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8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老人在路上走路,路上的车、人太多,拥挤的时候扶他一把,照顾他一下,这都是供养。不费力、不费钱的供养,你一天可以做很多很多,只是你没有去做。同住在一层大楼,这是香港的现象,大都市的现象都差不多,彼此见面都不打招呼,都像陌生人一样,这个大家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学佛,我们学会了广修供养。同住在这一栋大楼的,无论什么人,我们见了,都很客气、很谦虚的跟他点个头。不要理会他对我怎么想法、怎么看法,不去理会这个,完全是善意待人,这都是供养。慢慢的,你就能把这整座大楼里面的居民统统都感化。这个时间我估计总在二年到三年,让住在这层大楼的人,每个人见面都会点头,都会笑容满面。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才行。
  现在的社会,在中国我们看到,愈是偏僻落后的地区,还有点人情味;愈是大都市,人情味都没有了,都被名利冲昏了。我们要帮助他、要提醒他,帮助他恢复,那就是在平常点点滴滴的善意,让他能够感受到,善意。常见佛,见佛的时候要礼敬、要称赞、要供养,都不需要花钱,不需要特别花时间,不需要,随时随地。见到陌生人,善意的待他,也不必刻意的去做,随分做就好了。
  这样子做法,下面是讲效果,『则见如来体常住』。清凉在这里说得很好,「佛体常住,是向菩提」。佛体是什么?佛体是法性,性相不二。西方有些科学家,他们的发现也很值得我们赞叹,他说我们人的身体,身体不是我,身体只是载具而已。什么是我?灵魂是我。他讲一个人有个身体、有个灵体,他把这个分成两分。算是很不错了,可是事实不是如此,事实是一不是二。一,但我们看到身体有生灭!身体没有生灭,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物质不灭;也许同学们在学校念书有读过,物质不灭。明明有生灭!形有生灭,质没有生灭,形是形相,形相有变化、有生灭,性质没有生灭。所谓聚散无常,聚集起来的时候形相产生,散开的时候形相就没有了。
  譬如这栋大楼,这栋大楼是个形相,它的本质是什么?是那些建筑材料。大楼没有起的时候,这些材料堆在旁边,你看到钢筋、看到水泥,看到这些木材、看到砖瓦。你看到一大堆建筑材料,你不会称它作大楼。按照图样把这些材料都给结合起来,大楼成了。大楼有生有灭,材料不生不灭,拆掉之后大楼没有了,还是一堆材料。然后你就晓得,我们人的身体就像大楼一样,我们里面是细胞,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什么组成的?原子,原子怎么组成?原子核跟电子。现在科学家又再分析,又发现还有更微细的,原子核跟电子怎么组成的?夸克,分到最后才晓得那个东西存在。我们今天的大楼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材料你分析,最后都是归到原子、电子、粒子、夸克。聚的时候它就现形状,散的时候这形状就没有了,所以聚的时候没有生,散的时候没有灭。你为什么对於这个生灭这样的在乎?这个在乎是什么?过分的执著,没有别的,过分的执著;只要不执著,你就不在乎。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产生错误的执著。
  了解事实真相,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见到「如来体常住」,体是法性。他们分析,分析到原子、电子、核子、夸克,那是法相。法相从哪里来的?法相从法性变现出来的,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法性,识就是法性上面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它就会变。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不能不知道。所以只要你什么时候见到无量佛,见到无量佛,你有定有慧,没有智慧你见不到。我们今天把一切众生看作都是佛菩萨,这是智慧;没有智慧,你决定不是这个看法。没有智慧,你的诚敬心生不起来;诚敬心生不起来,你学佛不得利益、不得法喜,你看这多重要!明白了,有那么一点智慧了,晓得法性常住,法相也常住,本来不生,哪里会有灭?所以《中观论》上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真的,一切法没有来去。楞严会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楞严会上佛说的,这才叫事实真相。
  我们本来通达明了,就是因为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生三细相,业相、转相、现相。业相是什么?业相是动。法性不动,真心不动,从这个地方你才晓得为什么佛陀叫你修定。定是真心,你能够修定,你就接近真心。凡夫没有定,心浮气躁,妄念纷飞,那真是苦不堪言。因为他不定,他就造业,所以叫业相,无明业相。因为有无明业相,才有转变,起变化了,这个变化叫转相,转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精神,起分别了。转相继续不停,它真的就产生现相,这个现相是什么?物质。物质从哪来的?物质是精神变现的。精神从哪来的?精神是从动,科学里面讲振动,极其微细的振动。这是讲三细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粗相,境界为缘,就变成六粗了。你把原理搞清楚,你才晓得佛陀教我们的方法正确。世间人所讲的科学方法不行,科学方法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得用佛菩萨教我们这套方法,能解决。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若见如来体常住,则能知法永不灭』,「法」是一切法,你看看一切法永不灭,精神不灭,物质也不灭。所以《中观论》上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八不中观。中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是正确的,一丝毫错误都没有。生灭不二,来去不二,断常不二,一异不二,入不二法门,只有大乘佛法里头能达到究竟圆满,这不学怎么行!
  学,最重要的是虚心,前面讲的,印祖讲的诚敬。我们今天诚敬两个字做不到,什么原因?不虚心,没有恭敬。我们看现前的世界,这个社会,看底下一代年轻人,愈看愈感觉到问题严重。不懂得礼,不懂得敬。如果礼不懂,他有敬意,自自然然那个态度就像懂礼。没有敬意。我们对於一个人真正从内心里面生出敬意,你跟他见面自然就有规有矩,规矩从来没有学过。然后你才晓得礼是性德,不是哪个人制订的,自然的。你对他非常恭敬,鞠躬真的就是九十度,不是点个头就完了;内心真的恭敬,非常恭敬,自然的。跟他在一起,或者是站著,或者是坐著,一定都规规矩矩。他说话,你一定很注意听;他问话,一定恭恭敬敬的回答,自然的。现在没有了,现在你所看的是急躁、轻浮,没有规矩,坐不像坐样,站不像站的样子,写字潦草。
  字,印光大师讲得好,不一定要写得好,我们又不是书法家,不讲究这个字之好。但是要规矩,一笔一划端端正正的,不能够潦草,这就好。诸位你看印光大师的字,他不是书法家,但是他的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没有潦草。他自己做到了,示范给别人看。我们现在看到一般人,给我写的信也好,给我写的文字,都是很潦草,怎么教法?非常不容易。他给我写东西潦草,我给他写东西端正,他会不会觉悟?不容易。好在现在发明了机器,机器会写字,用电脑打字,不要用手写了,打出来端端正正的。真的,本来面目是要看你手写。最常用的测验的方法,「来,你留个名字、留个地址」,拿一枝笔,你看他写的,你就明白了。你看他写的是不是恭恭敬敬,是不是端端正正?就知道了。
  所以这个「法」是指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佛用这六个字把宇宙之间、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部包括。性相永不灭,理事永不灭,因果永不灭,这是回向实际,实际是法性。聪明人,能见相就见性,性是实际,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教下不说见性,叫大开圆解,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我们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这都是见性成佛,都是回向实际,真的见到实际了。我们现在修学过程是要向著实际,就是要向佛性、法性这条路,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这个目标是正确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二首颂:
  【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
  这以下两首八句都是回向众生,由此可知,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是自己成就。回向菩提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两愿。回向实际是「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后才能把第一愿圆满,「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才能办得到。所以四弘誓愿,我讲过多遍,实际上的愿只有一愿,就是度众生,大悲心!看到众生太苦,太可怜,不忍心,一定要发心帮助他,帮助他解决痛苦,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做太子的时候游四门,看到众生生老病死,一切众生不能避免,苦!生老病死苦。这个苦怎么能解决?如何能够离苦得乐?所以找生老病死的根源。为什么有生?为什么有老?为什么有死?为什么有病?佛是真的把根源找到,真的消除掉了。总而言之,三苦、八苦,根都在迷惑。迷惑才有这些现象发生,因为在自性里头没有,在法性里面、法相里面也没有。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个梦是迷梦。迷了的时候才有三途六道十法界,迷的时候才有,作梦;觉悟的时候统统没有了。你为什么会迷?找!找根,佛把它找到了。然后如何帮助众生?先要自己破迷,自己要破迷开悟,然后才能教化众生,这是真理。
  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目标,方法是破迷开悟。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只有一个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就这个办法。他用这个办法,我们再看看全世界,许多不同的国家、族群在古代都有圣人,这些圣人出世的目标都相同,都是救度众生。西方的宗教讲信者得救,那个得救不就是救苦救难吗?不就是离苦得乐吗?用什么方法?教学。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第一流的好老师,耶稣教学三年,他被人害死了;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教学二十七年。中国在东方,孔子、孟子,孔子教学五年,孟子的时间就比较长,活的年岁也大;孔子是七十三岁过世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没有一个不是教学。讲经说法就是教学,他讲得太好了,所讲的理论方法超越时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到任何地方都是标准,才称之为经。我们现在讲教材,最好的教材称之为经典,不要迷信,没有迷信。
  过去雍正皇帝说得好,这个话就在《十善业道经》前面,上谕,雍正皇帝的上谕。他讲三教,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的三教是教学。这三家的教学他说没有两样,他们的宗旨无非是教人同归於善而已。这是对於儒释道三家真有认识,真正了解。儒家的《弟子规》、佛家的《十善业》、道家的《感应篇》,我肯定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三家的根本。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根基,要从这里扎根。这三样东西无一不是引人为善,我们应当要知道,应当要认真学习。要不从这个地方扎根,你的修学不会有成就,成就的,那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学术。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古人的教学,学佛、学儒、学道,真有成就。现在人基础不要了,不讲戒律,不讲修行,单单讲学问,於是变成什么?变成儒学、佛学、道学。佛学跟学佛是两桩事,不一样,这得搞清楚。如果搞这三学,就是儒学、佛学、道学,没用,李老师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为什么?你一生还是造业受报,你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反过来,你真的是学佛、学道、学儒,你有成就。你真的学儒,你的果报在六欲天,因为儒家没有断欲,果报在天道。四王天上去,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看你修行的功夫,果报在欲界天。道家的修行,修得真有成就,神仙,果报在色界天。佛法的修行,那就不一样了,超越六道轮回。小乘教你证阿罗汉果,大乘教你成佛,果报不一样。所以你要是搞儒学、道学、佛学,搞来搞去出不了三界六道。如果里面还造业,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利害得失,还有自私自利,三途就有分。所以度众生先度自己,然后你才真正知道怎样度众生,真正知道怎么样教学。
  我刚刚出家,教了几年佛学院,还有一个佛学院请我做院长,我做了半年,辞掉了,以后再也不教佛学院。为什么原因?全是佛学,不是学佛,这样我教他们,我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为什么对不起自己?自己不能提升。团体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会影响我,我还没有那个定力,离开了。想想古来的这些大圣大贤,他们怎么办教育?跟现在人不一样,现在办教育是办学校,他不是的,他们那时候办的是书院、私塾,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老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教,大教室,成功了。一家之言,不受外面干扰,能成就戒定慧三学。老师自己做很好的榜样给学生看,将来学生成就的人数多了,就是老师的化身。每一个学生可以带一个班级,思想一致的,真的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样有成就。
  所以李老师在台中也办了个研究班,研究班的学生不多,只有八个学生,还有几个旁听生,十几个人上课。老师,五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李老师把他学生里面优秀的选拔出来做老师。六门功课,他一个人教两门,我们这些学生一个人带一门。我在内典研究班教《金刚经》,还有一个刘老先生,刘汝浩,教《普贤行愿品》,徐醒民教唯识,周家麟教《般若心经》,李老师自己教「佛学概要」、教《阿弥陀经》。老师都是自己的学生,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你看他的弟子能够讲经说法,代他讲的,不会讲错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弟子。这些人平常都分到四面八方去教化广大的群众,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传媒,不管人数多少,都得要老师亲自去领众。把世尊的教诲弘扬出去。
  历代的祖师,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家风,在中国形成宗派。五台山的华严宗,也叫贤首宗;天台山的天台宗,也叫法华宗;慈恩寺的法相唯识宗,终南山的律宗,庐山东林念佛堂的净土宗。每一家都有它的承传,依据的经典不一样,全是佛说的,都是佛的学生。我们《华严经》到最后,诸位看到五十三参你就明了了,知道佛法怎样承传,怎样办学。老师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成就别人,这一定的道理。师承非常重要,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跟印祖学的。虽然没有现出家相,实际上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出家人没有两样,要在现在社会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能成就。所以师资比什么都重要。
  现前我们看这一代,儒释道三家的师资都缺乏,优秀第一流的师资几乎都没有了,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一桩事情。我到这么大的年岁了,五、六十岁那时候就想办班教学,有那么个机会,在景美图书馆的时候,馆长非常热心。有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我看都还不错的,好好的培养能成就。三个学生,净心法师的一个徒弟,忏云法师的一个徒弟,另外还有一个人,三个人。我的理想就是培养这三个人,训练这三个人,招几个学生,招个二十个学生,让这三个人天天上课。就像采取台中内典研究班的方式,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