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语意
我释放使我的生命陷入在停滞状态中的思想理念,并看到在自己之内的更新的爱与生命。
我看到地球走出毁灭与死亡,并像一个新生的星球充满应有的和平。
在习修这一法门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已体验到内在的和平以及更高的灵敏度。
第十二课 赤红色之光
热忱之光
位置:海底轮
行星:冥王星与火星
目的与要素
你们即将完成建立一道进入行星中心的彩虹桥。当你们启动赤红色之光时,感受自己的内在油然生起创造迈向至高潜能的条件,以圆满生命道途的渴望。▓ 许多人在赤红色之光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愤怒。然而,这股能量将能治愈你们在灵魂旅程中,因生存的挣扎而产生的负面感受。许多负面感受因未能经由健康的管道来排除,而一直被压抑着。
赤红色之光是这一级次中的最后一课,我们希望你们不要过于急切地进入下一级次,我们希望你们对自己在这内在次元中所经历的,有一段吸收与融合的时间。
静心冥想与上师们的讯息
安德鲁
这是安德鲁,我们以极大的喜悦与你们的意识融合,我们感受巨大的改变正进行着。我们理解你们在光中,在灵性旅途之入门的学习中所面临的挑战。
当能量受到启动,成为一种很高、很强烈的频率时,将引导这灿烂的赤红色之光的频率进入地球。我们希望你们进入这旅程之前,能感受到自己与环绕着你们人生经验的指导灵及教师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交流与沟通经由个人的觉知与感受而各自领悟的心得。
频率是经由你们在行星中心的静默,以及与在内在次元的交流中,传送到地球的。有些人仍然感到自己与指导灵及光的委员们是隔离的。然而,也有人感受到与自己的内在导师之间,在光中沟通的力量与能量。
不要以别人的经验来评判自己。只要释放所有的疑惑与障碍。放下使你们与扩展意识隔离的罩纱。
意识像心灵一样,在恒动中不断地扩展,并持续地体验着来自各方的思想与光的振动频率。因此,在凝定中,并知道「IAM」是与内在心灵对话的存在。
许多人问道:如何从光的教师处接收真知呢?要知道当时机成熟时,当你们的疑惑全面清除时,你们自然会从许多事物上获得领悟。我们对每个学生的进展都非常满意。
向上提升进入行星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使你们释放物质次元的沉重,使你们在提升中进入内在次元,并在其中扩展与翱翔。在和平中,放下束缚你们的事物。你们已从许多方面了解到,一旦灵魂意识从身体的层面中提升出来时,它便开始感到完全的自在,感到一种畅流无阻的自由。走出沉重,进入光中。让意识经由这些次元,引导光进入地球行星。脑意识很难体会内在次元所进行的活动,不要质疑,只要在光中流动着。
观想赤红色之光的巨大力量正启动你们的生命目标。这是你们的内在意识,也是内在自我的热忱。当赤红色之光的频率进入地球行星时,便开始产生极大的驱策力。一些陷入在退化过程中的人,将体验由内心深处浮所现出来的愤怒。
无论在人类意识里,或在地球行星上,所累积的愤怒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至善的力量将能化解邪恶的势能。让光成为治愈之源。许多人担心不守律法之人所做出的种种非人道的行为,如残杀与暴力,将带来许多的不平衡。要知道,每一种由愤怒之心所引发的行为,都将在特定的时空中面临因果的平衡。你们只要将光的力量传送出去,以提升并放大较高目标即可。
要你们的心意识真正体验并理解目前的运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内在自我中尚有许多制造疑虑的影像。释放一切,让神性呈现。放下自我,在光中翱翔。当你们与光合成一种势能,一种频率,并引导这能量进入地球行星时,你们便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引导自己进入正面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正义将破除负面的事物。
防止动荡与混乱是明智的,为困难时期做准备是合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光的能量与较高次元的意识进入人类的心识。地球上造成伤亡的战斗势能,需要靠人类心识的力量来突破。与较高思想频率共同运作,将使你们在与亘古智慧的连接中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们以极大的喜悦与你们沟通,为的是唤醒人类的至高目标。能与众多的心识与灵魂体验这内在次元,是我们最大的喜悦。你们已走过许多生命的挑战,现在的你们,无论是身体、情绪或理性思想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一切事物都在趋向其自身的完美。
经历了频率的改变,你们的灵魂所焕发的频率都已更为明亮。然而,要知道一切事物都在持续进展中。一切事物的内在元素都朝着更高更细致的方向提升。当你们的思想改变时,经由你们的日常生活,你们便已确实地在改变你们周围的环境。你们是光的讯息使者,正体验着与一些尚未觉醒之人的内在交流。
走在和平中,要知道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把你们与基督圣灵之爱隔离。进入和平中!
灵性照顾所谓的「灵性」主张,恰好与196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第四势力──一门探索人类精神层面经验的「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所主张的「灵性需求」不谋而和;认为人的身心之外,别有超越身体与思想的「灵性」存在。它不止于探究人本心理学──以人为中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以宇宙为中心的灵性或超越性需求作为理论体系,更着眼于超越性经验与价值的研究;并且认为一个人如具有灵性特质,他在面死亡的痛苦意识时,并不会削减他对生命的欣赏及重视(注3)。超个人心理学这种灵性需求的主张,对临终者的心理辅导应该有正面的意义与价值。
但是,不论是灵性照顾或超个人心理学所主张的「灵性」问题,都是来自基督宗教的文化传统。如此一来就与不同的人生观或信仰,如佛教的「佛性」主张就有些格格不入,认为超个人心理学的「灵性」及「真我」的生命观都与佛教的「无我论」、「缘起论」不同,而另外主张「觉性照顾」(注4)。其实「灵性」或「超越性」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梵」、「佛性」、「菩萨心」、「真性」、「本来天性」、「本来面目」等,都属超个人心理学所谓的精神性(spirit)层面,皆是人的超越性需求(注5)。此外,超个人心理学与佛教的死亡观看法相似,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本文将从「超感官知觉」来看超个人心理学与佛教中的濒死经验,及其灵性─佛性如何可能成为临终关怀或宗教心理辅导。
二、超心理学的濒死经验与超感官知觉
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许多濒死病人有更多起死回生的机会,也引起心理界想要对这些从「鬼门关」归来的临死经验作研究的兴趣。据Ring(1984)的研究指出,「濒死经验」(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的核心经验包括五个不同的时期:1。非语言可描述的极度平静及满足的感觉。2。与肉体分离的感觉。3。黑暗的隧道。4。明亮的金黄色和平静的颜色。5。进入此明亮的光中。(注6)心理学家肯尼斯.林因(KennethRing)
曾经访谈过逼百零二位生命垂危及重病或创伤中生还过来的人。其中有四十九位符合他深度或中度濒死经验的条件,发现那些经验的人都有一些类似的感受,如:平安和健康的感觉、与自己的身体分离、进入幽暗之中、看见亮光、进入光明。其它较不普遍的现象,如回顾自己的一生、与某一种「存在」相遇、遇见已逝的爱人(注7)。另外,据一些曾经濒死经验的人说:「那些曾经濒临死亡,又重返人间的人说,在他们濒临死亡的时刻,一切都慢了下来,然后逐渐停止。例如几乎溺水的人,都能觉察到他们的手臂在拍打着水,水泡上升到遥远、发亮的水面,而这些都是慢动作,像梦境一样。曾经掉下悬崖的人,也回忆他们在空中的短暂时间,似乎有一千年那样长,而且他们也常常会在一瞬间,看到他们的一生在面前展开。这些人已经抵达了时间的尽头;在那个时刻,出现了永恒的微光。」(注8)
不过,濒死经验会随着临终者的心智地图(mental map)及其世界观(worldview)而有所不同的描述。近年来,从大量的问卷调查与研究中,学者们将临死过程约略的整理如下:首先,濒死者感觉自己离开身体,浮游于上,看着自己与别人(一般称为「体外离脱」),但无法与别人沟通。然后通过隧道,见到光、河川、花园、山,与某人(可能是亲友或某信仰对象)相会,听到呼叫自己的声音或音乐。各个步骤出现状况因人而异,不一定每个人都会经历同样全部过程,而且有些会因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种族社会有所不同的描述与解释(注9)。
佛教经典中也有类似的濒死经验,但这认为是一种体外脱离临终幻境现象,临终者神识愈不清时,便容易产生,如《净土三时经》所说:「若人造善恶业,生天堕地狱,临命终时,各自迎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应生天上者,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言;若为恶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盾、矛、戟、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所作,得见果报,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冶之。」
又如《瑜珈师地论》中所云:「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若作上品不善业者,彼由见斯变怪相故,流汗、毛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晴咀沫,彼于尔时如是等变怪相生。」
目前,对濒死经验研究较为深入的乃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所谓的「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ESP)的研究(注10)。项退结教授(他本人也曾于1953至1954约半年之久,在因士布鲁克大学精神病院中从事研究,证明确有其事,对受过电击治疗的病人有更大的超感知觉)对于临终经验认为脑既然还没有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死去。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才会听到医生宣布他的死亡;当然他更有能力产生梦境,甚至也可能发生一些第六感现象。也可能是面临死亡者的深层意识或潜意识会格外活跃,因而使荣格所谓的「集体潜意识」中「原型」(Archetypes)的象征功能更为活跃(注11),并认为在身心状况达到一定的状态之下,凡夫俗子确有一些通常并未施展出来的超感知觉潜力(注12)。超感官知觉的研究,证明了人类实具有的一种向自然世界的已知规律挑战的能力,这能力就是超个人心理学所强调的人有超越性或灵性之潜意识。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濒死经验及其灵性的临终心理辅导
一九六○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第四势力──超越人本或超个人的「超个人心理学」,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应用东方心理学体系(尤其佛教、瑜珈的修行),并着眼于超越性经验与价值的研究,且不止于探究以人为中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为目标,更以宇宙为中心的超越性或灵性需求作为理论体系(注13)。「终极的人性能力和潜能(Ultimate human capacities and potentialities),并特别关怀终极价值、统一意识、高峰经验、出神、神秘经验、敬畏 (awe)、 存有、自我实现、本质、极乐(bliss)、惊 奇 (wonder)、终极意义、自我超越、精 神、一体性、宇 宙 性 觉 (cosmic awareness)。。。。,和相关的概念、经验和活动。」(注14),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具有四种层次:(1)生理层次,(2)情绪层次,(3)理性层次,(4)灵性层次(超理性或超越性),并认为如此模式才能忠实地反映出人类的普遍经验,而且符合人性。不应该如早期心理学家为使心理学成为科学,采用牛顿与笛卡儿的观念为物理学的典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认为物质是宇宙的基础,因而不仅废弃了「灵魂」,也整个否定灵性层次(注15)。可以说,超个人心理学这座学术大厦的基础就是在「灵性」上建立起来的。
超个人心理学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三势力心理学派,主要在于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他提出了人天生有灵性或超越性的最高需求,并且认为如果缺乏这最高需求「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注16)、「会酝酿成灵魂之病」(注17)、甚至说「我们这一个世代的痛苦大部分都源自于这灵性的空虚。」(注18)鉴于过去1940年代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自我心理学,导致了过度强调自我的偏差,造成狭隘而流于自私或唯我主义(注19)。马斯洛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他曾说:「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敬畏之情。。。。」(注20)。马氏所谓「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指的就是灵性。更在他去世前一年(1969),更发表了著名的‘TheoryZ‘ 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灵性或超越性为最高需求(注21)。关于人性的最高需求,他说:「人有一更高级超越的本性,这是他的存在本质中的一部份。」(注22)
又说:「灵性生活是存在本质的一部份,也是人性的界定特质,人性缺少了它便不在是完整的人性,它是真我、自我认同、内在核心、特殊品类及圆满人生的一部份。」(注23)
马斯洛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人的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他将「高峰经验」或「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注24)。然而,超个人心理学所提出的「灵性」,经常被误解为属于宗教经验;虽然宗教经验不过是各种超个人(灵性)经验中的一种形式而已,也就是说,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灵性)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灵性)经验都属于宗教经验。」(注25)但是他们也不否认宗教必须隐含着灵性的层次,如:「灵性(超越)的层次属于基本人性,是人类共具的普遍经验,人们可以宗教式地诠释这一层次的现象,许多伟大的传统宗教即是如此。」(注26)
「宗教却必须隐含着灵性的层次,人类历史上近乎普遍存在的宗教现象,正显示出几乎全人类都肯定人内的灵性层次。」(注27)
而马斯洛提出灵性为人性最高需求的理论,事实上同时也意谓着人类有宗教需求的心理倾向,他说:「所有的人在不经意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他们很渴望别人能认识自己的存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能认识并接纳完整、丰富且复杂的我。如果我们在世人之中找不一个能这样接纳我的人,那么便会有强烈的倾向去设计和创造一个肖似于神的形象,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个超自然之物,来做为我的接纳者。」(注28)
马氏对灵性最高需求的诠释,类似「实用主义」的观点,认为宗教有心理上的功能。尤其在面临死亡时,对肖似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