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第7章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7章

小说: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又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赵郝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那么现在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明年秦军再来进攻,您又得割让别的领土,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所以不如不讲和。秦军即使能攻善战,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无力防守,也不会轻易丧失六座城池。现在大王给秦国六个县,如果明年秦国又要割地,大王还给它吗?不给,就会前功尽弃;给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您听任秦国摆布,秦军毫不费力便可得到土地,这会使秦国更加强大而使赵国更加削弱。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拿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要求,那赵国势必灭亡了。”

  第21节:新读史记(下卷)(21)

  纷争又起
  赵王又跟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商议割地之事,楼缓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妻妾中有两个人为他自杀。他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居然一声不哭。有人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个大贤人,被鲁国驱逐了,可是他这个人却不跟随孔子而去。现在他死了,两个妻妾为他自杀,可见他对妻妾的情义比对尊长还要深厚啊。’由母亲嘴里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这是个贤良的母亲,但若是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是个心怀嫉妒的妻子。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但我替大王考虑,不如给它好。”
  虞卿听到这件事,就立刻入宫拜见赵王说:“这是虚伪的辩说,大王千万不要把六个县割给秦国!”楼缓听说了,就去拜见赵王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交兵,天下诸侯都很高兴,想从中渔利。如今赵军被秦军击败,天下贺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所以不如赶快割地求和,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趁着赵国的疲困,瓜分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
  联齐抗秦
  虞卿听到楼缓的言论后,又对赵王说:“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他那么做只会越发让天下诸侯怀疑我们,又怎么能结交秦国呢?他为什么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大王不如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必定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也一定会对大王言听计从。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却可以日后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齐赵联合,两国都可以一雪前耻,而且又可以向天下诸侯显示大王您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宣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到秦国送来贵重财礼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韩、魏两国听到消息,也必定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宝争先向大王致意。大王的这样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还会对秦国占据主动。”赵王听后说:“好极了。”于是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虞卿还没返回齐国,秦国的使臣果然已经在赵国了。赵王于是把一座城邑封给了虞卿。
  公子为人
  魏公子,名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昭王去世以后,安僖王继位,赐封无忌为信陵君。当时,范雎逃离了魏国,到秦国做了宰相。因为范雎怨恨魏国丞相魏齐,所以,他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在华阳城下打败了魏军。为此,魏安僖王和公子无忌都十分担忧。
  无忌为人仁厚,又能够礼贤下士,所以,天下的士人都争相前来归附他。无忌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在这个时期,很多诸侯国因为无忌的贤能和他门客众多,竟然有十余年不敢侵犯魏国。
  有一次,无忌与魏王正在下棋,突然,有大臣报告说从魏国的北方边境传来了烽火警报,赵国的军队南下侵略,就要进入魏国境内。魏王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就停止了下棋,打算召开紧急会议。无忌对他说:“大王不要担心,这只不过是赵王打猎而已,并不是入侵。”于是两个人继续下棋。但是,魏王心里仍然很害怕,心思早就不在棋上了。过了一会儿,大臣又来报告北部边境的情况,说赵王是在打猎,不是入侵魏国。魏王非常吃惊,问无忌说:“公子为什么知道事情的真相呢?”无忌回答说:“臣的门客之中,有人可以打听到赵王的一举一动,他们总是把这些情况及时地报告给我。因此,我知道赵王是在打猎。”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改变了魏王对无忌的看法,他害怕无忌的贤能,担心他早晚会取代自己,于是再不敢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了。
  礼贤下士
  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家里贫穷,他就去担任大梁城夷门的看门人。无忌听说了他的贤能,便前往拜访,要送给侯嬴丰厚的礼物。侯嬴不肯接受,说道:“我修身养性几十年,总不能因为看门贫穷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啊。”无忌听后就立即回府摆设酒宴,大请宾客。客人入席之后,无忌亲自到夷门去迎请侯嬴,并且为他空出了车上的尊位。侯嬴答应了无忌的邀请,他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登上车子、坐在了尊位上,表现得很不谦让。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借此来观察无忌的反应。只见无忌手握着马缰绳,显得更加地恭敬。接着,侯嬴对无忌说:“我有个朋友,他在集市上卖肉,希望委屈一下公子的车驾,让我顺便去拜访拜访他。”于是无忌命令车夫驾车去集市。到了地方,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在与朱亥谈话的时候,侯嬴用眼睛瞟看无忌,故意延长与朱亥的谈话时间,以此观察无忌的反应。只见无忌脸上的表情更加温和丝毫没有不耐烦的神色。此时,魏国的王族、将相、宾客等人,济济一堂,等待着无忌举杯祝酒,而无忌却站在集市上,招来了许多人围观,他的随从人员都在私底下咒骂侯嬴。侯嬴看到无忌的脸色始终不变,这才与朱亥告别,登上了车子。

  第22节:新读史记(下卷)(22)

  回到府邸,无忌请侯嬴上座,并且把与席者一一介绍给他,弄得满座皆惊。然后酒宴就开始了,到了酒酣兴起的时候,无忌站起身来,到侯嬴面前为他祝酒。侯嬴便对他说:“今天,我是够难为公子的了。我只是个地位卑贱的看门人,公子却屈尊前往迎接,我本来不应该去拜访朋友,却故意委屈了您的车驾。然而,我想成全公子的美名,便有意地让公子的车驾长久地停留在集市上。我与朋友交谈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观察公子的反应,结果公子更加地恭敬。所以,市民们都以为我是个小人,而把公子视为礼贤下士的长者啊。”无忌听后,十分感动,也很敬佩侯嬴。酒宴结束以后,无忌将侯嬴当作上等宾客来对待。
  不久,侯嬴对无忌说:“前天,我所拜访的朋友朱亥,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不为世人所了解,所以便隐居在集市上,做了个屠夫。”后来,无忌多次前往拜访朱亥,而朱亥却有意地不回访致谢,这让无忌感到很奇怪。
  赵国求援
  魏安僖王二十年,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进而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无忌的姐姐是赵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因此,她多次给赵王以及无忌写信,向魏国求救。于是,魏王命令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去援救赵国。但是,秦王闻讯,派使者到达魏国,警告魏王说:“秦国进攻赵国,早晚要把它拿下来。各诸侯国中如果有哪个胆敢援救赵国,等秦国攻下赵国以后,一定会调转矛头进攻它。”于是,魏王害怕起来,派出特使追上出发的魏军,命令晋鄙停止前进,将军队驻扎在邺县。所以,魏军名义上是去救援赵国,而实际上只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赵国越发得危急,平原君派往魏国的使者可以说是冠盖相望、接踵而至。在给无忌的信里,平原君责备他说:“我赵胜之所以要高攀您,与魏国缔结婚姻关系,就是因为您重义气,能够急人所急。如今,赵国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住了,而魏国的援兵却迟迟不到,试问,您那急人所急的义气在哪里呢?即使您轻视我赵胜,抛弃了我,让我去投降秦国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可是,难道您竟然不顾自己姐姐的命运吗?”无忌看过书信以后,十分发愁。他多次请求魏王下令军队前进,并且让自己的宾客们千方百计地游说魏王。可是,魏王害怕秦国,始终没有听从无忌的意见。最后,无忌估计终究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又不愿意看到自己苟活而赵国灭亡,于是,他便率领着门客们乘坐一百余辆马车,前往赵国,决心与之共患难。
  窃符救赵(上)
  无忌带领队伍经过夷门的时候,见到了侯嬴,他就把自己要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情况告诉给了侯嬴。侯嬴对他说:“公子努力吧,老朽不能随您前往了。”无忌走出了几里路,心里始终觉得不快,他心想:“我对待侯先生够周到的了,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事。如今,我将要死命,而侯先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给我。我难道什么地方有过失吗?”于是无忌命令调转车头,回去向侯嬴请教。
  侯嬴看见无忌回来,笑着对他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他又说到:“您喜爱士人,名闻天下。如今朋友有难,您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想到与秦军决死,这就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您供养那么多门客是做什么的呢?您对我以情相待,而您前去决死我没有送行,所以,我知道您会心有埋怨、不甘而返回来的。”无忌听后恍然大悟,赶紧向侯嬴行了大礼,然后请教他相关的对策。侯嬴让无忌屏退了旁人,对他说道:“我听说魏国的兵符经常被魏王放在自己的寝宫里,而如姬最受魏王宠幸,她可以自由地进出那里,有办法拿到兵符。我还听说,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仇家杀死,对此她心中非常愤恨,魏王以下的众多贵人、大臣都想替她报这个仇,可是谁也找不到凶手。后来,如姬向您求助,您吩咐门客将她的仇人斩杀,并且将仇人的头颅恭敬地进献给她。此后,如姬一直想报答您的大恩而万死不辞,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如果,您现在开口请她帮忙拿到兵符,她一定会答应。这样您就可以接管晋鄙的军队,北上救援赵国,西进击退秦军。这可是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啊!”无忌按照侯嬴的谋划去做,如姬果然偷到了兵符,把它给了无忌。

  第23节:新读史记(下卷)(23)

  窃符救赵(下)
  无忌这次出发的时候,侯嬴对他说:“您在外领兵打仗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不理会君王的命令。如果公子与晋鄙合了兵符,他乖乖交出兵权,那样最好;但是,如果晋鄙还要请示魏王,然后再交接军队,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与您同往,他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不听从您的命令,您就可以让朱亥将他当场杀死。”话说到这里,无忌哭了起来,侯嬴问道:“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泣?”无忌回答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老将,我此次前往,恐怕他难以从命,那么我必然要杀死他,我因此而伤心、哭泣,并不是自己怕死。”于是,无忌便去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只是集市上的一个屠夫,公子却多次前来问候。我之所以没有回访、致谢,是因为我把这些看成是小的礼节,没什么实际意义。如今,公子有急难,我为您效命的时候到了!”朱亥便与无忌一同出发。无忌去向侯嬴告别,侯嬴说:“我本该随您同往,无奈年老体衰,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当您抵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向北方自尽,以此来报答公子的大恩。”
  无忌到达邺县以后,假托魏王的命令,要取代晋鄙。晋鄙虽然与无忌合了兵符,但是他依旧怀疑此事。他看了看无忌,说道:“如今,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国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公子却独自驾车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晋鄙打算请示魏王,于是无忌对朱亥使了个眼色,朱亥突然从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了一个大铁锤,将晋鄙杀死了。无忌随即接管了军队。他整编队伍,下令全军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俩都在军队里的,兄长回家;军队里的独生子回家养亲。”最后,无忌得到了八万精兵,他率领着这支军队进击秦军,解除了秦军队邯郸的围困,保全了赵国。秦军退走以后,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无忌,平原君用古代的礼法为无忌引路。赵王向无忌行了大礼,说道:“自古以来的贤者,没有谁可以与公子媲美啊。”无忌辞谢,礼节十分地谦恭。此后,一向骄傲的平原君再也不敢与别人攀比。而侯嬴在与无忌分别以后,估计他到了魏军军营,果然面朝北方自尽,实现了自己对无忌的承诺。
  处世之道
  魏王非常怨恨无忌窃取了国家的兵符并且假托他的命令杀死了将军晋鄙。对此,无忌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在帮助赵国解围以后,无忌就派遣手下的一个将军把魏军带回了国,而他自己却与众位宾客留在了赵国。赵王十分感激无忌对赵国的恩德,同时也知道他现在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于是便与平原君商议,要把赵国的五个县赐封给无忌。无忌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内心十分得意,他自以为居功至伟,脸上不知不觉地流露出骄傲、矜持的神色,无忌的宾客中,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便劝说他道:“事物有的不可以忘记,有的不可以不忘记。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记它。况且,公子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对赵国而言,您是有功劳的,但是对于魏国而言,您就不是忠臣了。如今,公子竟然骄傲地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功劳,我私下里认为,公子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无忌听后,羞愧难当,再也不敢以此事居功自傲了。
  不久,赵王宴请无忌。赵王亲自打扫宫殿的台阶,并且前往宫门外迎接无忌。他执行主人的礼节,指引无忌走西边的台阶。无忌没有这么做,因为西边的台阶是尊贵的表示,他不愿意喧宾夺主,便谦让地侧身行走,从东面的台阶上殿。席间,无忌诚心诚意地进行了一番自我检讨,他认为自己辜负了魏国,对赵国也没有什么功劳。希望得到上天的惩罚赵王陪酒直到傍晚,但他始终没有开口说献给无忌五个县的事情,因为他意识到无忌实在是太谦让了,他不愿意让无忌下不来台。最终,无忌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镐邑作为他的汤沐邑,而魏王也再次把信陵封给无忌。

  第24节:新读史记(下卷)(24)

  真正的贤公子
  无忌听说赵国有两位著名的隐士,毛公和薛公,便打算前往拜见。当时,毛公隐居在赌馆里,薛公隐居在酒肆中,他们得知魏国公子想要来结交自己,就都有意地躲了起来。但是,神通广大的无忌还是找到了二人的住所,便秘密地去拜见他们。二人被无忌的恭敬、执著所打动,便接待了他,经过融洽的交谈,他们成为了朋友。
  这件事传到了平原君的耳朵里,他便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无忌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贤公子,现在他竟然随便地与赌徒和酒鬼交往,真是太糊涂了!”不久,平原君的夫人就把平原君的这番话告诉给了她的弟弟无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