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看这一首。「四摄法」非常重要,不但大乘菩萨一定要依教奉行,乃至於权教、小乘、人天,乃至於一切众生。如果要想和睦相处,要想共存共荣,我们现在常讲的,希望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很美满,你依这个方法去修学,一定能够如愿以偿,你说这个法多么重要!
过去,我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有一次曾士生部长碰到我的时候,他就问我一句话:法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九个宗教能够搞得这么和睦?我就告诉他:这个方法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的。他马上就很惊讶:释迦牟尼佛说的?怎么说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用在家庭,一家和睦,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用在团体、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同心协力,互助合作,这个公司决定兴旺;用在社会,社会安定;用在国家,这个国家富强;用在全世界,世界和平。你说这个多么重要!
佛说得这么好,学佛的人这么多,为什么不会用?你就要想到,这是佛教一切众生的关系法,我们现在讲公关、公共关系,家庭也是公共关系,凡是两个人,夫妻两个人也是要公共关系,前面一定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是戒定慧。所以你看看,四摄法摆在远行地。前面告诉我们,第六地菩萨是现前地,般若智慧现前,所以有大智慧。你得到佛这个启示,你就懂得怎样摄受一切众生。
这个摄受,要用我们现在恰当的名词,就是感化,化是教化。用什么方式教化?要用恩德,不可以用权术;要用菩提心,不可以用名利心。名利心,这个四摄法做不到,你学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要有戒定慧,要有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以四摄不在小乘,而是在大乘;不在权教,而是在地上菩萨,我们一般讲的法身大士,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多半都有六道,应化在六道摄受一切众生。菩萨不但摄受六道,而且还摄受四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帮助他们成就。
你看这经文上讲『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无限利就是我们讲无量无边的利益。所以行四摄法的人决定要做到无私无我,四摄法才能贯彻,才能做得圆满。如果有私心、有我执,我们前面讲,你还有分别、有执著,这个四摄法就困难了,你想做,那是障碍。起心动念想到我的利益,这就做不到。凡是念头上有我的利益,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夫,连小乘都做不到。为什么?你看《金刚经》上说得很好,须陀洹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已经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就《金刚经》上半部讲的四相,四相放下了,难得。跟上面比,那他不行,差太远了,他只是刚刚放下,还带著有很浓的习气,习气太多也会产生障碍。
所以他初果,慢慢再把那个粗重的习气不断的要放,放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往上提升,二果、三果到四果,四果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有没有习气?有,还有一些很薄的习气。那个很薄的习气也会障碍,不过障碍不大。到什么时候这个见思烦恼的习气才真正能断尽?还要升一级,辟支佛。到辟支佛(就是缘觉)习气没有了,开始做第二个功夫,要把尘沙惑断掉,尘沙惑在我们《华严》里面讲,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了,果然不分别,他又升级了,升到上面一级,上面是菩萨。你就要晓得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所以他要把那个习气断掉。这个习气断掉之后,就又升级,升到十法界最高的,叫佛法界。
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六即佛里面讲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无明烦恼没断,在《华严经》里面讲,叫妄想,这个没断。我们知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真佛,那就不是假的。一切烦恼都放下,只有无明没有破,这个位子就是六即佛里面相似即佛。如果这一品无明也破掉,那就叫分证即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称分证?无明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在。那个习气很难断,《华严》底下一会,我们就读到。有为法里头,修行证果到这一品,这一品「贤首品」,是十信里面最高的,第十信的菩萨,他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贤首菩萨,我们晓得在十法界里面佛法界。破一品无明,他就脱离十法界,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了。
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的报土都是一真法界。可是这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可以称之为一真法界,这不可思议,所以这叫特别法门。世尊在大乘教里给我们说,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面,诸佛刹土里没有这个说法,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就怕你不能往生,你一往生,真的即身成佛。你是带业,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断,只是有功夫,这个念佛三昧,用这个功夫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控制住,它不起作用,就不发作,控制让它不发作。
我们念佛人要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说你要把你的烦恼习气、七情五欲要控制住。你要是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念佛不能往生。念佛往生,决定能控制自己烦恼习气。这就是顺境善缘,如何控制?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境界现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会被境界所转,这叫功夫成片,这就决定得生。你不被外头境界转了,我们现在讲的是你不受外界的影响,有这样的功夫,不受外界影响。所以还是不容易,但是比断烦恼就容易太多,这是把烦恼压住,就是石头压草,压住。用什么东西压?用那一句佛号。
所以你要记住,这个念佛的人会念,怎么叫会念?顺境,一切都不错,很好、很喜欢;善缘,善缘讲善人,所遇到的都是好人,最容易生起贪爱,一有贪爱马上堕落了。不但连世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能有一点贪爱,连佛法都不能贪。佛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你在佛法里起了贪心,不能往生。譬如有人喜欢佛像,他供养那个佛像都是古董,都是非常名贵的,这就起了贪爱;经书,这书也是非常名贵的古版,几百年、一千多年留下来的版本,非常宝贵,你要生了贪爱心就糟了,要看淡。
好在我这一生,从小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一生也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所以对这个东西一点贪心都没有。我供养的佛像,喜欢用复制品,我不要那个真的东西,去拿去翻印。我读的书籍,我不喜欢用原本,原本送给图书馆、送给博物馆去保存,那是有价值的,我用影印本。影印本好!随便可以在上面写字。如果是线装书,那就不可以。为什么?它是代代相传,你要在上面有圈、有点,你怎么能传给下一代?一定要保持很完整。包括《大藏经》,《大藏经》上不可以圈、不可以点。所以我要什么?我要影印本,影印本上可以圈、可以点、可以写字、可以做记号,只有我自己用,这不是给别人的,方便,一点贪恋都没有。
逆境是外缘不好,环境不好;恶缘,你所遇到的都不是善人,都不是真心想帮助你的人,都是找麻烦的。这时候怎么办?不生瞋恚,决定没有瞋恚心,修忍辱波罗蜜。逆境恶缘要忍,顺境善缘还是要忍,要懂得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重要。起心动念,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为众生、为别人的,这就对了;为自己,错了!没有自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哪来的自己?《金刚经》后半部说得更彻底,「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你才真正能断得了烦恼。所以,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功夫怎么办?要念佛。
念佛是无量法门里头,可以说第一殊胜。它容易、简单,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妨碍,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念头才一起,立刻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叫会念佛,用阿弥陀佛取代你自己的妄念。这个妄念,不管是善还是不善,那都不要紧,善、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打掉。为什么?善念是生三善道,恶念是生三恶道,你总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只要起心动念,就把它打掉。古人讲的,这教人用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或者是贪爱,或者是瞋恨,念头起来,不怕,就怕觉迟。什么是觉?提起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这一句佛号就把这个念头打掉,贪爱的念头也打掉,瞋恚的念头也打掉,决定不能让念头起来,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的人决定得生,那就恭喜你!你果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
一定要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在这个世间你做不了佛,这个世界非常危险,你内有烦恼,外有诱惑。所以功夫一得力,功夫一成片,那个聪明人赶紧就往生了。寿命还有多长,不要了,这是聪明人,他知道利害。不要活长久,为什么?活得太老,年岁老的时候就糊涂,那个麻烦。现在有所谓老人痴呆症,如果一得这个就不能往生了,为什么?他临终的时候佛号提不起来,他的妄念没办法克服。所以真正聪明人决不求长寿,但是一定要求健康,头脑清楚,决定不迷惑。你看每个往生临走的人,决定第一个条件头脑清楚,一丝毫不迷惑,他才能选择。
所以人死了以后来生到哪一道去,决定在最后一念,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最后一念是安详,他不堕恶道,最后一念是痛苦,肯定恶道去了。如果最后一念是瞋恚,地狱道去了;最后一念是贪心,他还有什么财产,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贪恋,舍不得,堕饿鬼;最后一念是愚痴,愚痴真的就像白痴一样,什么都不懂,畜生道。所以这三恶道,贪瞋痴,最后是起这个念头,那就坏了!最后走的,还想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人天道。你全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应该怎么修,应该怎样选择,这要智慧。
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与众生无限利」。我有多大能力,我帮多大忙。利益里面,最殊胜的利益是帮助大众开悟。你看大乘教里头,佛在每一部经论都教人,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财布施,福报可大,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法布施。常常读诵大乘的同学,你在经上常常看到。我们就晓得,法布施的功德无比的殊胜。哪些是法布施?经书是法布施。现在多了,现在可以用录相带、录音带、光碟片,讲经的、读诵的、唱念的,太多太多这些了。你能常常布施这些,这功德大。修这么大的功德,如果不是回向求生净土,来生得人天福报。你要晓得,这个世间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不是偶然的,过去生中在佛门当中修法布施。如果不是修法布施,哪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修法布施为什么还会到人间来,没有去作佛?那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愿,信愿行不具足,对於世间人天福报有贪恋,就变成这样。这个事情,世尊(佛)在经里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叫什么?叫「三世怨」。第一世在佛门里修行,积功累德,不求往生;第二生得人天大福报,在享人天大福报的时候,把修行、培福就忘得一干二净,纵然是修一点福,都很有限,所以福报享尽了;第三世业力又现前,往下堕落了。这叫三世怨。
我们要常常记住佛的教诲,时时刻刻警惕,不能干这个傻事。这个傻事过去生中我们造得太多,这一生可不能再造了;再造,还是出不去。这一次出不去,你要知道,在六道里头生死轮回要搞多少次你才能遇到一次佛法的法缘?所以佛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点都不假。佛法是真的难闻,不是假的,可不能不知道。你想想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世界人口将近七十亿,七十亿人里面,几个人闻佛法?闻到、接触到佛法的人,有几个人真的信佛法?有几个人真的理解佛法?有几个人真的依教修行佛法?这几层淘汰,淘汰到最后没有几个。
佛讲这两句话意思可深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耳边风看待。这是佛的无尽的慈悲,真实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我有多少力量,我就贡献多少力量,不要留著给自己;留著给自己,就是祸害。这个道理世间人不懂,我在初学的时候也不懂。不过我遇到一个好老师,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我才明了。明了之后,依教奉行,喜欢布施,喜欢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真正是成就自己。尤其不可思议的,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怎么求法?就是布施,所以愈施愈多。
我从前是什么都没有,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贫贱到如此的地步,得到老师的教诲,老师教我修布施。我那个时候很困难,布施要有钱,哪有钱?老师说:一块、两块有没有?一毛、两毛有没有?我这才明了,不是等到你有钱、有力量的时候去布施,没有钱、没有能力的时候要修布施。要饭的,要到一块钱、要到几个铜板,他能把几个铜板去做好事,布施。到了五年、十年,环境显著就改善,收入勉强能糊口。从一贫如洗,能够真正干十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干,全心全力的帮助别人。
还有,没有钱的时候,我们用身体、体力帮助人,现在讲做义工。义工是布施,财布施,我用身体来服务,这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果报比外财更殊胜。内财布施,不但得财富、得聪明智慧,而且得健康长寿。所以有时间,我那时候年轻,到寺庙里面做义工。星期天如果没有事情的话,一定到寺庙做义工。我做的义工,因为常常写字,在公家工作是做文书,常常写字,到寺庙给人家写疏文、写牌位,我去做这个服务,这跟我工作的本行也相关。晚上,他们做法会的时候,晚上下了班,一下班我就去,到庙里吃晚饭,吃过晚饭就给他写,至少可以写二、三个小时。统统是布施,只要你真有这个心,布施的范围非常广大,做不尽的。
我还有个好习惯,我喜欢读书,书里面好的句子,我常常抄下来供养别人,让大家统统得利益。一本书很厚,要很长的时间看,有很多人没有时间,送给他他也不看。尤其是现代人,愈简单愈好,你送一张卡片,里面不到一、二百字,最受欢迎。我每天读书,我常常喜欢写。现在方便了,可以影印,到处送人;现在还有网路,放在网路上给大家传阅。方式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真的想做,做不尽、做不完,多快乐。确实喜欢布施的人法喜充满,自利利他,都是无限的。
后面给我们说了一句,『则具最胜智方便』,这里特别著重在「方便」。十波罗蜜里面,方便波罗蜜、智波罗蜜。「最胜」这两个字贯穿这两桩事情,贯穿智波罗蜜、方便波罗蜜。这个智是权智,权智是智慧的应用,我们讲善巧,佛家讲善巧跟此地讲的最胜智是一个意思。善是好,巧是太巧妙了,所以善巧是智波罗蜜。方便,方是方法,方法太多了;便是便宜,换句话说,就是最恰当的、最适合的。这个最恰当、最适合就不一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千变万化。你接触到外面的人事物,你知道哪一种方法最恰当,那叫方便波罗蜜。所以方便里头要有善巧,就是要有最胜智。你无论是在生活、是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无往而不利,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