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滴一海洋 >

第19章

一滴一海洋-第19章

小说: 一滴一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多举手是小事。但是,小事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小事创造机会,机会赢得成功。小事是大事的开头,大事是小事的积累。选准小事,可成大事。


第一章迟到40多年的奖励

    40多年之前,世界的航空水平还处于螺旋桨式的小型飞机的时代。飞机无法作长时间飞行,运载能力很低,而且故障率较高。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为了拓宽视野,展望航空业的未来,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航空知识有奖竞赛。要求每一位参赛者对航空业的未来做出大胆的想象,在专家组对所有的答卷进行评选后颁奖。    
    40多年之后,环球航空公司在整理档案时又一次翻阅了当年的那些答卷,一共是13000余份。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大胆想象”,但遗憾的是,那些众多的答卷实在是太保守了。    
    当他们看到一位名叫海伦的答卷时,几乎都被惊呆了,她所有大胆的想象全都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在13000余份答卷中,只有海伦这一份才真正称得上是最完满、最正确、最具远见、最激动人心的答卷。答卷的主要内容是:    
    到1985年,喷气式飞机的载客量可达到300人,最高时速可达到700千米,航程可达到5000千米。有的飞机可以自由降落,甚至可以在楼房的平台上紧急降落。到那个时候,美国人可以乘坐飞机到达美丽的夏威夷、澳大利亚、罗马,甚至埃及的金字塔……此外,海伦还对机场的设施、导航设施都作了大胆的想象。    
    如此大胆的想象,当然不可能被各界看好,包括专家组。因为在当时看,要实现这样的突破绝对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谭。    
    海伦的答卷“理所当然”地被淘汰、被放弃了,没有人会赞成这份近乎于“痴人说梦”的答卷获奖。    
    后来,环球航空公司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海伦。她已是满头银发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当时海伦是个航空爱好者,在报上看到了航空知识有奖竞赛这则启事后,便认真地填写了自己上面的那些大胆想象。    
    环球航空公司研究后做出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决定:拿出5万美元,给海伦颁发迟到40多年的奖励,以鼓励人们大胆的想象。因为高速的发展,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大胆的想象,便没有伟大的飞跃。    
    想象是大脑的空气,是心灵的眼睛,是巨大的创造力,是精神世界最有力的杠杆。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广阔的是想象。    
    列宁说:“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微积分的发现。”爱因斯坦说:“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拿破仑说:“人类和现实环境斗争的时候,只有一种决胜的武器——想像力。”    
    干事业要脚踏实地,想事业要异想天开。    
    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    
    从调回沈阳市工作以后,只要不出差、不加班、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天我都到市游泳馆游上1000米。我们都很钦佩20岁的泳友小富,因为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他也从不穿棉衣,不仅不穿棉衣,而且下身只穿一条单裤,上身只穿一件半截袖的单上衣。这种情况在全市也是不多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送给小富一个雅号:“耐寒奇人半截袖”。    
    万万没想到,在参观德国柏林阳光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许多比“耐寒奇人半截袖”更耐寒的孩子。    
    那天正值数九寒天,阳光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名孩童在雪地上整齐地排着队。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无论在严寒还是酷暑,一年365天,只穿着蓝色运动短裤,白色运动鞋,没穿过一次衬衫。他们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背后,等待老师公布又一批勇敢者的名单。    
    许多孩子的家长也赶来参加毕业典礼,对自己的孩子表示祝贺。    
    阳光幼儿园并不硬逼着孩子们扒掉衬衫,但孩子们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和赤体的快感与自豪感,都争先恐后地那么去做了。    
    阳光幼儿园以为,如果一个人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必定会变得体格健壮、意志刚强。    
    简短的毕业典礼结束后,一位6岁的小女孩恋恋不舍地回到寒冷的教室做美术拼贴。她只穿了件薄短裤,因为不怕冷,她已连续两年受到校方嘉奖。    
    她羞怯地说,她不怕冷的秘密在于每天早上的“马拉松”。每天早晨,这里的孩子都要光着身子,一边呼喊着“战斗”,一边沿着街区长跑,以此来增强御寒的能力。    
    这位女孩的母亲说:“有时她身上起满了鸡皮疙瘩,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阻止她。令我们父母自豪的是,这一切全出于她自己的意志。”    
    还有一位家长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前几年已从这儿毕业,另一个则刚刚毕业。她深有感触地回顾说:“当时,我心疼得不得了,孩子一会儿喊冷,一会儿哭闹,一会儿又发烧。但到了第三年,孩子变得非常健壮。有时我感到天气实在太冷,就好心劝孩子加点衣服,可孩子根本不听。”    
    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德意志民族依然注重培养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性格,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目前,尽管一些人对耐寒教育还不够理解,认为对孩子似乎有点过于苛刻,但耐寒教育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接受。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我请阳光幼儿园园长就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谈谈看法。她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未来的世界,不属于有钱的孩子,也不属于有后台的孩子,而属于意志强健的孩子。”


第一章君主与法律的较量

    160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决定要亲自进行司法审判。国王的决定当即受到法官们的集体反对,理由是:诉讼只能由法院单独做出判决。    
    可詹姆士一世固执己见,强词夺理地认为,既然法律基于理性,而他是与法官一样具有理性的人,那么由他进行司法审判也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针对国王的这个理论,当时的大法官柯克反驳到:“的确,上帝赋予了陛下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涉及陛下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的诉讼并不是以自然理性来决断的,而是以法律的判断来决断的。法律乃一门艺术,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鉴于此,陛下并不适合进行司法审判。”    
    詹姆士一世闻言大发雷霆,谴责大法官柯克公然挑战国王的权威,将构成叛国罪。    
    面对国王的威胁,大法官柯克针锋相对、异常坚定地回答:“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无独有偶。与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一样,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也曾企图凌驾于法律之上。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这离宫围墙外面的不远处。    
    一次,威廉一世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挡住了。威廉一世大为扫兴,随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把它拆除。    
    谁知磨房主人十分藐视这个皇帝,对前来洽谈的人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    
    威廉一世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将磨房拆除。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    
    不久,磨房主人即为此事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最高法院根据德国的法律判决威廉一世重建磨房,并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一世只得将业已拆毁了的磨房重新修建起来。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和磨房的主人都相继去世了。磨房主人的儿子却不能守其旧业,乃至破产,因此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并在信中述说自己的父亲与威廉一世的纠葛。    
    威廉二世读信后,十分感慨,亲笔回信说:“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的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房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马克,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    
    磨房主人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房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因此,这座磨房一直保存至今,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继续证明:法律是天下的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如果不能被执行,就等于没有法律。不是君主在法律之上,而是法律在君主之上。    
    请她到白宫工作    
    美国经济学家葛尔布莱,雇用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女管家。她不仅做事精明干练,为人也相当忠实可靠。    
    那年秋季,葛尔布莱由于连续乘飞机到一些国家讲学,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之后,他想睡一个好觉,好好调整一下。于是,他特意吩咐这位女管家,无论是谁来电话,都不要打搅他。    
    事也凑巧,就在葛尔布莱刚刚入睡的时候,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女管家拿起电话,轻声地问:“您是哪一位?”    
    电话里传来了总统的声音:“我是约翰逊,请帮我找一下葛尔布莱先生。”    
    女管家和气、委婉地说:“总统先生,葛尔布莱先生刚刚从国外讲学回来,很疲劳,才入睡。请总统先生原谅,我暂时还不能叫醒他。”    
    听到这样的回答,约翰逊显得更加着急,加重了语气强调说:“我有要紧的经济政策问题要同他商量,请您把他叫醒吧。”    
    女管家依然没有听从总统的调遣,进一步耐心地解释说:“不,尊敬的总统先生,他身体有些不适,方才曾特意嘱咐过,不接任何人的电话。我现在只能是替他工作,为他负责,而不是替您工作,为您负责。请您放心,待他睡醒之后,我一定将您打来重要电话的事情及时地转告他。何况只有在他休息好之后,才能精力充沛地同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您说对吗?尊敬的总统先生。”    
    女管家说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约翰逊心服口服,无可奈何,也就只好放下了电话。    
    葛尔布莱睡醒之后,知道了总统来电话一事,便抓紧时间见到了日理万机的约翰逊总统,特意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没想到约翰逊总统毫无怪罪之意,反而深有感触地对女管家大加赞赏,并提出了一个令其意想不到的建议:“请转告您的女管家,如果她愿意,那就请她到白宫来工作。”    
    葛尔布莱用经济学家的眼光风趣地评论说:“我不仅又一次感受到了女管家的忠于职守,而且又一次感受到了总统先生的知人善任。忠于职守一旦与知人善任相结合,就会出现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第一章135岁的爱迪生

    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的童年生活非常困苦。有一次,在火车上卖报,火车管理员粗暴地打坏了爱迪生的耳朵。从此,他成了聋子。    
    爱迪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生取得了1039项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感到最为得意。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他反问道:“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所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    
    爱迪生常说:“我真得感谢打我的那位先生,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去搞实验了。”    
    爱迪生在古稀之年,仍然坚持每天到实验室去上班。有个记者问他:“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幽默地回答说:“糟糕,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呢!”    
    几十年间,爱迪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若按通常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大大地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5岁生日的那天,自豪地对朋友们说:“这样算来,我已是135岁的人了。”    
    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生活就是这样    
    英国大科学家、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走人人都走的大路,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和景物。”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原来,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在痛定思痛之后,农夫认识到:“不应当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无聊的痛苦之中,不应当被木已成舟的损失所击垮,而应当寻求如何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损失中获得利润。”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于是,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    
    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不懈地努力,仅仅几年的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就高达几万人次。他所在的村子,后来也改名为远近闻名的响尾蛇村。    
    如果说农夫从损失中获得了成功,那么花旗银行则是从灾难中获得了成功。    
    在洛杉矶那次历史上少有的大地震之后,许多人致富的梦想也随之变成了一片瓦砾。然而,就在地震当夜的清晨,一个没有被地震灾难所压倒的人,看到几乎所有的小本投资者都急需恢复生产的资金。于是,他把一块木板往两个大铁皮桶上一放,开始了废墟上的小额信贷业务。就这样,这个没顾得上在瓦砾中叹息的人,及时发现和抓住了机会,在当时大银行不屑一顾的小额信贷业务中闯进了资金市场,最终发展成为全球大名鼎鼎的花旗银行。    
    生活就是这样,损失中隐藏着赢利,黑暗中孕育着光亮,灾难中隐藏着商机,柔弱中孕育着刚强。    
    生活就是这样,不幸所失去的,命运常常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就像桂花枯萎的时候,菊花又扮靓秋妆。    
    生活就是这样,败棋中有胜招,并不是缺少转机和希望,而是缺少反败为胜的智慧和眼光。    
    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有这样两则消息:    
    在美国,55岁以上仍在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共有170万人。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72岁的老年妇女已经获得学位,当上了律师助理,还有一位93岁的老年人正在学习法语,准备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    
    在日本,于1969年成立了一个名叫“印南野学园”的日本第一家老人大学。这家大学规定的入学年龄是60岁以上,平均年龄是74岁。    
    读完上面的两则消息之后,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