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3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颍蛩牢恕梗朗阑ハ嗤虈n,你说这个多可怕,你吃它它并不甘心,它不甘心就向你来讨债。这一只羊的羊肉许多人吃了,将来哪个都逃不了,你吃多少都要还它多少,你看事情多麻烦。所以,学佛之后一定要懂得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从哪里做起?不食众生肉,要从这里做起。
  所以「赞叹禅定」,赞叹禅定就是赞叹整个佛法,因为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禅定,只是方法、门径不相同,赞叹禅定就是赞叹法门。我们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来修禅定。而且禅定是一切法门的总枢纽,现在我们讲总的原则,因定开慧。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但是慧从哪里来?慧从定来。所以「净极光通达」,净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不是突然大彻大悟,也是小悟,所谓积小悟就成大悟,再积大悟才能到彻悟。累积的,这就是大乘教里面渐修法门。那个顿悟我们做不到,我们从渐修,逐渐的远离恶知识,逐渐的把心定下来,这样子清净心得到了,很有受用,智慧开了,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寂静光,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八二卷)  2007/7/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8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今天我们从第十六个小段看起:
  「慧严光」,这是六度里面的般若度。所谓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氛围、气氛,外国人讲的磁场。在磁场里面你感觉到有智慧、有禅定、有忍辱,在气氛里有这种感触。感触一定跟自己的根性有关系,过去生中或者在现前曾经学过般若,曾经修过忍辱,这种感触就很明显。其实在佛菩萨气氛当中,那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这段经文里面略举四十多种,四十多种是举例,不是完全说的,完全说的说不尽,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今天我们讲般若的气氛,经文一共有三首偈,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又放光明名慧严。此光觉悟愚迷者。令其证谛解缘起。诸根智慧悉通达。若能证谛解缘起。诸根智慧悉通达。则得日灯三昧法。智慧光明成佛果。国财及己皆能舍。为菩提故求正法。闻已专勤为众说。是故得成此光明。】
  在这段里面,就是六度这一段。我们看到每段都是两首八句颂,其中唯有精进有三首有十二句。现在看到最后般若也是三首十二句,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不多,我把它念一念,「第五,六度」,第五是第五个小单元,一共有六种光,就是六度光。「六度光中,戒因中,云发大心者,谓若发二乘心,则破净戒。大心导善,不在人天」。大心是菩萨,所以超过人天,这是讲持戒的,我们前面念过。下面是「勤策万行」,这是精进波罗蜜,「慧为上首」,这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般若慧严光。「各加一偈」,所以统统都是两首偈,精进三首,般若三首,这是非常重要的两段,一个是勤策万行,般若是行门里面最重要的,称之为上首。
  般若是梵语,也就是古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从梵语音译过来的,什么意思?一般翻成智慧。印度人称般若,中国人称智慧,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来翻?这在翻经原则里面有一条叫五不翻,五种状况它符合一条就不翻。般若是尊重不翻,是这个意思,不是不能翻,是尊重。它是佛门教学、修行非常尊重的一个课程,一个科目,可以说它是一个科目。一般讲有三种,一种叫实相,一种叫观照,一种叫文字,我们在这堂课都能够学得到。
  在《华严经》里面有讲二种般若、三种般若。二种般若,第一种叫「共般若」,什么叫共?天台教里头,通教共般若,天台宗的通教,天台宗讲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通是通前通后,通前面是藏教,通后面是别教跟圆教,所以通声闻、缘觉、菩萨;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菩是菩萨,这叫三乘,「通三乘说之」,称之为通教,「三乘共修证之」,共修也共证,所以称它「共般若」。这个地方要注意的,它是佛法,不是世间法,为什么?藏教就不是世间法,藏教是小乘,声闻乘。第二个是「不共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有浅深大小的差别,不共,天台宗别教、圆教说的,别教、圆教都是属於大乘,不是小乘,小乘人决定没有这么高、这么大的智慧,「唯对於别圆之二菩萨说之」,就是别教菩萨跟圆教菩萨,「不共於声缘之二众」,声闻、缘觉没有,所以叫做「不共般若」。这是两种,这是二般若的说法,这佛门里面的。
  另外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叫「世间般若」,第二种叫「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这有个简单的说明,「未行寂静真实之般若」,这未行,他没有寂静真实的般若智慧。他有什么?「常行有见有相之般若」,我们也称它智慧,这是六道众生他所具足的智慧。我们学习《华严经》这么长一段时期,我们学了三千多个小时,对於世法、佛法有很清楚的概念,那就是学智慧。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求学,他的老师是当时宗教里面的大德,学术界里面的专家学者,那是他的老师。他学了十二年,等於说把他们所有的东西全都学会了,这是什么?这世间般若。为什么?没有寂静法。这寂静是大定,我们前面在禅定里面所说的,「寂静光」里面所讲的,寂静光我们讲得很多,禅定有世间禅定、有出世间禅定、有出世间上上禅定,寂静光是出世间上上禅定。他没有这个智慧;换句话说,世间的禅定四禅八定,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在定中他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控制住,不起作用,这叫伏烦恼,烦恼没断,这叫世间。所以释迦牟尼佛十二年所学的是世间般若。
  「出世间般若,於其中心如虚空,平等寂灭而离诸名相也」。这就是出世间,这里头最重要的心如虚空,平等寂灭。你看看跟前面寂静光,我们所学习的出世间上上禅定相应,那个智慧是真实的,不是假的,所以叫出世间般若。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智慧是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到的,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好,真实智慧不在外面。你看看「出现品」里面讲得多好,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不能忘掉的,时时刻刻要想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不在外头。经上讲的如来就是讲的自性,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世尊所说的,六祖证得了,不但六祖证得,六祖所教导的这些学生,有四十三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四十三个人都证得。证得,他们跟六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平等,出世间般若。这个般若是人人都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就明白,我们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般若就不见、智慧就没有了。
  妄想分别执著在,你学世出世间一切法,好像有点智慧了,这个智慧也承认的,叫世间般若。这三种烦恼,诸位要晓得,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这大乘经教里面常讲的。佛讲得很详细,如果你能够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讲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不再执著了,执著真的断掉了,那就恭喜你,你出了六道轮回。执著是六道轮回的因,只要不执著,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时候是什么境界?声闻阿罗汉的境界。就是说你证得阿罗汉,这个时候你的般若就不是世间般若,是出世间般若。这个世间是指什么?六道轮回是世间。你超越六道了,所以叫出世间,那个禅定的功夫就是破除见思烦恼,放下一切执著,这个功夫叫出世间禅定。再要进一步能够把分别也放下,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出世间上上禅定,智慧也是出世间上上的般若,十法界没有了。所以你就晓得,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妄想分别形成十法界,执著形成六道轮回,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你要想破六道轮回、破十法界,你说难不难?不难,放下就是。六道里面众生从色界天人到地狱众生,平等、平等,谁能放下谁就证得。在一般经教里面讲,地狱众生做不到,无色界天人做不到。地狱众生是什么原因做不到?烦恼习气太重,他放不下;无色界天人所知障重,自以为是,所以他也放不下。一个是烦恼障重,地狱众生是烦恼障重,色界天人是所知障重,这两种障重的众生没有法子。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度众生,是在哪里?饿鬼道以上,色界天以下,这些众生行,比较容易觉悟,也就是说他听话,他能接受。地狱不能接受,他不相信;无色界天他也不接受,他自以为是,这是跟佛没有缘,这佛经里面讲八难之一。
  而在这一阶段当中,最容易觉悟的、成就最多的是人道,人道是苦乐参半,比较起来是容易觉悟,道理在此地。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间,没有听说在天上的,也没有听说在饿鬼、畜生的。饿鬼、畜生里头有菩萨化身,没有佛应世。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知道佛在经上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就能体会。体会到之后你才能珍重这一生,这一生不容易,得人身又遇到佛法。得人身遇到佛法,就是说你这一生已经有机会脱离六道轮回,有机会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当中有机缘成佛。你愿不愿意干?你要愿意干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
  自性里面本来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行、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福报,都不是外头求的,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看看佛在净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的极乐世界,《华严经》里面跟我们介绍的华藏世界,这是自性里面现出来的,不是人工去建筑的,自性里面现的。所以佛法叫内学,不向外,向内去求,连福报都向内求,一点都不假。智慧、德能、才艺全是向内学,外面没有,这就是经上常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只向心里面求没有求不到的,你向外面求不容易求到,那就错了。凡是向心外去求,在佛门里有个名词叫外道。所以诸位要晓得,外道不是骂人的,外道不是说其他宗教的,你要这么解释那就误会、那就错了。外道是指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内求而向外求,这就错了。向内求要用什么功夫?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是门道很多,八万四千真的有这么多,佛真的给我们说出八万四千条。实际上不止,你看四弘誓愿里面不讲八万四千,讲「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无量就超过八万四千,真的是无量。
  八万四千,是释迦牟尼佛把无量法门归纳起来,给我们讲八万四千,总有个数字,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八万四千是佛的方便说,无量是佛的真实说,跟你讲真的是无量。这么多的门道,你要知道总的目标、总的方向、总的原则只有一个,总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求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目标就是希望这个,这个东西能现前。总的方法是禅定,这个要知道,离开禅定就不是佛法。决定不是说只有禅宗才是修禅,在佛门无论哪个宗派统统修禅,方法不一样。禅是什么?前面一小段我们学过,禅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禅。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禅;内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不生七情五欲那叫定,禅定是这个意思。自性里头没有一样不具足,只要你得定,慧就开了,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统统现前。你对於整个宇宙,一切万物怎么来的,怎么会有的,你全都通达明了,这叫智慧。
  你怎么样学?这千万年来,世间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一直到现在都说不清楚,都说不明白,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没有学定,他还是用心意识,我们现在讲用头脑在研究,用科学仪器在观察,这个不行,这你决定求不到的。虽然得不到真相,今天科学的成就也相当可观,我们确实也很佩服,但是真相还是隔一层。我常常感叹科学家没学佛,他要是学佛问题真的解决了,为什么?学佛跟不学佛差别,就是学佛的人不用去思惟,不学佛的人他用脑在思考,这个不行,不用思考这就能现前。所以佛法讲到最后的原则叫什么?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一句搪塞的话,好像搞不清楚,这不可思议吧?不是的。这个话是真话,就是你不能用思考,你不能用言说,你用言说说不出来,你用思考你就隔著一层,你永远见不到真相。不用思考、不用言说马上就见到,不可思议是这个意思。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甚深禅定,就是出世间上上禅,是用这个方法去证得的。
  我们今天的问题、毛病发生在哪里?就是用思考。你看我们研究经教要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识,记忆是阿赖耶识,这怎么能得到真相?大乘教里面教人离心意识叫参,不叫研究。世间人讲研究,研究是用的心意识,不离心意识研究;佛法叫参究,参究是什么意思?不用心意识。不用阿赖耶,不用记忆;不用末那,不用执著;不用意识,不用分别。换句话说,无分别、无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事实真相就摆在你面前,你就完全通达明了。这个境界就恭喜你,你成佛!
  这种原理原则,大乘教里处处都是。佛真是慈悲的,真是慷慨大方,没有一丝毫隐瞒,我们中国人讲和盘托出,全部都展示出来了,没有丝毫隐藏。为什么?佛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还是佛,可惜你没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是,可惜你没放下。这个东西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两分得两分利益。我们没有办法彻底放下,慢慢学,一分一点一滴的放,放得愈多,你心里面就有很明显的感触,感触到什么?烦恼少了,智慧长了。从前看东西看不很清楚,现在看得很明白;从前听得模糊,现在听得清楚,你会有这个感触。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说实在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问他看破放下从哪里下手?他就说修布施。我就去学布施学了三年,对於看破放下真正的利益完全不知道。他老人家圆寂了,隔一年我认识李老师,跟著李老师学佛。李老师教我,三个条件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他说我收你这个学生;不能接受,你另请高明,我这里不收你。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你今天来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他那个时候住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图书馆、莲社讲经你可以听,除听我讲经之外,所有一切法师、居士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只听他一个人的,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书、看文字,不管是世间的书籍,是佛教的经典,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提出这么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你过去跟章嘉大师学,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我一概不承认,进我门,从今天起从头学起。提出这么三个条件,我考虑了五分钟,下定决心,接受了。到以后我们才晓得,李老师用这种条件限制人,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只对我一个,其他的人没有这个限制。对我提出这三点要求,我接受了。
  你看看不能听,什么也不能听了,只能听他一个人;什么书都不能看了,要看什么书先拿给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