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07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07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在希腊南部登陆呢?
  希腊和巴尔干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东方民族入侵欧洲的通道;1915年丘吉尔就想在这里开辟第二战场。
  如果盟军在巴尔干登陆,一直在观望的土耳其很可能会加入盟国对德作战。
  盟军会与南斯拉夫的铁托汇合。
  德国的巴尔干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很可能倒戈。
  如果这样,盟军就一跃进至奥地利和匈牙利,冲到德国大门口了。
  三个目标都很诱人,都会给希特勒以重大的打击。
  希特勒对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感到有些茫然。
  就在这时,德国的好朋友、西班牙元首佛朗哥大元帅在西班牙海岸发现一具英国少校的尸体和随身携带的公文包。
 


8。进军西西里(3)8。进军西西里(3) 
  

  这位少校叫威廉·马丁,是位登陆艇专家、联合作战司令部参谋,死因是溺水。
  公文包里有未婚妻写来的情书、一张银行的透支单和劳埃德银行的催款信、家庭律师的信件。
  更重要的是,公文包里还有英帝国副总参谋长给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的信、蒙巴顿勋爵给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坎宁安的信。
  这些信中透露,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但仅仅是为进攻撒丁岛和希腊做掩护。
  这些文件很快被西班牙人复制并送到希特勒手里。
  德国情报专家仔细分析了马丁少校及其携带的文件,发现马丁少校的确是溺水而亡,在海上漂浮了4至5天后被发现的。
  他携带的信件完全能够证明,他是在4月24日以后离开伦敦的。
  为什么英帝国副总参谋长的重要信件要由一位不知名的少校带到非洲?
  蒙巴顿勋爵给坎宁安海军上将的信回答了这个问题。
  信中写道:“马丁起初总是沉默腼腆,但确实有两下子。
  他对第厄普的估计比我们更为准确。
  恳请一俟进攻结束,就立刻把他还给我。”
  末了,蒙巴顿勋爵还要求坎宁安弄些沙丁鱼让马丁带回来,因为沙丁鱼在英国是配给的。
  德国人又仔细阅读了英国6月4日《泰晤士报》刊登的4月29日至30日的阵亡者名单。
  名单上的确有“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威廉·马丁”的名字和其他两位飞机失事在西班牙海岸附近丧生的军官。
  马丁少校的遗体按照军礼在西班牙安葬,他的未婚妻为葬礼送来了一个花圈和一张悲痛欲绝的明信片。
  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
  5月12日,希特勒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突尼斯战斗结束后,英美盟军将在地中海采取行动,其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最危险的地区有下列各地:撒丁岛、科西嘉和西西里;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多德卡尼斯群岛。
  我要求所有与地中海防御有关的德国指挥机关迅速密切合作;利用全部兵力和装备,尽可能加强这些特别危险的地区。
  对撒丁岛和伯罗奔尼撒的措施要优先于一切。
  德军最高统帅部迅速派出增援部队。
  一个党卫队装甲旅被调到撒丁岛,驻法的一个装甲师装了160列火车,用了7天从法国开到希腊。
  希特勒又亲自从苏德前线抽出2个装甲师,用了320列火车、9天时间开到希腊。
  他还派宠将隆美尔元帅赶到雅典,去组建一个新的集团军群。
  希特勒至死也不知自己上当了,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根本没有什么威廉·马丁少校。
  英帝国副总参谋长也根本没给艾森豪威尔写过那封信,自然蒙巴顿勋爵更没有让坎宁安帮忙买点沙丁鱼。
  这一切都是英国战略欺骗机构——伦敦监督处精心设置的骗局。
  那位“马丁少校”其实是伦敦街头患肺炎而死的酒鬼。
  英国人挖空心思编造了所有的信件,然后用潜艇悄悄把尸体送到西班牙海岸。
  就在英国人在伦敦策划这次大骗局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想出了一个对付班泰雷利亚意大利守军的办法。
  从突尼斯意大利军队的表现看,艾森豪威尔觉得意大利官兵厌战情绪空前高涨,斗志临近崩溃。
  于是下令盟军海空军连续对这个小岛轰炸、炮击6天,让守军吃不成饭、睡不了觉,动摇其抵抗意志。
  盟军在6天里把5000吨炮弹和炸弹投到了这个小岛上。
  6月11日,盟军开始登陆。
  意军似乎早就在盼望盟军到来,一看盟军上岸就纷纷缴械投降。
  11万名意军官兵没有抵抗就进了战俘营。
  西西里的最后一个大门被打开了。
  盟国大军云集北非各大港口,枕戈待旦,准备一声令下,就登船出发。
  离7月9日越来越近了。
  望着港口挤成一团的各式船只,负责海军行动的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心情越来越不安。
  他不担心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德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不足挂齿;意大利海军自1940年的塔兰托港袭击战和1941年马塔潘角海战以来,就躲到热那亚湾,畏战不出。
  即使意大利舰队敢出击拦截盟军船队,早已等候的6艘英国战列舰和12艘潜艇也足以把它打得体无完肤。
  坎宁安也不担心德意空军。
  特德将军指挥盟国空军早已把德意空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坎宁安只担心天气。
  地中海上的天气变化莫测;而盟军登陆部队的起航港口从奥兰延伸至亚历山大港。
  坎宁安必须在登陆前24小时决定是否登陆,否则有些部队会继续前进,有些则会返航。
  坎宁安需要这关键的24小时。
  但“天有不测风云”。
  7月9日中午,庞大的登陆船队距西西里岛只有12小时的航程了。
  突然,风暴骤起,海浪滔天。
  盟军的万吨巨舰左右摇晃。
  数百吨的平底登陆艇犹如一叶轻舟,时而被送到峰顶;时而被推入谷底。
  狭窄的船舱里挤满了准备登陆的官兵,空气污浊,纷纷晕船呕吐不已,一片狼藉。
 


8。进军西西里(4)8。进军西西里(4) 
  

  许多人觉得应该取消登陆返航。
  坎宁安在马耳他瓦莱塔的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如果下令返航,整个登陆计划将被推迟且暴露盟军意图不说,关键是眼下部分部队会因接不到返航命令而登陆,遭受损失。
  但如果在这种天气登陆,登陆部队和空降兵会受到无法估算的损失。
  坎宁安在地中海工作多年,熟悉地中海的海况,觉得风暴在日落或日出时就会平息。
  他终于决定:继续前进。
  23时,风暴突然平息,明月当空,风平浪静。
  这场风暴还给盟军带来意料不到的好处:守岛德意军见乌云压顶,海面恶浪滔滔,觉得盟军绝不会在这种天气抢滩登陆,便纷纷感谢上帝赐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睡觉去了。
  防守西西里的是古佐尼指挥下的意大利第6集团军,共12个师,总兵力为26万人。
  其中德军4万人,共两个师。
  意军多为强征入伍的西西里本地人,早就对这场战争厌倦了,心无斗志。
  但两个德国师则是前往突尼斯而未到目的地的“戈林”师和第15装甲步兵师。
  这两个师虽只有120辆坦克,但官兵训练有素,身经百战,斗志顽强。
  意军守将古佐尼和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都认为盟军将在西西里东南岸登陆。
  但7月初凯塞林觉得巴勒莫方向防御薄弱,一旦盟军登陆,墨西拿就岌岌可危,整个德意军就有成为瓮中之鳖之虞。
  凯塞林不顾古佐尼的反对,把第15装甲步兵师调到巴勒莫地区。
  同时嘱咐两个德国师师长:无论意军怎么样,只要盟军上岸,德军就立刻向滩头进攻,趁盟军立足未稳,把他们赶回大海。
  盟军对德军的调动明察秋毫,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军的密码。
  见一个师的德军西调,盟军将领们松了一口气,但那留下来的德军“戈林”师仍构成严重威胁。
  于是决定英国第1空降师在锡拉库扎以南实施滑翔机机降,占领一座重要的公路桥,阻止意大利惟一的机械化师“利沃那”师的反击;李奇微将军的美国第82空降师在杰拉以北实施伞降,夺取滩头对面的高地,阻击“戈林”师。
  盟军登陆部队准时、准确地到达预定海滩,几乎未遇抵抗就登上西西里。
  由西西里人组成的海岸师还未与盟军接火就崩溃了。
  士兵们一见盟军上岸,就成群结队地投降,或蜂拥到海滩上的战俘营,以求安全。
  意军降兵给盟军造成巨大的混乱,以致盟军被践踏的危险比挨子弹的危险还大。
  但空降兵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3400名美国伞兵和1500名英国伞兵乘坐366架运输机和104架滑翔机在夜幕降临后,从突尼斯起飞。
  机群在海上沿复杂的航线飞行,强劲的高空风把机群吹离了预定航线。
  这些飞行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新手,没有在夜间接近敌占岛屿的经验。
  有些飞机迷航,不是返航就是从此杳无音信。
  有些驾驶员过早地投放滑翔机。
  结果只有54架滑翔机在西西里着陆,其中12架在目标附近;另外50架落到了海里。
  飞机上的英国伞兵们没有死在德国人的枪炮下,却不明不白地淹死了。
  美国第82空降师的情况也不妙。
  美国伞兵的运气虽没有英国人那么坏,但因风速太大,零零星星地着了陆。
  盟军空降兵虽出师不利,但勇猛顽强,各自为战,并迅速向预定目标冲击。
  英国伞兵攻占了那座大桥,美国伞兵则控制了杰拉以北的高地。
  第二天天刚亮,德意军就向盟军滩头发起了疯狂的反击,空军倾巢出动,对盟军停泊在海岸附近的舰船狂轰滥炸。
  盟军飞机奋起迎战,与敌机搅成一团。
  舰上和岸上的盟军高射炮不分敌友,见着带翅膀的就打。
  一艘军火船被击中,引起大爆炸,炮弹、火箭横飞。
  其他船只急忙起锚疏散。
  德意飞机给盟军滩头造成巨大混乱,其装甲部队则差点儿把美军赶回大海。
  德军“戈林”师准备在上午9时向美军杰拉滩头发起攻击;但因盟军突袭被迫推迟。
  14时,德军发动冲击。
  坚守滩头的是布莱德雷将军指挥的美国第2军第1师、第45师和第82空降师、第504师。
  德军有最新型的“虎式”坦克,而美国第2军的重武器还未全部上岸,伞兵则根本没有重武器。
  “戈林”师的“虎式”坦克碾过第45师的一个营,俘虏了营长。
  所幸的是,德国坦克兵不熟悉这种新式坦克,结果坦克的机械故障不断,德军未能冲过遍布西西里的橄榄树和葡萄藤,把美军赶回大海。
  次日(7月11日)清晨6时,“戈林”师又发起进攻。
  装备简陋的美军不畏强敌,奋起迎敌。
  美国伞兵从背后攻击德军,第505团团长加文用“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在不到3米的距离射击“虎”式坦克。
  但坦克的装甲太厚,毫无损伤地继续前进。
  用缴获的意大利火炮射击,也不起作用。
  这时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正在杰拉的一座楼顶上指挥战斗。
 


8。进军西西里(5)8。进军西西里(5) 
  

  他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坦克冲到离海滩不足1英里(1600米)的地方,束手无策。
  同巴顿站在一起的还有位手持对讲机的年轻海军少尉。
  这位海军少尉负责海陆协同的联络,自登陆以来就一直被冷落在旁。
  巴顿不相信海军的舰炮能打坦克。
  这位少尉见德国坦克横冲直撞,美军束手无策,也不等巴顿发话,就举起对讲机,要求停泊在岸边的美国巡洋舰“博伊西”号和“萨凡纳”号及其他驱逐舰实施炮火支援。
  美国巡洋舰的8英寸大炮和驱逐舰的5英寸大炮一齐发出怒吼。
  成群的炮弹落在德国坦克群中,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
  德国坦克的第一次攻击被击退了。
  几辆美国“谢尔曼”式坦克终于开过松软的沙滩,参加战斗。
  打至14时,德军抛下16辆被打坏的坦克,慢慢向北撤去。
  美国第7集团军有惊无险,多亏了海军的帮忙,守住了滩头阵地。
  可是这天夜间,从登陆伊始就时运不济的美国伞兵又遭厄运。
  第82空降师504团2000名官兵乘坐144架C—47运输机准备在滩头伞降。
  师长李奇微采取了十分详细、特殊的措施,以免遭到己方高炮的误击。
  不幸的是,运输机群在德意飞机空袭后50分钟,在漆黑的夜空中飞抵滩头。
  刚刚遭到轰炸的美军高射炮手见有飞机低空飞来,不问青红皂白,一齐开火。
  一架架运输机被击成火炬,坠落下来。
  其他飞机歪歪斜斜仓惶躲避,慌乱中,许多飞机相撞起火。
  机内伞兵惊恐万状,纷纷跳伞。
  几分钟内,22架运输机被击落,37架受重创。
  伞兵伤亡318人,其中死82人,伤162人,失踪68人。
  美军在混乱中度过了两天,但守住了阵地。
  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没有这些混乱,也牢牢守住了滩头,并占领了锡拉库扎和奥古斯塔。
  德国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在11日的反击以失败告终。
  他知道大势已去,无法守住西西里。
  他要做的就是拖住盟军,守住墨西拿,保证德军人员和装备平安撤到意大利本土。
  凯塞林最担心的是蒙哥马利对墨西拿的威胁,急令在巴勒莫地区的第15装甲步兵师回援,与刚从科西嘉调来的第1伞兵师和第29装甲步兵师一道,死守埃特纳火山东侧通往墨西拿的要道。
  英军连续冲击,德军据险固守。
  英军苦战数日;进展甚微。
  蒙哥马利只得将主攻方向西移,从西侧迂回埃特纳火山。
  巴顿此时趁德军与蒙哥马利厮杀之际,急速西进,连克数城,在7月22日占领了巴勒莫。
  德军且战且退,使出拿手好戏——在道路和桥梁上埋地雷和炸药。
  西西里山高路险,德军处处布雷,美军行如蜗牛,英军则战而无果。
  德军趁机溜回意大利本土。
  为了迅速占领墨西拿,巴顿两次在德军后方登陆,但都太晚了。
  4万名德军和6万名意军带着47辆坦克、1万台车辆和1万吨补给品,逃出盟军布下的罗网。
  8月17日清晨6时,巴顿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进入墨西拿。
  这一天盟军占领了整个西西里岛。
  巴顿虽率先占领了墨西拿,但这场仗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荣耀;他几乎毁了自己的前程。
  他在视察医院时,竟挥手打了两个未受伤而住院的士兵。
  8月3日,巴顿跑到第1师的后方医院,看望伤员。
  巴顿每到精神沮丧时就从伤员那里得到鼓舞。
  他兴高采烈地同伤员们交谈。
  临走时发现一个小伙子蹲在包扎所附近的一个箱子上,身上没有绷带,显然没有受伤。
  巴顿问这位名叫库特的士兵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我受不了。”
  这位士兵答道。
  巴顿自己后来说:“当时我情绪很不好。
  我看到一名伤员的身体被撕裂,一些伤员生命垂危,惨不忍睹,我实在是满腔怒火。”
  这位士兵在给父亲的信中讲了后来发生的事:“巴顿将军昨天打了我个耳光,踢了我的屁股,还骂了我。
  这事可能还没完。
  你来信时不要提它了。”
  士兵一家觉得巴顿情有可原,也不再问了。
  几天后,即8月10日,巴顿又动手打了另一位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