那样则世界上有95%的人应立刻下岗。因此,以携带乙肝病毒就是不健康的人为由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理。
5) 在国外,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乙肝表面抗原属个人隐私,行业招工时不允许查乙肝五项。
除我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如此苛刻的限制。
相关链接:
1)根据1979—198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HBsAg阳性率为8。83%(RPHA法),经放射免疫测定校正为10。3%。
2)根据1995年12月国家卫生部对全国进行了第二次大调查;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9.75%
第一次结果为10。3%,第二次结果为9。75%,乙肝携带率并未升高,反而是下降了,这至少说明,80年代后,乙肝并未大规模扩散。如果日常接触真的那么容易传染的话,这种现象是无法解释的。
3)台疾管局宣导 B型肝炎(即乙肝)不经食物传染
「B型肝炎」病毒会造成肝病、肝硬化与肝癌,但B型肝炎的传染途径究竟有那些? 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向民众大力疾呼,丢弃B型肝炎由饮食传染似是而非的观念,B型肝炎主要由体液血液、经过亲密接触或输血、注射等途径传染,不会经由一般日常饮食传染。
疾病管制局表示,打针、血液透析、针灸、刺青、纹眉、穿耳洞、共用刷牙或刮胡刀、性行为都可能传染B型肝炎,如果孕妇是B型肝炎带原者,在分娩时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饮食不是传染途径,「B型肝炎带原者」的餐饮从业人员也不会在执业过程中散播。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乙肝科普常识精编(1)
为什么说本章是乙肝基础知识精编呢?因为这里着重讲述的是,针对数年来乙肝论坛网友们反复提出、十分关注、急需知晓的乙肝常识性问题,作者根据论坛有关经典帖、权威医生论述并汇同他们自己的见解,使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将已有定论的一些乙肝基础知识,整理更新,推出最新乙肝基础知识精编版本,以飨读者。
乙肝基础知识
1 肝脏的作用
话说乙肝,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始作俑者肝脏——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家伙吧!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肋弓处,小部分位于左肋弓处,贴于膈的下方。因为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肝脏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所以,正常时用手不易触及肝。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主要有:分泌胆汁、代谢、防御和解毒、造血等四项功能。
1)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分泌胆汁,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2)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五谷杂粮在进入消化道以
后,经过消化、水解为葡萄糖以后,才能运送至肝脏,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被运送至肝脏后,少部分在肝脏内贮存起来。以备日后利用;大部分进入了血液循环,成为血糖,供给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
3)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
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
4)脂类代谢:肝脏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与运输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
5)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
是维生素C、D、E、K、B1、B6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6)激素代谢: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的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
性。
7)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低毒的
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药物大多经过肝脏代谢;滥用只能加重肝脏负担。
此外,肝脏还有防御机能、调节血液循环量、制造凝血因子、产生热量、肝脏再生能力等。
2 常见的肝病有哪些
我国是乙肝大国,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8%;全国现患慢性肝炎病人超过2000万例,
很多人并不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的区别,大多数人对乙肝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甲肝上,认为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因此谈肝色变,所以,在解析乙肝常识之前,在这里有必要对病毒性肝炎作一简单介绍。
(1)肝炎分类
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庚型病毒性肝炎(HGV)
TT型病毒性肝炎
(2)各种肝病特点:
——————————————————————————————
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
甲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乙型肝炎 血液和性接触 10%转化为慢性
丙型肝炎 血液 60%~80%转化为慢性
丁型肝炎 血液 较易转变为慢性
戊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庚型肝炎 血液 36%转为慢性
TT型肝炎 血液 尚无定论
——————————————————————————————
从上面列表的情况来看,粪口传播的只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从其传染途径看,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目前甲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主要是国产,价格比较便宜,注射一针,单保护期比较短,通常认为是五年;一类是灭活疫苗,主要是进口,价格较高,通常需要两针,但是纯度较高不易变质,能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抗体,保护期长达20年以上,不具有活性,尤其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推荐使用。
乙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目前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市场上的疫苗均为重组疫苗,安全性有保障,推荐使用。
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我国正在研制,美国已接种使用,相信不就就会面世。
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传播,从其传染途径和病毒的生存能力看,相对乙肝病毒,传染几率相对小一些,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是预防丙肝的主要方法,因为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丙肝出现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但更具有隐匿性,丙肝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丙肝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乙肝科普常识精编(2)
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丙肝类同,但是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是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才能继续感染HDV,所以目前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戊型肝炎,HEV传播发病和甲肝类同,和甲肝一样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市场并无疫苗可供使用。
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可供使用。
3 什么是乙肝
我们通常说的乙肝,就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亚临床感染三类。绝大部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自行痊愈,并产生免疫力(其二对半结果为2、4、5或2、5阳性)。小部分发展为急性乙肝,急性乙肝的大多数患者可彻底痊愈,并获得免疫力。
只有极少数急性乙肝病人,和通过母婴传播或幼儿时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以及很少的一些成年感染者最终成为慢性乙肝病人。
4 什么是乙肝病人
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或“乙肝三系”)全部阴性,DNA检查也是阴性,可排除乙肝的可能。如五项指标中的第一项阳性,或DNA阳性,可断定为乙肝病源携带者。
如果定期复查,长期肝功能检查均为正常,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是乙肝病源携带者。乙肝病源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慢性乙肝患者,也就是通俗所说的乙肝病人,
5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又称为丹氏颗粒,是成熟的病毒,有很强的感染性。具有双层核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俗称“澳抗”。剥去外膜则为HBV的核心部分,核心内含有核心杭原(HBcAG)和e抗原(HBeAG),颗粒内部有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除丹氏颗粒外,还有直径22纳米的小球型颗粒和长度不一的管型颗粒,这两种颗粒是不完整的HBV,不含核酸,不能复制,当然也就没有传染性。
6 什么是“澳抗”和“两对半”
我们经常说到“澳抗”,其实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因为是最早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所以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后来美国科学家又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发明了乙肝三系,就是乙肝的3种抗原抗体系统,为乙肝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于其中的核心抗原无法在血清中检测到,所以我们一般检查五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对半”。
7 两对半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1)HBsAg(乙型源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前也称HA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
2)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
3)HBeAg(e抗原)HBcAg(核心抗原)、HBVDNA,均是乙肝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4)抗HBe(e抗体),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已较长久的标志。但如果HBVDNA阳性,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变异。
5)抗HBC(核心抗体),其主要成分为核心抗体中IgG型。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
8“两对半”的判断作用
那么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的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常见两对半不同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