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皇粮胡同十九号 >

第16章

皇粮胡同十九号-第16章

小说: 皇粮胡同十九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个时刻,饭馆的伙计正好就端着山楂水,回到了几位公子刚才喝酒的包间门口,和蹲在钱胜晓身边的女仆,一起被突然传来的几声枪响,吓了一大跳!

    确切无疑的一点就是,“烂醉如泥”的钱胜晓,始终是躺在餐桌下的地板上,根本没有动窝儿。他正被钱家的女仆千呼万唤地照看着,甚至连外面的枪响,都没有惊醒他。

    秋姗当时跟随大浦在第一时间里,从紫姨家直奔凶杀现场后,立刻就确认了杜志岩、杨统和藤永浩的死亡。同时,也发现了跟三位死者近在咫尺、倒地呻吟不止的朱雨馨。

    就在抢救夫人的医院里,秋姗仔细地观察了她的伤口:这是一个贯通伤,流血很多。万幸没有伤着骨头和主要的神经杆……

    子弹的入口处周围,可以看到明显被火药炙伤了一圈的皮肤组织。

    曾佐手里的扑克牌,洗得“哗哗”作响。

    这回,似乎是紫姨的内心,泛起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强烈的……失败感。看得出,她是决心要跟真正的凶手较量到底了。

    她突然命令说:“隆龙、小町,你们俩明天就到兴隆去,争取查清巡警老周的生死下落。快去快回。曾佐,近期内,做好再打一场官司的准备吧——”

    曾佐意味深长地对紫姨点点头:“天意如此,在所不辞。”

    第二天傍晚,紫姨抱着形影不离的小点子,让老独头把她推到胡同里来遛弯儿,身边还跟着一身便装、满面悠闲的严大浦和从诊所下了班的秋姗。

    自从皇粮胡同发生了老巡警的女儿惨遭奸杀的事件,大浦和秋姗俩人的友情,似乎前所未有地浓厚起来。常令紫姨感到,曾佐那隐隐的失落感,是那么令人怜惜……

    大浦拍着那棵两人合抱的老槐树推测说:“也许,树身就是凶手藏身的隐蔽物。可以推测,当时凶手就是站在树身与旁边那堵院墙之间的间隙,等待着几个公子从皇粮御膳房里出来。当他们从自己的面前走过,就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背后,举枪射击……因为黑暗,他距离被害人相当的近。凶手太紧张,放了三枪,近距离打倒了三位公子之后,对意外走在他们中间的朱雨馨犹豫了片刻,才射出了第四枪。然后,迅速朝着与御膳房相反的方向逃去。”

    紫姨默默倾听着大浦对案发现场的分析,然后,让老独头推着自己的轮椅,绕老槐树三周……大浦真不明白,这老太太低头抬头、上上下下地,为什么要反复端详那再平常不过的斑驳树干?

    紫姨突然命令严大浦说:“让老独头托你一下,爬到这堵墙的墙头儿上,看看墙的那边儿,是不是个荒院儿?”

    老独头的那一身干巴劲儿,把个体重少说170斤的大胖子顶上墙头儿,就跟玩儿似的,连喘都不带喘一下。

    大浦攀上墙头一张望,有点儿服了:“紫姨,真的,那边真是片儿没人住的荒院,墙根的草长得尺把高呢!”

    紫姨微笑了:“这就对了。”

    严大浦却堕入了五里云雾之中。他拍打着蹭了一身的墙头积土,看着已经转轮回府的紫姨,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也同样满脸迷惑的秋姗:

    “刚才咱们部长说‘这就对了’,一个没人住的小荒院儿,到底‘对’上了什么?”

    当晚,紫姨家的小牌室里,因为小町和孙隆龙不在,显得冷清了许多。外面起风了,报告着又一个严寒冬季的悄然来临。秋姗放下厚重的丝绒窗帘,自言自语般念道:

    “那两个小家伙,也该回来了——”

    曾佐还是在不厌其烦地洗着手里的扑克牌,紫姨却让严大浦把自己别在腰里的小手枪拿出来,退出弹夹,小心翼翼地在手中把玩儿着,显得饶有兴味……

    

    

    从腊月初七晚上到初八上午,今冬的第一场雪,静静地飘扬了一夜。皇粮胡同家家户户的房顶和院落,都被雪花打扮得干干净净。

    就在这样的时刻,向来深居简出的紫姨,又带着小町和“侄女儿”秋姗,穿戴得暖暖和和又漂漂亮亮地,出来串门子。她们直奔九号院那座昔日的小公主府、当今的高法院长宅第而去。

    九号院儿里的松竹梅柳、假山亭台,就如同姿态各异的白衣仕女翩然起舞的雕塑造型……

    早已出院在家静养的朱雨馨,身穿滚着紫貂皮领口和袖口的猩红贡缎丝棉坎肩。虽然因为受伤的肩胛尚未痊愈,一块同色的羊绒三角巾斜吊着左臂,在雪景的映衬下,除了脸色显得比以往苍白一点,整个人看上去,依然是雍荣华贵、仪态万方。

    她让两个女仆左右搀扶着,对突然光临的紫姨娘三人,表示由衷的欢迎。紫姨让小町赶紧把一个鼓鼓囊囊、沉甸甸的白色土织布口袋,递到女主人的面前:

    “夫人,我们可是上门来讨粥吃的啊!今个儿是腊八,京城所有的寺院,恐怕这会儿都在施粥呢!早就听说府上的腊八粥,论讲究可是城里的头一份儿。我们娘仨也不敢白吃白喝,这不,虽然是晚了那么几个月,总算还没有食言——这就是秋天那阵子,跟夫人说叨过的……栗子了。”

    这回,紫姨刻意地回避了“兴隆”那个敏感的地名。

    小町和秋姗暗暗观察着朱雨馨的反应,只见人家从容不迫的吩咐下人收下栗子,谢过紫姨,便请几位女客,都到自己的东暖阁中落座。

    这暖阁不大,一半面积都被三面镶着镜子的红木雕花卧榻占据了。榻上靠边儿放着一只做工精美的螺钿日本漆小炕柜,还摞着厚绒绒的外国毛毯和各色丝绸刺绣的靠枕,一张紫檀木小炕桌搁在中间。

    炕沿下,青花厚磁的火盆儿里,通红的炭火把房间烘得暖洋洋的。朝着院子的玻璃窗,正好把院子里的一片雪景镶在花格框子里,如同一幅水墨画般恰到美处。

    秋姗富于职业本能的目光立刻就看到:那只瑞典制造的皮药箱。几个月前,自己曾经打开它,为钱公子消毒被周小月咬伤、抓伤的创口。眼下,它正端放在小炕柜上面……

    紫姨应邀跟女主人并排坐在卧榻的炕桌两侧,两个女孩子则在靠墙的一对八仙椅上,轻松地落了座——

    女性从来有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属于自己的语言,她们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就能迅速获得心思的默契。今天的话题是雪还是风,是月还是云……彼此的对话相去总不会太远。

    话题先从女主人的伤情开始,细腻无比的人情关怀,加上一位医学专业人士的询问,很快就使宾主间的气氛和谐起来。今天,儒雅的女主人果然是要用自家秘制的腊八粥,来招待自己的雅客:

    “今儿个呢,我自然是要请你们娘儿仨喝粥。可咱们得以这‘腊八’为题,每个人都给大伙儿说个故事或是一段诗歌词话来。说到这腊八粥的源头,那传说、典故和炮制的讲究,可就多了。谁要是什么都说不出,等待会儿粥上来了,可就只有闻粥的份儿呦——我看,饶了这两姊妹年轻,我们老太太们呢,就让给她们先说。”

    

    

 

    第二十五章

    院长夫人今天表现得兴致勃勃。她看得出,秋姗倒还沉得住气,可小町一听说喝碗粥还有附加条件,便开始抓耳挠腮了。

    果真是秋姗先开了口:“传说这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修行得道的日子。普天下的佛家子弟为了纪念佛祖,便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们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豆、栗、枣、果仁……杂七杂八的材料煮成腊八粥,再施舍给穷人。传说吃了这粥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佛粥’。有的寺院之间还互赠粥品,以示广结善缘。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还留下了‘今朝佛粥更相馈’的名句……自然是还有更加动人的一个传说,我还是留给町子接着说吧。要不然,都给我一个人说完了,怕是她今儿个只有闻粥的份儿了。”

    小町的自尊心受了点儿打击,却又真是不懂得多少“腊八粥”的典故。噘着嘴嘟囔起来:

    “姐姐真臭美!谁希罕你可怜我待会儿‘闻粥’啊,等我想想,兴许能想起些比你还好的说词儿呢!”

    秋姗见小町还不领情,也就不客气了:“小时候我听我妈说,民间相传朱元璋小时候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那年,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又冷又饿。突然间,他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田鼠慌慌忙忙钻进一个鼠洞。朱元璋就用树枝掏了掏,竟从洞中掏了一大把五谷杂粮,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自然,这是田鼠的冬储口粮。他将这些杂粮捡柴火搭灶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还念念不忘自己少时亲自煮食过的“杂粮粥”。于是命御膳堂如法熬制,钦定此粥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果仁、小枣……使腊八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腊八粥流传到民间,直到今天……”

    夫人被秋姗的故事说得眉开眼笑了:“有趣,有趣。好,今天,我家的腊八粥,秋姗姑娘管饱。”

    情急之下,小町也赶紧开了口:“我小时候呀,在城郊姑奶奶家住过。外婆告诉我说,咱老北平有句俗话,叫‘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喝的这腊八粥,是早早儿把过年的信儿送到家家户户。从这以后,过年的心气儿也越来越浓,太平年景一直能延续到元宵节。姑奶奶还教我唱过一首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旧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姑奶奶还让我把腊八粥涂在院儿里的枣树上,说是枣树‘吃’了腊八粥,来年也能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子。还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可是,腊八过后,讨债的也就上门了……”

    小町突然为自己的发言感到有点儿自卑,脸上露出了窘迫的表情,话声也戛然而止。

    不想钱夫人却启齿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正经不错!咱们小町子,果然是也有自己的好说词儿哩。可惜呀,你们两个姑娘说来说去,这腊八粥总是跟个‘穷’字掰不开。还是让你们妈妈说一个来听听……”

    紫姨故意怯怯地说:“要是我今儿个也讲不出个好故事,编不来个好说词儿呢?”

    谁知她话音未落,两个幸灾乐祸的丫头就异口同声地叫起来:“闻粥!”

    把个朱雨馨逗得,差点笑岔了气儿。

    紫姨到底是块“老姜”,一旦开口,那故事便立刻吸引了所有人:“腊月初八食粥这民间习俗,最早来源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艰苦修行,探求人生真谛。有一天,他走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国。这里土地荒凉,人烟稀少。又累又饿的释迦牟尼,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尼连河畔。这时,一位善良的牧羊少女恰好经过,急忙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干粮拿出来,用泉水煮成稀粥后,一口一口地喂给释迦牟尼。少女煮的粥无非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黏米、苞谷和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色粮食,里面还有牧羊女从附近山上采来的各种干果。这对于多日米水未曾沾牙的释迦牟尼来说,真可谓是美味甘露!他霎时恢复了元气,接着就到尼连河里洗了个痛快澡,顿觉全身更加舒适。然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一天——得道成佛。从此,每到腊月初八,群僧集会,诵经演法,还用仿效牧羊女那杂粮米豆干果熬成的腊八粥敬佛,以示纪念……”

    小町不管深浅地大发感慨:“敢情咱们中国的腊八粥,原来还是外国的舶来品啊?!”

    两句话又把院长夫人给逗得捧腹大笑:“小町子啊,你这丫头怎么不给我做女儿?我看你妈疼的,就是你这副没心没肺的小样儿!不过,紫姨讲的可是腊八粥诸多掌故中,最经典的段子了。看来,今儿个八成倒是我,要落得个‘闻粥’的份儿啦——”

    紫姨说:“可说来说去,我也是还没有把这腊八粥,跟个‘穷’字掰开啊!”

    

    

    这会儿,才轮到满腹经纶的女主人正式出场了:“你们知道,过去皇宫里每年喝的腊八粥,都是由雍和宫的和尚用大锅精心熬制好后,供奉进紫禁城的。自从慈禧老佛爷掌朝,便破了这个传统。她倒不是不稀罕这一口杂拌儿粥,而是命御膳房专门用小锅熬制。用料就更加讲究了,可惜,也就少了原本那份与民同乐的节庆气氛。说到这腊八粥的讲究,全国各地因为风物地产不同便各显特色。北平的腊八粥你们大概没有少吃,今儿个,我要请各位亲口尝尝我娘家闽南地方的腊八粥……”

    小町又那样一惊一乍起来:“闽南?不就是福建吗?听说那地方一年到头穿着背心儿都出汗,根本就没有‘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季节,居然人们也兴喝腊八粥?”

    秋姗扬手就轻轻给了小町脑门一下:“冬天不冷,又不等于没有腊月呀,亏你还是个报纸的写手!老老实实听夫人说,不听以后可听不着了……”

    这句话一出口,秋姗自己就后悔了。朱雨馨也微微一愣,但马上婉尔一笑,接过了话题:

    “秋姗姑娘果然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啊!还真是说不定,明年腊八,我还能不能在这园子里请你们喝粥呢——”

    紫姨做出了不高兴的面色:“看您说的,谁不知道钱院长官声极好,眼下的仕途如日中天。就是那一场飞来横祸,街坊们都说是夫人与公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莫非这么大座公主府,也盛不下你们一家人的福气不成?”

    看来朱雨馨也不愿意拂了众人的好兴致,正巧女仆进来报告说,粥的火候够了。钱夫人便笑吟吟地吩咐,赶紧地端粥进来。屋里稍微有点儿尴尬的气氛,被那用细瓷青花碗盛来的五彩腊八粥重新融洽了……

    薄薄的蒸气卷着谷米杂果淡淡的清香,顿时便让小町的舌根儿涌出了唾液……她顾不得烫嘴,端过自己的那碗,早忘了紫姨千叮万嘱的什么淑女风范,“刺溜儿”就是一大口:

    “唔……好、好,好吃极了——”

    小町一边哈气,一边毫不夸张地赞叹着,又把身边那三双盯着她的眼睛都瞧弯了。

    紫姨啧啧地奚落道:“真是个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当然还是女主人。朱雨馨轻轻抿了一小口粥,点点头:

    “嗯,今年这锅粥,熬得还不丢人。小町子你别尽顾着吃,倒是说说,我这粥里都搁了些什么?我看你能数出几样来?”

    “糯米、紫米、红豆、花生、小枣、核桃仁儿、葵花子仁儿、杏仁儿、松子仁儿、芝麻、葡萄干,还有……”小町数不下去了。

    秋姗接着往下数:“白云豆、莲子、栗子、薏仁米、桂圆、白果、百合、菱角米、蜜桂花、还有……好像是还有大麦粒。”

    朱雨馨赞许地点点头:“行,舌头还不钝,我给你们掰着手指头数着呢!就是还缺了一样,便是我们闽南人的独爱了——芋艿。虽然并不显山露水,却是多了几分清甜和粉濡的口感。再说,这粥里的大麦粒儿,都是我自己没事儿的时候,把每年夏秋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