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老人家有一句名言,念佛求生净土,「万修万人去」。他既然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个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告诉我们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可是经文一展开,你首先看到「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善男子、善女人?没有恶心,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那叫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向善男子、善女人这一门功课下功夫,我要做一个善男子、善女人,把我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统统改掉,你念佛求生净土就有把握,决定得生,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把标准拉下来一点,人不是圣人,还是凡夫,这我们要承认。凡夫看人,这是世间圣人教给我们的,是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你每天接触大众,甚至於在家里面,好,这个人很好,你很喜欢,你要知道他的缺点,你要知道他不好的地方;你的冤家对头,处处是毁谤你的、讽刺你的,这个对你是不善人,你要知道他的善处。为什么?九法界众生,你要去找恶人,那个恶人一个善念都没有的,找不到,那个善人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你也找不到。所以九法界众生都是善恶混杂的,我们自己也是的,你要能常常想到这里,你的心就平了。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最可贵的,我们一般讲开悟,这个开悟有很多讲法、很多层次,讲到最低一级的,最低的开悟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知道自己过失,再肯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这真修、真悟。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的开悟修行就要著重这样的标准。
修行再往上提升,然后你就看到什么?看到别人没有过失,自己有过失,那你的功夫就很得力,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超越六道,往生净土,生净土就是作佛,你决定得到。如果你违犯佛祖所说的这个原则,《坛经》上惠能大师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还常常看到世间所有人这个有过失、那个有过失,你违背了佛祖的教诲,违背佛祖教诲就不是供养佛;真正供养佛是随顺佛祖教诲,那叫供养佛,这个境界就高了。所以我们先要了解人人都有善、都有恶,所谓善人是善多恶少,恶人是恶多善少,能看到这一点,学问,真是有学问。
我们现在一般人是糊涂人,他看人都是看人的恶,善没看到。其实那人的善很多,百分之八十是善,百分之二十是恶,他就偏偏看到百分之二十,他看到,那百分之八十善没看到,所以他就肯定那是个恶人。错了,冤枉人!冤枉人有没有罪?当然有罪。这是现前一般社会大众所疏忽。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还有瞋恨,还有恐惧,还有好乐,我们一般讲好恶,有喜欢、有讨厌,还有忧患,则不得其正。你的心不正,你的心邪了,你的心歪了,你的心坏了,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佛法里头还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的,哪句话?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眼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阿罗汉看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恶人看一切众生全是恶人,你去想想这个味道。你看到这个坏、那个坏,谁坏?自己坏,恶人,恶人看一切都不顺眼。这个话很有味道,这是真理。是故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我自己纵然过得很不如意、很不自在,不会说是老天爷对不起我,我这么样一个好人,为什么让我受这么多苦?
我们学会里头现在有几片光碟,「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正好现在过年,希望大家除夕、大年晚上家里团圆,把这几片,好像只有四片,不多,四、五个小时,你把它看一遍,非常有受用。他在没有遇到灶神之前总认为自己很不错,看别人都不顺眼,天天以为老天爷对不起他,所有的人都对不起他;结果遇到灶神,灶神给他一开示,把他的毛病统统指点出来,他这才恍然大悟。是个读书人,很难得,从此之后改过自新,一改过自新那他的命运全部都转过来了。你就晓得以前受的那些罪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与老天爷没有关系,与人也没有关系,错误的一个观念,让自己过那种悲惨凄凉的生活。以后一转变,人人都是好人,纵然看到作恶的人,他不怪他,不责备他,生怜悯心,能够懂得为别人难过,自己命运完全改过来了。他也活到八十多岁。这个非常值得看,故事的精彩超过《了凡四训》。可惜的是了凡先生把他的东西留下来,俞净意先生自己没有留,是他的同乡晚辈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就是写成一篇传记,现在根据这个传记拍成连续剧。我现在让这些做连续剧的同学们希望他们不要做长篇,愈短愈好,因为我们是教学,我们不是娱乐。希望在这些真实的教诲里面我们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这样就好了。
天台大师告诉我们,他讲得很高、讲得很深,像昨天最后一段跟诸位讲的,我们用智来求,这是讲学佛,「若以智求,智则成解。若起心照,照则立境」。立境怎么讲?对立了,有能照、有所照,就对立了。对立是什么?对立是边见。你看看佛法修学最低的层次,要破见惑,见惑不能破你就入不了门。大乘入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菩萨,小乘的入门,须陀洹,你达不到。所以说这两种方法来学佛全都是影事,这个影事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要怎么办?要用真心,会用真心的人就入佛门。
真心是什么心?我们这个讲堂对联上联就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你真心里头本来有的,这个不要学,学不到,真心里头本来有的。我们现在全丢掉了。说老实话,并没有丢掉,是迷了,迷了的时候起作用还是真心。真诚变成什么?变成虚伪。要晓得虚伪跟真诚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悟了,虚伪就是真诚,迷了,真诚变成虚伪。你看,我们现在迷了,迷失了自性,把清净心变成染污,什么是染污?六根见到外面境界,全见到是不善的,就是染污。刚才讲的,会引发你的愤怒、愤恨,引发你的贪欲、愚痴、贡高、我慢,它引发这个。这个东西全是错误的,清净心里头没有的,把平等变成傲慢、变成自大、变成狂妄,你说麻烦不麻烦?正觉变成糊涂,慈悲变成自私自利,你要晓得这全离不开真心。所以迷了之后真心就变成错用,扭曲了。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要断了那真心也就断了,那你真诚清净平等也就没有了,所以是转烦恼为菩提,再把它转变过来。现在我们的真心扭曲了、歪曲了,变成很多不善,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佛菩萨看到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一切不善,他很安详,他一点波动都没有,为什么?他晓得那就是他的真心,迷了之后变成这个样子,可以恢复,这个变形的东西不是真的,真的东西永远没有变。确实没有变,这你要晓得,变形是你自己以为变坏了,外面佛菩萨看没有。佛菩萨看到你正面的,看到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远是这样的,你就是在阿鼻地狱,还是这样的,只是你自己不觉得,所以扭曲是自己扭曲,与外头毫不相干。人要真正明了这一点才不会怨天尤人,才承认我自己错了,别人没错,你这才回得了头,你在道业、学业上你才会有进步。
所以说「若了真心,自然无心合道」,这是讲真修行,真修行用不用智求?用不用心照?不用。可是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如果你要不用的话,不用的话永远堕落、永远糊涂。那你要用的话,用的时候一定是大师所说的,就是你要智求,智则成解,就是你增长所知障,你要求学就变成所知障;你要是用心照,你就变成烦恼障,为什么?你不会照,你不会求。为什么这些罗汉、菩萨他们能行?你要想到什么叫罗汉?罗汉是把执著放下了,菩萨是把分别放下了,所以他的智求、他的心照是正确的。
於是我们就明白,我们现在的麻烦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法相宗里面讲得很好,转识成智。我们没转,我们用末那,末那是执著,我们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我们六根接触外境,起心动念是不是用分别、是不是用执著?那你永远就不会,佛说的没错,我们还是把它搞错了,把它想错了,把它用错了。我们在这里受苦受难,还怪佛、还怪菩萨,菩萨没有保佑我,菩萨不灵,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
什么时候才能搞得清楚?古德有句话,「闻法不多,学教太少」。由此可知,经教是入门的一个手段,是世尊帮助我们的一种善巧方便,我们要知道。多听经、多学教。听经、学教不要忘记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的方法,那就是「离言说相」,看经是文字,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说这三句是什么意思?跟放下分别执著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事情完全相同。你不要执著,你听经、你看经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分别那些名词术语,不要想它的意思,离心缘相就是不要想它的意思,就是离分别、离执著。
《华严经》讲的简单,直截了当,你要是不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没法子入门,真正入门,一定要放下分别执著。难!不容易放下。少放一点,一天放一点,这个可以做到。首先从哪里放?不见世间过,在不见世间过里头,先要学不看见别人的过失,怎么不能说、不看见?看见别人过失不要把它放在自己心上,不可以把它放在口上,你先学这个,他有过失与我不相干。你看道家所讲的因果,是自己负责,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自己负责,与我不相干。他造业与我有什么相干?如果我看到他造业的时候我很生气,与我就相干了,他在那里造业,我把他的业接收过来,你说你糊不糊涂?这不是聪明人。
他要造善,我们生欢喜心,我们接收过来,可以;他要造恶,我们决定不接收,你怎么把它揽著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己的善心里面?我们讲良心,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变成所有不善的人的垃圾桶,你是聪明人吗?你是有智慧吗?真正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干这种傻事?真正高明的人是你没法子想像到,高明人见到什么?见如不见,他心里头不落痕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清不清楚?清楚,他那就是照见,像《心经》里面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是照见,他不是知见,他是照见。照见是什么?心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照得很清楚,有没有留痕迹?不留。不但是外面境界没有了镜子干干净净,外面境界正在照的时候也不留痕迹,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一样。
所以你看转识成智之后阿赖耶叫大圆镜智,你才懂这个意思,那时候你的心就像一个圆满的镜子,把整个宇宙照得清清楚楚,里头痕迹都不露。没有转识成智之前,阿赖耶是个垃圾桶,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善的它也落,恶的也落,是个大垃圾桶。觉悟之后原来它是一面镜子,痕迹都不著,这要知道。所以自自然然的,用不著智求,也用不著起心照,自然的无心合道。这个无心就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道是什么?道是真心、是法性、是法相。
「合道则言语道断,无心则心境俱闲」,闲是什么?没事,心清净,外面境界也清净。这个无心,记住,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无妄想是佛;有妄想,无分别、无执著,是菩萨;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都超越六道轮回。我们凡夫是什么?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在这六道里头出不去。六道有六个层次,苦乐不同,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各个人不一样。所以烦恼习气有厚薄不同,你在这六道里头,你感在哪一道也不一样。所以善恶都不清净,是染业不是净业,还有善有恶,还有这种念头,出不了六道。
阿罗汉没有善恶的念头,所以他是净业。我们今天想这个善、那个恶,善恶是二边,到什么时候你能够一下悟到善恶不二,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已经成菩萨了,在阿罗汉之上。阿罗汉不执著善恶二边,他还有分别,他还不能到不二,善恶还是二法,还不能到不二,但是他不执著,善不执著,恶也不执著,这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直截了当,「示众生,令自知有」,这就是智慧德相你自己有。「顿入凡圣平等真原,名为出离」,出离是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出离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这首偈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四首偈:
【十方所有诸妙物。应可奉献无上尊。掌中悉雨无不备。菩提树前持供佛。】
所有布施、供养都离不开手掌,所以说手出广供。『妙物』,一切珍妙之物无过於正法,那才叫真正的妙物。正法里面讲到最真最纯就是心性。在中国古圣先王告诉我们真诚,真诚能生万法。六祖惠能开悟的时候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诸妙物不是别的,就是真心、就是真性。『无上尊』就是佛陀。佛陀,我们用世俗的话来说,最欢喜的就是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他最欢喜的。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虽然根性不是上上根性的人,上上根是顿悟,上上以下都是属於渐悟;顿悟的少,渐悟的多,只要方向目标正确,那都是妙法,也是此地所讲的诸妙。这个范围就包括的广,太广了,所以就加个诸妙物。
像我们在现前这个阶段,这样的社会,大众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幼稚园小小班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所学习的弟子规、感应篇。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在中国古时候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所以小孩到这个世间来,谁是他的启蒙老师?父母。一定要知道,他睁开眼睛,他就会看,他竖起耳朵,他就会听。虽然不会说话,你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其实那是你小看了他,他已经在那里学习,大人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听在耳里,阿赖耶识里头就落了种子,根深蒂固。到三、四岁的时候他就很懂事,他都学会了。你教得好,那个好的基础就打下去了,你教得不好,那个不善的基础也打下去了。
中国古人知道,很可惜现在人不知道。所以我们对於现前这个社会很感叹,为什么从前人那么纯朴,起心动念都会替别人想?因为他从小就看到他的父母孝顺他的父母,他看会了,念念没有忘记父母,为父母想、为兄弟姐妹想、为亲戚朋友想,很少为自己想的,小孩从小他就薰习成了种子。所以他二、三岁的时候他也会替别人想,有好吃的东西他会供养长辈,他晓得哪个年岁最大,他先去供养他;跟小朋友他能让,他不会争。这叫妙物,这个应当可以奉献给佛陀的,佛陀会欢喜。你看我们现在在起步,朝著成佛的方向目标我们在起步了,你就想想佛会很欢喜。
《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做父母的不但要讲给儿女听,而且儿女愈小愈好。到六、七岁上学的时候,他的基础非常好,在家里懂得孝顺父母,他就懂得尊师重道、懂得友爱同学。所以从前学生好教,不像现在。从前儿女为什么那么听话?从小养成。自己听父母的话,你的儿女就会听你的话,他学到了;你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老师,小朋友也学会了,他长大了,他不听父母的话,他也不尊重老师,道理就在此地。但是善毕竟是天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