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段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第五段,有八首颂,「明现诸法门三昧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菩萨住在三昧中。种种自在摄众生。悉以所行功德法。无量方便而开诱。】
这是第一首,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这首是「总标多门」。下面有五首,就是从第二首到第六首,「别显二十种门,供等即门」,这个供是供养,「通入佛果故」,所以供养是修行的门径。第三段有一首半颂,就是第七首到第八首的前面两句,「结多所因,由四悉檀故」。四是四种,悉檀是佛门里面一个术语,这个翻译是华梵合译。檀是檀那,就是布施,这个音是印度梵音;悉是中国字,悉是普遍,四悉檀就是四种普遍的布施。这个普遍多广?要是说到广义的来讲,称性来说是遍法界虚空界,可见得这是随著心量来拓宽,上供诸佛,下施众生。最后两句是总结这个三昧的作用不可思议。
在这一个大段,是讲「无方大用」,这是无方大用里面的第五段。我们读了这五段,我想很多同学很明显的能体会到,作用全是从定中显示出来的。你没有定,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你就没有这种能量,何况《华严》里面所讲的「三昧」是称性的三昧。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是从自性里头来的。既然说是自性来的,应该是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佛在「出现品」里面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不是讲得很清楚吗?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可是六道众生,如果广义来说,包括四圣法界,十法界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迷失了自性。这个能量既然是自性里面来的,不是外面来的,这个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现象,我们要懂得,要能体会。他开悟的时候虽然是对著老师说出他自己的境界,也是告诉我们后学,让我们能生起认知,有这样的认识,知道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第一句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清净心是正常的。我们现在不清净,迷了,清净失掉,变成什么?变成烦恼,变成妄想。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才是自己,没有生死。我们现在迷了,迷了有没有生死?迷了还是没生死。是自己认为有生死,是个错误的知见,其实没有。《法华经》上讲得很好,「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我们只是把世间相的缘聚缘散看错了,认为缘聚就是生,缘散就是灭;你真正看清楚真相,缘聚没有生,缘散没有灭。
这桩事情怕大家不好懂,我们得举个比喻,你从比喻里面去细心体会。譬如我们现在用经本,这本书,这经本,这本书是怎么成的?你看有这么几十张纸订在此地,那几十张纸就是缘,缘现在聚在此地,这本书成了。要是把它拆开,拆开来,一张一张拆开,这书就没有了,就不叫它书,叫纸张,这里有好几十张纸张。试问问你,这几十张纸订在一起,书有没有生?拆开来之后有没有灭?纸张订在一起,它也没有生,拆开来它也没有灭。你从这儿体会,万法皆是如是,从一法里面你就能体会到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灭。有些人认为好像精神不灭,灵魂不灭,人身虽然死了,灵魂还在,还照样活动,身体没有了。可是科学家又说了一句话,叫「物质不灭」。物质能够变成能量,能量又能够变成物质,能与质互相转变,永远不灭。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见到了,「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佛在《华严》上说的智慧、德能、相好,你没有一样欠缺。你的智慧、你的能力,相好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中国人讲的福报,你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没有两样。你看毗卢遮那的福报,华藏世界,你看到阿弥陀佛的福报,极乐世界,我们的福报跟他是相等的,他不比我多,我也不比他少,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可是这个东西跑哪里去了?我跟诸位做报告,讲得是比较细一点,这个东西被什么东西障碍住了?被贪瞋痴障碍住了。三毒烦恼把你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智慧、才艺、德能、相好,全都障碍住了。贪障碍了福报,痴障碍了智慧,瞋恚障碍你的能力,你的德能。虽然说的是障碍,实际上并没有失掉。如果要是失掉,惠能大师前面一句话就讲不通,本不生灭就讲不通了。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不生不灭,德相也不生不灭。所以失掉是暂时失掉,是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佛跟众生实在讲没有两样,差别就是迷悟,众生迷了,佛觉悟,就这么回事情。什么时候你觉悟了就成佛,你迷惑了就变成众生。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到差异的地方,这点我们要相信。
你要想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你就有信心了,为什么?是你本有的,只要你除去贪瞋痴。你把贪放下了,没有这个念头,你福报就现前,这个福报不是修得的,是性德。修得的不算,修得的怎么样?有始有终,它是生灭法。譬如这一生我修财布施,来生我得财富,这是生灭法,这不是性德,这叫修得,迷了以后,修这么一点点。最重要的是性德。愚痴放下,智慧就开了;瞋恚放下,你的道德、你的能力就恢复了。所以众生在迷,愈迷愈深,他想得这些东西,都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愈迷愈深,愈想得到的时候失掉的愈多。这一生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这些名闻利养,来生就把过去所积的这一点善因全部耗尽。这一生又没有积德,又没有修福,所以你在六道里头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他是往下堕落,他不是往上升;往上升那是行善积德,往上升。
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做的损人利己。在过去这个世界上是有,不多,所以这个世界还能维系著安定和平,人们还能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不行了,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在全世界都被疏忽了。人们迷於科学技术,养成所谓自我主义,只有我,没有人。儿女不养父母,朋友没有情义,有利就能够结合在一起工作,没有利都变成敌人,损人利己。所以感应到整个地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失去正常,现在这不正常的现象太明显,尤其是今年的冬天,不像冬天。我今年冬天在香港,冬天的衣服都没穿上,棉衣没有穿上,棉袍没有穿上。如果地球上温度不断向上提升的话,恐怕香港将来变成像新加坡一样,没有四季,这个影响就太大了。动植物的生存,气候异常就不能生存。对人类来讲,我们生活所需求的,饮食起居所需求的,就大量的缺乏,这时候怎么办?为了要争生存,要抢食物,那就是人杀人了,因果律里面讲的冤冤相报。是人类把地球毁灭了,不是地球对不起人。现在到了存亡的边界线,如果大家能觉悟、能回头,这个世界还有救,不是不能救。
我今天早晨看了一篇,澳洲葛莱姆他去参观汤池,写了一份报告。他看了很感动,他认为西方世界要向汤池学习才有救。所以这个实验点,愈多的人去参观,会产生很大的效果;今天你不做出样子来,说,没人相信。我是让人把他的报告翻成中文,传到汤池去,给他们看看。
只要把贪瞋痴放下,自性本定,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切三昧门的根恢复了。从戒定慧、从觉正净里面显示出来的,就是此地讲的无量的『功德法』。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是真实功德。怎么叫真实功德?是从你真心里流露出来的。六道凡夫是从烦恼里面流出来的,这个要知道。科学技术没有离开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科学家有没有离开?没有。他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有执著,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所以那只是技巧,那不叫功德法,为什么?科技造福社会,充其量说福德法,不是功德。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佛经上讲的「一大事因缘」,福不能救。今天世界变成这个样子,福不能救,要什么东西能救?功德能救。
功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修行的功夫,这个功夫不是别的,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功夫。真正功夫它所依的,第一个是智慧,因为没有智慧你不相信,信心是从智慧生的。第二个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你才能坚持,果报才能现前。初学的时候,要跟烦恼习气对抗,要克服它。烦恼习气是无量劫养成的,它跟性德是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现在把它扭过来随顺性德。所以《弟子规》为什么那么难?《弟子规》是随顺自性的,是性德,我们的习气是完全跟它相反。现在的儿童,全世界太多了,对父母没有尊敬心。对父母都没有尊敬心,他还会尊重别人吗?尊重,世出世间圣人都把它摆在第一位,你们想想这什么缘故?在中国,世间法里头,《礼记》,古时候这些所谓是贤人君子、圣王,以仁义治天下。孔子一生讲仁,孟子一生讲义,所以仁义两个字代表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礼记》里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把尊敬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在佛教里面,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第一句话,「礼敬诸佛」。
我们知道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核心的理念就是一个爱,这我讲过多少次了。中国教育的起源,根就是五伦里头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那个亲爱是天性,是自然的,决定不是哪个教的,哪个学的,不是,自然的,本性,亲爱,亲爱表现在外面就是尊敬。「诚於中而形於外」,形於外就是尊敬,诚於中就是亲爱,在佛家讲慈悲;换句话说,外面没有尊敬,里面就没有爱心。人要没有爱心那还得了吗?人没有爱心,说老实话连禽兽都不如。禽兽做坏事有限,顶多是它肚子饿了,抓个小动物来吃,它吃饱了它不会伤害它们;人没有爱心不得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中国传统教育,佛法的教育,特别是大乘,乃至於我们看一般宗教的教育,无不是以此为核心。我们常常在街头上看到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外面挂的这些招牌、霓虹灯,「神爱世人」。世出世间圣贤人教人教什么?这我常讲的,首先教你要自爱,你自爱才会爱人。如果人不知道自爱,说是爱人,那个爱人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叫自爱?随顺性德就是自爱,尊重伦理是自爱。我们再把范围缩小,讲到我们现前,认真努力把《弟子规》全部落实是自爱。为什么?《弟子规》是你的性德流露,你做到了全是你自性流露,这自爱。我们的思想、行为跟《弟子规》相违背的,不自爱,没有别的。《太上感应篇》你去翻翻,如果我们做的跟它相违背的,不自爱;如果跟它完全相应的,自爱。你再看佛的《十善业道经》,你统统能随顺做到,自爱;违背了,不自爱。千万不要把这个小东西看轻了,都是从前教小孩的、教童蒙的。从小就要教,长大了再教不行,他已经被染污了,所以非常困难。
现在我们这个教育,可以说是爱的教育至少丢掉一百年,丢掉三、四代了。现在我们再把它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一定要克服,从什么地方克服?从自己克服。佛说的「自度而后能度他」,自己没有得度,你就不能度他。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示现,非常好的教训,那就是什么?他老人家当年出山干这个事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你看他一个老师,鹿野苑五比丘五个学生起家!这是佛教的起源,在鹿野苑五个比丘五个学生,就能把佛教在地球上建立。今天如果我们做好了,找到五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一起修学,我们五个人一定能够把佛教复兴起来。释迦牟尼佛模式做在那里给我们看,只要真正做,从哪里做起?我告诉同学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从这个东西做起。大经大论是它的开花结果,这三样东西是根,像一棵树一样,你没有根,哪来的枝叶花果?
我们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一百年来也不少学佛的在家、出家,为什么佛教搞得这么衰?说老实话,疏忽扎根的教育,都忙著搞枝叶。所以没有根底,到最后禁不起社会的诱惑,绝大多数退转了。这使我们想到世尊的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才能守得住,他的成功真的就靠这个。释迦牟尼佛持戒、苦行一生没有改变,只园精舍、竹林精舍,那是当时大富长者的供养。佛跟弟子们没有接受,只是暂时住进去做讲堂,在那个地方讲了几部大经。释迦牟尼佛最后入灭还是在双树间,在旷野野外大树底下,不是在精舍。所以你看他自始至终没有,他接受人的供养,三衣一钵,每天出去托一钵饭。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他自己做给我们看,这样才不会被外境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才有立足之地,这就叫三昧。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不能不效法。
我们看到别的法师,四众供养都拿来盖大殿、盖道场,富丽堂皇。我要是走他们那个路子,纵然不能盖很多,盖个一、两座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做到那个规模。可是我们没有离开经教,经教,老师耳提面命,教导我们这两句话,福报要给众生享。众生今天最缺乏的是什么?缺乏的是佛学知识。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一生没有做别的工作,就是一桩事情,教学,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千人、几万人也教。只要老人家一开口,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对什么人都是教诲;换句话说,都是教化人、帮助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不都是讲这些吗?我们要知道,佛陀当年在世跟中国孔子一样,没有教科书,教化人的时候没有写讲义,没有做个计画,没有,都是随便谈。这些经典是佛陀过世之后,学生们从记忆当中,佛以前怎么讲的,记忆当中写出来的,后人写出来,佛没有看过。
但是这些整理的学生,我们晓得,这佛在经上已经透露讯息给我们,「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他那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在我想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到这个世间一起来的。释迦牟尼佛好像唱戏一样,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其实都是一样的程度。所以佛灭度之后,他们来结集经藏,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个字都不差,他们来演戏的。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要如法炮制,我们要干,把佛教再兴起来。兴起来,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才能搞得起来。你要不跟他一样,跟现在一般这些道场一样,那纵然兴旺也兴旺不了几年。有兴就有衰,是属於生灭法,我们要走不生不灭的法。
三昧是定,六祖也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说你的真心本来是如如不动的,现在有没有动过?没有。动的是什么?动是妄心,真心从来不动。所以修行,到最后的阶段没有别的,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就是生灭心,生灭心是什么?你晓得,念头。你看前念灭后念生,那个生灭的念头是妄心,起心动念。真心从来没有起心,从来没有动念,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人问的时候无知,镜子照到外面无知;有人问的时候随问随答,就会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无所不知。这是般若,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它不起用就是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这个三昧,你走路也好,站著也好,坐著也好,躺著也好,统统在定中。决定不会因为你的活动,你的定失掉,没有,所以叫「何期自性,本无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