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38章

二战全景纪实-第138章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就要过河,遭到艾森豪威尔的坚决拒绝。
  艾森豪威尔一走,丘吉尔就像孩子般地对蒙哥马利说:“既然艾森豪威尔将军走了,我现在是指挥官,咱们过河吧!”说完就叫住一艘美国登陆艇,在辛普森和蒙哥马利的陪同下到对岸。
  德军零星炮弹还时不时地落在周围,辛普森的心简直要跳出来了。
  丘吉尔毫不畏惧,兴致不减,又跑到被炸坏的韦塞尔大桥下,爬上桥梁。
  这时德军两发迫击炮弹打来,接着越打越近,好像德国人已发现丘吉尔在这儿似的。
  辛普森再也忍不住了,上前说道:“首相先生,敌人的炮兵就在前面。
  他们轰击了大桥的西岸,现在又轰击您身后的公路了。
  我无权允许您再呆在这儿了,要求您赶快离开。”
  一旁的布鲁克元帅见丘吉尔的表情像是小男孩看到别人在毁坏他用砂子堆成的城堡。
  丘吉尔抓住一根小钢梁,极不满意地看了辛普森一眼,然后依依不舍地回到船上。
  布鲁克想起丘吉尔曾说过的一句话:“有一种死法,那就是当你热血沸腾、什么也感觉不到的时候,投入到战斗中去。”
  丘吉尔过河的时候,巴顿也在过河。
  他走到浮桥上,说:“该歇会儿了。”
  说完,解开裤子,对着河水撒了泡尿。
  蒙哥马利渡河后,布莱德雷在3月25日下令霍奇斯向帕特伯恩方向进攻。
  在美军强大火力的掩护下,霍奇斯的部队向马尔堡方向发起进攻。
  德军拚死抵抗,但架不住美军的猛攻,抵抗力逐渐削弱。
  美军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在3月28日到达马尔堡,之后北上,往帕特伯恩杀去,一天竟前进了140公里。
  在北面,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在3月31日全部渡过莱茵河,顺着利珀河向东南冲去。
  两路美军如两支大铁钳,于4月1日16时在利普施塔特合拢,把30多万德军和莫德尔元帅挤在中间。
  巨钳外面的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3集团军飞速向东推进,分别直奔易北河和卡塞尔、纽伦堡。
  4月4日,事前约定,美国第9集团军划归布莱德雷指挥。
  被围在鲁尔地区的莫德尔元帅,从美军占领雷马根起,就希望希特勒能看清形势,允许他后撤。
  这位军事天才知道大难马上就要降在自己的B集团军群头上,但他却不敢向希特勒请求撤退,只向凯塞林提出自己的想法。
  凯塞林也不敢违背希特勒寸步不得后退的命令而放弃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
  就在这时,莫德尔收到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命令,指定某几个师去夺回雷马根大桥。
  可那几个师根本没有战斗力,莫德尔气得直骂:“那几个师武器都丢了,根本不行,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老是这样,大本营根本想像不到实际情况是怎样……
  当然,吃了败仗就归罪于我。”
  现在莫德尔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自己陷入重围。
  莫德尔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即3月29日,打电报给凯塞林说想守住莱茵河是“荒唐的,无效的”,必须采取行动阻止美军合围。
  面对支离破碎、土崩瓦解的西线,凯塞林只得硬着头皮同意。
  3月30日夜,德军向帕特伯恩发动反击,同美国第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3装甲师的一个先遣队展开激战。
  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和火力优于美国的M—4“谢尔曼”式坦克,把美国坦克一个个打得起火燃烧。
  美国第3装甲师师长罗斯少将正好在这个先遣队里,不幸阵亡。
 


19。百万盟军:前进!(4)19。百万盟军:前进!(4) 
  

  德国人虽打死一名美国师长,但未能阻止美军合拢。
  美军后续部队源源而至,战斗轰炸机也飞临战场上空,打得德军落荒而逃。
  德国B集团军群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凯塞林回到他在图林根的司令部,看着地图上一支支盟军推进的箭头,意识到德军西线已不复存在: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南边的G集团军群都已成为瓮中之鳖,盟军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畅通无阻。
  他知道大势已去。
  这时参谋长送来大本营的一份命令,命令莫德尔把鲁尔作为要塞来据守,不得撤离。
  凯塞林几乎要跳起来了:难道上面不知道鲁尔地区的粮食只够3星期吗?
  美军连3星期也不等。
  美国第1、第9集团军一合拢,就于4月6日向哈根方向发动突击,在14日将鲁尔分割为二。
  包围圈内的德军已无斗志。
  莫德尔的参谋长劝说莫德尔投降。
  这位德军后起之秀用一种参谋长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有责任拯救我的部队。”
  这时一名美国军使打着白旗来到司令部,送来敦降书,上面写着:“为了战士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的荣誉,为了对你国家的爱,为了贵国的未来,放下武器吧!你挽救下来的这些德国人将会为贵国人民重新得到社会地位而作出贡献,你保留下来的德国城市将对贵国人民的繁荣具有极大的意义。”
  莫德尔读罢,让人告诉军使:我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约束。
  若投降,名誉将被玷污。
  莫德尔拒绝了降书,但不想让部下毫无意义地死,让工业区被摧毁。
  他做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决定: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
  命令下达后,他对参谋长说:“作为败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参谋长没有回答,莫德尔自己回答了:“过去败将都是服毒自杀。”
  莫德尔开着他的“奔驰”牌大型指挥车走了。
  据说在一片密林中服毒自杀。
  但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也不见其踪影,只找到那辆汽车。
  第二天,鲁尔区的战斗全部停止了,315万名德军官兵成为美军俘虏。
  这是美军历史和盟军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也是盟军在欧洲的最后一战,俘虏人数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突尼斯战役。
  在30多万德军被围的时候,百万苏联红军打响了柏林战役的炮声。
  东方的炮声越来越近。
  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这些罪恶累累的纳粹元凶,都躲在希特勒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隐蔽部里,各自心怀鬼胎,忐忑不安。
  希特勒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威风凛凛的劲头,成了一个没有自控能力、唠唠叨叨的糟老头。
  希特勒把无名火撒到女秘书身上,冲她们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了。
  他们都背叛了我……
  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就没有领袖了。
  我没有继承者。
  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
  你们去想吧,谁能是我的继承者。”
  希特勒不相信失败,成天唠叨着他的往事,那些靠自己的毅力、干劲和狂热所克服的困难。
  他成天这样唠叨着,以致别人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普鲁士奠基人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希特勒又把自己比做七年战争时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已山穷水尽,可普鲁士的对手、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突然死了,俄国退出了战争,普鲁士取得战争胜利。
  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边打气,高声朗读关于七年战争的记载:“被俄国弄得垂头丧气的腓特烈大帝说,如果在2月15日运气仍不好转,他就服毒自杀。
  一谋臣道:‘英勇的国王,请您等一等,您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您那交好运的太阳正隐在云后,它即将驱散云雾照耀您。
  ’果然,俄国女沙皇在2月12日驾崩了,给腓特烈大帝的命运带来神奇的转折。”
  希特勒两眼充满泪花,静静听着。
  戈培尔接着喜形于色地说道:“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时的星象图预测,德国在1941年以前会不断胜利,然后是节节失败,直到1945年4月上半月遭到惨败,下半月将取得暂时胜利,接着是休战,直到8月才有和平。
  此后三年德国处境困难,从1948年起又东山再起。”
  希特勒没有说什么。
  他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但前线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又不能不想到失败。
  3月18日,希特勒收到宠臣、生产部长施佩尔的备忘录。
  “4—8星期内,德国经济将要最后崩溃……
  经济崩溃后,战争就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
  即使在军事上也是如此……
  我们必须尽力保持一个基础,哪怕是一种最原始的基础,使这个民族能生存下去……
  我们没有权利在战争的现阶段进行一种可以影响民族生存的破坏行动。
  如果我们的敌人要摧毁这个曾经无比英勇地作过战的民族,历史的耻辱应完全由他们承担。
  我们有责任使这个民族能在遥远的未来得到复兴。”
 


19。百万盟军:前进!(5)19。百万盟军:前进!(5) 
  

  但是希特勒对施佩尔说:“如果战争失败,这个民族也将灭亡。
  这种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必要考虑让这个民族维持一个最原始的生存基础问题。
  恰恰相反,最好由我们自己动手把这些基础毁掉,因为这个民族将被证明是软弱的民族,而未来只属于强大的东方民族。
  而且,在战争后留下的人不过是劣等货,因为优秀的人都战死了。”
  第二天,希特勒下令摧毁德国所有的工厂、电力设备、自来水厂、煤气厂、食品店、服装店;所有的桥梁、铁路和交通设备;所有的河道、船只;所有的机车和货车。
  施佩尔气得牙根发抖,恨不得杀掉这个他最崇拜的人。
  施佩尔发现了希特勒地下室的通气道,想把那种在奥斯威辛毒气室屠杀犹太人的毒药扔进去;让所有这些给德意志民族和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疯子见鬼去!
  可惜通气道太高,又有党卫队员守卫,施佩尔只得作罢。
  但施佩尔决不能让希特勒的疯狂决定付诸实施。
  他四处奔波,冒着生命危险说服各地的纳粹党政军官员,终于为德国保留下最后一点财富。
  希特勒同戈培尔这些帮凶,此时此刻时而要毁灭民族的生存基础,时而又想入非非,幻想会发生改变纳粹命运的奇迹。
  4月12日下午,戈培尔同他的助手、秘书来到奥得河畔德国第9集团军群司令部,对集团军群司令布赛和司令部的参谋们讲起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军官们早就对这位摇唇鼓舌的纳粹宣传部长不耐烦了,有人讥讽地问:“那么这次是哪位俄国女皇要死呢?”“我不知道,”戈培尔答道,“但命运之神的锦囊里有各种高招。”
  或许真让这帮纳粹元凶说着了,美国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就在这天与世长辞。
  罗斯福总统这天上午在佐治亚州温泉的别墅里,觉得身体不舒服。
  中午12时,罗斯福总统同两位表妹萨克特小姐和劳拉聊天,肖玛诺夫人在给他画像。
  一会儿,秘书送来文件让总统批阅。
  13时,罗斯福看了看表,说:“我们只有一刻钟了。”
  突然,罗斯福总统左手按住太阳穴,接着滑了下去。
  “您忘记什么事了吗?”萨克特小姐问。
  罗斯福闭上眼,用轻得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我头痛得厉害。”
  说罢身体向前倒去,失去知觉。
  罗斯福脑溢血发作了。
  15时35分,这位领导美国人民克服了大萧条、勇敢迎接德意日法西斯挑战的总统,永远离开了人间。
  噩耗传来,举世震惊。
  丘吉尔觉得犹如“晴天霹雳”;斯大林情不自禁地连连说:“为什么是这个人,这样的好人。”
  斯大林给美国新总统哈里·杜鲁门发了唁电,说:“美国人民和美国失去了像富兰克林·罗斯福这样一位世界性伟大政治家,一位战后和平和安全的捍卫者……”
  莫斯科所有的报纸都套印了黑框,城内下半旗,最高苏维埃也静默致哀。
  在柏林,戈培尔从第9集团军群回来,刚下汽车,早等候在宣传部大楼前的纳粹大小头目们纷纷跑下台阶迎接。
  有人喊道:“部长先生,罗斯福死了!
  ”戈培尔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着周围一张张兴奋的脸,又不能不信。
  这时新闻秘书泽姆勒又大声说:“部长先生,罗斯福死了!
  ”戈培尔激动得脸色发白,喊道:“拿出最好的香槟酒,这是决定性的时刻!
  我们给元首打电话!
  ”他又有点怀疑,问道:“这是真的吗?”十多个兴奋的脑袋凑过来听戈培尔打电话。
  “我的元首,”戈培尔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我向您祝贺!
  罗斯福死啦!
  星象图上早已载明四月下半月是我们决定性的时刻。
  现在恰恰是4月13日零点。
  命运已把您最大的敌人置于死地。
  上帝并没有抛弃我们,他已两次把我们从野蛮的杀人犯中拯救出来。
  1939年和1944年,您的敌人用来威胁您的死神已降在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头上。
  这简直是奇迹!
  ”史书没有记载希特勒接到这个电话后的兴奋状。
  施佩尔这天晚上在没有暖气的音乐厅里听音乐,第一曲就是《众神的末日》。
  这是施佩尔亲自安排的。
  回到办公室,施佩尔见到希特勒副官的留话条,让他立刻回电话。
  “您到底上哪儿了?元首早就在等您了。”
  一个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希特勒一见施佩尔,立刻以几个月来没有的活跃劲头迎上前,手里挥舞着一份剪报,说:“这儿,念吧!
  这儿!
  您是从来也不愿相信的。
  就在这儿!
  我一向预言的奇迹就在这儿!
  是谁正确?战争没有输!
  您念吧!
  罗斯福死了!
  ”罗斯福总统虽去世,但盟军并未停止前进,仍旧像洪水般地向纳粹老巢冲去。
  几天后,希特勒的地下室里就再也没人说奇迹了。
 


19。百万盟军:前进!(6)19。百万盟军:前进!(6) 
  

  这些纳粹元凶们不知道,英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确出现了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磨擦。
  虽远没有纳粹们想像的那么严重,但却给战后历史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磨擦的起因还是雅尔塔会议时最棘手的问题——波兰政府问题。
  1945年2月8日,三巨头终于在波兰政府问题上达成妥协:英美两国不再坚持波兰流亡政府是波兰的惟一合法政府;苏联同意在卢布林政府的基础上吸收波兰流亡政府的成员。
  三国外长达成了这样一个关于波兰政府问题的协议:红军全部解放了波兰,一种新的形势在波兰业已形成,必须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波兰临时政府。
  不久前,即波兰西部获得解放之前,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
  因此,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改组,以把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包括进去……
  莫洛托夫先生、哈里曼先生和克拉克·克尔爵士(英国驻苏大使)受命以一个委员会的资格,首先在莫斯科与现今临时政府的成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波兰民主领袖进行会谈,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政府。
  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密友李海军上将读罢这个协议,皱起眉头,对总统说:“这个文件的弹性太大,俄国人能把它从雅尔塔扯到华盛顿;也不会扯断。”
  苏联人果然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就发现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疏漏,开始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