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915章

宇宙和生命-第915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粒子对于小一层的粒子来说是穿透的,这个粒子层次之间的空间是极其广阔的。比如说原子里的原子核,他所占的空间只是整个原子的几万分之一,这是科学家做实验证明过的。

  因此“以太”这样的东西本身就是弥漫一切的比分子微观的物质,如果他组成物体的话,密度是非常大的,然而又比分子的颗粒小,因此不但不会把人“卡”住,反而会穿透。为什么麦克生的光干涉实验证明“以太”不存在?因为我们以分子做成的仪器观察到的光任何的现象都会被分子的时间场制约,这个制约限制了科学家的观察能力。

  不是只有我们肉眼看得到的地方有物质,因为我们肉眼只能看到分子这一层,还是最大的分子这一层。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看不到的,然而那里有空气分子,像空气这种稍微小一点的分子人的肉眼就看不到了。我们观察太空,看起来一片黑,就说那里是真空,其实那里的分子只是又比空气更小一层,不但是肉眼看不到,就算是仪器也侦测不出来。

  地球外面的分子比地球上的微观,这是一个层次的划分,所以天上的人看到地上的人不管你从台湾飞到美国或飞到南极,他都觉得好像是蚂蚁在爬,因为只能在一个大气层的范围内走。这个大气层是很薄的,科学家说,如果地球像一个苹果一样,大气层比苹果皮还薄。

  有人说:“现在的太空船可以飞到地球以外啊”,是这样没错,可是太空人没办法长期待在太空中,他必须依靠维生设备。地球这个空间是一个神安排好的环境,里面的人身体有什么结构,就会安排适合人生存的环境,超出地球这个大气层,就不是这个环境的生存空间了。太阳系的每个星球除了月球以外,都有生命,只是有些在另外的空间与层次,而大法也为每一层次的生命开创了生存的环境。

  太阳光的成分有许多对人是有害的,是因为人的身体结构里面的分子成分并不足以承受如此高的能量,比如说紫外线、伽玛射线等等高能宇宙射线。地球的大气层就是保护人的生存环境而生的。其他行星的大气层也维持了那儿生命的环境,使生命能接收到适合的太阳光。

  超出了太阳系,又是一个层次的划分,在那儿的物质更微观,而且超出太阳系范围的空间更大,当然是更大的世界。在那儿的生命看到银河系里许许多多的太阳系,觉得像是许许多多放在玻璃球里的小世界,像玩具一样,里面的人看起来忙来忙去的,也不知道在那么小的玻璃球里有啥好玩的。

  科学家知道太阳系与太阳系间的距离是相当远的,银河系与银河系之间的距离更远。大法限制了生命的层次范围,低一层的生命想往超出他生命层次的范围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被限制在地球表面上移动,而三界内一切生命都被限制在太阳系的范围生存。而这个极遥远的距离也代表了越往高层生命的活动范围越大,高层生命世界的巨大与壮观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超出银河系的空间,那就更广大了,而且物质也真的更微观了。太阳系的“真空”偶尔还有一两块像小行星一样的碎片,银河系的“真空”也还有一些像是星云一样的气体。超出银河系空间的真空,就真的是一片黑暗了。然而只是物质变得更微观而已,并不是那儿没有东西。在一个极微观物质的空间,大的分子是不容易存在的,他没有相对应的生存环境。

  微观的物质也有类似我们分子世界里的声波的传递,因此光的传递在微观物质中会很快。然而在不同的微观物质中,光传递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光在宇宙的空间走也是忽快忽慢的,决定于在那个层次空间中受到时间场制约的物质的运动。

  前面只说到银河系以外这一层,而这个小宇宙又是由无数的银河系构成,更大的宇宙结构科学家还观察不到,然而这只是一个横向空间层次的划分,还存在着纵向的空间连结。

  宇宙实在太庞大了,宇宙里的天体星辰生命与万物必然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法则或者精神特性,东西方的古老宗教就是证悟这个法则或者精神特性的不同的道路与方法,道家称之为道,佛家称之为法,西方宗教称之为真理,我们则称之为大法,宇宙之大法开创一切生命的生存空间与境界,任何生命的境界比起这个庞大的宇宙,只能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任何生命如果偏离了创造自己生命的大法,摆不正生命与法的关系,甚至把自己看得比大法更伟大,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是最可悲的事情。

  宇宙之特性真善忍在制约均衡着从最宏观到最微观的一切时空。 

  浩瀚宇宙,万古流转,无生无灭;无边苍穹,云海争奇,星汉灿烂…… 

  人类在宇宙中显得是如此渺小!在时间上,宇宙对人来说几乎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宇宙对人来说又是无边无际的。时至今日,自然科学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150亿光年之外,使人类对宇宙的空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宇宙的历史,仍然知之甚少。 

  宗教与神话传说把宇宙、人类的历史推到更为久远的洪荒岁月。然而由于年代的久远,口耳相传中的以讹传讹、添加附会,以及社会观念的变更,人类已经难以正确理解这些宗教与神话传说的真实意义了。 

  其实,很多传说是确有其事,只是现代人不能相信。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与视角来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宗教与神话传说中竟蕴藏着宇宙的真实……

  宇宙的起源——盘古开天地 

  人生于世,置身广阔天地,放眼幽深昊天,思及寰宇星辰,只觉奥妙无穷,玄机无限。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千百年来,无数睿智圣哲耗费精神,都想探求她的真谛,却都不能找到一个圆满的解答。时至今日,科学与技术都很发达了,但是这个疑问似乎仍旧难以解开。浩瀚宇宙的造化神工仿佛将永远是人类的不解之谜。 

  然而,人类的求索不会停步,先知与众神也在似真似幻之间向人类开示着宇宙的源起。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留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它从神话的角度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一)

  三国时徐整在《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中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就是说天地最初混沌一团,象一个鸡蛋。盘古孕育其中,一日九变,日渐长大。然后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地。盘古就站立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随天地而变化。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极厚,二者再也合不上了。 

  南朝梁昉在《述异记》中又载:盘古死后,身体各部分化为世上万物,呼出的气变成云,声音变为雷霆,左眼变为太阳,右眼变为月亮,手足与躯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土地,头发和胡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与汗毛化为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化为金属、石头,汗水化为甘霖。世界从此诞生。

  无独有偶,除了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把宇宙说成象一个鸡蛋,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传说。如中国的彝族,在他们的传说中说,宇宙是里埃罗波赛神下的一个蛋,蛋中有天、地、日、月、星辰、风雨、动植物及人等生命。又如中国纳西族《东巴经》中记载:宇宙最初是由声和气两种东西组成的大白蛋,再由蛋中生出五行万物、神鬼众生。 

  此外,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国家也有把宇宙说成是一个蛋。如芬兰神话传说,宇宙是个大蛋,从蛋中生出了自然万物。在西非,“马里”的多贡人只信奉一个天神——埃玛,他们认为埃玛创造了世间万物。最开始的时候,埃玛住在一个巨大的象鸡蛋一样的东西里,整个世界还是一片混沌状态,水、火、土、气蕴涵其中。在接连七次大爆炸之后,这四种物质开始形成生命。气流吹到火上产生火花,水渗進土里,植物开始生长,从此宇宙万物出现了。 

  宇宙是按照“成住坏灭”循环往复的规律发展的。每一次宇宙在“成住坏灭”中走向毁灭时,宇宙就会被炸毁重造,然后新的宇宙继续“成住坏灭”的过程,坏了以后再炸毁重造,再继续新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小宇宙当然庞大无比,但其整体形状在大宇宙中看确实形如鸡卵,是球形的。宇宙本身具有生化万物的机制,然后就象婴儿的孕育过程一样,造化之功在小宇宙中创造出层层天界以及无数生命。 

  盘古开天地讲的其实是小宇宙“成”的过程,而人想象不到,以为他开的只是地球和周围的日月星辰,其实是更大范围的小宇宙,“我们的地球呢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身体里边细胞的一部分。”人的身体是要新陈代谢的,每过一段时间,旧的细胞被代谢掉,然后产生新的细胞代替它们。盘古宇宙的身体也要新陈代谢,他的身体代谢就是一定范围的天体的毁掉重组。我们的地球按照代谢规律,每过一亿年要毁掉重组一次,所以每一期地球的时间都是一亿年。《圣经?旧约》中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就是最近的一次重造地球的过程。 

  (二)

  神话充满了人的想象与附会,神迹的伟大不是人能理解的,于是宇宙中一个久远的传说只能成为儿童们启蒙时代的幻想故事。其实,盘古开天地的事是真的。 

  东方文明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宇宙久远的开端和人类沧桑的起源。

  西方文明则以《圣经》的形式记载了上帝创世造人的故事。《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又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从此,人类开始在这个地球上生息繁衍……经典不同于神话,虔诚的信徒们竭力把心中的真理向全世界传播,到了近代,终于引来信仰科学的人们的种种质问和反驳。尤其是进化论推出以后,信仰科学的人们说:任何事物都要通过进化产生,人是进化产生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信仰宗教的人们面对进化论发起的进攻不知如何反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信仰科学的人们又说:既然上帝造人不可信,那么上帝创世也是不可信的。这是一个连环推导,信仰宗教的人们既然不能驳倒进化论,自然也难驳倒其进一步的推论,只能作出一些勉强的辩解。好在科学虽有所昌明,但对宇宙、人类的起源还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答,破而不立,也显无力。

  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时至今日,科学与宗教的争论仍在继续。

  二

  其实,种种事实都在证明着进化论是错误的,进化现象根本就不存在。

  一八五九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一些零散的事实,提出了进化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昔日被进化论“解决”了的很多问题又重新被人提起,许多人发现了进化论存在的众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从理论上证明进化论并不能成立。

  (一)

  进化论乍一看似乎很对,实际上问题重重。进化论的形成是这样的,达尔文看到不同物种之间有其相似性,就提出这样一种假设:一个物种可以进化成另一个物种,而另一个物种还可以进化成第三个物种。复杂的生物界就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但是相似就一定是进化来的吗?答案是不一定。它可能是进化来的,也可能不同物种在各自产生时就是相似的。进化论其实犯了个循环论证的错误。让我们来看看进化论的论证逻辑。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论,形象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前一句在逻辑上没有问题(当然,逻辑上没问题不等于合乎事实),后一句就是狡辩了。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更清楚些:“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为甲比乙小,甲就一定是乙的弟弟。”一听后面就不对,因为甲比乙小,可能甲乙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还可能甲是乙的叔叔呢(如果甲辈份大)。

  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不予深究,也是因为深究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似是而非的“循环论证”贯穿了整个进化论,人们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了。然而当我们严格地分析起来,都会大吃一惊!即便不十分懂逻辑的人也能发现这种证明是在诡辩。

  (二)

  其次,进化论如果成立,那么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连续状态为什么不存在呢?进化论说人是猿猴进化来的,那么人与猿之间的中间状态为什么没有呢?照理说每一个物种都在进化,不同物种中的每一个体也在进化。不同个体的进化阶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进化在先,有的进化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每一个进化阶段的物种都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看到任何两个物种之间的存在细微差别的生物群的存在,人与猿之间有细微变化的不同阶段猿人也应该存在。然而我们却看不到。

  举个例子来说,猴子与人的一个很大的形象差别就是猴子的吻非常突出,而人的吻则不突出。假设猴子的吻是刻度尺上的零点处,那么人的吻则往内缩了5cm或6cm。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别看他人五人六的,……”意思是“别看他象个人样……”然后再说些贬低他人的话。假设猴子的吻往内缩了5cm或6cm,就进化成人了,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进化过程。

  假设有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猴子都在进化,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其进化程度可能也不同。当第一个地区的猴子的吻往内缩了1cm,可能另一个地区的猴子的吻还处在零点处。当第一个地区猴子的吻往内缩到2cm的时候,可能第二区猴子的吻往内缩了1cm。当2cm缩到3cm,1cm缩到2cm的时候,可能第三个地区的猴子才缩了1cm……以此类推。当第一个地区的猴子终于完成全部进化过程,其它地区的猴子可能还处在4cm、3cm、2cm、1cm的中间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猴子进化成人,但是也不断有新的猴子加入进化过程,人与猴之间的中间状态不会突然中断。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过程始终在进行着,那么在人类的进化史上,除了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人与猴的中间状态,吻内缩了4cm、3cm、2cm、1cm的猿人都应该始终存在,为什么找不到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Phillip Johnson)被誉为是最有资格批判进化论的人。他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Warren)的助手,专长是分析明辨律师在辩论时所用的词藻和逻辑。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随及意识到里面充满着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