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39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旧金山那个时候,为我们净宗学会同修重新编个朝暮课诵,我们把早课这些咒语全部舍了,改用《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那用意诸位就晓得。早晨起来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们的心愿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要学阿弥陀佛。晚课是忏悔,忏悔是念八十八佛,拜佛,我们把这个换掉,把晚课的《弥陀经》、八十八佛换掉,换成《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讲什么?讲五戒十善。念了之后真正反省,佛教给我们应当做的我们做了没有?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犯了没有?念这个经文可以认真反省。对我们现代的人,尤其是在国外旅居的人,很有受用。我们现在看看国内跟国外也差不多了,距离愈拉愈近。所以觉跟观在现在太难了,很少有。
  菩萨修禅观之心,念佛也是禅观,禅观可以说是菩萨修行的通称,八万四千法门全是禅观。什么是禅?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所说的是依据《金刚经》上世尊对须菩提尊者开示的两句经文。佛教须菩提尊者,接引大众、开导众生,我们现在讲的弘法利生,一定要守住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禅观。不取於相是不著相,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这样讲法;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动就是内不动心。我们再讲得白一点,外面决定不能受境界的诱惑,眼不被色诱惑,耳不被声诱惑,鼻不被香诱惑,舌不被味诱惑,不受外面诱惑这叫禅。内不动心,内里面不起自私自利,不起贪瞋痴慢,不起七情五欲,这是内不动心,这叫定。
  所以禅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作用?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它起作用,这种修行叫真用功。禅宗祖师常常考验学人,「你会么!」这个会的意思就是你能在眼见色的时候,你能做得到不受外面色相的诱惑,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你能做到吗?会么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能做到,真修行,你不能做到,你是凡夫。凡夫是随波逐流,自己做不了主,被外面境界诱惑走。起惑、造业,起惑是迷惑,跟著外头境界走;造业,为什么?顺自己意思的他就起贪心,不顺自己意思的他就起瞋恚心。顺自己意思还怎么样?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控制、占有不到,嫉妒心起来,瞋恨心起来,报复的心起来,造业!造这个罪业当然三途苦报,这就不会!我们看到祖师语录这些话,我们要回头自己去想想,我会吗?真正修行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离开六尘境界你到哪里去修?你没地方修。
  从前的人善根深厚,从小家庭教育底子厚,从小就训练你小心谨慎。你看《弟子规》里面的纲目,孝悌摆在第一,接著就教你小心谨慎。谨慎是从小教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粗心大意,你看,观他虽然谈不上,他有觉。这不是学佛,佛家讲的觉从小就有了。而且古人教人,最重视的就是帮助小孩觉悟,讲求什么?悟性。抗战期间我念初中,在贵州,有一天我们是偶尔经过老师的办公室,里面有几个老师在谈话,我们只听到这么一句。老师在交谈,说某个学生悟性不错,我们听到这么一句话,晓得在那个时候老师重视悟性。记诵是很需要,记诵并不把它放在第一,所以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确实还有一点读书的快乐。
  为什么?考试是很多,有学期考试,大考、有月考、有周考,每个星期老师都会出题目来考学生,题目都很简单,不多。一般考试的题目都是五道题,五道题你选四道,可以一道不做,一道题二十五分。多半这个题目都不是记忆的,是考你的悟性,用问答题。不像现在,现在我们看到学生好像是是非题,一看就几十个题目一起,在我们从前没有看到这种样子。最多的时候,六个题是最多了,最少是两道题。所以我们念书有乐趣。老师著重在你的思考,在你对问题的看法、想法,考这个,这里面确实与觉观有几分相应。从小受这样的训练,到以后接触佛法,对於觉观就不难。
  所以菩萨修行的时候,或者是修布施,菩萨是六个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利益众生,现在讲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当然有思惟,他的思惟是合乎逻辑的,合乎现在讲的哲学。他就不是胡思乱想,他想的东西有原则,所以能离诸散乱,不至於胡思乱想。这是现在人讲他头脑清醒,遇到事情他不糊涂、他不慌张、他不会乱,他心是定的,这才能处理事情。接触大众,他没有私心,大公无私;没有私心,是非善恶、利害得失他就看得很清楚;人要有私心,要有偏爱,心就不公平,他有偏心。在从前人,说实在的话,从小或多或少都念过儒书,孔子的书,所以对於仁义道德、孝悌忠信都有些概念。这些概念就变成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规范,自自然然他就遵守,他养成这种习惯,所以他就不会造罪业。对於问题能看得淡,能够看得清楚,这是觉观自在。
  我们今天晓得,我们今天觉观都没有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出在我们烦恼太重,习气太深了。烦恼习气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现在人讲本位本义,无论什么事情,第一个念头想到我的利益。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没有想到社会的利益,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你要问,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地球要毁灭,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前天还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篇报导给我看,这个报导是英国人,英国从前的科学家,不是现在的,牛顿,发现地心吸力的。他在当时有个预言讲世界末日,现代人照他所讲的推算,推算是公元哪一年?二0六0年。他是科学家,他是数学家,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二0六0年距离我们现在很近了,今年二00七年,还有五十三年。
  几乎许多宗教都讲世界末日,我过去在新加坡有人问我,他说法师,佛教怎么讲?佛教没有讲末日。佛教佛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分为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有一万年。一万年照外国人的讲法,大概才过去五、六百年,照中国人的讲法,过了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佛教里头没有末日的讲法。但是这个世间有治有乱,是有起伏的,佛教说世间人有灾难,但不是末日,没那么严重。是有很大的灾难,这个灾难佛经里面常讲的大三灾、小三灾。大三灾大概不会在这一万年里面出现,小三灾就靠不住。科学技术发达到现在,我们明白了,小三灾也许就是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这是很严重的灾害。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七日七夜的刀兵劫,战争,时间不长,七天七夜,刀兵劫。但是接著有七个月七天的瘟疫,同时又有七年七个月七天的饥饿。这真是灾难,如果这要普遍发生的话,的确是非常的严重。但是人类不会灭绝,总是有些人在灾难里面舍去身命,还有些人能够存活,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现在得人身、遇佛法,我们要认真的反省,要认真的忏悔,认真的学习,决定不能够用粗心大意来学佛,这样学佛得不到结果。轻慢心学佛不可以,一定要恭敬心,从哪里学?从待人接物。不是说我们对佛菩萨恭敬,对人不恭敬,是假的,《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你对佛菩萨恭敬,你会对一切众生都恭敬;对一切众生不恭敬,说对佛菩萨恭敬,这是完全不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如来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佛性的,将来决定作佛。《菩萨戒经》说得更好,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你对父母要不要尽孝?换句话说,佛教给我们礼敬,你看看我们在「行愿品」里面讲过多次,讲得很详细。「礼敬诸佛」,经上讲的诸佛是讲三世佛,过去的佛你知道,现在的佛,你晓得阿弥陀佛是现在佛,药师如来是现在佛。未来佛呢?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经上讲包括蜎飞蠕动,那就是小爬虫,蚊虫蚂蚁都是。六道里面的众生,这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同维次空间,那都是众生,哪个不是佛!
  说到究竟之处,《华严》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的是什么?物质、现象,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泥沙,都跟诸佛同圆种智,你怎么能不恭敬?你怎么可以用粗心大意来对待?所以,多少忏仪,你们看过,你翻开头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你只会念,意思你不懂,那个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心就是平等心,一心是不二心,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的修行偏差多大。所以没有感应,善的感应没有,恶的感应还没到,时候到了你后悔莫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了赶快改。古人的话说得很好,再大的罪业,只要觉悟,只要回头,没有不能忏除的,忏除业障。
  我们看最后一种,第五个自在,「众具果报自在」,这是我们讲福报。「菩萨因行深广,果报殊胜,於一切所须之具,不假经营,自然周具,心无染碍也」。这个我们看到非常羡慕,我们下面会讲到「六度光」,六度光头一个是布施,会说到这个问题。修布施的人也要有福,没有福,他虽然有财,有财物,有心想布施,没有福报不行,他种不了福。所以修布施还有三个条件,要有福田,有福、又有心、又有财物,你这布施才容易。菩萨在因地当中,菩萨修什么?菩萨就是修六度,六度里面就是一个布施,所以布施非常重要。你看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六波罗蜜里面布施波罗蜜这三种都有,财、法、无畏都有。持戒、忍辱这两种是无畏施,后面三种,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菩萨修的这六条,要把它再归纳就变成一条,就是布施,那你要晓得布施就是放下。
  所以放下悭贪,布施度圆满;放下恶业,连个恶的念头都没有,持戒度圆满;放下怨恨,受到再大的伤害、侮辱,也没有一丝毫怨恨心,忍辱度圆满;念念精进,没有懈怠,精进度圆满了。你就明白,菩萨生生世世修什么?就是去这些障碍。我们看这些菩萨根性跟我们一样,不是上上根,上上根他一下就舍掉。像世尊给我们示现的,像惠能大师示现的,那是一念统统圆满,六度万行全圆满了。一点一滴放下,这是中下根人,是说我们这种根性,我们要常常放下。放不放?放。早晨才放,下午就后悔,明天又放不下了,这样修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成就?所以就很难很难。
  做一点好事很快就后悔,真正是往前面走一步,往后面退十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你自己认真反省一下,你就明白了;你的烦恼是年年轻,还是年年增长,这就知道了。一年一年你检点容易发现,一个月一个月你很难发现。想想我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意念、这种行为,跟去年比较是不是轻了?如果是轻了,好事!你修学的功夫得力。只要轻,智慧一定长,而且怎么样?你的相貌、体质一定会变。为什么?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你真的不能够反省的时候,你就从身体上去想,今年身体跟去年比较一下,不如去年。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所谓上了年岁,五十岁以后的人,进入老年了,老年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头一个心理上就产生问题,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理上就想,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你就一年比一年差,你就提不起来了。
  佛法不是如此,不是这个说法,佛法说,如果你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你的身体会一年比一年好,你的相貌也一年比一年庄严,为什么?他从心转。不但是你的身心健康,你居住环境那个磁场,虽然还是老的房子,老的环境,气氛不一样。气氛不一样一般人觉察不出来,你自己也不容易觉察出来。有一点点修行功夫的人他很敏感,很容易觉察出来。到你家来看你,如果说是有个老朋友,有个两年没见面,到你这儿来,他就感到你的磁场比两年前好;换句话说,这两年你修行功夫有进步。感觉到磁场好,就是我们现在讲毛光的利益,他能感受到。有觉、有观的人很容易感觉,心浮气躁的人他感受不到,他染污太重,他觉察不到。
  所以,菩萨真的修六度四摄,真正修六度四摄果报殊胜。这个果报并不是说你发了大财,不是说你做了大官,不是的。而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心想事成。他不会想贪瞋痴,他心想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并不要求多,只需要今天想吃什么就有人送给他,他就会遇到,他不会缺乏,虽然钱不多,他够用。资生之具不多,他不缺乏,有房子住,房子不一定要豪华,坚固耐用,衣著不必华丽,四季保暖够了。他过得很快乐,过得很自在。所以他一切所需的这些物资、精神上面所需要的,他不缺,而且怎么样?不要去辛苦经营。你看今天世间人日子过得多苦,他要不去经营,他的生活就缺乏,现在人讲打工,生活过得很苦。
  业因果报我们都明白了,那怎么样改善?我们自己现在生活假如过得很苦,怎么改善?修布施、修四摄。我告诉同学,我现在还有个老朋友在台湾,徐醒民居士。我在年轻的生活不如他,他比我好得太多,我日子比他过得苦。现在我跟他比,他不如我了,我们老朋友,年龄差不多,他小我一岁,我们同一个老师学道。我怎么能转过来的?章嘉大师教的,我能够信受奉行。章嘉大师教我修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财布施没有财,一个月收入用得很节省、很艰苦都还不够,哪有财布施?章嘉大师告诉我,你一个月布施一块钱可以吧!这个行,一块钱有。一毛钱?有。你就一块、一毛钱去布施,常常有施心,有布施的心。那时候学了佛,也常常到寺庙里面去,看到寺庙里面有印经,我们布施一块、两块助印,这属於法布施;看到别人放生,我们也能舍个一块、一毛,属於无畏布施。每个月也能省个几块钱,帮助更穷苦的人,帮助他们医药。我在最初修布施的大概就这三样,尽一切可能从自己微薄收入里面省下来,做放生、印经、布施医药,这么多年来没有中断过。
  到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一看到我这个样子,什么样子?短命相,寿命不长,而且是个苦命。同学当中有好几个,老师把他召集起来学讲经,学讲经是改变命运最快速的方法。为什么?学讲经三种布施统统具足。财布施,是用自己的精神,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体力,这叫内财布施,比外财的功德要殊胜,那你所得到的,内外统统得到。讲经你要学经,你要讲给别人听,法布施;同时接受佛法薰陶之后,智慧渐渐开了,也是无畏布施,遇到一切困难自己能解决,能平安度过。对老师要有信心才行,没有信心不行,不可以半信半疑,老师不会欺骗你的。我们那个时候接触老师,对老师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而且老师还很喜欢教导我们,我们很感恩,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报答老师。所以在物质方面老师不需要我们供养,我们真正好学、肯学,老师看到欢喜。
  末后这句非常重要,「心无染碍」;换句话说,心里头不能有丝毫执著。有执著,你被布施染污了,被布施染污的、障碍的太多,为什么?他有私心。他到佛面前来布施、来供养,目的是要求发财,佛菩萨保佑我,我发一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