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房事 >

第66章

房事-第66章

小说: 房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厂长这样的人品,谁敢相信他?!
  茂生家没有房子,新厂长于是就动员他集资。茂生说等一段时间再说。新厂长得了口信,于是在不同场合都说茂生要集资房子,让大家赶快行动。有人于是就问茂生敢不敢投资,茂生想了想觉得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这是企业行为,只要有专人负责,集资款不要让新厂长接触就没事。茂生于是建议厂里成立基建小组,工会主席具体负责,大家这才纷纷交钱,地基也在入秋的时候开始动工了。
  在新厂长的支持下,茂生的美陶厂无法正常运转。他去局里反映了情况,局里说职工大部分都吃不上饭,你要继续承包需要重新签订合同,提高承包款。茂生说怎么能这样?我是签过合同的,他们这样是违约的,要负法律责任。局长说那你就继续承包吧,企业的事情你们自己处理。
  设备被封,原料被盗,工房被锁,门市被人捣乱。老吕给职工放了假,坚决支持新厂长的英明决定,要求重新签订合同。上级有关部门也站在新厂长一边,茂生的美陶厂在入冬的时候被迫停产了。
  工人唏嘘不已。
  这一年,茂生赚了很多钱。他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清了贝贝看病时所借的外债,还积蓄了一些钱。因此厂子虽然停了,心里是塌实的。
  秀兰也劝他不要再承包了。大家都眼红了,再承包下去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茂生请了一个月假,带着秀兰和孩子出去旅游了一圈。他们来到山美水美的海滨城市滨海,发现那里有许多烂尾楼,价格非常便宜,地理位置也相当不错。朋友力劝他来滨海投资,开发房地产、电子、紫砂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滨海的房地产经历了九十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扩后,许多项目都成了烂尾工程,沿着海滨大道一路走来,到处都是未完成的半截楼,成为美丽城市脸上的伤疤,很不雅观。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朋友说你如果来,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二十万就可以买一套别墅。我们的紫砂工艺厂设备齐全,产品不愁销路,缺的就是技术。滨海和南韩隔海相望,他认识一些做出口贸易的朋友,那边需要大量的紫砂花器。周边还有许多大的酒厂需要紫砂酒瓶。只要茂生肯来,三年两载就可以打翻身仗,那时候这些旧别墅给你都不要!咱们在黄金海岸要一块地皮,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还怕没房子住?!
  茂生心动了。
  老吕几次来通知茂生回厂上班,茂生不同意。新厂长于是上报到局里,局领导说茂生如果再不上班就开除!
  茂生说你们随便吧!
  七十八(1)好久没这样洒脱了
  二00一年的初春,乍暖还寒时候,北国的风依然是那样的凌厉,硬生生地在人的脸上扫荡。带着“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凌云壮志,茂生携妻执子,举家东迁,来到了两千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滨海。
  茂生的朋友曾经在榆城做过紫砂经营,后来工厂不景气,便举家东迁,来到滨海。到滨海后他一开始在电视台做编剧,曾策划了《走遍滨海》的电视宣传片,并取得较大成功。拍片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政界和商界的人,这些人好像都很豪爽,给他造成一定的错觉,于是原来的紫砂情节便油然而生,而滨海当时也确实需要一些高档花盆和酒瓶。跟他一起跑龙套的小郭对朋友很崇拜,他是个独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便跟随父母下海打渔。海上作业很危险,父母舍不得让他受苦,便托人在电视台给他找了份临时工,后来就遇上了茂生的朋友,不知不觉便崇拜起来。小郭家当时有几十万元,为了支助朋友办厂,他说服父母把钱全拿了出来。三年后,由于缺乏新产品,工厂举步维艰,工人每天连最基本的饭食也吃不上。好在这些人多是朋友从老家带过来的亲戚,因此大家就那样凑合着度日。为了工厂能够正常运转,小郭又一次次动员父母拿出资金,在茂生去之前基本设备已全部购齐,按当时的情况主要是缺少技术。因为茂生原来在厂里是业务厂长,朋友做梦都想让他过去。茂生觉得那帮人很不错,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不容易。
  鉴于榆城工艺厂当时的情况,茂生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把厂子搞活,于是就下了决心。
  小郭见到茂生后很激动,用夹杂着胶东话的普通话同他聊到半夜。那天晚上他们喝了很多酒,酒后大家便豪情万丈,最后各自都表了态:小郭以现有设备投资,朋友以人力资源及厂房入股,茂生以技术资源入股,各占30%的股份。为了表示赤忱,茂生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了过去。
  临行前的晚上,柳城明、蒋路他们为茂生饯行。蒋路说茂生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茂生说如果失败了就跳海自杀,“难酬蹈海亦英雄”,不回榆城了。他们于是骂茂生没出息,说成败你都要回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欢迎你。——记住,这里是你的根!
  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天气冷凄凄的,茂生和秀兰带着孩子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旅程,终于来到了梦中的城市。因为她们马上又可以看见大海了,所以显得异常兴奋,不住地问这问那。小郭给孩子买了许多小吃,孩子一会便同他熟悉起来了。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三面环海,中间是山。青山苍翠欲滴,碧水浩淼无穷。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海风扑面,令人陶醉。他们在距离崮山镇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座小院,傍山临海,环境幽静,晨观红日喷薄而出,夜听涛声汹涌彭湃。一时新鲜无比,其乐融融。
  初到滨海的日子是春暖花开的三月,胶东半岛的春风裹着寒冽的口哨声“嗖嗖”而来。第一天在长安时还畅游了兴庆公园,阳光碧水,翠柳环岸,春意盎然。然而东行一千多公里后,春姑娘就陡然变了脸色,不给人一点面子。
  朋友弄了最丰盛的晚餐来欢迎他们。一斤多重的海蛎子张着馋嘴,微微地冲着人笑;内陆很少见到的深海鲅鱼在这里已不算什么稀罕;海参、海胆、海蜇、海肠……最特色的当属海荭了,一元钱就买三斤,薄薄的黑壳里面裹着象蛋黄一样的鲜肉,吃的人撑得难受……。
  第133节
  酒是四元钱一瓶的“烟台姑娘”(古酿),好喝又不上头,人人能买得起。胶东人喝酒很有讲究:客人坐上席,是为“主朋”,次之为“副朋”;左右两侧为“侧朋”,即主陪的角色。一瓶酒打开后每人倒一杯(喝水的玻璃杯,容积约100ml左右)。由“侧朋”负责敬酒,分三次喝完……也许是压抑太久长,茂生那天忘乎所以,酩酊大醉。
  第二天趁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去了海边。看到大海,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海风硬硬的,吹得人脸生疼。潮水裹着海风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咸腥味,让人忍不住打喷嚏。远处,一艘白色的大船时隐时现,海平线一处亮白,太阳便一跳一跳地跃出了水面,燃亮了碧绿的海水,红了大半个天空;海鸥追逐着浪花翩翩而舞,时远时近,成群的梭鱼穿水而出,迅疾又跃入水中;扇贝们不经意便被推上了沙滩,懒懒地散了一地,一张一合的嘴唇噙着香边,等待着下一波浪花的回归。秀兰匆忙挽了裤子去捡,没想到被迅速涌上的潮水打了个精湿,他们把孩子放在沙滩上,象一对初恋的情人在海边追逐,踏着浪花,伴随着海鸥的叫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好久没这样洒脱过了,他们直玩到开始涨潮,才意犹未尽地回了住处。
  七十八(2)心情不错
  朋友带着茂生参观了海滨的著名景区,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许多荒弃的别墅,院子里长满了蒿草。朋友说这些别墅每套只要二十万就可以买到,我们的企业运行两年后就可以给大家在这里置业了。茂生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是事实。——这些设施陈旧、结构老化的建筑,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在风中已经哀自蹉叹了近十个年头了!
  夫妻俩很激动,沉浸在别墅的美梦中不能自拔。秀兰甚至后悔在工艺厂投资那套房子了。
  工厂离海边大约有300米远,站在厂区的最高处便可以眺海。在工厂与海湾的中间有一片松树林,郁郁葱葱的很是茂密。天气一天天地暖和起来,海水已不再那么冰冷,于是在退潮的时候便可以赶海。潮汐十二小时一个轮回,每六小时涨落,很有规律。茂生一家跟随大伙循着退潮最大的时候去海边,平日里很少能看得见的礁石都裸露了出来,远处的一些山石也会露出峥嵘的全部面目,或尖峭陡峭,或奇形怪状,很好看;趟着海水往里走,随便搬开一块礁石,便会有螺类贝类的东西存在,或浑身是刺的海胆,或美丽可爱的“花蚧”,甚至长相丑陋的海参海肠;“海瓜子”满地皆是,他们捡大一些的带回去!一时间长长的海岸上全是赶海的人们,手里提着袋子或篮子,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不知不觉中,脚下的海水一点点地就涨了起来,刚才还可以站在上面的礁石已被淹没,海鸥追逐着海浪,一步一步地把人们往外赶。
  每次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各种各样的海鲜多得他们都拿不了,只好就在海边的松林里捡一些松篓生起篝火,用事先准备好的铁板烤着吃。大家于是都兴奋异常,满嘴满脸都是油,脸上的微笑流光溢彩。
  不觉已是月明星稀,才觉得有些疲惫,于是枕着松枝看海水明月,听潮声澎湃,别一番滋味在心头也。
  秀兰嘴里哼着曲子,大家便起哄让她唱陕北民歌,秀兰羞怯地看着茂生,茂生微笑着点点头,她便亮开嗓子,轻轻地唱了起来:
  太阳出来照山坡,
  有一个媳妇受折磨,
  早起担水二十担,
  晚上纺线三更天。
  手提蓝儿上山坡,


  上了山坡摘豆角,
  公公过来踢两脚,
  婆婆过来扭耳朵。
  青石板睡来冷被子盖,
  冻得妹妹睡不着……
  因为已是多年未唱,秀兰的嗓音有些颤抖,酸楚的曲子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孩子在她的怀里睡着了,睡得很香很香。
  海滨一年,是他们婚后十几年来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秀兰和大家打成一片,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扫多年来的阴霾。
  接下来便是一番埋头苦干。茂生当厂长,负责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秀兰原来就是个好修坯工,带了一批学徒,大家兴致很高。茂生原想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就OK了,因为小郭他们干了几年也没做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朋友说有了产品便会有订单,工人们热情高涨,加班加点地干。半年后,第一批产品终于出来了,他们兴奋得睡不着觉,彻夜难眠。
  小郭那天喝了很多酒,然后他就哭了,工人们于是也都流下了眼泪。
  是呀,盼星星盼月亮,几年来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吗?我们没有理由笑他们,没有理由。小郭端了一杯酒,自己先喝了,然后给茂生斟满,眼里漾着泪花,看着他,颤声地说:“——周厂长,谢谢你!”说完后便一饮而尽,泪水夺眶而下。茂生的眼睛也湿润了,仰起头猛地灌了下去,呛得泪流满面。
  那晚,他们来到海边,脱光了衣服跳进大海。茂生一口气游了一千多米,然后静静地躺在海面上,看一轮皓月临空当照,心情如同那暗流涌动的海洋,久久难以平静……
  七十九(1) 丰乳肥臀
  茂强被免去主任一职后,经常在外面做生意。生意赔赔赚赚,也没落下多少钱,但是他的心却跑野了,不想回去了。
  由于苹果的不景气,加上苛刻的农业税让人无法忍受,许多年轻人都跑出来了。茂强的几个战友下岗后,生活都很困难,于是组织大家到政府门前请愿,希望能够给他们这些八十年代的有功之臣有所补助。他们整齐地坐在那里,自带干粮和水,一坐就是几天,风雨无阻,可是没有人理。领导都忙着开会,处理比这重要的事情,哪有时间管他们?领导知道他们曾经都是军人,除了静坐不会胡闹,因此几个月下来,迟迟没有结果,茂强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茂强在省城跟一个建筑队干工程。他曾经学过几天砖活,因此工头让他干大工子,一天比小工多挣一倍的钱。茂强干活很麻利,砌砖又快又齐,两个小工都供不上,工头多次表扬他,俩人很投缘,工头于是收工后就请他吃饭。
  一天,他们吃完饭后时间尚早,工头于是要去唱卡拉OK。茂强很少去那种地方,他知道那些地方很不干净,有小姐坐台。
  工头见茂强犹豫,便拉着他的手进去了。
  尖锐的音乐震耳欲聋,包间里传来沙哑的歌声,比驴叫还难听。五音不全,为什么还要来这里丢人?茂强想不明白。
  工头说来这里的都是有人请,大多是掌点权的,可以给人办事,酒足饭饱后就来消遣。他们唱得再差也会有人鼓掌。
  茂强突然想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领导喜欢唱歌,每次聚会大家都让他唱,领导就引吭高歌,慷慨激昂,下面掌声雷动。他以为自己真有唱歌的天赋,回到家里忍不住也唱。妻女不好意思伤他的面子,但实在又难以忍受那样的噪音,女儿于是把父亲的歌声录了下来,在他回来的时候打开录音机。领导听得直皱眉头,双手捂住了耳朵,问女儿为什么要听这么难听的歌?女儿说这是您的歌声呀!
  领导听后面红耳赤,从此无论什么场合都不唱了。
  包工头说这个领导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值得尊敬。有些领导明知自己唱得难听,还要出来吓人——没办法呀,这群蠢猪!
  看得出来,他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
  大厅里的沙发上坐满了小姐,白晃晃的大腿在那里耀眼,短裙短得不能再短,胸罩小得不能再小,个个丰乳肥臀,风骚无比。
  第134节
  看见有人进来,她们忽地一下都站了起来,扭捏百态,笑容可掬,媚态万千。领班的是一位高高瘦瘦的女子,仪态端庄,与那群小姐相比,卓尔不群,颇有大家闺秀风范。茂强直纳闷:这样的女子干什么不好?为什么也到这里?包工头说干什么有这里来钱快?操他妈的,躺着睡着比老子一帮人赚的还多!
  “呵呵!张老板来了!”领班小姐满面春风迎了上来,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了。
  “有没有新来的呀?”郑工头对那群搔首弄姿的小姐不感兴趣。
  “有呀!知道你要来,专门从外面叫了几个大学生过来。——张老板里面请!”领班小姐把他们带进一个包间里。


  “——给9号包间上茶!来一壶碧螺春!”领班看来深谐一些老顾客的脾性。
  “你们先喝茶,我给你叫人去。”领班满脸堆笑。出门的一瞬间表情就没了。
  郑工头说这是职业习惯。其实她们一天也很累。
  不一会来了两个小姐。一个穿黑短裙,一个穿牛仔短裤,屁股都快出来了。
  穿黑短裙的那个一屁股坐在张老板的腿上,伸手就搂住了他的脖子。穿牛仔裤的那个坐在茂强的身旁,紧紧地挨着他,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茂强赶忙往一边挪了挪,他显然还不适应这样的环境。
  “茂强放开点。今天我买单,痛痛快快地玩!”张老板很放松,他一只手揽了那小姐的腰,一只手就从前面伸了进去,在女孩的胸前一阵揉捏。
  “——不要嘛!坏死了。还没说好就摸人家了!”黑裙子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