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 作者:刘小童-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两个人是怎么从机舱里出来的;吴子丹不知道;他只记得自己是从机舱里、通过破碎的舷窗玻璃;〃飞〃出来。不知道躺在地上有多长时间;直到他隐约地听到纷乱的脚步声和救护车的尖叫声奔向这里来。吴子丹努力想坐起来;当他的手按在地上时;感觉到满地都是〃水〃;他的脑袋〃轰〃的一声;一下子膨胀起来;是汽油;飞机油箱里的油!
飞机满载又是刚刚起飞;油箱里的油几乎未用;只要有一点火星;这里马上是熊熊燃烧的火海。
想到这里;从机舱里〃飞〃出来的吴子丹;似乎没有感到任何伤痛;他〃腾〃地站起来;迅速把机长洛克斯和报务员黄焕元拉扯出来。此时;救护的人马也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洛克斯、吴子丹和黄焕元抬上车。
万幸;破碎后的飞机竟然没有起火燃烧。
三个人虽然都侥幸生还;除黄焕元有点外伤外;另外两个人都摔断了骨头。
光是养伤就用了三个月。
出院后;机长洛克斯飞返美国继续治疗;吴子丹出院后;就回加尔各答总公司机航组报到。
见到吴子丹;机航主任夏普问:〃还飞不飞?〃吴子丹:〃飞。〃〃OK!〃正为飞行人手不够而发愁的夏普高兴得一挑拇指;马上排定航班;吴子丹拎起飞行图囊;跟着机长就走。 2002年10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赠送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先生的一尊半身雕塑的仪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科利奇站乔治。布什图书馆举行;而这半身雕像;就是中国航空公司美籍机长;53号机飞行员吉米。福克斯。
吴子丹就是53号C…53失事见证人之一。
1943年3月11日;昆明巫家坝机场;已经在昆明至汀江间飞过一个来回的〃中航〃53号C…53又一次在跑道上抬起机头;飞机升空改平后;向着它今天最后一次飞行的目的地…汀江机场飞去。担当本次飞行的机长是25岁的美国人福克斯(J。 K。 Fox);副驾驶和报务员都是中国人;分别是谭宣和王国梁。
〃驼峰〃魂…失事的C…53(2)
三个年龄加在一起都没有超过七十岁的〃孩子〃;此时根本不知道;这次飞行;不仅是53号机的最后一个航次;也是他们人生最后的句号。
跟随在53号机身后的;是另一架〃中航〃48号C…53飞机;机长古蒂亚;副驾驶正是吴子丹。
据古蒂亚和吴子丹后来回忆;那天起飞后;天气是好的;53号和48号一直是相伴而行;在古蒂亚和吴子丹眼中;前面的53号在蓝天中;如同一只美丽的大鸟一样;这样的场景在驼峰航线上实在是难得一见。看着看着;古蒂亚还来了兴致;他让吴子丹把杆;他自己抄起随身携带的相机随手拍下了53号飞行中的照片。然而;让古蒂亚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留下的却是53号最后的飞行。仅仅只过两分钟;应该是在高黎贡山脉上空;前面一公里左右的53号突然像块石头一样往下掉。
还没等后面的人反应过来;53号已经坠落。
古蒂亚和吴子丹都惊呆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气不坏;也没有日本人的零式机;怎么53号连一点求救信号都没有发出就摔了!
后面的48号停止继续前行;盘旋起来。
古蒂亚和吴子丹的心抽紧成一团;他们在53号坠毁的上空;一圈圈地盘旋。此时;他们多希望能看见战友从摔破的机舱里面走出来;不;哪怕是爬出来也行啊;那多少可以证明;他们还没有死亡;等待着营救…48号在那里飞了一圈又一圈;足足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下面53号飞机残骸静静地躺在山腰中;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机长古蒂亚还想再盘旋下去;副驾驶吴子
丹指指天际边马上压过来的浓云…要变天了。
前面还有艰难的〃驼峰〃等待穿越。48号对着地面的53号;最后一次摇摆机翼;恋恋不舍地走开了。
高黎贡山;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响晴的天突然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劲风夹带着雪片;不一会儿;纷纷扬扬的雪花把53号包裹得严严实实;福克斯和他的中国同伴们;就长眠在这雪山深涧之中…仅仅只过了两天;吴子丹再次经过这里。这次;他的机长是陆铭逵。飞行中;吴子丹告诉陆铭逵53号失事的位置;虽然在途中为了躲避日本人而绕了弯路;但陆铭逵还是当即决定;到53号机这里来〃看一看〃。
距离吴子丹估算的53号失事现场还有将近70公里时;陆铭逵开始减速;并降低C…47飞行高度。
离53号坠落位置越近;吴子丹越是心跳得厉害;他是多么希望当自己的飞机来到失事的53号上空时;能看到下面有人招手、蹦跳、呼救的情景。
〃近了;对;应该就是这里!〃副座上的吴子丹把航图平摊在双腿之间;用肯定的语气告诉他的机长。
副驾的〃指点〃让机长陆铭逵一头雾水;他点点头;示意吴子丹往外看。
此时;吴子丹的心都快蹦了出来;他慢慢把视线瞥向舷窗外:机舱外;金色的阳光照射到白雪皑皑的雪峰上;直刺人眼。视线所及范围内;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哪里有什么〃53〃号的影子。
报务员也站了起来;三个人一同搜索53号。
机舱内;无人说话;只有发动机的〃嗡嗡〃声。
〃驼峰〃魂…失事的C…53(3)
〃被雪淹埋了…〃吴子丹轻轻说;不知是告诉自己的机长还是说给自己听。一直站在身后的报务员把手搭在副驾肩上;轻轻说:〃咱们走吧…〃吴子丹没有应声;陆铭逵使劲咬着嘴唇。
不知是愤怒还是悲伤;机长陆铭逵在53号上空盘旋一周后;不顾满载的飞机摇摆机翼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他不仅摇摆机翼;还大幅度倾斜机身;向同伴、战友告别。
白雪之下;掩盖的是同伴的血肉之躯;注定要把灵魂留在这冰山雪峰之间的;是▲ 飞越驼峰后的C…47落地后冲出跑道。
前天还在一起说笑的同伴;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他们就这样匆忙去了;而老天吝啬得连一掬黄土都不曾带给他们;就这样;任凭狂风、骤雨;暴雪对他们肆意侵袭…趁着C…47机身倾斜之际;吴子丹解下白色飞行围巾;拉开舷窗扔了出去。
湛蓝的天;冰雪映照下;一条洁白的丝绸围巾在空中;慢慢飘落着…53号C…53失事;是〃中航〃在飞越〃驼峰〃所有失事飞机中;是惟一被同伴亲眼目睹并及时测定方位的一架;53号坠毁的位置很快被通报给〃中航〃所有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行员。很快;那段时间;几乎大家每次飞越〃驼峰〃;只要条件允许;都尽量把航线往这边〃靠〃一下;希望奇迹能够出现;看到同伴从残破的机舱里钻出来;大声叫喊…伙计;我在这里!
没有奇迹。
古蒂亚在53号坠毁一周后;也来到53号上空;他看到的是冰雪消融后;53号一只机翼拦腰插入一棵大树中;他知道;已经没戏了。
老人们都说;53号就是进入了〃空气袋〃。
采访吴子丹的遗孀刘芳老人时;刘芳说;吴子丹一直没有忘记那架在丛林密境、被冰雪掩埋了几十年的53号C…53;更没有忘记美国机长福克斯和自己的同胞谭宣、王国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加入美国〃驼峰〃协会后;他就致力于进山找寻;无奈;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这件事情就这么一直拖下来;直到在十五年前;老人突然故去;这事儿才耽搁下来。
要不是1997年;原〃中航〃另一位飞行员汉克斯和一群热血且有朝气、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人上去搜寻;也许53号会和那些在〃驼峰〃上空杳无踪影的人一样;永远长眠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
〃决胜〃加尔各答(1)
几乎是在恍然间;不知不觉;很难说清从什么时候起;加尔各答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战略纵深;一个可靠的大后方…所有历经劫难从大西洋躲过轴心国〃狼群〃潜艇攻击、再经印度洋运抵加尔各答港口卸货的物资全部由此转运;国民政府、同盟国间;所有人员的进出;也全是在这里中转。
也不只是作为国民政府通道;美国、英国在加尔各答设有办事机构;也都使用达姆达姆机场。
1942…1945165地面大配送航委会印度办事处、中国航空公司总部、〃中航〃维修基地;由中美双方共同派员参与、专门负责转运、分配〃租借法案〃战略物资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美军驻加尔各答补给司令部、英国皇家空军;统统在此办公。
这只是印度。美国方面;除了宋子文受蒋委员长指派担任国民政府全权代表以外;从〃租借法案〃开始执行后;担当〃中航〃最后一任总经理的刘敬宜被委任中国空军驻美办事处行政处长(后改为中国空军驻美国代表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航空事务参赞;主管〃租借法案〃援助航空抗战器材的对华供应。(注一)宋子文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仍然是一个接着一个。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刘敬宜传》中;清楚记载:
3月25日;宋子文向罗斯福提交备忘录;要求加强对华空运和驻华美国空军:①以后中印空运以1/2运输机专运空军汽油、零件等。1/2运其他物质。②陈纳德要求增加驱逐机(战斗机。笔者)两队;请予拨给。③美曾允诺当年12月以前;在中国驻有战斗机500架;希告之其按月拨派计划。随后;即令毛邦初与刘敬宜等与美国有关方面保持接触;敦促落实。后于4月30日又提出备忘录;要求美方早日拨交对日空中攻击所必需之汽油及飞机器材;5、6、7三个月限运吨位;宜全部供运汽油…使有效的空中攻击得以实现;7月以后;空运除少量空军补充器材外;再运陆军之需。5月后的备忘录又改为6、7、8三个月;全部吨位和9月的4800吨空运量为空军补充物资所用。
由于宋子文及毛邦初、刘敬宜的不断敦促;7月17日;美国政府通知当年内供给中国空军P…40驱逐机300架;每月供汽油1万吨…(注二) 每个环节都有专职的人员在操作;所有的物资全是从美国本土运至加尔各答;再从驼峰航线转运到中国。
老人说;地球上有四大洋;中国的抗战;除了北冰洋没涉及外;其他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用上了。有老人马上反驳道;不对;北冰洋也用上了;〃中美混合团〃从美国接机回来;走的是格陵兰、冰岛;那不也是挨着北冰洋吗?
经老人这么提醒;我顿时恍然大悟;在三个毫不相邻的国家间;是飞机、轮船把中国、印度、美国连成了一体;犹如一个个紧密相连的链条;每个人;都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现代战争就是这么个打法。
加尔各答。
常用〃一国三公〃形容政出多门;让执行者无所适从。云铎老人说;加尔各答;别说一国三公;一国五公;十公都有!任意拉出一个;都比自己大。随便找一个;也比自己级别高。
初开始的无序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突袭珍珠港;打乱了开往缅甸卸货的船只计划;于是都是临时停靠印度;货卸得哪儿都有;云铎和赖少校刚到印度时;一片混乱;要么是人找不到货、要么是货找不到人;等到走上正轨后;虽然〃诸公〃并存;但由
166于都是中、美、英、印;几方恪尽职守;齐心协力;一切变得有板有眼。
由于加尔各答无意间已成为中国战略物资和人员往来之枢纽;航委会决定;成立印度总办事处;下设加尔各答、新德里、卡拉奇三个办事处;分别由云铎、郑汝镛、林祖心任专员;和云铎同来的空军少校赖逊岩则驻卡拉奇;主管飞行工作。
总办事处主任为罗惠侨。
老人说;刚到加尔各答;走在街头;常常是一脸茫然…老成持重的英国人、散漫自由的美国人、内敛的中国人、贫穷的印度人、流浪的马来人、底层的尼泊尔人、不丹人;英文、汉语、印度话、马来音同时充斥耳中;不同宗教、种族、国籍;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无所不在;让你一时还真搞不清;这;究竟是什么地方!
中国航空公司负责所有在中国到印度之间的飞行输送;云铎的工作则是把海外运到这里的货物;分门别类;按需求的轻重缓急;逐一分配后;择〃机〃空运回国。
〃决胜〃加尔各答(2)
也不仅只是对物资的监管、分配和运输;还有数不清的迎来送往、调节多方纠纷等等;烦乱、无序;杂七杂八的事情应有尽有。
老人说;到加尔各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国内发送一批教练机。
1942年年中;30架莱因发往国内的教练机运抵码头;对这批教练机;昆明空军学校已望眼欲穿;当务之急是把它们迅速运到昆明。
谁想到;随着这批教练机的到来;麻烦接踵而至…由于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飞机;无论是DC…2还是C…53和C…47;都是舱门小或是容积有限;而无法承载这种教练机;把它直接飞回国内;又因航程短、马力小、升限低;无通讯设备;根本过不了〃驼峰〃。看着航委会和空军学校连连催运飞机的急电;着实把总办事处主任罗惠侨和云铎急得团团转。
云铎向驻加尔各答的英国皇家空军221联队K中校求助;K中校也拿不出好办法;但两人商定;先把这批教练机从码头运到221联队驻扎的达卡机场;开箱检查、装配保养后再说。
英国人挺合作;不仅把达卡机场腾出一块地方;还派军士帮助装配飞机。用了二十天;三十架崭新的莱因教练机整整齐齐摆放在停机坪上;看着真是神气又美气!
加尔各答市容。
这么好的飞机;国内又是急需;就是没法运回。一想到这里;云铎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下沉。
飞机装配好后;是地面运转和试车、试飞;这项工作也是由英国人协助完成。结果;谁都没有想到;一位英国飞行员的玩笑给云铎带来了启发。
那是在一次地面发动机试车后;一位英国飞行员跳下飞机座舱;对云铎说;等你们把它运回国;可在后座带些奶粉、药品。
英国老兄本是一句玩笑话;他知道抗战中的中国物资匮乏;教练机又是双座;空着也是空着;能捎带些紧缺的物品何乐不而为。但云铎听到这话;仿佛脑袋被拍打一下;思路马上开阔起来…既然能带〃紧缺的物品〃;为何不能带个油箱…想到这里;云铎不由得周身一个激灵;他马上向总办事处主任罗惠侨报告。
完全能感觉到;电话那边的罗惠侨也是兴奋得不行;他嘱咐云铎再认真地和英国那面研究一个可靠方案;这边他开始起草发给航委会和昆明空军学校的电报。
经过一番探讨;中英双方都一致认为;这个看似大胆的计划是可行的:除去莱因教练机后座;按所能承载最大负重;放置一个桶状油箱;再按飞机的总载油量计算;如在汀江起飞(前提是全程天气完好);选择较低的山峰或贴峰而过;按加个〃备用〃油箱后莱因教练机的最大航程看;飞到云南保山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个飞行方案还是相当冒险;它要求在整个飞行中;不能出现较大偏航…只要有一点绕路都可能导致飞机油量不足。
所以;在发给航委会和昆明空军航校的电报中;罗惠侨说得也非常清楚;有出现严重事故的可能;如同意;请派有相当飞行经验和领队能力的飞行员前来接收飞机。
看来国内不仅同意;而且很急;几天后;第一批接机的九名飞行员搭着〃中航〃飞机经〃驼峰〃来到加尔各答。果然;在这批人中;都是大、中、小队长;最次的;也是飞行教官。
接着就是制定详细飞行路线;云铎不仅把〃中航〃经常穿越〃驼峰〃的飞行员请来;也把美军、英军有经验的飞行员请到了场;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定;在汀江加满油起飞;避开高峰;经密之那;然后在畹町循滇缅路回国。
〃决胜〃加尔各答(3)
走密之那纯粹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有一定道理:第一;日本人不一定天天出来拦截。第二就算是遇见零式机;只要能提前发现后;迅速下降高度钻山沟;还是可以逃脱攻击;毕竟;和笨大的运输机相比;莱因教练机体积小、动作灵活。
一切妥当后;就是编队练习。路线选择在加尔各答和汀江间。模拟过〃驼峰〃;主要是演练在领队准确无误的指挥下的编队飞行。
正式起飞那天;依据汀江气象台的报告和刚从〃驼峰〃回来的飞行员给出的空中气象数据;九架莱因教练机在汀江机场依次起飞;在空中完成编队后;结伴向着〃驼峰〃;向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