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美国] >

第6章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美国]-第6章

小说: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同一年克纳斯·西庇阿 ' 投笔从戎注:老西庇阿的弟弟。 ' 率领2万名罗马士兵经海路抵达那里,打败了汉诺,并且占领了沿海地带和埃布罗河以北的内地。这样就使他们能够完全切断汉尼拔与哈司德鲁巴尔之间的相互支援,并且还可以从这里攻击迦太基驻扎在西班牙的部队;而罗马人与意大利的水上交通又可以使其得到自己舰队的保护。罗马人把塔拉戈纳作为海军基地,与哈司德鲁巴尔在卡塔赫纳的海军基地相对抗,然后入侵迦太基领地。罗马在西班牙的战争是在有经验的西庇阿兄弟俩 ' 投笔从戎注:老西庇阿兄弟俩。 ' 指挥下进行的,表面看来这是一场次要的战争,七年来双方各有胜负;战争结束时哈司德鲁巴尔给了他们毁灭性打击,西庇阿兄弟俩被杀,迦太基人也几乎成功地通过比利牛斯山去增援汉尼拔。但是这种袭击暂时受挫,当准备再次开始袭击之前,卡普阿陷落了,围攻该城的1。2万名罗马老战士,在卓越的指挥官克劳迪亚斯·尼罗指挥下被调到了西班牙。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这位罗马将军所做的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调动。这种来自海上的及时增援,再次确保了罗马人对哈司德鲁巴尔行军路线的控制,对迦太基来说一条既快又方便的通道,已被罗马海军截断了。  
  两年之后,后来获“阿非利加西庇阿”称号的普布利乌斯·西庇阿 ' 投笔从戎注:原文为“小西庇阿”。按此处应为大西庇阿,老西庇阿的长子。 ' ,接任在西班牙的指挥,采用陆海联合进攻,占领了卡塔赫纳;但是此后他却令人不可思议地解散了舰队,并把舰上人员调至岸上充当陆军。西庇阿 ' 投笔从戎注:原文为“小西庇阿”,按此处应指大西庇阿。 ' 不满足于只作为一支“牵制” ' 原作者注:牵制部队,是指在一次联合军事行动中,被派去执行遏制和阻滞敌某一部分向前推进的部队,而部队的主要力量或主力部队则用在另一个方向上。 ' 部队去封锁比利牛斯山脉的要隘来对抗哈司德鲁巴尔。他向前推进,进入西班牙南部,在瓜达尔基维河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非决定性战役;战后哈司德鲁巴尔悄悄溜走,匆忙北上,从比利牛斯山的西端通过,向意大利奋进。那时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处境日趋困难,部队的自然减员没有得到补充。  
  当哈司德鲁巴尔途中仅遭受轻微损失进入意大利北部时,战争已经持续了10年。假如哈司德鲁巴尔带来的部队能安全地与汉尼拔会合,战争就会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因为罗马本身也已疲惫不堪;把罗马与其殖民地和盟邦连接起来的铁链的抗拉强度已经到了极限,有些早就断裂了。但是汉尼拔兄弟俩在军事上的处境也是十分危险的。一个在梅陶鲁斯河畔,另一个在阿普利亚,相距200英里,各自要对付一支优势的敌军,而罗马的两支大军位于其对手之间。造成这种困难局面以及哈司德鲁巴尔姗姗来迟,都是因为罗马人控制了海洋。整个战争期间,由于罗马人控制了海洋,使汉尼拔和哈司德鲁巴尔兄弟俩的相互支援被限制在绕经高卢的这条陆路上。正当哈司德鲁巴尔经陆路进行远距离危险的绕行时,西庇阿 ' 投笔从戎注:大西庇阿。 ' 已从西班牙派出了1。1万名士兵经海路去增援与哈司德鲁巴尔对抗的罗马陆军。结果是哈司德鲁巴尔给汉尼拔送信的传令兵不得不通过广大的敌占区,落入了指挥南部罗马部队的克劳迪亚斯·尼罗之手,使其得知哈司德鲁巴尔准备采取的路线。尼罗正确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并且避开了汉尼拔的监视,率领8000名最精锐部队快速前进与北方部队会师。这种有效的会合,使罗马的两位执政官能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哈司德鲁巴尔,并将其部队全歼,哈司德鲁巴尔本人阵亡。关于这场灾难,汉尼拔得到的第一条消息,是抛进他营房里的他弟弟的脑袋。据说他曾大声疾呼,罗马将是当时的世界霸主;所以梅陶鲁斯河战役一般被看成是罗马和迦太基两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  
  最后导致梅陶鲁斯河之战和罗马胜利的军事形势,可总结为如下几点:为了推翻罗马人的统治,迦太基人必须进攻罗马在意大利的力量中心,并破坏以罗马为首的牢固的联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迦太基人需要一个坚不可摧的活动基地和一条安全可靠的交通线。前者已由天才的巴卡 ' 译者注:汉尼拔·巴卡是迦太基大家族的姓。公元前237年汉尼拔之父哈米卡率军远征伊比利亚半岛,夺取了西班牙西南沿海地区,得名“巴卡”(“闪电”之意),便以此作为家族的姓。 ' 大家族在西班牙建立起来;而后者迦太基人却从没有得到过。对迦太基人来说可能有两条交通线,一条是直接经海路,另一条是经高卢绕行。第一条被罗马人的海上力量封锁住了;第二条处境危险,并且最后由于罗马陆军占领了西班牙北部也被截断了。罗马陆军所以能够占领西班牙北部,是因为罗马人控制了海洋,而迦太基人从未危及过罗马人对海洋的控制。因此对于汉尼拔和他的基地来说,罗马人占领了两个中心位置:罗马本土和西班牙北部,两者靠一条安全可靠的内部交通线——海洋来连接,靠这条交通线不断进行相互支援。  
  假如地中海是一片平坦的“沙漠”,在这片沙漠里,罗马人占据了资力雄厚的科西嘉和撒丁岛“山脉”,在塔拉戈纳、利利巴厄姆和墨西拿构筑了坚固的哨所,占据了热那亚附近的意大利海岸并将马赛和其它据点的要塞实施联防;假如罗马还拥有一支能够随意穿越沙漠的武装部队;而另一方面他们的对手在这里处于劣势,为了集中部队又不得不绕大圈,我们马上就可以看清这种军事形势,这支特殊部队的价值和作用就毋用赘述了。此外还会看到敌方武装部队,尽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也会突然侵犯或袭击罗马所占领的地方,可能会烧毁一个村庄或毁坏数英里边疆领土,甚至可能会不时地中断一支护航运输船队,但是从军事观点来看,并没有对交通线形成任何威胁。这种掠夺性作战活动,古往今来,海上交战较弱的一方都曾进行过,但是决不能据此做出与众所周知的事实相对立的推论,即因为“罗马舰队有时到非洲沿海去巡视,迦太基舰队也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在意大利外海”,就说“罗马或者迦太基根本没有控制海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海军在这片假定的沙漠地带起到了一支特殊部队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作家对这支部队所起的作用不甚了解,因为这支部队的成员从远古以来就是一批与众不同的怪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宣扬者,他们既不宣扬自己,也不宣扬他们的使命,所以这支部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所起的巨大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都被忽视了。如果上述论点是正确的,从产生这种结果的诸主要因素中删去海权,那么这种剖析就是不完全的,如果把海权断言为唯一起作用的,那也是不合理的。  
  上面所举的例子,相隔时间甚远,有这本书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之前的,也有之后的,但是这些例子都是用来说明本题目所固有的重要性,和从历史中所必须吸取的教训。正如前面已经注意到的,这些例子多半属于战略范畴,多与指导战役实施有关,而属于指导战斗的战术范畴的较少,因此具有较永久性的价值。有关这一点可以引用一位权威人士若米尼的话,他说:“1851年底,在巴黎偶然我很荣幸受到一位知名人士的咨询,他问我最近火器的改进,是否会在作战方式上引起重大的变化。我回答说火器的改进可能对战术的细节问题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在规模较大的战略性战役和大的联合作战中,现在和过去一样,仍要运用那些曾使古今伟大的将军们如亚历山大、恺撒、腓特烈和拿破仑等获得胜利的原则。”对海军来说,进行这种研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现代蒸汽舰船具有巨大的、可靠的航行能力。在单层甲板桨帆战船时代和帆船时代,指挥员设想出的最佳方案,有时迫于恶劣的天气可能招致失败,但是现在这个难题几乎不复存在了。古往今来适用于指导大规模海军联合行动的原则是从历史中推断出来的;但是在执行这些原则时,不必过多地考虑天候条件,只是最近的收获。  
  通常给“战略”这个词所下的定义,是把它局限在包括一个,或几个完全独立或相互依赖的战场的联合军事行动上,总是注目于战争中现实的或当时的几场战斗。不过这可能是指岸上战略,最近一位法国作者非常正确地指出,这种定义对海军战略来说范围太窄了。他说:“海军战略区别于军事战略,在于平时和战时,都十分需要制定自己的战略。实际上,平时通过收买或签订条约,可以在一个国家中,占领有时甚至难以用战争手段取得的最好的据点,从而获得决定性胜利。这种战略会指导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在某海岸上一些选定的地点驻足,起初只是暂时占领,然后明确提出占有这些地方。”有一代人会欣然接受这位作者的意见,他们已经看到英国在10年之内,以一些貌似暂时的条款和条件相继占领了塞浦路斯和埃及,但是这些条款和条件迄今没能使之放弃所占领的地方。实际上,现在所有的海上强国都坚持不懈地把他们的人民和舰艇,渗透到各海洋中去,寻找那些远不如塞浦路斯和埃及著称和有价值的一个又一个的战略要地,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事实上,海军战略就是为了自身的目的,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建立、维护和不断发展本国的海权。”因此,研究海军战略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全体公民来说,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负责国家外交和军事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本书中,我们将仔细研究一个依赖海洋强大起来的国家,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其强大的一般条件;然后,我们将较多地专门思考17世纪中叶,本书开始其历史评述时欧洲几个海洋国家的情况,这将有益于说明这个总的题目,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论:纳尔逊光辉的名字,的确会使与他同时代的所有人的名字黯然失色。英国人对他是绝对信服的,并且把他看成是唯一能够把英国从拿破仑的阴谋计划中拯救出来的人;当然也不应该掩盖纳尔逊只是或者只能活动在整个战场的某一部分的这一事实。在以特拉法尔加角海战结束的那次战役中,拿破仑原来的目的是使法国的布雷斯特舰队,土伦舰队和罗什福尔舰队,与西班牙的庞大的舰队在西印度群岛汇合,组成一支他所需要的绝对优势的部队;并使之一起返回英吉利海峡,掩护法国陆军通过海峡。拿破仑当然期望利益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国,由于不了解法国各分舰队的确切目的,会造成慌乱和精力分散,使英国海军离开他所要攻击的目标。赋予纳尔逊指挥的战场位于地中海,其任务是监视法国在土伦的大军火库,和通往东部和大西洋的交通干线,所以他的任务不比别人的轻松。而在纳尔逊的心目中,由于坚信拿破仑会再次执行进攻埃及的计划,因此感到自己的任务显得更重要。由于持有这种看法,纳尔逊第一步棋就走错了,他耽误了及时追踪维尔纳夫指挥的法国土伦舰队。土伦舰队得利于持续的顺风,而英国舰队是在逆风中航行。尽管所有这些都是实情,尽管拿破仑联合行动的失败必须归因于英国严密封锁住布雷斯特外海,归因于纳尔逊有力追击向西印度群岛逃窜和再次匆忙返回欧洲的土伦舰队,但是历史还是给了土伦舰队应有的荣誉;本文也维护了它的声誉。纳尔逊的确没有看穿拿破仑的意图。正如某些人所说的,这可能是由于缺少洞察力;但是可以更简单地归因于防御的一方在敌军来袭之前通常都存在不清楚何处会遭到攻击的问题。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决定形势的关键性问题上是很有见识的;纳尔逊完全看到了决定形势的关键是法国舰队,不是军港。所以他的作战活动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实例,这就是怎样坚持自己的目的,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弥补最初的过失,进而挫败敌人的阴谋诡计。纳尔逊在他地中海的辖区内要遂行的任务很多,并且有许多事情需要他照管;但是他清楚地意识到了其中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法国的土伦舰队,土伦舰队也是拿破仑皇帝进行海上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纳尔逊的注意力毫不动摇地死盯住这支舰队,以至于他把这支法国舰队称之为“他的舰队”,这种称呼使敏感的法国评论家感到十分恼火。纳尔逊对军事形势准确无误的分析,使他更大胆地下定决心,承担了放弃军港的重大责任,以便跟踪“他的舰队”。他之所以能极其明智地进行坚决的跟踪追击,应该归功于伟大的决心。尽管由于情报不准确,和没有判明敌人运动之目的,曾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延误,但是纳尔逊如此精力旺盛地进行追踪以至当他返抵加的斯时,比维尔纳夫进入费罗尔还早一个星期。这种孜孜不倦的追踪热情,使他能及时地把他的舰船从加的斯派至布雷斯特,即便维尔纳夫坚持其计划驶抵附近港口,位于那里的英国舰队照样会优于维尔纳夫舰队。英国舰队在舰船总数上少于联合舰队,但由于及时增加了8艘富有战斗经验的战舰,使其在战略上处于最佳位置。以后我们在论述美国独立战争时,我们还会谈到与此相似的情况。英国海军在比斯开湾组成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位于布雷斯特和费罗尔两个法国分舰队之间,英国舰队在数量上超过任何一个法国分舰队,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在另一个分舰队赶来之前,与这个分舰队相对抗。这是英国当局多方面有才能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纳尔逊一心一意地追踪他所称之为的“他的舰队”。  
 
  这种有趣的一系列战略调动是于8月14日结束的,这一天维尔纳夫绝望地驶抵布雷斯特,然后又转向驶至加的斯并于20日锚泊在那里。拿破仑听到这个消息,对舰队司令大发脾气之后,又立刻下令在乌尔姆和奥斯特利茨进行一系列调动,结果使拿破仑决定放弃进攻英国的计划。 ' 投笔从戎注:此处译文有误,按此时拿破仑获悉集中联合舰队的计划失败,放弃入侵英国,将大军团调离英吉利海峡沿岸,向东行军指向中欧,投入到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利茨战役中。 ' 时经两个月的大规模追踪运动,最后的结果是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抛开这些追踪运动,就时间而论,它仍然是纳尔逊天才的标志,并在他不久之前所做的辉煌成就中得以体现。尽管当时拿破仑皇帝已经放弃了入侵英国的打算,但是英国确实是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得救的。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一下,联合舰队的毁灭,确定了英国战略性的胜利,并已不声不响地挫败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计划。 
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美国'  
'出自《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 1890  
 
 
 
 
  从政治和社会的观点来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或者更确切些说,海洋是人们借以通向四面八方的广阔的公有地,但是在这片公有地内,过去经常使用的航线,由于受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