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722-惜别:鲁迅书系 >

第4章

5722-惜别:鲁迅书系-第4章

小说: 5722-惜别:鲁迅书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红,很害羞地笑了,说:“刚才……失礼了。”    
    他说话有口音,肯定不是东京人——我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因为对自己的乡下口音很苦恼,所以对别人言语中的乡音土语才那么敏感。我想:说不定,他是来自我故乡那一带的学生呢。于是,便对这位唱歌的“大天才”产生了亲近之感。    
    “不不,是我失礼了。”我也特意露出故乡口音说道。在我的身后,是长满了松树的小山,在这儿观赏松岛湾的景致相当不错。    
    “啊,真是一处好景致呀!”我和那学生并肩站在山上,眺望山下号称日本第一的美景。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不太懂得欣赏景色,我刚才在山上溜跶时就在琢磨:这松岛的景色到底好在哪里呢,真是想不通。”    
    “我也搞不清楚。”那学生用别扭的东京话说。“不过,我觉得大体上还是明白的。这种安静,不,应该说是寂静。”他结结巴巴地说不下去了,苦笑着说了一句德语:“silentium(德文,“安静”之意)。实在是太静了,静得令人不安,我就大声唱起歌来,可还是没有用。”    
    我本来想说“不,您的歌声把整个松岛都震动了。”不过还是没说出来。“过于安静了,真希望这里能再多些什么。”那个学生认真地说,“到了春天,会怎么样呢?海岸,樱花漫堤岸,花瓣波上散,雨做伴。”    
    “是呀,春天要真是那么美,倒是能让人理解了。”他可真是个有趣的人,我想着,并暗暗佩服他能脱口说出俳句。    
    “这种景色似乎很适合老年人。实在是太单调,太缺乏情趣了。”他又乘兴说了这句无聊的话。    
    那学生点烟的同时,脸上浮现出似有似无的微笑。“不,这大概就是日本的情趣吧,总是让人觉得还想要什么东西,沉默。Sittsamkeit(德语,“庄重”之意),也许真正的艺术就是这种感觉吧。可惜我还不太懂。我只是奇怪为什么古代的日本人会选这样寂静的地方作为日本三景之一呢。这里毫无尘世之气,我们国家的人是无法忍受这种寂静的。”    
    “您家乡是哪里?”我不假思索地问道。    
    对方露出奇异的笑容,无声地看着我的脸。    
    我感到几分茫然,再一次问道:“是东北吗?是吗?”    
    对方的脸色突然不高兴起来:“是支那,您不会不知道!”    
    “啊。”我突然明白了。听说今年仙台医专来了一名清国留学生,并和我们同时入学。这样看来,他就是那个清国留学生了。怪不得歌唱得不好,说话时也是一副演讲的语调,十分生硬呢。是这样啊,这下全明白了。    
    “真对不起,我实在是不知道。我来自东北乡下,既没有朋友,又觉得课程无聊,经常缺席,因此对于学校的事,什么都不知道,我是只孤独的鸟。”能这么流利地说出自己想的事,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这是我后来想到的事了,我是那样害怕和从东京、大阪等地方来的学生相处,虽然不至于讨厌所有的人,但是,就连对借宿的那家人也无法敞开心扉。这样一个认生的我却能与来自遥远异国的留学生毫无芥蒂地亲密交谈,这应该归功于周先生人格的伟大魅力。还有一个比较卑劣的原因,那就是只有在和周先生谈话时,我才能把自己从乡下人的忧郁感中完全地解放出来。事实上,我和周先生谈话时,丝毫都没有为自己的乡下口音感到苦恼,总是能很轻松自在地说话或是开玩笑,这一点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还暗暗逞强、鞭策不会卷弯儿的舌头,用东京的语调说话,对方如果是日本人,一定会对故意卷着舌头说话的乡下人感到厌烦,我还曾经为此被人大声地嘲笑过。而这位异国来的朋友,似乎没有注意过这点,从没嘲笑过我的口音。有一次,我曾经这样问他:“您不觉得我的口音奇怪吗?”    
    他十分诧异地说:“当然没有了,我觉得您说话时抑扬顿挫,很容易懂。”    
    总之,我看到了讲东京话比我还费劲的人,觉得心情好多了。这说不定就是我和周先生亲密交往的开端。可笑的是,我因为比一个清国留学生的日语好而产生了自信。因此,我在松岛的那个山坡上,知道对方是支那人之后,充满了勇气,颇为自负地说道:“您要是会说德语,我就跟您用德语对话。”    
    像只孤独的鸟的我,竟然说出了这种令人作呕的装腔作势的话来了,但那个留学生似乎很喜欢“孤独”这个词。    
    他一边自言自语着“Einsam”(德语,“孤独”之意),一边看着远方思考着什么,突然说:“但我是Wandervogel(德语,“候鸟”之意),我没有故乡。”


《惜别》 第一部分浅薄的社交姿态(1)

    候鸟。的的确确,说得很高明。我觉得他德语说得比我好许多,便瞬间改变了作战方法,决定不说德语了。    
    “如果您回到支那,有像样的房子吧?”我问了他一个很俗的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脸微微有些发红,笑着说:“今后,我们好好相处吧!您讨厌支那人吗?”    
    “还可以。”现在想起来,为什么自己当时会做出那样毫无诚意、那样轻薄的回答呢?我想当时周先生一定实在难以忍受自己身上的那种孤独寂寥,于是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与家乡附近的西湖风景相似的松岛,但还是不能解除忧愁,便自暴自弃地大声唱起难听的歌来,在这里,又无意间遇到了愚蠢的日本医专的学生,就真诚地想结交朋友。    
    可是,我原本就对这个并非内心没有追求的貌似东京人的人毫无顾忌,而且一下遇到这么合适的朋友,实在太兴奋了,所以,丝毫也没有体谅别人的心情,便乘兴说:“还可以。”最后我竟然还对他说了“我十分喜欢支那人。”这样平时自己想都没想过的话。    
    “谢谢。这样说似乎很失礼,但您很像我弟弟。”    
    “是我的荣幸。”我表现出一种像地道的城里人那样很浅薄的社交姿态,说:“您弟弟一定和您一样聪明吧?这点似乎与我不同。”    
    “是吗?”他无所顾忌地说,“您是有钱人,我弟弟是穷光蛋。这点你们也不同。”    
    “啊。”即使是外交家,对他的话也毫无应对之法。    
    “的确是这样。我父亲去世后,全家各奔东西。虽说故乡仍在,但宛如没有。在相当不错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突然失去了家,就必须要看到‘人世’的根本面目。我寄居在亲戚家,被说成是要饭的。可是,我没有服输,不,说不定已经服输了。Der Bettler(德语,“乞丐”之意)。”周先生小声说着,并把烟扔在地上,一边用鞋尖碾,一边又说:“在支那,要饭的人被称作:ホワツ,写作:花子。那些人一面讨饭,一面又anmassen(德语,“认为自己有权利”之意)喝Blume(德语,“啤酒的泡沫”之意),这在支这并不是Humor(德语,“幽默”之意)。这就是Eitelkeit(德语,“纯粹的”之意)愚蠢。没错。在我的体内也许也正流淌着这种虚荣的Blut(德语,“血液”之意)。不,现在支那的风貌,ganz(德语,“完全的”之意)是这样。当今世界上每天无所事事、醉生梦死地活着的人,只有支那的那些Dame(德语,“女士、夫人”之意)和那些Gans(德语,“蠢女人”之意)。”    
    他激动起来,连续说着德语,即便是专业社交家也会无法应对。和东京话比起来,我的德语更糟。感到很困窘,便说:“看来,比起您本国的语言,您似乎更擅长德语呀。”我回敬了他一句,反正总要想办法,让他不说德语。    
    “那倒不是。”对方好像不太明白我的讽刺意味,认真地摇头说:“我认为我讲的日语不大好懂。”    
    “不,不。”我抓住这句话,赶紧说:“您的日语非常好,无论如何,请完全讲日语吧!我的德语不行,对不起。”    
    “别那么说。”对方突然变得腼腆起来,换成了一副很平稳的语调说,“刚才说了一些愚蠢的话,不过,我今后想认真学习德语。日本医学的先驱杉田玄白也是先从语学开始学习的。藤野先生在第一堂课时,就给我们讲了杉田玄白学习兰学的苦心,您,那时……”他话说到一半,看着我的脸,奇怪地笑了。    
    “那时我缺席了。”    
    “是吧!总觉得那时没有见到您。不过,在开学典礼那天,我就认得您了,您那天没戴制帽就来了。”    
    “唉,总觉得戴那顶角帽很害羞。”    
    “我就知道您一定是那么想的。那天没戴帽子的新生有两个人,一个是您,另一个,是我。”说着,他抿嘴笑了。    
    “是吗?”我笑了:“那么说,您也,是这样――”    
    “是的,实在不好意思,因为那帽子很像乐队的帽子。从那以后,我每次去学校,都在找您。今天早上看到与您同乘一条船,感到很高兴。但您一直都在回避我,从船上下来之后,就找不到您了。不过,总算在这里遇到了。”    
    “风冷起来了,咱们下山吧。”我不禁害羞起来,于是,转变了话题。    
    “是啊。”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我静静地跟在周先生的后面下了山。觉得这个人很像自己的亲人。后面响起了阵阵松涛声。    
    “啊。”周先生回过头来说:“这是一种完美。如果还想要什么,听听这吹动松枝的风声,松岛就完美了。不愧是日本第一呀。”    
    “您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可是我总觉得还有一点不足之处。据说有棵‘西行返回松’就在这一带的山上。所说的‘返回松’,并不是西行感叹某棵松树的雄姿,而返回来再次欣赏那棵松树的姿态,而是来到松岛,总觉得有些缺憾,怀着失落的心情回去的途中,觉得似乎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没有看,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在那棵返回松之处,又回到了松岛。”    
    “那是因为您太爱国了,才会有这种不满吧。我生于浙江绍兴,那一带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附近有著名的西湖,许多外国人经常来这儿,对美景赞不绝口,但在我们看来,西湖的景色经过人工雕琢的地方太多,不能令人感动。可以说西湖完全是人类历史的雕琢。西湖是清政府的园林,像西湖十景啦、三十六名迹啦、七十二胜啦,这些地方都是经过人类雕琢以后才出名的。松岛却完全没有这些,它是与人类历史隔绝的,文人墨客们也不能污染这里,就连天才芭蕉似乎也不能做出关于松岛的诗。”    
    “不过,芭蕉好像曾把松岛比做了西湖。”    
    “那是因为芭蕉没有看到过西湖的风景,如果真看到了,就不会那样说了。西湖和松岛完全不一样。相比之下,松岛也许更像舟山列岛。可是,浙江的海却不像松岛的海这样平静。”


《惜别》 第一部分浅薄的社交姿态(2)

    “是吗,日本的文人墨客从古代开始就相当仰慕贵国的西湖,因为松岛酷似西湖,所以人们才会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参观。”    
    “我也是听说如此,才来这里看看的。但的确一点儿也不像。贵国的文人要早一点儿从西湖之梦中醒来才好呀。”    
    “可是,西湖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吧,您也正是因为过于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评价的标准才会这样严格吧!”    
    “也许是吧,真正的爱国者,反而会经常说国家的坏话。可是,比起所谓西湖十景,我却更喜爱浙江乡下普通运河的景色。我国的文人墨客大肆称道的名胜,我一个也不能认同。钱塘江大潮或许还能让我有些兴奋吧,其他的就不行了。我不相信我国的那些文人墨客,那些人和贵国的浪荡子弟一样,他们的文章脱离现实而且很堕落。”    
    我们从山上下来,来到了海边。大海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这里不错!”周先生微笑着,把两手背在后面又接着说道:“您觉得这月夜如何,今天应该是阴历十三,您马上就要回仙台吗?”    
    “还没决定呢,学校明天不是也休息嘛。”    
    “是啊。我想看看月色中的松岛。一起看吧!”    
    “好。”我暗暗想:我是怎么样都可以的,学校即使不休息,我也经常说缺席就缺席。利用这两天连休日出来旅游也是碍于我借宿的那家人的情面,如果他们认为我是个懒惰的学生,总是不太好,所以我才规规矩矩地选择了连休日出来,实际上,对我来说,两天的连休日还是三天的连休日都是没所谓的。    
    由于我过于唯唯诺诺,周先生似乎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于是提高了声音,笑着说:“但是,后天到了学校,要和我一块儿记讲义的笔记啊!虽然,我的笔记记得很差,但笔记是我们学生的……”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像Preiszettel(德语,“价格卡片”之意)一样的东西。”他又用了我不擅长的德语。“是几块或是几十块钱的标志。没有了这个,别人便不会相信我们。这是学生的宿命。即使是索然无味的课,也不能不记笔记。不过,藤野先生的课是很有趣的。”    
    从我们初次交谈的那天起,周先生就多次提到藤野先生的名字。    
    那天,我和周先生一起住在了松岛的海滨旅馆。现在想起来,当时我对周先生的毫无戒备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正直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安全感。我已经对这个清国留学生感到完全放心了。周先生一换上旅馆的棉和服,就像商家的少爷一样俊雅。在语言方面,他的东京话似乎也在我之上,只是他对旅馆的女佣人所使用的诸如“就请那样做好了”、“真是有些冷呀”之类的近乎女性用语的话,使我感到很不舒服。    
    实在无法忍受的我噘着嘴抗议说:“别用那样的口吻说话了。”     
    周先生露出十分诧异的表情:“在日本,对小孩子讲话要用小孩子的语言:おてて、だの、あんよだの、さうでチュカ、さうでチュカ,要这样说话吧。那么跟女性说话时也应该用女性用语吧。”    
    “但那些只是装腔作势的,要真的听起来可让人受不了。”    
    听我这样一说,周先生对“装腔作势”这个词十分感慨:“日本的美学实际上十分严格。‘装腔作势’这种戒律,世界上大概哪儿都没有,而现在清国的文明却是极其装腔作势的。”    
    那天夜里,我们在旅馆里喝了点儿酒,一直谈笑到深夜,几乎忘了欣赏月色下的松岛了。    
    周先生后来也说:“来日本以后,还从没有过这样畅所欲言的夜晚。”那天晚上,周先生以惊人的热情跟我谈了他生平的志向、希望以及清国的现状。他曾多次重复说:对于东方各国而言,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学。说日本的飞跃也是由一群兰医拉开了序幕。如果不早日吸收西洋科学的精粹,以对抗列强,支那尽管无知地醉心于老大帝国的自赞;也只能渐渐地重蹈邻国印度命运的覆辙了。东方自古以来,在精神领域就领先于西方。听说西方最优秀的哲学家也暗自为之折服。但西方把在精神领域的匮乏用科学加以补充。科学的应用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好处。执着关注现世生命的红毛人,取得了异常的进步,这些进步也渗透到了东方的精神世界。    
    日本很早就意识到了科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