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9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得来的。龙树菩萨用三个月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东西贯通。
  所以你想学佛,你不修定怎么行?没有这个道理的。不要说学佛,你就想证个初果须陀洹,你也要修定;你没有定,你断不了八十八品见惑。跟我们《华严》这边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跟须陀洹一样,没有戒定慧怎么行?现在人不肯持戒,不守规矩,心浮气躁,这就没有办法,诸佛如来也教不了他;不是佛不慈悲,是他自己抗拒,不肯接受。
  佛利益众生,这是经上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是什么?不是外面不学佛的,不是这些,是讲已经学佛的、已经出家的、已经受三坛大戒的。怎么叫无缘?不能够持戒,不能够修定,就没有缘。再跟你说,没有出家、没有学佛,他守规矩,他心地清净,没有出家,没有受三皈,他是有缘人。会有这种事情?会,在哪里?六祖惠能就是的。六祖惠能到黄梅的时候没有皈依,所以他在黄梅是什么身分?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寺庙里面的义工,他也没有出家。为什么五祖把衣钵传给他?有缘人。你才晓得原来有缘不在形式上,不在出家不出家,不在是有没有受三皈,不在乎这个,是你真的有戒定慧。
  所以六祖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队里面藏十五年之后,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给他剃度,他的剃度师是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很了不起,把他剃度之后,再反过来拜他为师,所以印宗又是他的学生,是他的剃度师又是他的学生。印宗法师也是在他会下开悟的,他开悟的是好像是四十三个人,里面有印宗。印宗没有憍慢,如果有傲慢的话,怎么会再回过头拜他为师?没有。所以你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佛家佛度有缘人,有缘人不一定出家,不一定受过三皈五戒,不一定。没有戒定慧,受过三皈五戒,受过菩萨戒,甚至於出家受了三坛大戒,还是无缘,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古圣先贤、佛菩萨留给我们这些规矩、这些榜样,要尊重,要记取!求法要一门深入,不开悟,决定不改变,你会成功。不开悟,再去换,今天换这个法门,明天换那个法门,你一辈子永远不会开悟,那就说明你心不定。「教之道,贵以专」,你想想这六个字,无上的法宝。在中国,读书人几千年来都接受、都肯定,所以他有成就。在我们现在最近这一百年,差了,没有成就的人。什么原因?对中国传统的教诲产生疑惑、怀疑,这一怀疑,糟了。到外国去看看,他说外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比不上人家。你要真正参透了,你才晓得中国还是比外国好。现在外国人已经走投无路,到中国来求法、到印度来求法,我们知不知道?
  他遇到什么困难?外国的长处是科学、是技术,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过去常听人说,物质科技的发展,人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现在我们已经看出来,这句话我们理解,我们也肯定。不要说别的代价,单单讲饮食。在过去,我们住在农村,这要讲上八十年前,那个时候养只猪,猪要养多久?要一年才长大。鸡,鸡差不多养八、九个月,有的时候这老母鸡是养一年。现在科学技术发达,跟它打很多种针,药物,帮助它成长。我听说一只猪三个月就长大,一只鸡三个星期就又肥又大,市场上可以卖。可是它的肉不健康,它的肉里面带著有致癌的这些药物,人吃了这些肉得病,得癌病,这就是什么?付出,科技带给人类便利,从前养一只鸡也要养个八、九个月,现在三个星期就可以吃;从前一只猪要养一年才能吃,现在二、三个月就可以吃,很方便。你付出去是癌症,你要遭受病苦,你要早死亡;本来你可以能活七、八十岁的,现在活二、三十岁你就要死,这就是你付出的惨痛代价。你细心去想一想我们东西方的学术,然后你才晓得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有偏差的。
  从前李老师常常讲经的时候告诉我们,现在生活是什么?佛经上,《无量寿经》上讲的「饮苦食毒」。从前读这个经上我们都不知道佛怎么说这么样,饮苦食毒什么意思?到今天我们完全明白。我们的饮料里面都加著有化学东西在里头,我们的食物都带给我们严重的病苦,不能吃。我们吃素食的还稍微好一点。这要是不明了,要是不知道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改变自己选择食物,下一代的人麻烦大!为什么?从小养成不健康。你看小孩现在肥肥胖胖的,肥胖症,个子长得挺高,那都是吃些化学东西,但是他精神很差,头脑很差,病很多,身体不健康。小孩身体都不健康,这个民族就衰了,大问题,不是小问题,非常可怕!
  饮食的习惯,饮食的选择,大概在三、四十年之前,英国汤恩比博士就警告世人,最健康的食物是什么?要回归从前的人力农耕,那是最健康的。他反对机械化,尤其是反对农药、化肥,这害死人。你要看看这些科学报告,你就不敢吃东西,不吃东西,饿死;吃东西,毒死,反正都活不了。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焰慧地的菩萨,「得出世间道品」,他怎么得的?明白了、觉悟了。世间出世间是一不是二,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世间;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出世间,超越世间。也就是我们常讲,自己得度,这是我们常说的提升自己的灵性。自己灵性真的提升,提升跟诸佛菩萨一样的境界,自度,六道、三途、十法界对自己来说没有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众生迷在里头,必须要帮助他,帮助他怎么?那就是应化,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看他的程度,看他的根机。所以佛是一丝毫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是感应。你什么样的机感,佛菩萨就如何应你,应机说法;不是佛菩萨先试一套教科书来教你,不是的,没有这个道理,都是应机说法。看你的程度,应该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所以佛开的无量法门,为什么?众生是无量的根性,各不相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学法不要学很多法门,一门就成就。佛都是教人一门成就的,没有说教二门、三门成就,没有,这是你不能不知道。然后你才会真正肯定接受,一门深入,一部经就成功。修净土,自古以来,一部《弥陀经》、一声一句六字洪名,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是符合圣贤的教诲,贵以专。你搞那么多干什么?搞那么多,把你心搞乱了,增长你的烦恼,不增长智慧。你要是知道一门,增长智慧;搞好多,增长烦恼。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懂,真正要学佛,家里头要不要供一部《大藏经》?不需要,《大藏经》是藏经楼里面供的,现在讲图书馆里面供的,道场里面供的,自己一部经,我学哪一部经,我只要一部经。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没有一个不成就。
  所以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教我舍得,舍得就是布施。你舍,一定有得;但是你得到的时候,你一定要舍,你可不能保留。所以舍得是个循环,譬如这边舍,这边得;得到之后,马上要舍;舍了之后,他又得;得了以后,又舍,得舍永远是循环的,不能停在那里,你一停就错。所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第一个意思告诉你,这因果,你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可是你得到的时候马上要舍,那就无穷无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二卷)  2006/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里面第四段,有一颂:
  【若能兼利一切众。则处生死无疲厌。若处生死无疲厌。则能勇健无能胜。】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虽然不多,说得很好,我们也把它念一遍。「四有一颂,明五地」,说明五地。「谓虽得出世,而还处生死,故无厌。真俗互违,难合能合,余地不过,故云勇健无能胜。此是难胜之名也」。五地叫难胜地,胜是超胜,也就是说五地菩萨在一般是很不容易能够超越他的,所以称为难胜地的菩萨。这都是从前一地学习圆满,这才能提升。前一地是第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萨能兼利一切众,自己把烦恼习气断掉,能够应机利众,帮助一切众生。
  所以第一句说,『若能兼利一切众,则处生死无疲厌』。「处生死」是应化在六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智慧,有菩萨的悲心、善巧方便,广度众生。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虽然他得出世法,实在讲,世跟出世没有界限。什么叫出世?觉悟了就出世,迷了就是世间。所以菩萨得出世法,就是对这个世间一切法彻底明白、觉悟了。明白什么?明白一切法有而非有。《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如果把这个事实真相认清楚,对於世间法一丝毫贪恋都没有,一丝毫罣碍都没有,这就出世。
  人,他还有身体,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叫有余依涅盘。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掉。我们凡夫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尘、有贪瞋痴慢,把这个东西统统断掉,断灭掉,就叫做涅盘;但是身体还在,还在这世间,叫有余依。这是我们凡夫修行证果的境界。如果是上面菩萨,像地上菩萨就是上面菩萨,这已经超越六道,十地菩萨超越了,他再回到六道里面来度化众生;六道他还有很多有缘众生,众生有求,求佛菩萨帮助他,菩萨就有应。应,当然要现身,现什么样的身没有一定,随众生的根性,现身说法,都还要回到世间。虽然回到世间,他不迷惑,觉而不迷,他很清楚,一点都不糊涂。
  所以说虽得出世,而还处生死。这个生死就是六道,他还在六道。如果这个有缘的众生在地狱,他就到地狱去度化,就像地藏菩萨一样到地狱度化。他在饿鬼道,菩萨就现身到鬼道,像焦面大士。你们放焰口,看焰口台对面扎的鬼王叫焦面大士。焦面大士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现的鬼身。在畜生道就现畜生同类身。他是真的开悟证果,他真的不是在六道,可是他能够到六道里面来现身说法度众生。所以还处生死故无厌,诸位想想,他为什么不厌六道三途?因为他已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还有讨厌、还有喜欢,换句话说,他的分别执著没有断!分别执著真断是菩萨,这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很透彻,总要记住。有为的修行,十法界;十法界以上,那叫无功用道,那个境界我们不好懂。因为十法界以上,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你说他怎么个修法?我们虽然还没有读到,很快,下一品就读到。
  这品经是十信菩萨最后的一品,让我们在这品经里面看到《华严经》「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一法即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十信位的菩萨,里面居然有十地菩萨修行的理念跟方法,都在其中,这就是一即一切。对前面讲,十信具足前面九信位;对后面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圆满具足。
  你明白这个道理,对於基础的,就是初信、二信这基础的,你就会非常重视,到等觉菩萨也不能舍弃,还是要靠这个。基础就好比是地基,最上面就好比是大楼的顶层,我们用《华严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好像是五十一层大楼,五十一层大楼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你说最高的一层第五十二层,五十二层是究竟佛果,他可不可以把这个不要?弟子规、十善业都不要了,可不可以?不要就垮掉了。学佛从哪里学?从这里学起。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不能成就,这诸位一定要明白。祖师教导我们,净宗学人持戒念佛,持戒是基础。这个戒就是我所讲的,《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是戒。有这三个基础,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你才能落实;没有这前面三条,沙弥律仪不能落实,你做不到!出家,连沙弥资格都做不到,还能有什么成就?
  真正发心,「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两句话是玄奘大师讲的。他在参加考试,那个时候出家要考试,考试官出题,这是他的回答,人家立刻就录取了。为什么出家?远绍如来,就是续佛慧命,我们不能让佛法在这个世间断灭,我要把它继承下来,还要把它传下去。这个绍就是承先启后,我从上面接下来,我还要传下去,绍的意思。近光,近是现前,现前我要把佛法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这是菩提大愿。主考官一看到这个卷子立刻就取了。这发的是真正的大愿,他也确实了不起,他也真正做到。祖师给我们做下榜样,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要怎么学?
  「兼利」,范围非常之广,一切时、一切处用什么来利益众生?首先用身教,就是我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没有人在的地方,有鬼神在。现在对这个事情有很多人都知道,鬼魂不分昼夜他在我们的周边,我们看不见他,他能看见我们。这是佛、道都讲,鬼有五通,除了漏尽没有,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鬼有五通。这个通的大小与他的福报有关系,他福报大的,他这个通的能力就大;福报小的,他能力就小,不是平等的。这个原因我们不难懂,那就是迷悟差别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但给人做好样子,也要给鬼做好样子,怎么可以懈怠?怎么可以懒惰?我们懈怠懒散,鬼神瞧不起你。你还有福的时候,鬼神在旁边看著,笑你,他不会惹你。到你没有福报的时候,我们人讲运衰了,好运走完了,运衰了,鬼神很可能来欺负你,来找你麻烦,让你事事都不如意。这个事情就在我们眼前,你只要稍微细心去观察周边的人,你就能看出来。
  利益一切众生,包括鬼神众,我们拿什么利益?诸位要知道,最殊胜的利益就是持戒、修定、念佛。你持戒,鬼神尊重你,你是圣人。持戒就是学圣人。大圣大贤,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把他记录下来,就叫戒律。所以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戒律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你要以为哪个人制定叫你遵守,你就错了。戒律是性德,你要觉悟、你要开悟了,你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是这样。古人常讲,性德流露。性德流露记载下来就是戒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会欢喜戒律,为什么?我要恢复性德,我要恢复自性。恢复性德,恢复自性,就叫做成佛,宗门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
  修行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尤其出家,古人说得好,出家这桩事情「非将相之所能为」。这个意思是什么?「将」是武官里面的地位,武官最高的地位是元帅,出家,元帅做不到;「相」是什么?国家的总理,总理、元帅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将相是世间法,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发心出家的人,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将相要不要向你低头、要不要佩服你?
  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学佛,是不是真的放下?如果没有真的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