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6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两句,就是第三首的后面两句:
  【若能兴集大供养。彼人信佛不思议。】
  这两句话好懂。这个『信』,真信,这不是一般,一般我们讲正信,还做不到,这真正相信。这个『不思议』里面意思深广无限,自己功德不可思议,三宝功德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功德不可思议。纵然众生在迷位,还没有觉悟,他也得不思议的功德。这个不思议的功德,就是佛家常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头种下金刚种子。无论是见像、无论是听到佛菩萨的名号,或者听到佛经一偈一句,都是不思议的功德。我们再看下面第四首:
  【若常信奉於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
  这一首是讲的『信法』。前面讲信佛,这讲信法。法是佛法,首先我们要认识「法」这个字的含义。佛在一生教学当中,把整个宇宙一切性相(法性、法相),一切理事(万事、万理),一切因果,用这六个字就把宇宙之间所有的包括尽了,用一个总的代名词,就称之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一切的总代名词。上面再加一个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统统觉而不迷,这就叫佛法。所以佛法在哪里?佛法不是在经本里头,经本只是个说明书而已,佛法就是在一切事相当中,这个要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一不叫做法,你要样样觉悟。皈依三宝里面,佛的意思,觉而不迷,都是对一切法;法的意思是正而不邪,也是对一切法;僧的意思是清净不染。觉正净,对一切法,这叫做佛法。
  在佛陀教诲里面有所谓「具足七善,故名正法」,这是别说,对於我们修学有帮助,对於弘法更应该要知道。第一个「时节善」。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观机,观机里头就有时节因缘,所以这七种善里头第一个讲时节,时节善。佛教是不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这个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运行,我们通常称之为道。随顺自然的法则,不违背,那就叫德。佛法决定不例外。你看我们前面读的「顺违皆顺」,这句就是圆满的道德规范,所以时节善。在经文里面所显示、所表现的,序正流通,有条不紊,这就像时节善。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你就晓得教学要有顺序,由浅而深,这时节。
  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教学,《华严》不算。《华严》是佛在定中讲的,对象是法身大士,不是十法界里面的凡夫。我们不讲六道,讲十法界。参与法会的人都是法身菩萨。我们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了,这一下定了二十多天,哪里知道佛在定中开华严法会,讲了佛家的圆满法轮。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完整的《华严经》,分量多大?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经,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放得下去?放不下,太大!
  龙树菩萨离开龙宫,回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把《华严经》诵出,这是什么本?小本。《华严经》有三个本,大本、中本、小本。小本是什么?目录提要。就好像我们《四库全书》一样,《四库全书》有目录提要,现在用的精装本是五册;全书是一千五百册,提要五册。我们今天读的《华严经》是提要,目录提要,你就知道这个分量大。所以小乘人不承认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世间人没有听说过,龙树菩萨从龙宫回来之后告诉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
  释迦佛看看当时社会大众的根机,华严大教不能接受,那一种根机要从小乘教起,那就是办学校。目的是要每个人都拿到博士学位,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可是你要教他,要从头教起。你办小学、办中学,再办大学,最后再办研究所,这是顺序,这就叫时节因缘。时节因缘错掉,那你叫浪费时间,徒劳而无功。
  我们现在细心观察时节因缘,我们才觉悟、才明白,我们错了。错在哪里?没有按照顺序。所以这些年的教学得不到成果。那要从哪里学?从十善业道学。《十善业道经》我们讲过,学了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做不到。你要晓得,做不到原因在哪里?十善业道还是太高了。再找,找比它更低的。更低在哪里?在小乘,小乘有。再讲到最低层的,我们发现的,儒家《弟子规》比小乘方便,道家的《感应篇》也比小乘方便。小乘就是讲这些东西,讲得很散、很广,儒跟道讲得很集中,全部讲纲领,好学、省事,这都是属於时节因缘。所以我们必须从这里扎根,不从这里扎根收不到效果。
  所以我是常常想著,现在年岁愈大了,想得就愈多,我不想很多人,真正能有五、六个志同道合,彻底把这四门东西落实。出家人,真正百分之百的做到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道,做到沙弥律仪,真做到,我们可以学《华严》。在这一部经里面成就了,那就是一切都成就。这个大家知道,《华严》是包罗万象,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从《华严》流出去的。这是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根就是《华严》。
  所以诸位要晓得,学《华严》的条件,你是个善人,你是个持戒的人,还要加上发菩提心的人,就有资格修《华严》。它的对象虽然是法身大士,可是它的当机者有十种当机,里头有一种「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就是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一定具足善德,善就是十善圆满,德就是持戒。然后真的有四弘誓愿,真正发四弘誓愿,舍己为人,世法里头常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都足以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那你就具足学《华严》的条件。人不必多,五、六个就不少了。世尊当年在鹿野苑创教,五比丘。当然,这种人难找,可遇不可求。我们发真心,求三宝加持,能满足这个愿望,我们全心全力来供养。这第一个是时节善。
  第二个「义善」。这是讲法宝,讲正法,经的义理善,没有一丝毫恶染,邪恶污染决定没有。我们所学习的也要遵守这个原则,凡是掺杂不善的,我们统统要远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哪有时间去看这些东西?要全心全力,一定要求义理至善这样的标准、这样的典籍,还要专精;如果不是专精,就很难有成就。第三个是「语善」,言语。言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经典的文字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语善。
  第四个是「独一善」,纯一不杂。换句话说,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觉而不迷。佛在这个经上教导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独一善,纯一无杂。佛陀的教诲,希望一切众生回归本性,功德就圆满,回归本性。本性本来是佛,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经上的术语说,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佛经上的话。换句话说,我们由於一念不觉,这样就起了无明,无明起来之后,跟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起来。实际上无明就是妄想,把我们前面所讲的性净菩提,把性净菩提扭曲了,扭曲之后就变成所谓的八识。所以八识是扭曲的性净菩提,变成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及前五识。这些东西,阿赖耶是不觉,一念不觉,末那是执著,严重的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
  所以佛在法相宗经典里面教人「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性净菩提。从哪里转?从六、七转。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转分别为妙观察,就是佛门讲的止观。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末那一转就平等了。我们讲清净平等,第六意识转了,清净心现前,妙观察是清净心;第七识转了,平等现前了。这两个一转,阿赖耶就变成大觉,阿赖耶是果地上转,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就是《无量寿经》上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无量寿经》不可思议,显示在经题上,内容就是清净平等觉。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就是成所作智,成什么?教化众生;眼耳鼻舌身,身教、言教,要用这个形式来表现。这是独一善。
  下面第五个,「圆满善」。圆满是具足一切善,无一不善。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他叫著龙王,龙王是一切众生的代表。为什么不用人做代表,用龙王做代表?在六道里面,最善变的就是龙,龙、蛇变化无常,用它来做代表。你看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变化无常;人的心,这心的念头,念头变化无常,言语变化无常,行为变化无常,就像龙一样,所以他用龙来代表,这个意思很深。佛告龙王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一句话重要。一切诸恶道,包括十法界,十法界所有一切苦,菩萨有一法能断。这一法是什么?佛接著说,意思是讲心善、思想善、行为善,要叫这个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话重要。后面给我们具体说出来,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最初教给你的。十善业道做圆满就成佛。
  我们在很多佛像(画像),画像常常看到,佛的头顶有个圆光,光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通常用梵文写的、用藏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发音都是相同的,「唵、阿、吽」三个字。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的圆满。唵是身善,身三业,阿是口四业,吽是意三业。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你看,从初学,这个不是戒,这是善。善在戒之前,有善才能受戒,没有善不能受戒。受个三皈五戒,传授三皈五戒的师父在那里叫著「善男子、善女人」,你看看,还没有传授三皈五戒,先称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你十善做到了,你才有资格学佛。所以说佛门入门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要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没有条件入佛门。像佛门招生一样,招生的条件就是十善,具足十善可以做佛的弟子。
  我们今天就明白了,佛教为什么衰?这条件没有了。不需要这个条件也能入佛门,佛门的教学真的就是一落千丈,虽有教学,没有成绩,拿不出成绩出来。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体会到学善是多么重要,要从这里学起。从这个地方学起,逐渐通过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再以四摄法落实,这才能成就圆满的善法。这是大乘佛法里面所具足的,特别是《华严经》,具足众善。这都是讲经典本身的教义,真正是名符其实的善书。经典是名符其实的善书,世间善书不能跟它相等,善中之善。
  这里面还有方法。方法,下面所讲的「调柔善」,这讲到修行。怎样调心,让我们恢复一个本善的心,「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如何回到本善,本性本善;如何能够在对一切众生,态度上恢复到柔和,柔软、和睦,睦有亲爱的意思。知道宇宙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大乘教常讲「生佛不二」,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对一切众生都柔和,我们现在讲你不会凶暴,你不会发脾气,你不会用很强硬的语气,不会了,身心柔和,那就是佛身、菩萨身。这个教学在哪里?我们前面所学的「净行品」就是,「净行品」是菩萨戒律。
  我们基础的修学,先学做人,学做天神。那个教科书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再透过沙弥律仪、菩萨戒、比丘戒,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净行品」,再提升到「梵行品」,最后提升到普贤十大愿王。这些是佛门的行门,我们讲一个好像是生活规范,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把它称之为学佛的规范。契入境界,是不是规范?不是的,根本没有规范的念头。那是什么?是性德自然流露。换句话说,你真正是明白了,回归自性,你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哪有什么规范?自自然然的。不但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对畜生都是如此,没有不恭敬。见到一群蚂蚁,你会合掌,蚂蚁菩萨,会跟它沟通。
  有个同修告诉我,他们住在一个旧房子里面。旧房子里面有一间有严重的白蚁,很多。他们有十几个人,集体来跟蚂蚁沟通,请蚂蚁搬家,真诚心;供养,也送了一些食物给它们。三天之后,一个都找不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真有效。我们同学当中很多,跟老鼠沟通,跟蟑螂沟通,跟蚊虫苍蝇沟通,都产生不思议的效果,真听话。
  还有同学做过实验,用两个水果,相同的,像苹果,相同的,看看颜色什么都差不多,一个放在前门口,一个放在后门口。前门口的,这就是让每个同学进门的时候都给它祝福,「你很好看,我很喜欢你」;放在后门口的,没有人理它。结果过了一个星期,门前面这个还是很好看,没有变样子;到后门口去看那个,已经腐烂,臭味臭气难闻,坏掉了。他们这个实验是从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他们做这个实验。知道什么?知道这些植物、矿物懂得人的意念,能接受人的祝福。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还可以做个实验,同一锅蒸出来的馒头,你用两个,一个对它祝福,一个不要理它,你看这两个馒头一个星期之后,它决定不一样。不理它那个,一定很臭,坏掉了;那个常常给它祝福的,你再闻它,它一定还有一股香气。
  从这些实验你就知道,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的,你怎么能不爱它?你怎么能不帮助它?你怎么可以轻视它?学佛跟不学佛差别就在此地,学佛的人明理,知道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是心现识变,心是法性,变出来这些法相,性相不二,性相一体。所以,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跟我们的灵性是一体,灵性是法性;跟我们的身体是一体,身体是法相。你会照顾它,常常祝福它,它就会很健康。你不理它,你糟蹋它,天天生气,天天烦恼,贪瞋痴慢,你这样糟蹋它,这身体就坏了,就生病,不正常。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经典教导我们「身心清白」,这个意思是不能有染污、不能有烦恼。烦恼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烦恼,自性里头没有不善,所有一切的不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们现在在做这个图,凡圣迷悟这个图,大家多看,慢慢就觉悟。我们自性没有这些不善,诸法法相里头也没有不善的。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缘包括自己本身,决定没有丝毫染著。染著在哪里?染著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法性里头没有,法相里头也没有,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我们现在错在哪里?错在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真的不认识,忘得一干二净,这叫迷惑颠倒。不知道用自己的真心,去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妄心,错了。用妄心就造无量无边罪业。造罪业,就把这个法相更扭曲,变成六道三途,自己在里面受苦,那就真的像作梦一样,没这回事情。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真正觉悟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那才叫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用「凡圣迷悟示意图」,很简单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显示出来。诸位真的是看明白、看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