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263章

宇宙和生命-第263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bert Hare),与达尔文齐名的进化论者华勒斯 (Alfred Russell Wallace,1823…1913),科学家克鲁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 等等。

  在这些科学家的影响下,一群学者于1882年成立了“心灵研究社”(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简作SPR),目的在结合学者之能力对超常现象做系统而科学性的研究。三年后“美国心灵研究社”(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ASPR)相继成立。

  1957年,莱恩组织了“心灵心理学协会”(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成为心灵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该会于1969年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接纳为正式会员。由此,心灵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的学术地位正式被肯定。

  根据美国心灵研究社1987年出版的统计资料,全球共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七个国家的三十五所大学在不同科系的大学部或研究所中开设有学分的心灵心理学课程,这些科系大部分是心理系,但有四所开在哲学系、三所开在宗教或神学系、还有开在社会系、社会科学系、一般科学系的;另外有二十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开设非学分的课程,几乎都开在“延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的课程中。

  在前苏联,从事心灵心理学研究的大学与机构即达三十所之多,而且苏联希望能将心灵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军事方面,故其研究经费均由国防经费中支出。东欧国家受其影响,亦均由政府出资鼓励心灵心理学研究。

  具体言之,心灵心理学现象包括超感官知觉(ESP)、念力移动物体(Psychokinesis, PK)、遥视(clairvoyance)、心理感应 (telepathy)、预知(precognition)、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离体体验 (Out…of…Body Experience) 等等。

  另外,随着心灵心理学的日渐发展,一向以严肃著称的物理学家们也开始对此重视起来,他们则称其为“心灵物理学”(paraphysics),因为超常现象中牵涉到能量、力、时间等物理学概念(4)。事实上,伴随着七十年代《心灵物理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和政府部门等机构都开始对此感兴趣。尽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科学家还是不能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然而,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他们的认识也在渐渐地改变着。

  参考资料

  1。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March 2002 v66 i1 p92(3) 

  The Scole investigation: A study in critical analysis of paranormal physical phenomena。 (Parapsychological Abstracts)。 (Brief Article)

  2。 survivalafterdeath。org/articles/other/keen。htm

  3。 thinkerstar/psi/theses/psi…ph1。html

  4。 BEICHLER, J。 E。 (2001)。 To be or not to be! A ‘paraphysic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15, 33…56。

  人体神秘现象将不再神秘:心灵心理学基础实验简介(一) 透视功能实验 

  心灵心理学(parapsychology)作为一项新兴实验心理科学始于20年代末,致力于用实证科学的方法验证人体潜能是否存在以及影响这些潜能的因素。人体潜能又称特异功能,西方称为赛(psi)现象,代表未知的意思。目前研究的赛现象主要包括两大类: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和心理致动(Psycho Kinesis)。超感知觉是指不通过五官而获得知觉信息的能力,包括他心通(telepathy),透视力或天目(clairvoyance),遥视(remote viewing),宿命通(预知未来:precognition ,回知过去:retrocognition)。心理致动指不动手不动脚而能影响,操控外界物质的能力,如意念移物,意念影响电子仪器,催芽种子等。

  经过70多年的实验研究,这些功能已被确证存在,并且科学家们日趋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功能密切联系,全部来源于现代生理科学认识到的神秘心理能量。要揭开人体潜能的神秘面纱,必须冲破久已形成的实证科学框框,重新建立一种圆融的人体及宇宙观。2001年底,著名心灵心理学家若欧(Rao,K。R。)编辑的《心灵心理学基础研究》出版,收集整理了心灵心理学主流实验及结果分析。本电子书将逐一介绍该领域研究成果,与读者共同探讨人体之迷。

  (一)透视功能(clairvoyance):Pearce…Pratt系列实验

  透视功能是指隔墙隔物看到隐蔽物或图像的能力。这方面的最经典的实验是Pearce…Pratt系列实验。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莱茵博士(Rhine,J。B。)在1934年设计了五张卡片,称为超感测试卡,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简单图案:圆圈,方框,十字,流水,星形。

  利用这五张卡片,他与其当时的助手普莱特博士(Pratt, J。 G。)对一位自称有透视能力的学生彼尔斯(Pearce, Jr。 H。 E。)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在1933年8月和1934年3月之间进行了34次,每次实验用五套卡片(共25张)。受试者彼尔斯坐在杜克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小隔间里。助手普莱特则坐在100码或200码以外的一座楼的一张桌子前,他能从窗户看到彼尔斯。实验开始前,普莱特先把手中的卡片打乱摞在一起,有图案的一面朝下放在桌子右侧,桌子中间放着一本书。

  实验一开始,普莱特用右手拿起一张卡片,并将它面朝下放在书上。此时,彼尔斯开始“看”书上这张卡片的图案。一分钟后,普莱特再用左手将书上的卡片面朝下放在桌子左边,然后再用右手拿下一张卡片。这样每分钟一张卡片,直到25张卡片全部用完。整个过程中卡片一直严格保持面朝下的状态,普莱特和彼尔斯都不可能看到上面的图案。

  一轮实验结束后,彼尔斯将自己按顺序记录的答案复制一份,密封在一个信封中,交给莱茵博士。普莱特也在一轮实验后将用过的卡片的图案按顺序记录,复制一份亲自交给莱茵博士。莱茵博士亲手打开两个信封,对彼尔斯的透视结果进行统计。普莱特和彼尔斯也用各自留下的记录进行对照,再和莱茵博士的统计结果对比以检验有无差错。整个实验过程严谨缜密,结果准确。

  统计结果表明,在总共的74轮实验,1850次透视中,彼尔斯答对率超过30%,在统计学上远远超过或然率,显著水平达10…22 。通俗地说,只凭随机猜测而不具备透视能力,受试者不可能答对30%(Rhine,1934,1937)。这一实验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莱茵博士也因此被誉为现代实验心灵心理学之父。 

  这项实验在之后又被不同科学家多次重复,都得出了相同结论,进一步证实了透视功能的客观存在(Russell,1943)。

  为什么彼尔斯能远距离隔墙看物?科学家认为神秘难解的问题在修炼界却是众所周知的简单现象。透视功能存在是因为人的松果体前半部具备着人眼睛所有的组织结构,在人的两眉之间往上一点联结松果体的这个位置上,可以有一条通道,如果人能不用肉眼,而是通过这条通道用松果体直接看,就可以具备穿透力,甚至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事物。这在修炼界被称为天目。彼尔斯很可能是用他的天目在看卡片,就难怪具备穿透力了。

  参考文献

  Rhine, J。 G。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Boston:Boston Society for Psychic Research, 1934。

  Rhine, J。 G。 Some basic experiments in Extrasensory Perception…a background,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1937,1,70…80。

  Russell, W。 Examinatiion of ESP records for displacement effects。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1943,7,104…17。

  (英文版: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1271)

  人体神秘现象将不再神秘:心灵心理学基础实验简介(二) 心理致动实验 

  (二)心理致动:高速随机数据发生仪应用实验(High…Speed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心理致动指人的意念与外界物质发生互动的现象。例如前苏联的著名异能人士尼娜·;科拉金娜就有很强的心理致动功能。在诺莫夫等科学家设计的实验中,她能在1。8米以外将实验容器内生鸡蛋的蛋黄和蛋白分开,然后又能将它们合拢。

  由于查找意念搬运物体等极为显著的心理致动现象耗时耗力,这方面的心灵心理学实验曾进展缓慢。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心理学家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了高速随机数据发生仪,用以感应人的意念。该仪器的电子元件能以每秒产生1000个随机数据的速度运行。具有一定心理致动功能的人能以意识影响随机数据发生仪的数据分布。

  实验之前,科学家先设定被试的心理致动目标,例如,“让仪器多产生+1或…1。”实验开始后,被试根据目标,用意识作用于仪器。仪器产生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其分布规律。若存在心理致动功能,数据应当呈现与实验目标一致或相近的分布趋势。

  为了使实验具有可比性,在无人以意识影响仪器的情况下随机数据发生仪产生的数据也被连续20天记录分析,检验其随机性,并与经过意识作用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检验。通过对大批被试的测试,一部分人明显具有较强的意识控制电子元件产生数据的功能。他们的意念活动能使随机数据不再随机,而是呈现与实验目标一致的分布规律。

  科学家们还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和不同的反馈条件下进行了多达400,000次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何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惊人一致:被试的思维能影响数据的产生,改变其随机性(Schmidt,1970)。

  这类实验在心灵心理学界得到大量重复验证(Schmidt,1972),人的思维与物质(机器)产生互动的事实得到公认。并且,随机数据发生仪开始广泛运用在心灵心理学的各种实验中,以追踪记录思维状况(Hall,2001)。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似乎人的意念是一种不为人肉眼所见的实体物质,或意念能操控某种物质与仪器的电极作用,从而使数据产生规律模式。从修炼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一种物质存在,只是现代科学还不能观测到它的存在形式,还不能定量测量。而且,人体通过修炼会出很多功能,功能在另外空间通过能量加持成形后,是一种极其丰富的实体存在,可以通过意念作用于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物质。这样就不难理解尼娜通过意念分开蛋黄和蛋清和其它受试者心理影响仪器等现象了。 

  参考文献

  Hall, H。, Don, N。 S。, Hussein, J。 N。, White, E。, &; Hostoffer, 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unusual rapid wound healing: A case report。 Advances in Mind…Body Medicine, 2001,17, 203…213。 

  Schmidt, H。 A。 PK test with electronic equipment。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1970,34,175…81。

  Schmidt, H。 A。 &;Pantas, L。 Psitests with internally different machines。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1972,36,222…32。

  人体神秘现象将不再神秘:心灵心理学基础实验简介(三)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上) 

  (三)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事前意图与随机双字节数据系列的相关

  具有一定心理致动功能的人能以意识影响随机数据发生仪的数据分布,那么普通人的意识或多或少也具有能量并能影响仪器呢?近几十年日趋完善的信息加工技术为研究人的意识提供了便利工具,使这方面的实验达到了前期心灵心理学难以想象的严谨和精确程度。

  仅在1956至1987年中,就有68位科学家对普通人的意识和随机数据发生仪之间的互动进行了832项实验(Nelson &; Radin,1988)。对这832项实验的综合性元分析表明,在统计计算上考虑了仪器误差、实验者误差、极端数据、无效应实验等因素后,所有实验结果显示出同样的数据倾向:虽然普通人的意念作用不如有功能的人强大,但是也能影响仪器,而且实验数据在统计意义上达到了相当显著的水平。

  这832项实验所用的工具是由商用信号器(Elgenco#3602A…15124)驱动的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信号器由半导体接口,精度放大器和过滤器组成。信号输出的频率在50至20,000赫兹之间,经精度放大器扩大后以每0。5微秒的间隔随机产生振幅在…10和+10之间的方波。这样,仪器就能随机产生不同系列的正负脉冲。脉冲经过滤器排除掉一切有规律的系列,使输出的系列全呈无规律的随机排列。即刻产生的以及累积系列通过发生仪转换为随机双字节数据,在电脑屏幕上画出图像,最后通过电子网络输出到中枢电子管理系统。

  在这832项实验中,科学家们为了确保数据的精度,使用了多种电压和热力系统,每项实验重复使用多个计数器和各种操作软件。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仪器长时间自行运转后,所有仪器无一例外地能产生与理论分布一致的多元二项分布。分布的平均数,标准差(所有数据距离平均值的几何平均数)与理论上计算的参数一致。如果普通人意识也有动力作用,实验后的数据分布应当偏离理论分布。

  实验中,仪器以每秒产生1000个随机双字节的速度运行。一名被试坐在仪器前,但不接触仪器,在头脑中想着以某种意图积累数据。被试可以使用三种意图:(1)积累多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2)积累少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3)不影响仪器产生的数据。使用每种意图的顺序或由主试随机而定,或由被试随意而定。每种意图作用下的数据由1000…5000个双字节数据系列构成。所有数据自动被电脑即刻记录,并输入管理系统。同时,数据也被打印出来,作人工统计以核对电脑数据有无误差,任何有纰漏的数据都从最后统计中剔除。

  最初12年的实验中,91位没有任何特异功能的成人被试参与了实验,积累了2497200轮的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将每种意图下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计算了数据分布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数(z score)、偏离理论分布的程度、置信区间、显着性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意图作用下两种数据分布的差异。

  计算的结果颇使这些致力于意识研究的科学家兴奋了一番。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普通人事先的意图与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产生的双字节数据系列显著相关,数据分布朝向被试的意图偏移。当被试意使仪器产生多于理论分布的字节数时,仪器便产生得多;反之则产生得少。在第三种意图下,实验数据分布与理论分布略有不同,但统计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即这种不同源于不重要的随机因素。有趣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意图作用下两种数据分布的差异之大,达到了6。99X10…5的显著水平。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后,实验数据分布与离理论分布的差距竟达7个标准差!这意味被测试的意识能毫无疑问地影响数据产生的模式。看来,普通人照样能以意识作用于物质,只是我们平常不易察觉而已。

  人体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