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

第29章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第29章

小说: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谝淮渭饺绱说某∶妫谝淮慰吹阶约旱拿钟隒hina写在一起,第一次能与鲜红的国旗这么近距离,也是第一次体会到自己那时已经与国家紧紧联系到一起。尽管考试过程还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但是我们心里拥有的已经是中国队这个概念。能有这种经历是十分难得的,我能有幸拥有这种机会也感到万分荣幸和自豪。虽然仅仅一星期的时间,我却感到自己拥有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体会。
  我的竞赛经历现在已经告一段落,它将会成为我记忆里最难忘的一部分。这三年可以浓缩成一个点叫做竞赛,也可以变成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里面有我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最后我认为竞赛中,个人所需要的是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只要自己做到了无悔了,结果怎样就已经不重要了。

心态制约成败:兴趣铺垫金牌之路

  姓  名:余江雷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5级
  毕业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
  曾获奖项:第三十六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竞赛开拓了我的思路,磨练了我的意志,也把我送到了北京大学。三年的竞赛之路并不平坦,挫折与挑战一直伴随着我。希望我的经验与教训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要参加物理竞赛,必须要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只是为了保送是不可能学好的。
  高一时要打好基础。首先把高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很多自以为很牛的同学不屑于看高中物理,一两个月就把高中物理学完,这是一个误区,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以后学习大学知识时会学得不伦不类。我的建议是用半年的时间学完,一定要多做习题,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对称、守恒)。市面上有很多习题集,找一套适合自己的,比如我用的是《各个击破》。内容学完后可做一些高考模拟题,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巩固,直到你能够在高考题上轻易拿到90%以上的分数为止。
  接下来就可以看竞赛方面的书了,比较推荐的是范小辉的《新编物理竞赛教程》,讲得很清楚内容也很全,还有配套的习题指导,几乎所有竞赛的同学都做过。尽量学着独立思考问题,不要依赖解题指导,这样有利于物理思想的培养。不要图快,每一个题目都要弄懂。看完后可以复习一遍。把这本书吃透后可以看一些难一点的书,比如《金牌之路》(张大同)、《金牌之路》(广西师大出版社)、湖南出的绿皮的竞赛教程等等。如果你还有精力,可以看一下简单的微积分和普通物理里面的力学部分,这对你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实验是比较头疼的问题,竞赛考的实验都是在中学实验室没法做的,有的学校为竞赛专门配备了一些器材,这当然最好,没有就只有去附近的大学了。做实验前要花一段时间看一些有关的书籍,最推荐的是青一平的实验教程,写得很好,一些有用的实验方法上面都有。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多测一些数据,做完后一定要进行分析和总结,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要客观地对待实验数据,不能人为地对数据进行取舍,更不能拼凑数据,我们要通过好的仪器、好的设计、好的操作获得好的实验结果,而不能用这种可耻的行为。切记一定要养成好的实验习惯,比如电学实验连好电路检查完毕后才可以合上开关、光学系统要严格共轴等等,没有好的习惯,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的。竞赛时要写的实验报告比较简单,写清楚步骤、公式、推导数据以及结果就可以了。如果要求误差分析,可以简单做一下,目前误差分析的标准比较混乱,虽然有一个国际标准,但每个大学用的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只需要进行一些最简单的分析就可以了,比如估计不确定度,不要深究。总之,好的习惯加上经常的练习与思考,你就可以做好每一个实验。
  升入高二后第一轮竞赛就要开始了。考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复习理论知识,把做过的题再挑一些做一遍,可能有点枯燥,但这是必须的。考前一两个星期不要再去找很多题做,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系统,再做一些前几届的题就可以了。考试时不用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毕竟我们高三还有一次机会,主要是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体验一下竞赛的气氛,为明年做好准备。竞赛考完后,不管成绩怎么样,你要尽快地投入下一轮竞赛的准备中去。如果你没考好,没有获得赛区一等奖或者更差,不要泄气,你只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我就有一个同学高二得的赛区二等奖,但高三时进入了亚洲赛的国家队。如果你很牛,进了冬令营,保送到了清华或者北大,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你还想不想搞物理竞赛,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不要管你已获得的成绩,继续向前冲吧!
  毋庸置疑,高二是关键。中学的数学和物理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我的建议是系统地学习普通物理,至少要学力学和电磁学。开始会有一点难,主要是数学上的困难,可以找一本高等数学看一下,主要是微分、积分和微分方程,不用太注意严格的数学推导,会用就行,当然如果你够强也可以系统地学一遍,不过会比较难。力热电我推荐复旦大学的那套21世纪教程,概念和定义比较清楚,初学好入门,而且百看不厌,每一遍都会有收获,而且习题很好。光学推荐钟锡华的,写得好!看完一遍后可以看一下北大的新概念物理,物理里面概念和定义是非常重要的,多思考多看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学到一定程度后,有很多问题你都可以解决了,推荐做一下舒幼生的《物理学难题集粹》,虽然比较厚,但是题目并不多,只有668道,挑一些做(如果你比较牛,可以全做)。建议以考试的形式去做,比较锻炼能力。网上也有一些好题,可以down下来做。不断地练习、思考、看书,你的实力一定会有的大的飞跃。
  高二时实验要定期地训练,可以看一下普通物理实验,做一些上面的实验。
  推荐看每年的各个省的实验题,想一想怎么做,是很好的思维锻炼。
  第二轮竞赛马上就到了,考前一个月开始回头复习高中物理竞赛内容,你会发现学了普物后许多问题都变得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因为是重复以前做过的题,你会觉得很无聊,但这是保证你考试时不出大问题的必须功,挺过去就好了。考试时,认真对待每一道题,把水平发挥出来。无论结果如何,你应该无悔了。
  如果你进入了国家集训队,那么你就要再奋斗两个月了。集训队分为两段,每段一个月。第一次集训有三次(或四次)考试,总成绩加上决赛成绩决定亚洲赛的名单。第二次集训有七次考试,这七次的成绩加上前三次的总成绩(不包括决赛成绩)决定国家队名单。集训队的生活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一定不要放松,每一天都不要浪费,多去图书馆看书。老师讲课可以不听,但最好每次都去,你可以试着学一些理论物理的内容,但不要学太多,对考试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人而异)。考试时会比较紧张,因为考试是最后一起考的,也就是说最后有一个星期会用来考试。不要管以前考得怎么样,因为变化太大了,一个实验可能会拉开50分的差距,前面考砸了一次就扳回来了。在第二次集训时会
  有些同学比较放纵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进国家队没有希望了,不要受别人影响,认真学习,多跟人讨论,就算不进队,也可以在这个集训期间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集训完后,集训队的老师会打电话通知进队的同学。如果你进了队,不要太放松自己,在国外考砸了可是很丢人的,总之不要虚度光阴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经验,要想获得好成绩,回家看书去吧!

乐观的第一名:自信铸就天堂

  姓  名:王志轩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5级
  毕业中学:新疆博乐市第四中学
  高考成绩:692分
  主要奖项: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获优秀团干部,自治区数学、化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等
  真觉得给学弟学妹们写关于高考的事是件棘手的事,身为学长,怕写得过于轻松会误导大家认为高考很简单,而写得过于艰难又怕会打击大家的自信心,我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写点感言吧!
  常常有同学这么形容备战高考时的感觉:在一片漆黑里一步步艰辛地摸索着前进,在从地狱通往天堂的荆棘之路上痛苦爬行。似乎有些恐怖,但事实确实如此。黑暗并泥泞的路会很不好走,会跌倒,会相撞,会失足成千古恨。有人绝望崩溃,有人涅槃飞升。总之,一场恶梦般痛苦的时光。不过许多人在真正过来之后在回味高考会认为高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大家一起相互扶持,共同“抗敌”,所有人的喜怒哀乐都像是电影情节一样可爱,还是很值得去经历的。
  其实对待高考很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学会自信。这虽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我还是想再一次向大家强调一下。备战时最害怕的应该就是自卑心理,千万不要被自己打败。人生本来就是要在经历许多挫折的过程中慢慢向上昂扬的,我们的人生也正是因为这一坡一坎而变得曲折绚丽。试想,如果某人一生都平平坦坦,那这人多可怜啊。因为他的人生是苍白无彩的。所以不要为自己某次的状态低靡而产生自卑感便自我否定,反而要为上天赐予我们失败而感到高兴。“失败乃成功之母”,拥有失败,就意味着成功的出现。正如萨特所说:“人生无法改变,人生的所有意义在于你的赋予。所谓赋予人生某种意义,就是以某种心态和情绪去面对它而已。因此,改变心态就等于改变意义;改变意义就等于改变人生了。”我们应崇尚这句精神格言——时刻记住我们对命运的态度应是什么样的,若是想成功,首先要具备成功者的心态。
  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入“胆大艺高,艺高胆大”的良性循环的问题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正确的,但若因发现自己的不足后而产生对考试的怯懦则是个极端严重的问题。而事实上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会争先恐后地加大考试力度,考得越来越多,考得也越来越难。这就需要在逆境中靠自信心撑下全程。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不要背太多包袱,考出一个大概满意的分数,增强自信心,争取下次考个满意的分数,一次次地增强自信心,一次次地提高分数,像这样尽可能顺利地迎接高考。
  但大家一定要注意,所谓“理想的分数”中的“理想”一词到底是指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定位”问题。如果你的分数从未高出重本线100分以上,却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北大或清华上,那么圆梦的希望恐怕并不乐观。我们在为自己定位时的标准应是自己努力所能实实在在摸到的,然后随着成绩的变化不断调整,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天堂”。切忌不顾实际,盲目做出“蛇吞象”的贪心事来。当然,目标也不可太低,这样我们恐怕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也不是什么好事,不是吗?
  复习时,自己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也是提升成绩的好方法。高三时我的班主任就曾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班里。上联:相信自己,相信老师。下联:挺进北大,挺进清华。横批:争分夺秒。而“北大”两个字就正挂在我头上。每天进班时我都会好好注视一下这两个字。每次经过学校门口时也会远远瞅一眼光荣榜上刺目的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哥学姐们的名字和照片,从中激励自己。我觉得这招挺好的,大家可试试,正所谓破釜沉舟,哀兵必胜嘛。但是别施加太大的压力,心理落差太大时会有反作用的。
  另外,大家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科,切不可主观上认为某门课不用学也能考得不错。比如很多人会认为语文在高考时拉不开差距而轻视语文,可事实并非如此。试问,谁敢说130和110之间没有差距?而这20分在数学、英语上是很难补齐的。要想考入理想的大学就要想尽办法能抓住让自己分数更加漂亮的闪光点,如4~6分的名句默写就是一块肥肉,一块挂在嘴边的肥肉,要不要就看你肯不肯张嘴咬了。
  对理科生来说,理综可能是最难的了。我高考理综是297分,也算是小有经验,与大家互相切磋一下吧。
  理综拼盘式、重基础的路子应该要继续下去,所以建议大家别做太多跨学科和过于艰深的题,而应将重点放在读书、做选择题、熟悉解题模式上。
  首先,大家应将10本课本(包括初二的《生理卫生》)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通读,重基础,不必研究太多引申的东西,但要读到每个角落(尤其是生物),做完课后题,实验,插图、注释都应读到。第二遍精读,借助大量参考书去读书本内所没有的,去尽可能多地挖掘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第三遍甩包袱,通读课本,忽略细节,构筑整体框架,轻松应考。
  其次是提高选择题的精度。每题6分,不得了啊!好在题都很基础,所以宁肯多花时间,也要保证高考时126分选择题不失分。
  最后就是解题套路了。尽可能地去模仿标准答案的套路,别在格式上失分。物理量要先设后用,尽量用书上的原始公式,少用导出式,像写诗一样得分行写清楚。化学注意科学用语,看清题,如分子式、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是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生物就是套书中的原话,套题干,看图说话。我的生物老师(睿智的谢永红老师)曾说,生物题的答案全在书上和题干中。这话很对,大家多研究研究就能发现规律。
  复习时大家要切记:一切听老师的。高三的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充分理由的,别妄自尊大,随意认为某位老师水平不高。这对你并没有好处。
  好了,我能写的就这么多了。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求学·理科版》大约2005年第4期(恕我记不清楚了)上有一篇清华大学高皓学长的《决胜高考的金科玉律——将成功做到成就》,里面有许多很有用的小定律,希望对大家有用。
  最后祝天下所有高中生能美梦成真,用自信铸就自己最美的天堂。
  附戴望舒先生诗一首:
  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绝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他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乐观的第一名:高三,痛并快乐着

  姓  名:张蕾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5级
  高考成绩:637分
  曾获奖项:大连市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优秀团干部等
  就这样,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以一种不舍的姿态。
  此刻,我竟不得释然,高三的日子走得太快,以至于来不及回味,便已成为过往云烟,我深深怀念的一年啊。
  怀念,是因为有快乐。这一年里,我拥有好多过分的“权利”,我可以在周末和同学们出没在大街小巷,穿梭于繁华市井。馋了可以去吃正宗的川菜,闷了可以玩小小的电脑游戏。每天和周围的同学开一个玩笑,就像必修课一样。所以,当别人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