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万历十八年 >

第7章

万历十八年-第7章

小说: 万历十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诀窍。这样几次下俩,到晚上吃饭的时候,魏刚居然跟这郑奎已经变得非常熟悉了。
    *********
    此时在辽阳城中李家的大宅子里,辽镇总兵李成梁却正在和下边的人说话。
    “三小子,这次你领着人马出去,只要不犯大毛病,功劳应该是不会少的。边墙外现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土蛮部落里的马和牛羊都没有上膘,那些土蛮自然要忙活放牧,不会想到我们这个时候会出边墙。老大现下在宣府那边已经是总兵了,老二也是个副总兵了,现下你还是个参将,这次出去,拿些首级回来,报到朝廷那边,一个副总兵的位置应该是跑不掉的。李宁,这次你跟着老三出去,还有承训。三小子,你自己身边也应该有个五六百的亲兵了吧,李宁手下有个一二百,承训身下有个一二百,凑够一千还是够了的。加上各个堡子凑过来的,六七千人该是有了,这边粮草我都给你准备好了,那边盘子都踩好了,你小子要是再打不明白,那我可就没什么说的了。”李成梁此时已经年过六旬,不过这些年大明的边镇之中,武功最盛的便是他镇守的辽镇了,朝廷的封赏是年年都有的,也因此虽然他年过六十,但这脸面却是荣光,不似六旬老翁,身子骨也是硬朗,说话还算中气十足。
    “爹爹放心,诸事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着孩子给您回来报功便是。土蛮的那个部落,上次就要端掉,却是嫌弃他们小,这次便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那个部落,男女老人孩子加一起才三四千,咱们这次打他们,两倍的兵力,应该没有问题的。”说这番话的,便是李成梁嘴里的三小子,李如梅。
    说起来,这李如梅倒是没多少武将的模样,反倒是和大明关内的文臣士子差不多的打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儒将。
    不过儒将不儒将的,别人是不知道的,但是他的家丁亲兵却是知道的,这李三公子,更多的时候,倒是看不起自己武人的身份,反倒是常常学着那些文人士子。吟诗作对什么的,倒是能显摆两下子。
    “老爷放心,有我们兄弟跟着,保准三少爷没什么问题,土蛮的那个小部落,嘿嘿,要说起来,都是不够俺老祖塞牙缝的。”说这话的便是李成梁曾经的亲卫,现下也算是辽阳中卫的一个副总兵。
    李成梁这些年在辽镇也是根系愈来愈深,昔年身边的亲兵什么的哦,现下都是外放出去,成为各处堡子抑或是卫所的参将游击或是副总兵什么的。辽镇经过李成梁二十多年的经营,从上到下,不说似铁桶一般,但也是差不多了。读书人有门生故吏,这武人自然也是有家丁亲兵的。辽镇孤悬关外,不设巡抚,军政大致都是辽镇总兵李成梁一个人说了算,所以这些年要是还没经营到这般模样,反倒是要让人嘲笑了。
    事情说完了,李成梁挥了挥手,李如梅便退出了屋子,那李宁和祖承训自然也是跟着出去了,屋里边就剩下李成梁和他的老管家
    “老爷,这次朝廷那边小的已经打点好了,只要三少爷这边不出事,那边肯定有人给咱们摇旗呐喊。只是小的有句心里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又不是外人,直说就是。”
    ps:呵呵,昨天虽然没有去过洋鬼子的节日,但是在家里却是睡了一天,今天把昨天的也给发了,呵呵,以后也是每天一章,没有办法,四斗米还有工作,大家见谅。

第十三章 出边墙(二)
    “老爷,张大伟他们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估计是去抚顺那边玩的高兴了,把这边的事情给忘了吧。”
    城外军营里,祖承训正在检查着自己的家丁亲兵,毕竟,这次是要帮着李家三少爷出力的,他可不敢马虎大意。一个家丁头子跟他说着一些没有归队的家丁的情况。
    “哼,这个兔崽子,一玩起来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算了,这次先不管他,等老子回来了,他要还是敢回来的话,我非得抽他一百鞭子不可,哎,不光他自己吧,刘二蛋是不是也跟着去了,还有张三麻子。”祖承训一脸的横肉,看上去倒是有些凶悍。
    “嗯,老爷说的不错,这几个都没有回来。他们平日离就是跟着那张大伟混的,小的斗胆说句不该说的话,这么样时日长了,可是让其他弟兄们心里不服气啊。”
    “行了行了,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我知道你和张大伟有过节,但是一码归一码,别混到一起。不过你后边说的也对,张大伟这兔崽子,是该给他点教训了。行了行了,先不说他,下边弟兄们都准备好了吧。”
    “老爷放心,弟兄们都准备好了,听说是去端那去年没有端掉的小部落,都是觉着没有味道。”
    “嗯,明天我们就出发,告诉他们别在女人身上浪费太多精力,奶奶的,等到打完了回来,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现在都给老子养足了精神,别一个个还没出边墙腿就打晃,连马都骑不稳。”
    “知道了,老爷。”
    那家丁嘴里的张大伟,估计是再也没有机会挨祖承训的鞭子了,也没有机会和那个家丁头目争斗了,因为他们现在都在狼肚子里了。至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魏刚,此时却正在和老李说着才刚发生的事情。
    李大力听完后只能是安慰了魏刚一会儿,毕竟,现在是在军中,和在堡子中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同时也提醒,这孙百户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在算计他,让魏刚自己小心。
    魏刚自然是要小心的,但是他可不打算就这么一直防下去的,他心里早就有了腹案。他那性子,也让他不可能就这么被动防守下去。现在,他正在做的就是检查自己的武器,除了两把五四式手枪是用作保命的外,魏刚还让李大力帮着在铁匠铺里打造了二十把钢钉,都是筷子粗细,十厘米所有的长度,这些,将是魏刚的又一个手段。他玩飞刀和钢钉都是有一手的,十米的距离内,百发百中。手枪好用,可是子弹和声响都是问题。这决定手枪只能用在关键的时候。
    而作为平时作战的一个辅助手段,魏刚觉着这钢钉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武器了。
    第二天,大军次第开拔出去。魏刚也跟着大队人马出发。第一次参加作战,魏刚能看到很多新兵显得很兴奋,但是对于魏刚来讲,却是一点也不兴奋。魏刚虽然也是一个新兵,可是他在另一个时空的经历,让他对杀人放火什么的已经麻木了。虽然这其中大军作战和单个杀人稍有不同。
    相对于魏刚来讲,郑奎一干年轻人就显得很兴奋,甚至于一时间晚上都睡不着觉。
    大军很快便出了边墙,魏刚跟着大军行动,看到此时边墙之外的风景,不禁感叹这自然的伟大。
    三百年后,这些光景便看不到了,现下魏刚走的地方已经是是边墙之外了,但是魏刚用自己的手表测了一下经纬度,又对照了一下那从毒贩子手里拿来的地图册,才知道他们现在已经到了阜新一带了。不过这个时空,现在好像还没有阜新。那个城市是因为后来在那里发现煤矿才建立起来的吧,魏刚这样思索着。
    问了一下李大力,魏刚才知道,现在这个位置,已经靠近蒙古人的部落了,往北是喀尔喀部,往西,也就是大凌河的源头那边,就是土蛮插汉部。而这次的行动,据李大力探听来的消息就是打这两大部落中间的一个小部落。
    其实说起来,这李大力还真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军人,其他的各个堡子里出来的兵丁,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次行动的目标。都是跟着上官走,上官叫干什么干什么,反正都是给人家打下手的,知道那么多也没有用。
    魏刚一路上发现老李说的那些武备松弛的事情,在现在的这支出征队伍中,比比皆是。
    有的军将自家马鞍子都是没挂稳当,有的兵丁那长矛上边都能看到锈迹。还有的弓弦都是松弛,魏刚亲眼看到一个军将模样的人在出了边墙后领着自己的下人去打猎,结果箭刚搭上,一拉之后箭没出去,那弓弦反倒是断了。还是后来李大力这家伙给了那将要逃脱的袍子一箭。那军将好像认识李大力,之后竟然拉着李大力到他营长里胡吃了一顿。大军行走在外,酒是不能喝的,但是那军将好像又和那李家老三有些关联,竟然在营帐里跟老李喝起酒来。老李也是没在乎,跟着他一块喝。
    好在那酒并不是什么烈酒,就是一般的米酒。不过喝多了也是上头,老李回来后倒头就睡,第二天还是魏刚把他叫醒的。醒来后老李就后悔,还直跟魏刚说,以后行军的时候要记住,不能喝酒。
    就这样,这五六千人的队伍拖拖拉拉的出了边墙,向那预定要端掉的小部落慢慢悠悠的靠了过去。
    魏刚自己在心里还琢磨,这样的行军,人家保不齐早就发现了吧,这还都是骑着马呢,骑兵打仗,现在却打出了步兵的效果,他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在未来野猪皮会领着满清鞑子会打败大明了。就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那都是老天爷瞎了眼了。
    他原本就是个嘴快的人,回头就问老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李听他说完后,只是轻笑了几下。“哎呀,刚子,要说你小子这眼力倒是不错。其实何止是你啊,头些年的老兄弟,又有谁看不出这其中的问题的,嘿,谁去管啊。我给你透露点更让你生气的吧。昨天那军将的弓箭看到没有,那就是从府库里领出来的,按说那样的弓箭府库给拿出来了,那就是该杀头的。可是那府库非但不能杀头,还会有许多人保着他。你可知道为什么?”
    “是一群人都跟着那府库监守自盗吧?”
    “嗯,你小子这脑袋转的倒是快。哎,我说你一个和尚,怎么就能知道这其中这么多的弯弯道呢?”
    “行了行了,你快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看到老李开始要刨根问底,魏刚连忙把话头岔开,让他赶快说。
    “说监守自盗,倒是有些不恰当了,朝廷每年都要给咱们辽镇拨银子的,有的是军饷,有的是做这些军械用的。这中间,一大批人跟着上下其手,都指望这个发财呢,弓箭能给做出来那还算是不错的呢,你没看到,那些虚帐有多少。嘿嘿,这些人,要说起楼银子的本事,还真是五花八门啊,可惜啊,就是没有一门是正儿八经的道道,都他妈的是歪门邪道。”
    “那这样的话,这次出去岂不是危险,你不是跟我说就是跑个过场吗,现下都这样了,还能是跑个过场那么简单。”
    “这你放心,李家可不会指望咱们周围这些各个堡子出来的人马,他们都是有家丁亲兵的,打起仗来,其实更多的是靠着那些家丁亲兵们,咱们这些人,就是跟着凑凑数,帮着打扫战场什么的。”
    “哦,李家这次带来了多少家丁亲兵?”
    “嗯不多也就一千来人吧,足够了,那些家丁还是有一定战力的。”
    “哦,李大哥,这些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你道我那天出去喝酒是白喝了不成。咱们比不得那些家丁亲兵,所以啊,这命还是比较珍贵的,能做好准备那就做好准备。打仗,无论胜败,总是要死人的啊,俺老李可是没有活够。”

第十四章 出击
    四月份的草原,虽说天气还是冷,但是一抹抹新绿已经出现在了草原的各处。而且这所谓的四月份,还是按照大明的历法来计算的,若是按照魏刚在那一个时空的算法,现在已经是五月了。
    歇了一冬天,牧民们的牛羊都是瘦的不成样子,现下正是牧人赶着牛羊出去放牧的季节。当然,也是牲口们交配的季节。所以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一般是不会春天用兵的,便是想打,也要等到秋天的时候,那时候马肥牛壮,正是打劫的好时候。
    辽镇大军出了边墙,便有放牧的牧民看到了,但是大家伙也不知道这大明的官军要干什么,打劫也不是个时候啊,只是奔走相告,互相防着罢了。
    李如梅也是知道自己这些人瞒不住别人,索性也就不瞒着,但是行进的速度却是很快。
    为了快速的突击那个之前选好了的部落,李如梅此刻也管不上后边的辎重队了,直接就是领着所有的骑兵向那个部落杀去。而后边的辎重队伍,则是留下了一千骑军做保护。
    一共五六千人,出击的是三千人,剩下一千人要保护剩余的步卒,因为这些步卒是负责押运粮草的。出击的三千人当中有一千人是李家的家丁亲兵,而剩余两千人则是从各处来的人当中选出来的。李如梅虽说轻佻,但是到了边墙之外,正儿八经要打仗的时候,他也是知道要选能打的往前冲的。
    魏刚很幸运,被抽到了这参与进攻的两千人中。同去的还有和他一个堡子里的郑奎等人。当然,那各个堡子的百户也是要跟着去的,魏刚他们都是在这孙百户的统帅下的。
    大队人马在突击到那选定的部落驻地前,先是停顿了一下,在晌午时分,李如梅领着大队人马向那部落冲去。三千人的骑兵,冲击这样的小部落,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魏刚跟着大队人马,骑着马就向那蒙古包冲了过去。
    辽镇李家在这边墙之外也是打了老鼻子仗的,在草原上打这些牧民们的蒙古包什么的也是经验十足,向魏刚这样的新手都是跟在后边。那个部落看到大军来的时候也不是一点不抵抗的,他们知道与其转身跑掉,不如以死相抗,这样还能为其他族人争取一些时间逃跑。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以几百骑对抗三千大军,实在是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那些对着冲的部落牧民就被前锋的李家骑兵砍下了马。就算砍不死,后边大队骑兵跟着上来,踩也踩死了。
    魏刚右手拿着刀,左手还是要牵着缰绳的,他的骑术还是差了一些,好在现在还不用他冲在前边。不过这样的大场面,倒是让长见识。他终于明白,这身临其境和看电影看电视是不一样的。那个时空,他也是在内蒙古那边的草原上骑过马的,但那时候是旅游,现在却是要进行激烈的搏杀。
    几百部落牧民对三千明军根本就不起作用,杀了那些冲锋的后,大军就直冲部落驻地。有的对那蒙古包边上还没来得及撤离的牧民进行屠杀,有的则是下马冲进蒙古包里边进行打杀。
    不过魏刚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他们这些非李家亲兵的是不被允许冲进那些蒙古牧民的驻地的,而是被要求在外围警戒,或是追击那些零星逃了出去的牧民。而那些冲进去的李家亲兵,好像不是去杀敌,而是去抢金银财宝一样,看到牧民,两只眼睛都放出了光。有一个岁数看上去比较大的被一个明军砍伤后,从马上摔了下来,那兵丁却是没有继续去寻找其他人,而是翻身下了马,去砍那牧民的脑袋。就在他要砍那牧民的脑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他身后来了一个骑兵,举起马刀就对着他脑袋砍去。魏刚想去救那骑兵,可惜他离得实在是太远,根本够不着。不过那骑兵也是机警,仿佛知道有人从后边来了似的,忽的趴下了身子,堪堪的躲过了那一刀。此时后边又有三四骑跟着去追那前边的部落牧民了。那趴下的骑兵这才起身,挥刀砍下了那死去的牧民脑袋。
    魏刚看完这一幕,忽的想起了老李跟他说的,大明的战功看的是首级,大概也是因为如此,这些家丁亲兵才如此热衷于砍脑袋吧。刚才这一幕还是比较正常的,魏刚甚至还看到好几个李家亲兵争抢一个人的脑袋的,魏刚心说这哪里是打仗啊,这要是面对大敌,这不是等着找死吗。
    正愣神的功夫,忽的从他的侧面冲过来两骑,奔着他和孙百户看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