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地图-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的优美诗词及文化传说;二,四明山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观赏青青茶园,品尝名茶。四,欣赏红枫。
四明龙尖茶园位于四明山麓的大岚山镇,这里云雾弥漫,山环水绕,气候和环境非常适于茶叶生长。
名茶鉴赏
四明龙尖的工艺要点有杀青、整形做条提毫、烘干等。成茶后,外形细紧略扁,香高味醇,色泽翠绿披毫,汤色清澈明亮,饮之有一种山间特有的兰花香味。
小贴士
好茶还须好水配。用大岚山上出产的矿泉水冲泡四明龙尖,味道更加纯正。
土产推荐
余姚除出产四明十二雷、丞相绿等茶叶外,素有中国杨梅之乡之称,余姚榨菜也非常有名。
交通指南
从宁波去余姚非常方便,宁波南站全天均有发往余姚的长途汽车。
第一部分第十六站 绍兴平水珠茶 日铸雪芽
站点特色
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以水乡泽国闻名于世,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绍兴不仅有山清水秀、秀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灿如明珠、耀眼夺目的人文资源。 这里,会稽山层峦叠嶂,鉴湖碧波万顷,这里,大禹陵气势恢弘,鲁迅故居底蕴深厚……总之,来到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山水之美,饱览人文之胜。吟赏〃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等千古名句的同时,更可悠然细品绍兴出产的两种名茶绍兴珠茶和日铸雪芽。
绍兴江河如网,湖泊棋布,茶楼酒肆,倚水而建,别具风格。在水边寻一处古色生香的茶楼,临窗小坐,品茶赏景,别是一番享受。
平水珠茶
茶导游
平水位于绍兴东南,很早就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各县所产珠茶,过去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宋代,境内平水、兰亭等地已有固定茶叶交易市场,茶肆、茶事甚盛。陆游《兰亭道上》有〃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描写了平水茶市盛况。
平水茶区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临钱塘江,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环抱。产区内峰峦起伏,河流纵横,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非常适于茶叶生产。
名茶鉴赏
平水珠茶,也称圆茶,风味独特。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像一粒粒墨绿色的珠子,落盘有声,堪称绿茶一绝,被誉为〃绿色的珍珠〃。其内在品质香郁味浓,经久耐泡,一般经泡三四次,香味浓郁不衰,茶汤清澈,芽叶完整色泽明亮,
顺道一游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句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曾和友人在此曲酒流觞,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而距兰亭不远的〃花卉之乡〃漓渚,则是中国兰花的故乡,花卉苗木品种齐全,名贵兰花名扬中外,并建有颇具规模和特色〃绍兴花市〃,是花卉旅游的好去处。
小贴士
绍兴有两大著名特产,一是乌篷船,二是绍兴黄酒。
乌蓬船因船蓬乌黑而得名,又因鲁迅的《社戏》而闻名。绍兴艄公头戴黑毡帽,以脚划船,游客可乘坐乌蓬船,轻盈地穿梭于绍兴水巷之中,乐趣无穷。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绍兴黄酒驰名中外。相传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就曾以黄酒犒赏兵士,留下〃一壶解遗三军醉〃的千古美谈。漫步绍兴街巷,常可闻酒香四溢,而一些临河的小酒店,更是宾客满座,一杯在手,浅酌豪饮,已成了许多外地游客旅游绍兴的一大快事。
日铸雪芽
茶导游
日铸雪芽主产于绍兴会稽山麓王化乡的日铸岭。日铸岭介于平水与王化之间,距城约五十里。有汽车班车越岭而过,通过双江溪,交通方便。这里古木交错,野竹丛生,接近岭巅处有下祝村,著名的清代〃御茶湾〃就在这里,今仍是著名产茶地之一。茶区云雾缭绕,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于茶叶生长。
茶史追溯
日铸茶,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始就被列为贡品。唐代陆羽《茶经》中称:〃浙东,以越州上〃(越州即是今日绍兴),盛赞绍兴茶。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 南宋的《剡录》云:〃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 明代,〃兰雪〃之名盛行京师,达官贵人,非〃兰雪〃不饮,于是形成其鼎盛时期。清代康熙帝亦甚爱日铸茶,地方官员曾专门在日铸岭内辟〃御茶湾〃,每年采制特级茶叶若干,专门进贡康熙皇帝。至解放前,日铸茶几濒失传。解放后,方得到逐步恢复。
名茶鉴赏
日铸茶外形条索细紧略钩曲,形似鹰爪,乌绿油亮,因表面有霜雪似的〃茶毛〃。此茶不宜用开水冲泡,而是以70摄氏度的水浸泡,茶色由乳白渐转青绿,通杯澄碧,滋味鲜醇,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澄黄明亮,别有风韵。该茶经冲泡后,雪芽直竖,故称〃日铸雪芽〃,又称〃兰雪〃,经5次冲泡后,香味依然存在。据说鲁迅先生很爱喝这种珠茶,在《鲁迅日记》中就记载宋紫佩等亲友馈珠茶的事。
茶诗为证
煮茶
晏殊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
苏辙
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
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
溪山去眼尘生面,簿领埋头汗匝肤。
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
许深父送日铸茶
张兹
短笺欣见小龙蛇,谏省初颁越岭茶。
瓷缶秘香蒙翠箬,蜡封承印湿丹砂。
清风酒落曾水比,正味森严更可嘉。
堪笑云台方忍睡,强行松径嚼新芽。
会稽茶
龚自珍
…会稽茶乃在洞庭、龙井间,秀颖似碧萝而色白,与浓绿者不同,先微苦,涤脾,甘甚久,与龙井骤芳甘不同;凡所同者,山水芳馨之气也。其村名曰平水,平水北七里曰花山…
茶星夜照越江明,不使风篁负重名。
来岁天台归楫罢,春波吸尽镜湖平。
土产推荐 绍兴茴香豆、绍兴麻鸭、绍兴黄酒、绍兴平水珠茶 、漓渚兰花、越窑青瓷、嵊州工艺竹编、会稽越砚 、绍兴乌毡帽
民间传说
绍兴老酒的传说
从前,在风景秀丽的鉴湖旁,有一个叫鉴九的小伙子,他和年老多病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穷的生活。鉴九既勤劳又孝顺,每天,他早早起来,到田里去干活。这年秋天,鉴九从地里收回一篓糯米。一跨进家门,鉴九便喊道:〃娘!儿子今天从地里收来一篓糯米,我马上烧糯米饭给你吃。〃说完,就要取米去烧。老太太见了,连忙挡住他说:〃九儿,现在吃怪可惜的,还是留着过年吃吧!〃鉴九很听娘的话,便把它放进家里唯一的一个米缸里。
转眼,到了除夕。鉴九烧了点糯米饭,母子俩坐在灶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年夜饭。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忽然,门外扑通一声,鉴九忙放下碗出去看,只见一个白发老人倒在雪地里。鉴九连忙把老人扶进屋,让他坐在灶旁烤火,又把自己的那碗糯米饭省给他吃。原来老人是逃荒的,遇上风雪,饥寒交迫,晕倒在雪地里。老人感谢鉴九救了他的命,临走时,从怀里拿出一包东西,对鉴九说:〃你们是好心人,你们家不是有糯米吗,你把鉴湖水倒进米缸,再把这东西放进缸里,一月后,你们可以卖了它维持生活。〃说完,把那包东西塞给鉴九。
鉴九照着老人说的去做。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这天傍晚,鉴九从地里回来,一进门就被一阵浓郁的酒香迷住了,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鉴九揭开米缸,看见米酒呈红色,尝一下,味道很好。鉴九忙,盛了一碗给母亲喝。老太太喝下后,顿觉胸口舒畅,病也好了。
从此,鉴九种糯米,母亲在家做这种酒来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后来,人们就以〃鉴九〃的名字,把这种酒叫作〃老九〃,渐渐叫成〃老酒〃。
第二部分第一站 苏州碧螺春
站点特色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有2500多年文化历史。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在此建都,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 ,鱼米之乡。苏州 园林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苏州的水色山光 ,悦目赏心 ;苏州的特产丰富,碧螺春茶名扬天下。
碧螺春茶主产于苏州东山景区。东山又称东洞庭山,是苏州伸向太湖的一个半岛,景区素以〃天堂中的天堂〃 而著称,这里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花山林海之间隐藏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不愧是国家一级风景区。
茶导游
东山宛如一个伸进太湖的巨舟,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东山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橘、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青翠欲滴的茶蓬与浓荫如伞的果树交错相映,茶吸果香,花窨茶味,蕴育了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罗廪《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东山全镇现有石板古街1000米,街道两侧38条古巷小弄,曲折幽深、古趣盎然。中外闻名的雕花大楼又名〃春在楼〃,主楼门窗及门楼、栏杆、窗格、门扇,处处皆有雕花,集砖雕、木雕、金雕、铸雕、石雕、彩绘于一体,精雕细刻、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江南第一楼〃。东山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也是雕绘艺术家、建筑设计师、考古工作者以及摄影写生、影视片外景拍摄者常临之地。
东山交通发达,由苏州至东山可乘20路公交车,起点站在苏州火车站,直达东山镇。上午每隔15分钟发一班车,下午每隔20分钟发一班车。另有中巴车等。东山另有直达上海的大巴车。
茶史追溯
碧螺春乃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高、味醇〃闻名中外。唐陆羽《茶经》〃茶之出〃中曾提到:〃苏州长州生洞庭山〃。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茶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又有说是清康熙帝因嫌〃吓煞人〃不雅,改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又据清未震钧所著《茶说》载:〃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
碧螺春如今属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54年,周总理曾携带2斤〃东山西坞村碧螺春〃茶叶赴日内瓦参加会议。
名茶鉴赏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赏碧螺春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品饮时,先取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斟满。一时间杯中犹如雪片纷飞,只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之赏心悦目,闻之清香袭人,端在手中,顿感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
茶联为证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茶更香。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小贴士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民间传说
碧螺春由来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名叫碧螺的美丽姑娘。姑娘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十分喜爱唱歌。她的歌声像甘泉,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十分喜爱她。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有一个叫阿祥的小伙子。阿祥在打鱼路过西洞庭山时,常常听见碧螺姑娘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也常常看见她在湖边结网的情形,心里深深地爱上了她。
这时,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它看中了碧螺的美貌,要碧螺姑娘作他的妻子,如果不答应,它就要行凶作恶,让太湖人民不得安宁。阿祥下决心要杀死恶龙。他手持鱼叉,潜到湖底,和恶龙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阿祥杀死了恶龙,但自己也因流血过多昏过去了。
乡亲们把为民除害的阿祥抬回家后,阿祥的病情一天天恶化,碧螺姑娘十分伤心。为了救活阿祥,她踏遍洞庭,到处寻找草药。有一天,碧螺发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早春寒冷时节,小树却长出了许多芽苞。她十分爱惜这棵小茶树,每天给小树浇水,不让小树受冻。清明过后不几天,小树伸开了第一片嫩叶。这时阿祥已水米不进,危在旦夕。姑娘流着泪来到茶树旁边,看到嫩绿的茶叶,祈祷着:茶叶啊茶叶,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你救活我的阿祥哥吧,如果能救活阿祥,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姑娘采下几片嫩芽,泡在开水里送到阿祥嘴边。一股醇正而清爽的香气,一直沁入阿祥的心脾,本来水米不进的阿祥顿觉精神一振,一口气把茶喝光,紧接着就伸伸腿伸伸手,恢复了元气。姑娘一见阿祥好了,高兴异常,她把小茶树上的叶子全采了下来,用一张薄纸裹着放在自己胸前,让体内的热气将嫩茶叶暖干。然后拿出来在手中轻轻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茶水后,居然完全恢复了健康。
可是,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原来,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嫩叶上了。嫩叶被阿祥泡茶喝后,姑娘的元气却再也不能恢复了。姑娘带着幸福的微笑死去了,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葬在洞庭山顶上。从此,这儿的茶树总是比别的地方的茶树长得好。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苏州虎丘的传说
虎丘是古老美丽的苏州的一个标志,〃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原来的名称叫海涌山,这里还有一个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