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19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教,佛是什么?这诸位是知道,佛是觉悟,佛是智慧,佛教就是觉悟的教育、智慧的教育。你怎么样能把众生自性里面的本觉、本善引导出来,你的教育成功了。如何引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穿衣有穿衣的样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不在华丽,不在时髦,整齐清洁;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做出样子来给众生看,这是教育。这些样子就是弟子规,就是戒律、威仪。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实际上戒律不多,只有四重戒、十三轻戒,总共合起来十七条,后面全是威仪,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守的规矩。佛家这些威仪讲的规矩比弟子规多,《弟子规》总共只有一百一十三条,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所以有戒律、有威仪。为什么我们今天对於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这么重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德行。
  处处是为别人,我们的威仪不好,样子不好,我们上对不起佛菩萨,下对不起众生,没有给众生做好样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千万不要轻视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你拿弟子规去考考他,他每条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善巧、非常圆满,这是什么?这是他的智慧。绝对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自己,做不做没有关系,是为教化众生,为树立佛教的形象。今天佛教的形象在社会上破坏了,谁破坏的?不是别人破坏的,是我们学佛的佛弟子自己破坏的,自己没有照这个去做,就破坏了。
  会学的,会讲的,要把儒释道三个根融会贯通,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是什么标准?善人的标准。经本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做善?我们今天讲的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落实沙弥律仪,这是善。诸位要知道,沙弥律仪在家出家统统可以学,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行,在家人不能学,那是出家人的。所以沙弥律仪跟菩萨戒,在家都可以学,不分在家出家,应该要学。如果不学,这一个德就没有了。诸位要知道,大乘教,尤其是《华严》,常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这个做到了,统统都有了;这个做不到,统统都没有,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妄尽还源观」的六门是一体六面,你不能不知道。一面都不能少,一面没有了,六面全都没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才晓得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住持」,是我们的身心安住在威仪上,譬如我们的身心今天学习是安住在弟子规上。弟子规学得不错了,学感应篇,把感应篇跟弟子规融成一体。不是说我学感应篇,弟子规就不要了,那错了,感应篇跟弟子规合成一个。第三步,再把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感应篇融合成一体,最后再加上沙弥律仪。真的安住在这上面,「持」是保持,保持永远不会失掉,到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还是这个规矩。「则」就是原则,你在这个世间做人办事、待人接物,你有原则,这是德。不是随顺你的烦恼,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可以。像四时,春夏秋冬不能颠倒,它有秩序、有原则。这个秩序、原则是自然的,决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这就叫性德,你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现在违背这个原则,就是你迷了,你没有觉悟。你要觉悟的时候,自然是这样,哪里要学,哪里要教,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叫性德。
  而我们六道凡夫是迷了自性太久,真的是迷失了,自性里面虽然有,它不能现前。现前出来的是烦恼,是自私自利、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是贪瞋痴慢,现出来是这些。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叫烦恼、叫罪孽。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起这种现行,这造罪业,佛门常讲的造业。造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成习惯了。错误,不能不知道。真正要学佛,就要把这些错误的改正过来、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那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觉悟之后,跟佛菩萨没有两样,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这大概总是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师大去访问,看到学校里面有一块大的牌子,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这八个字也就是这一句的意思。你如何做世间人的模范,给世间人做好样子?「威仪住持」,这就能落实。当时我看到这八个字,我就对陪同我的副校长,我跟他说,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当时听了就愣住,他说这八个字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共同拟出来的。它说「身为世范」,我改了一个字,我把「身」改成「行」,学校也接受了,「行」比「身」的范围大。这八个字,我们不但在国内,在海外也常说,常常劝导,大家一定要发心。我这种生活行为,我的工作的态度,我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可以给社会做最好的榜样?我们的社会都像我这个样子行不行?好好想想。古圣先贤的教诲,诸佛菩萨在经中的告诫,那就是行为世范,就是学为人师。
  第三,「柔和质直摄生德」。摄受众生,接引众生,要用什么方法?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要柔和、要质直。这两桩事情乍看好像是矛盾,柔和就不能质直,质直就不能柔和。怎么样又能做到柔和,是又能做到质直?质直就是正直,行得正,没有一丝毫邪曲,没有邪恶,没有弯曲。佛家常讲「直心是道场」,世尊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心直言直,这中间没有委曲之相,这样学佛才能有成就。委曲之相就是心不正,言不诚实。心如何能正?无贪、无瞋、无痴,心就正。人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心就正。起心动念,头一个想到於我有没有好处,於我有没有利益,心就不正。
  诸佛菩萨,世间的圣人,起心动念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想到一切众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能离苦。每天想的是这个,做的也是这个,要帮助众生真正离苦,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有没有法子?有,不但有,而且还很简单,可是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不是普通人难信,修行修了一辈子,他都不相信,这就没法子,所以诸佛都说难信之法。这什么法?念阿弥陀佛。只要你能够专心念阿弥陀佛,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前一段时期「山西小院」光碟传到我们这个地方,大家都看了,看了很受感动。没错,你是有点善根,被感动了,你信不信?不信。为什么不信?你没有能照做,这就是你不相信,信的人一定依教奉行。
  你的身体本来是健康的。寿命,要照中国古人的讲法,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他是根据《黄帝内经.灵枢经》,这是中国医学的理论,中国古人讲人的寿命,正常的寿命是两百岁。就是这个机器你要好好的使用,好好的保养它,它可以用两百年。你没有达到这个期限,就是你自己糟蹋了自己,你不会使用,你不会保养,糟蹋掉了。所以,中国道家最讲究的是养生之道,他们修行的目标就是长寿。佛法并不重视长寿,佛法重视在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重视这个。可是你要晓得,真正觉悟之后,或者是真正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佛人的目标,一心不乱跟大彻大悟没有两样,念到这样的功夫,生死就没有了。你要在这个世间住一万年、二万年行不行?行,一、二万年小事。
  释迦牟尼佛还有两个学生现在还在世间。一个是迦叶尊者,他在云南鸡足山,他没有入灭,还活在世间。他要住世多久?寿命长了!他要等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来成佛?根据经上所讲的,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你看寿命多长!那是什么?那是明心见性了。你在这个世间,那要看缘分,能长住,也能马上走,这大自在。另外一位就是宾头卢尊者,阿罗汉,佛不准他灭度,把他留在这个世间给世间人种福。所以你们如果要发心斋僧,他就会来应供。你发的是真诚心,想修福,他是真正的福田僧,你供养到他,这真有福。大慈大悲,不辜负众生修福的愿望,所以他留在世间没有灭度。他来应供,诸位都知道,阿罗汉六种神通具足,他能变化,他变化成什么样子你不认识。他会混在大众里面,没有人认识他,来给你作福田,这是佛菩萨的慈悲。
  人修行到一定的层次,生死没有了,真的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十种自在,得大自在。无一不是为众生著想的,已经没有自己了,众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众生,生佛不二,性相一如,到这个境界了,他哪里会有病?所以真正相信净宗,生病,真的念阿弥陀佛。医生,要不要去看看医生?也行,提个方便。为什么?如果不看医生,现在这个社会上人批评你,佛教搞迷信,你看看生病都不找医生。佛法是智慧,有善巧方便,我们就看医生。其实是怎么好的?念佛好的。医生的药可以吃,可以不吃,看医生拿药,可以不吃,念佛就好。这个话里头的意思很深,希望诸位细心去体会。
  我们的心要直,言要直,但是态度要柔和。诸位晓得,态度不柔和,别人不能接受。所以佛教菩萨,他自己示现的「四摄法」,你看看「摄生」,摄受众生。第一个是「布施」。人与人之间,你要晓得,你虽然是菩萨,他是众生,他是六道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一定要随顺他,随顺他的烦恼习气。布施,四摄法里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里面布施的目的是断自己的悭贪,目的在此地,持戒的目的是断自己的恶业,忍辱的目的是断自己的瞋恚,它都有目标的。四摄法里面布施的目的不是的,那个布施是什么?是跟人布施我们讲布施恩惠,是以恩惠对人。所以我常常讲,这个具体说法就是请客、送礼。人跟人往来,所以讲礼尚往来,多请客,多送礼,感情才能够联系上。如果人不往来,没有礼节,人跟人就没有感情,所以这个很重要。
  在家庭里面,你看看现在,现在在全世界离婚率非常高。有结婚生好几个小孩,最后还是分手,离婚了。为什么不能白头偕老?说实在话,不懂得四摄法。四摄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法,对外面来讲,人跟人交际的方法,这个佛都有。扩大来讲,国家跟国家的外交法,四摄法可以用在外交上,佛法里头全都有。我在讲席里头常说,夫妻要是会用四摄法,肯定白头偕老,一生幸福美满。千万不要疏忽这些小节,不能疏忽。你说年节送一份小礼物,乃至於一张小卡片,人家收到心里很高兴,他没有把我忘记。先生外出,出外去旅行,回来总要给太太带一点小礼物,太太出门,也会给先生带一点小礼物,这个感情就坚固,决定不会有离异的念头。人,尤其中年以上,总是希望有个好的伴侣,彼此互相照顾,那四摄法太重要了。
  往年我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起来,做得很成功。新加坡的曾士生先生,他是部长,曾经问过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九个宗教搞成一家人?」我说这个方法是佛教我的。「佛教你什么方法?」四摄法。我到每一个宗教去拜访,礼拜他们的教主,尊重他们的经教,礼敬他们的传教师,爱护他们的信徒,彼此尊重,他们欢喜接受。常常聚会,常常怎么聚会?我们佛门里面有大的法会,邀请他们来参加;他们有法会,我们也去参加。你想想看,九个宗教,每年他有一个大法会来邀请,那我们一年就要相聚九次,何况还不止。
  每年过年,我们办一个温馨晚会,九个宗教团结在一起。宗教的领导人、传教师都参加,还有他们的信徒;另外还有他们所办的孤儿院、养老院,这些老人、儿童,平常没有人照顾,在年节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团圆、欢聚,这多有意思!而且还邀请政府的首长也来光临指导。每年做。这么一来,宗教彼此互相了解,而且更难得的,互相学习,真正成为一家人。今年十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十个宗教手牵手在大会堂上为世界和平祈祷,这个在全世界是第一次。宗教团结走向了联合国的大会堂,过去没有过。让大家看到,真叫刮目相看,原来宗教是这样的团结,这样的和睦。所以今年,新年快到了,新加坡的宗教们有举行温馨晚宴,也邀请我,一月二号,我去参加。四摄法!
  四摄法第二是「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爱语是真诚的关怀,真诚的劝告,这是爱语。爱护自己跟爱护别人没有两样,爱自己多一点,爱别人少一点,错了;颠倒过来就好了,爱自己少一点,爱别人多一点。这样才真正能够做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关怀、互助合作,以宗教的力量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么一个大的方向、大的目标,所有宗教联合起来,我们共同努力,这是每个宗教创教人的本愿。宗教教学的宗旨确实是「仁慈博爱,诚敬谦和」,我用这八个字把世界上所有宗教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不管你信仰哪个宗教,你要不离这个原则,「仁慈博爱,诚敬谦和」,宗教里面决定不会有矛盾发生,决定不会有冲突发生。宗教是和平的,宗教是博爱的,《无量寿经》上有「博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也是以这个为宗旨,孔孟讲仁义。
  四摄法第三个「利行」。行是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动,我们的造作,决定是有利益的。利益谁?利益对方,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一切人类,再扩大,利益一切众生。大乘教里面讲九法界众生,常常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多大!你要知道,这个心量才是自己的真心,你自己的心量本来就是这么大。现在怎么样?现在你迷了,迷了之后,你的心量变得很小,变得不能容忍,这是错误的。心量小,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还要小,就变成六道;再小,就变成三途。所以,三途是小心量变现出来的,一真法界是本性所现的。十法界就很小了,迷失自性才变成十法界,六道又更小,三途就小到极处了。如果我们连一个人都不能包容,将来到哪里去?地狱道,这不能不知道。
  四摄最后的一条是「同事」。同事,我们首先要同佛菩萨之事,同大圣大贤所行之事,我们要同,往上同。然后我们做出榜样来,让众生与我同,你可不能要求,你要求就错了。你要感化他,让他自然向你看齐,自然向你学习,你就成功了。所以在态度上、言语上一定要柔和。劝导人都要有智慧、有技巧,佛家讲善巧方便。他能不能接受?他能接受多少你就教多少,不能接受就不能说。不能接受的你要说,会起反效果,反效果是什么?就结成冤仇,让人家怀恨在心。这个怀恨要不能消除,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麻烦可大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言四德者」。前面讲到第三「柔和质直」,这一条非常重要,而且应用的确非常之广。可以说从早到晚,我们不能够离开人群,真正能用得上,你在大众当中会变成最受人尊敬的人,最受人欢迎的人。你这个德行要建立之后,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办什么事情,没有办不通的。为什么?助缘很多,哪一个不希望帮助你?这个我们要懂得。所以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