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198-中国式商道 >

第5章

5198-中国式商道-第5章

小说: 5198-中国式商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不仅肮脏,而且残酷。    
    既然是原始积累,就是从无到有,就是赤膊上阵,拼个你死我活!温文尔雅是不行的,在赚钱的问题上,从来没有礼让三先,更何况是挣钱的初级阶段。任何事情的初级阶段,都带着一种野蛮性。秩序尚未建立,制度也不建全,按常规出招,胜算很小,结果赢家大都是不守规矩的人。所以老百姓就有了一种印象,为富则不仁,富人发的都是不义之财。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更甚。    
    在一种严酷的环境里,人首先的欲望是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其它。当一个社会的秩序紊乱时,要乱中取胜,很多时候就是靠歪门邪道,乱拳打死老师傅。    
    但是当紊乱的秩序渐渐理顺,事物还是会按它固有的规律运行,老师傅毕竟是老师傅,等他回过神来,几拳下去,再舞乱拳的,就谨防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现状是,富人的良心不可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坏,虽然秩序乱点,漏洞不少,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狐假虎威,巧取豪夺,都有很多机会,但法律不是吃素的,什么叫秋后算账?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一旦利欲熏了心,竟至丧尽天良,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钱赚得再多也是白搭。    
    良心的问题,其实不只是个道德的问题,还与数学有关,与人的智慧有关。    
    德国的阿尔布莱西德家族,从1949年发展到现在,是德国零售业最大的企业,它的重要准则之一,就是永远不提高商品的利润率,即使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也会把利润留给客户。这个家族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十个家族之一。     
    吃亏是福,良心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资本,一种战略,是一个人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一。    
    小老板的人格魅力    
    小企业不像国际化大公司,员工终身都难得见到一次CEO,至于董事长,更是连想象都困难。在那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老板只是一个象征,并不亲身出现,更不和员工打成一片,他的管理是靠层层授权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组织结构,一层一层覆盖下来。    
    小企业则不同,老板天天在员工的眼皮下面晃。你一进门,大家就从你的脸色看出,你是心花怒放还是焦头烂额;你一坐在办公室,员工就从门缝里瞄到,你是在聊天还是在谈业务;整整一天,你找谁谈了话,你开了哪些会,你和谁一起吃饭了,你几点来,几点走,大家都一目了然。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他们不说出来,但自己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自己的公司是个什么状况,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当小企业的老板是做不得一点假,偏不得一点心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家眼里。小老板必须更有人格魅力,让员工不仅仅因为你是老板而尊敬你。    
    距离太近是不可能产生神话的,人一旦熟悉了,权威就会弱化。没有大资金的光环,没有大组织结构的护佑,每天近距离和员工相处,作为符号的老板,就还原成了人。因此,小老板的为人之道,对于企业的兴旺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小老板要有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不管是下层人还是上层人,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小老板虽然没有大资金、大派头,仍然要赋予自己的工作以严肃的意义,把它当成一件有益于人类的事,这样,工作本身就有了高贵的含义。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小老板和大老板打交道,完全不必自卑,更不要奴颜媚骨,低三下四,靠摇尾乞怜只能得到施舍,纵使能解一时之困,也不能长久获得,更不能大量获得,不可能成为事业的基础。人一旦陷入那种状况,实际上等于自毁,人在惶惑乞讨之中,不可能建立起独立的事业,从自身得到成长的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关系,也是平等互利的,你之所以能从大老板那里得到好处,不是大老板的施舍,而是他对你也有某种需要,你能满足他。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有利益上的交换,这并不是势利,恰恰是这种利益上的平等,保证了人格上的平等。    
    所谓“无功不受禄”,其实就是以利益的平等换人格的平等。双方的交往,弱势一方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就必定会过分谦卑,或者走向反面,因自卑而暴躁。    
    不要只想到索取,能给予才有资格索取;也不要只想到别人对你有多么好,要知道你对他也是有用的。    
    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友谊都是双方互施恩惠的结果,都要靠相互的需要来滋养。如果别人不需要你了,你再有价值,对他来说,都是多余。多余的关系,无论如何是难以维持的。


《中国式商道》 为人之道候鸟式生存

    我们常常指责频频跳槽的人,站在老板的立场,巴不得能干的部属永远效忠自己,别人的干将都跳槽而来,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对职员来说,企业只是种生存的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环境一样,有四季变化,有荣枯更替,既然动物不必忠诚于环境,人对企业也没有更多的义务。    
    当季节变化寒冬将至的时候,有的动物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准备打一场持久战。而另一些动物却远走高飞,到更适宜的地方越冬。    
    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坚守自我,以空间的运动来达到目的。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都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树挪死,人挪活,一般人总是过多地依赖环境,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    
    候鸟都是那种精壮的鸟,候鸟式生存对人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要保证长途跋涉,必须得有充足的耐力和体力,还要明辩方向,要有足够的机敏,躲避沿途的风险。候鸟是不能贪图享受的,一旦上路,每天都得去寻找食物,每天都得在陌生的地方入睡。    
    每种生存方式,都需要不同的素质,上帝将世间万物造得如此丰富多彩,就是为了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生存。冬眠并不意味着偷懒,冬眠也有冬眠的难处,要储存更多的能量,要有更好的耐性,要甘于寂寞。    
    每个生命都不容易。正如选择候鸟式生存的人,必须先问自己,你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品质?追求新的,必将舍弃旧的,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动荡不安,这就是代价。


《中国式商道》 为人之道生意无雅俗

    生意无所谓雅的生意或俗的生意,所有生意的本质都是一样。任何外表看来雅的生意,都是通过背后俗的手法来完成的。    
    时代在变化,人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俗并不等于粗劣卑琐,而是一种现实精神,是具体可行的与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的处世方法。假如一个人仅仅把书看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而忘了它同时也是商品,那这个人就只能是文化人而非文化经济人,万一他不幸选择了书商这种职业,而又不能承认这从根本上和卖“麻辣烫”是一种性质,那他在面对商务活动的种种麻烦时,就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内心时常充满矛盾。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它的雇员经常受到这样的理想教育:“你所从事的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你每天在不停递送着的物品,不是沙子和瓦砾,它可能是某个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治疗癌症的药品、F…18飞机的零部件,或者是决定一件案子审判结果的法律证据。” 最平凡的商业活动中也有崇高感,哪怕真的运送的是沙子和瓦砾,它也是一座伟大建筑的一部分。    
    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对于生意人来说,事情的意义就体现在赚钱上。只有能够满足人需要的行为才能赚钱,满足人的需要,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善报,赚钱就是善报之一。    
    在商言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经常问“为了什么”,做生意就是为了做生意,雅和俗没有绝对的区别,只有做饮食做出了名堂,才可以高谈阔论“饮食文化”,假如你连垃圾都可以做到“绿色环保”的层次,岂不成了绝雅之人?相反,满怀雅的理想而无现实的俗的办法,不过是空中楼阁,孤芳自赏而已。


《中国式商道》 为人之道把钱当成情人来追

    有的人是真不爱钱,或者耽于沉思,淡泊宁静,或者放浪形骸,快意人生,并不把钱看得很重。    
    这种人是可爱的,也是可敬的。    
    比如贾宝玉,他瞧不起经世治学的功夫,只和女孩子们打得火热。从来没有经济头脑,值钱的扇子撕得哗哗脆响,只是为了博美人一笑。在女人眼中,宝哥哥是可爱的,但在男人眼中,实在是个废物。他绝不可能是个好老板,就算后来中了举,也还是落个出家的结局。    
    性情中人往往受不得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勾心斗角,所以即使有心建功立业,最后还是只有避而远之。其实生意场上也是一样,也有自己的规矩和麻烦,由不得人耍性子。    
    不爱钱,你就忍不得辱,负不得重,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历尽千辛万苦去把生意做成。    
    俗话说“见钱眼睛亮”,通常带有贬意,但对商人来说,如果见钱眼睛不亮,他的功夫基本上也就废了。    
    有伟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爱钱,岂能做好生意?做生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其中的艰辛非局外人所能理解,它需要一个人付出的智慧和毅力,不比别的任何一项事业少。所以必须处处用心,发现机会,所谓“见钱眼睛亮”指的就是这种敏锐。    
    世界上聪明人不少,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其中百折不挠,具有坚毅品质的那一部分。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乃是因为有理想,有激情。而在商场上,赚钱是通往任何理想的惟一途径,对于商人来说,不赚钱就一切免谈。见钱眼睛不亮,就意味着忽视利润,忽视前途,意味着缺乏斗志,缺乏理想,缺乏自我鼓舞的能力,就很容易被挫折击倒,也谈不上对他人、对自己负责。    
    人类眼睛的形状、大小千差万别,但美丽的眼睛无不是富有神彩,富有光芒的,它闪耀的是灵魂的火花。没有灵魂的燃烧,就没有事业的辉煌。一个人如果见钱眼睛不亮,他一定不是个好商人。或许见到别的东西眼睛会亮,那他就是那个方面的人才,最好去做别的,只是不要经商。    
    有爱才有动力,爱钱是当老板的基本素质。当然,老板当大了,钱就不是钱了,而是数字,你就可以洒脱些了,把生意当成事业,当成一场数学游戏,甚至像万科老总王石一样,去登珠峰,追求所谓人生的价值——但当你还是小老板时,你还是还是把钱当成情人来追的好。


《中国式商道》 为人之道找到赚钱模式

    现在一毛钱掉在地上,很多人都不屑于捡,但如果全国人民一人出一毛钱,就可以造就一个亿万富翁。钱不在多少,关键是要有一种模式,一种组织办法,能把大家的小钱汇聚起来。如果谁能找到这种模式,谁就是策划大师,谁能够运用好这种模式,谁就是经营之王。    
    现成的例子是短信圈钱模式。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6年春节期间的短信发送数量,仅从除夕到大年初七8天,全国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126亿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8天的短信收入就超过了12亿元人民币。    
    在国外,短信被视作“为穷人提供服务”;主要优点就是价廉。发一条最低的才一毛钱,买得起手机的人,都消费得起,毫无心理负担。正是这种廉价的短信,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摇钱树。2006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煞费苦心地搞了个“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的短信互动,据估算,仅这一项收入,就高达一亿元人民币。与之相比,湖南卫视“超女”决赛的上千万元短信收入,也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短信确实是块肥肉,难怪如此多人垂涎。短信投票、短信竞猜、短信游戏……不知不觉中,掏着穷人的腰包。“移动用户请发送短信到××××”、“联通用户请发送短信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就这样响彻中国的上空!    
    可以说,短信业务,就是把全国人民的一毛钱集中起来的模式。很多时候,找到模式就是找到了钱,关键是模式。    
    上世纪日本有个叫岛村的人,不名一文,却梦想发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    
    他选择了本钱很少的麻绳生意。他先在麻的产地按5角一条买进麻绳,又照原价5角一条卖给纸袋厂。很快岛村的名声出去了,如此傻冒的经销方式,使得订单雪片般飞来。于是,他又采取了第二步行动。他拿着收购麻绳的合同和收据,对买麻绳的客户说:“到现在为止,我是1分钱也没赚你们的,但如若长此下去,我只有破产一条路了。”他的诚实感动了客户,客户心甘情愿地把价格提高到了5角5分,虽然仍比别的麻绳商家便宜,但销量却下不来了。然后,他拿着客户的订单对供货商说:“你卖给我的麻绳,我是照原价卖出的。这种赔本生意,我是不能再做了。”厂商一方面感动,一方面也着实舍不得失去这个大买主,于是一口答应将供货的价格降到4角5分。    
    岛村的生意越做越大,几年后,他从一个穷光蛋摇身变成了日本的“麻绳大王”。    
    几分钱确确实实是小钱,然而当它汇集起来就成了大钱,真正的机会都是蕴含在平凡的事物中的。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他的能量和作用,但当它单独存在时,与环境相比,他的存在可能显得渺小,一旦组织起来,渺小的存在就会成为巨大的能量。    
    人组织起来可以成为政党,钱组织起来可以变成银行,真正的大老板就是一面聚光镜,无数小钱被他聚敛起来,变成高能强光,投资,放大,尽情膨胀,让许多不起眼的事物,汇成令人仰视的景观。


《中国式商道》 为人之道以专业精神赚钱

    棋坛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往往就在于眼光的远近,高手能算到几十步之后,一般的人也就只能看到两三步远。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这就是素养的问题。    
    想赚钱就要认真赚钱,把赚钱当成职业,以专业的精神去对待财富,而不是几个哥儿们喝醉了酒,随便说说而已。    
    《福布斯》财富榜中的日籍韩裔富豪孙正义,19岁的时候曾做过一个50年生涯规划:20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岁时,要有1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40多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60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自己回归家庭,颐享天年。现在看来,孙正义正在逐步实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