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滴一海洋 >

第16章

一滴一海洋-第16章

小说: 一滴一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寻常的胆识,才会有不寻常的事业。    
    死里逃“胜”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上半年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发动了乌克兰进攻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使用了2000多门火炮,2000多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和将近220万军队。    
    苏军NC重型坦克由于吨位大,发动机马力强,冲击力十分凶猛,给德军造成很大威胁。一次,为尽快突破德军的前沿阵地,苏军重型NC坦克在后方火炮掩护下,向敌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苏军NC重型坦克长驱直入,很快就撕破了德军的前沿防御,突入敌人阵地。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炮弹纷飞,硝烟迷漫,火光冲天,狼烟滚滚。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冲在最前面的一辆NC重型坦克,由于视线不好,驾驶员没有看清道路,不幸陷入泥潭之中。坦克趴窝了,发动机熄了火,即使苏军后续部队想要解救,也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苏军的坦克和士兵,处于孤立无援的危急境地。    
    发现这辆苏军NC重型坦克陷入了泥潭之中,成了瓮中之鳖,一大群幸灾乐祸的德国士兵围了上来,敲打着坦克车体,狂喊着要坦克中的苏军士兵赶快投降。    
    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坐以待援,希望渺茫;脱离坦克,等于自取灭亡。    
    当德国兵再次叫喊着要坦克中的苏军士兵投降时,突然听到苏军士兵高呼:“绝不投降!誓死不当俘虏!”随后坦克内传出了几声枪响,接着又传出了痛苦的惨叫声、呻吟声,后来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死一样的寂静。    
    既然苏军士兵开枪集体自杀了,德军便调来了一辆坦克,企图把陷入泥潭的苏军坦克拖出来,作为战利品拖回指挥部,炫耀一番。由于苏军NC重型坦克吨位大,一辆德军坦克根本拖不动,没有办法,不得不又调来一辆,两辆坦克一起拖这辆陷入泥潭中的苏军坦克。    
    当德军坦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苏军坦克从泥潭中拉出来时,苏军坦克的发动机突然轰鸣起来,随即掉转方向,迅速向苏军阵地驰去。苏军重型坦克发动机马力极为强大,自身吨位又重,拴在苏军坦克车上的两辆德军坦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身不由己地被一起拖走了。    
    就这样,本来陷入绝境的苏军士兵巧施计谋,不但自己转危为安,反而缴获了德军两辆坦克。    
    原来,苏军NC重型坦克士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急中生智,为了迷惑德军,采取假自杀的脱身之计,骗过了德军,使其赔了坦克又折兵。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智慧,像死里逃生的灵丹妙药,可以把危机变为生机。


第一章行善者

    1886年,荷兰青年文森特•;凡高很贫穷,是个久未成名的画家。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虽然他每天要付出14小时至16小时的时间苦苦地绘画,但他的画却常常连一张也卖不出去。他缺衣少食,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当时,他在一封信上这样写道:    
    “这几天我过得很不愉快。星期四我的钱已花光了,四天来我靠20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今晚只剩一块面包皮了……然而创作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像苦力一样画着我的油画……”    
    生活有时是如此的不公平,凡高又是如此的贫困无助!凡高知道,这个冬天,如果再卖不出去一张画,就将被赶出旅店而露宿在风雪街头了。    
    那是个北风烟雪的黄昏,凡高付不起房租,房东又拒绝用画抵顶房租,他被迫冒着刺骨的严寒来到一家廉价的小画铺的门前,几乎是央求着老板开了门,希望他能收购下他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    
    还算幸运,善良的小画铺老板可怜他是个穷人,便买下了他的画,付给了他5个法郎。对于凡高来说,这算是相当大的恩宠了。他紧紧地攥着这5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    
    可是,就在风雪交加的归途上,他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刚从圣拉萨教堂里走出来。小女孩很美丽,但从她那一双孤苦可怜、无助无奈的眼睛里,凡高一下子就看出来,她也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可怜的孩子!”凡高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正在哀求的女孩,喃喃地说道,“没有错,当风雪降临到世界的时候,所有的穷人都是困苦的,可是那些狠心的富人是毫无同情心的。”    
    凡高完全忘记了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等着他回去交房租。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5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他甚至还觉得自己所给予这个小女孩的帮助太少、太无济于事,便满脸惭愧、逃也似的离开了小女孩,消失在凛冽的风雪之中……    
    4年之后,凡高——这位生不逢时的艺术大师,在苦难中凄惨地辞别了人世,年仅37岁。    
    生前凡高的绘画成就,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关注。但死后,他所留下的作品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珍品。    
    那位房东不会想到,那位善良的小画铺的老板也不会想到,凡高本人也不会想到,大概也很难有谁会想到,1886年冬天的那个黄昏,凡高那幅仅仅卖了5个法郎的静物画,若干年之后,在巴黎的一家拍卖行的第九号画廊里,竟有人出价数千法郎买下了它!    
    如果行善者是为了图报才行善,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行善者。事实上,真正的行善者未必都能得到好报,但他宁肯得不到好报也会坚持行善。真正的行善者,是那些为了行善而行善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行善者是超乎因果联系之外的人。    
    但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即使行善者得不到好报,他的生命也会因行善而变得更有价值,更具人性的光辉。客观地说,这无疑也是一种回报。在这个意义上,行善者又是无法超乎因果联系之外的人。    
    烧掉珍品更赚钱    
    有一次,一位印度人带着三幅名家之画到美国出售。有位很有眼力的美国收藏家看中了这三幅画,深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藏,肯定会大幅度地增值。于是他便打定主意,不管怎样也要把这三幅画弄到手。    
    美国收藏家一问三幅画的价格,印度商人开口要价就是2000美元,少一元也不卖。这个美国收藏家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便和印度商人讨价还价,狠狠地往下压价,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一时之间谈判陷入僵局。    
    忽然,印度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点火就把画烧掉了。美国收藏家异常吃惊,看着一幅名画被烧又惋惜又心痛。    
    他小心翼翼地问印度商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    
    想不到印度商人这回要价的口气更加强硬了:“两幅画少于2000美元绝对不卖!”    
    美国收藏家觉得太没道理了,少了一幅画,还要2000美元,便继续要求降低价钱。那位印度商人根本不理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烧掉了一幅画。这一回,美国收藏家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实在太想搞到这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印度商人竟要4000美元!是原来三幅画要价的二倍!    
    这一回美国收藏家真急了,只好强忍着愤怒问:“剩下一幅画怎么能超过三幅画的价钱呢?你这不是存心耍人吗?”    
    这位印度商人不紧不慢地回答:“这三幅画都出自名画家之手。有三幅的时候,每幅画的价值还可以小点。如今,只剩下一幅了,这可以说是绝世之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真想买这幅画,最低得出4000美元。”    
    美国收藏家一脸苦相,毫无办法,最后只好以4000美元成交。    
    还有一件与印度商人烧名画很相似的事情,发生在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    
    拍卖会最后要拍卖的是一张很古老、很值钱的邮票,全世界只有两张。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富商洛克中标。    
    洛克走上前台,高高举起那张刚刚到手的邮票,得意洋洋地向台下的观众展示,大家很羡慕,甚至有人忌妒。这时,洛克拿出一个漂亮的打火机,当着众人的面把邮票给烧掉了。全场哗然,大家严厉地指责他:“这是价值50万美元的邮票啊!怎么能说烧就烧呢?如果你赚的钱多,干脆捐献好了……”    
    洛克笑而不语,从助手的一个金色盒子里拿出另一张一模一样的邮票。洛克说:“各位请看,刚才被烧掉的邮票是全世界仅存的两张之一。一张邮票50万美元,可是现在全世界只剩下我原来收藏的这一张了。你们说,剩下这一张邮票的价值该是多少?”毫无疑义,这全世界只剩下一张的邮票价值,远远超过两张邮票时的价值。    
    从英国拍卖邮票的事情,又自然想到了我国一次拍卖会的事情。当时,齐白石的画很值钱,京城一家拍卖行费尽心力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专场拍卖会,结果事与愿违,齐白石画的价格不但没上去,反倒降了下来。    
    物以稀为贵,越少越值钱;物以滥为贱,越多越不值钱。这不仅是收藏艺术珍品的规律,而且是对在市场经济中普遍起作用的价值规律的浅显说明。我们绝不赞成用销毁商品的办法,来达到商品升值、进而达到多赚钱的目的,但是重视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时刻关注市场经济的紧缺与急需,则是在市场经济海洋中获得自由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艺术的沃土

    莫扎特年轻的时候决心出去闯荡天下,但走过很多城市,却没有一个地方肯收留他。这时,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维也纳演出大获成功时,女皇曾非常宠爱他,还送给他最贵重的礼品。于是,他决定去维也纳,求见女皇的儿子——费尔丁南德大公。    
    “噢,欢迎,当年的神童。”费尔丁南德对过去的事仿佛记忆犹新,问到来的莫扎特:“怎么,又有什么大作来这里演出吗?”    
    “如果您或者女皇需要的话,我可以随时效劳。”莫扎特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大公沉默了一会儿,拍拍莫扎特的肩膀说:“好吧,先在我这里住下。我这儿正好有个交响乐的谱子,请你帮助改一改。”    
    几天过去了。大公为莫扎特举办私人音乐会,王公贵族、亲朋好友的赞叹声充满了莫扎特的耳鼓。但将来是否继续留下来的事情,大公却只字未提。    
    有一天,大公偶然有事离开了房间,莫扎特在微微打开的抽屉里,无意中瞥见了几行字:“……难道你竟然让像乞丐一样到处游荡的人败坏宫廷的风气吗?作为母亲,我为你感到羞    
    耻……”这显然是女皇写给儿子的话。莫扎特看后,顿时觉得脑袋像要炸裂一样的痛苦。    
    莫扎特曾深深陶醉于皇宫贵族所赐予的赞赏和荣誉,以为自己很受皇宫贵族的尊重,完全可以生活在他们中间。但是这次的经历,却让他彻底地看清了皇宫贵族的虚伪和冷酷。艺术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种玩物,而艺术家在他们眼里则是很下贱的人。    
    从此,莫扎特改变了作一名宫廷乐师的想法,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家乡,回到了穷苦人民中间,用音乐来记录和抒发他们的心声。在以后的岁月里,莫扎特虽然生活艰苦,但始终不曾出卖自己的尊严。    
    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艺术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生活;艺术像一把斧头,创造着生活。莫扎特倾其一生的精力,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便是举世闻名的代表作。作品如人品。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使人愉悦,而且使人高尚。    
    生命短暂,艺术恒久。尊重人民,也将受到人民的尊重。莫扎特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他成为了深受人民欢迎的音乐家。    
    人才成长的真正沃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上;不是在宫廷的围墙里,而是在人民的生活中。    
    实话先生与谎话先生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夫人,主动走过去向她行礼,然后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夫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夫人的话带有几分的戏谑。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夫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地瞪着那双愠怒的眼睛,刚才的愉悦与自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正在这时,谎话先生也来到老夫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夫人跳舞,恭敬地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你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夫人的眼睛顿时闪出迷人的神采,随后伸出了应允的手。    
    谎话先生和老夫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夫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上很不协调的舞伴。    
    不知谎话先生微笑着对老夫人说了句什么,老夫人突然间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舞跳得就像年轻人一样,简直像是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夫人的谎话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谎话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了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说谎话了!你根本不会娶她。”    
    谎话先生说:“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话不投机,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月之后,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请他们于5日9时参加老夫人的葬礼。    
    他们在墓地不期而遇,也都看到了,那棺木中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    
    葬礼结束后,老夫人的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短信:“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把一生的日记全部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谎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了老夫人留给他的遗言:“谎话先生,我非常感谢你那些美丽的谎话。它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过得如此美妙和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融化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后来,实话先生和谎话先生成了朋友。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探讨做人与处事的真谛。    
    谎话先生非常佩服实话先生的耿直,由衷地说:“从根本上说,难听的实话要胜过动听的假话。谎话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实话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实话先生十分赞赏谎话先生的灵活,心服地说:“在某些场合下,谎话也是很受欢迎的。如果谎话是善意的,并局限于一定范围,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