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山之石 >

第1章

我山之石-第1章

小说: 我山之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山之石
作者:易中天

第1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1)
  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 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 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 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 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 其他人,也都这样吧?
  ■ 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
  ○ 对不起,先打断一下。你说〃孔子最先发表救市主张〃,难道老子不在前面?
  ■ 恐怕有两个〃老子〃,或者至少有两个。孔子曾经问礼的那个,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时。写《道德经》(《老子》)一书的,我想应该在孔子之后。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一下《老子》和《论语》两书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简单地说,《论语》只是自说自话,基本上没有对立面;《老子》却是多处批判儒家,以儒家为靶子。批判者总是在被批判者之后,这是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处走》,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也有说明。
  ○ 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为当时〃天下无道〃,社会出了问题,得有人来〃救〃,来发表〃救市〃的主张。这就有了先秦诸子。但如何救,救什么,问题出在哪,观点不同,说法不同,方案也不同。这就有了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是不是这样? 
                  第2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2)
  ■ 也是也不是。天下无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们讨论的问题,也不全是这个。不过,救市,确实是焦点。
  ○ 核心就是〃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 也不光是〃拿什么来救〃和〃怎么救〃的问题,还包括〃救不救〃。实际上,也有主张〃不救〃,或认为〃没救〃的。
  ○ 为什么?
  ■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
  ○ 这是什么人的观点?
  ■ 孔子时代的隐士。他们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简称〃前道家〃。孔子为什么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因为有个隐士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你们又和谁一起去改变?你们与其像孔子那样〃避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避世〃。避人,就是拒绝与那些坏人合作;避世,则是拒绝与整个社会合作。为什么拒绝与社会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救嘛!
  ○ 天下无药可救,又怎么样呢?
  ■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 这又是谁的观点?
  ■ 墨子时代的杨朱。杨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庄子。这三个人,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 这可以说是〃要救市,先救己〃,对吧?
  ■ 可以这么说。而且,杨朱、老子、庄子都认为,现在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他们的结论也很简单:别救。
  ○ 不救怎么行呢?不救又怎么办呢?
  ■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张〃救市〃。其实道家也不当真〃见死不救〃,而是认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们那样救。在道家看来,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乱〃。因此,要紧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第3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3)
  ○ 不救之救? 
  ■ 是的。
  ○ 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 当然。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急功近利
  ○ 那么,先秦诸子,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他们留下的思想,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的遗产〃吗?
  ■ 马马虎虎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要讲清楚,先秦诸子争论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留下的遗产也极其丰富,绝不仅仅是一个〃救市〃问题。不讲清楚这一点,那些吹毛求疵故意找茬的,又要来骂我们〃不严谨〃、〃伪学术〃了。
  ○ 也不必如此小心吧!
  ■ 倒也不完全是怕挨骂,而是不希望我们的读者太急功近利。继承思想文化遗产,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把先秦诸子和当前的金融风暴直接联系起来,也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庸俗化。因此,如果硬要说先秦诸子留下的是〃救市者的遗产〃,我必须说清楚三点。
  ○ 哪三点?
  ■ 第一点,先秦诸子救不了咱们当前这个〃市〃。别以为读一下《论语》、《老子》什么的,这金融风暴就挺过去了,就化险为夷了。更别以为先秦诸子的那些〃语录〃、〃格言〃,拿过来用就能立竿见影。没有的事!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一种典型的巫术思维。你见过以前经常贴在电线杆上的那些字条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有那么灵的事吗?
  ○ 第二点呢?
  ■ 第二就是当前这场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迟早会过去。人类社会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脆弱,不会顶不住的,读不读先秦诸子都一样。读,会过去。不读,也会过去。
  ○ 哪又何必要读?
  ■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尽管当前这场危机可以渡过,这场风暴也会过去,但还会有下一轮的风暴,下一轮的危机。我们人类,命中注定只能在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进程中前行。有前进,就会有后退;有胜利,就会有失败;有成功,就会有挫折;有辉煌,就会有暗淡。危机永远存在,风暴还会再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思想准备比没有思想准备好,有思想武器比没有思想武器强。
                  第4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4)
  ○ 我们中国的先秦诸子,就提供了这样的思想武器?
  ■ 提供了。因此,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候,我主张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先秦诸子。将来,世界风平浪静,重归太平,我更主张这样做。
  ○ 为什么这样说?
  ■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先秦诸子留下的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应对变革的思想方法。有了这些思想方法,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比方说,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当时是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世界的。
  ○ 应该是些很管用的办法吧?我也很想知道呢,能不能讲讲?
  ■ 又急功近利了不是?别老想着有什么屡试不爽的办法,拿过来就能用。实话实说,我们现在之所以弄得问题多多,原因之一,就是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不管讲什么,都要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职务升迁等等挂钩,不挂钩没人听。周易禅宗,先秦诸子,《水浒》、《三国》、《红楼梦》,都看出〃职场三十六计〃来了,还美其名曰〃国学〃。其实八竿子打不着,也未必管用。告诉你吧,那都是些〃披着羊皮的黄鼠狼〃,至多是一些〃术〃。先秦诸子留下的,可不是那样的东西。
  ○ 那你说他们留下了什么?
  ■ 道。他们留下的是〃道〃,用来拯救当时世界的,也是〃道〃。天下无道,则唯道可以救之。所以就连最实用主义的法家,也留下了〃道〃。当然,法家也讲〃术〃。儒、墨、道、法四家当中,法家是最喜欢讲〃术〃的。但法家是讲〃术〃也讲〃道〃。他们留下的遗产当中,最宝贵的也是那些〃道〃。实际上,先秦诸子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们的争鸣虽由〃救市〃而起,他们的思考却超越了这个话题,想得更深刻、更长远。
  ○ 怎么深刻,怎么长远?
  ■ 面对当时必须拯救的世界,先秦诸子至少考虑了这样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社会?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制度?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文化?还有,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他们的反思。也就是说,面对当时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对那四处着火的混乱局面,先秦诸子并不是急吼吼地端着一盆水就去救。他们还要想,好端端的世界,为什么会起火?火势为什么会蔓延?怎样才能真正扑灭?扑灭以后又该怎么办?国家究竟能不能长治久安?人民究竟能不能世代幸福?这才是他们真正要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才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第5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5)
  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成王败寇
  ○ 那么,先秦诸子又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
  ■ 事情既然因〃救市〃而起,当然首先得弄清楚这个〃市〃为什么要〃救〃,社会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也就是〃为什么会起火〃和〃火势为什么会蔓延〃,等等。
  ○ 问题出在哪里呢?
  ■ 也有不同看法。道家的观点,是根本就不该有〃市〃。没有〃市〃,也就不必〃救市〃。
  ○ 这个你前面说了。
  ■ 以后也还要再说。
  ○ 道家以外呢?
  ■ 道家以外,大体上是儒家认为问题出在人心,法家认为问题出在制度,墨家认为问题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
  ○ 那他们的〃救市方案〃也不相同吧?
  ■ 当然。儒家认为问题出在人心,因此主张〃安心〃;法家认为问题出在制度,因此主张〃改制〃;墨家认为问题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因此既主张〃改制〃,也主张〃安心〃。
  ○ 墨家好像全面一点。
  ■ 也很深刻。制度的问题在哪,人心的问题在哪,墨家都说到了点子上,很到位。但同时,先秦诸子中,最不成功的也是墨家。
  ○ 墨家为什么最不成功?
  ■ 因为他们的办法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 这就怪了,怎么会这样?
  ■ 这只能以后再说,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吧!你喜欢读侦探小说吗?侦探小说里面的那些大侦探,都是这么说话的。
  ○ 最成功的是谁?
  ■ 法家。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就是法家设计的。
  ○ 为什么法家会成功?
  ■ 因为法家的办法最管用。秦王国最后能一家独大,秦始皇最后能兼并天下,靠的就是法家的主张。我们知道,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救市〃。谁的办法能解决问题,谁就吃香。所以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就将法家的学说钦定为国家意识形态。
  ○ 但是汉武帝以后,国家意识形态是儒家的学说呀!
  ■ 实际上是两家〃共同执政〃。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法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 这么说,儒家学说也是管用的?
  ■ 不管用。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一样,也救不了〃市〃。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说诸侯,荀子著书立说,然而谁都不听他们的。为什么?不管用嘛!有趣的是,在后世,儒家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第6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6)
  ○ 当时不香后世香?
  ■ 正是。
  ○ 奇怪!这又是怎么回事?
  ■ 这是一个〃秘密〃,也只能以后再说。
  ○ 道家呢?
  ■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之前,曾经一度是〃执政党〃。之后,就成为〃在野党〃,不过是〃合法〃的〃在野党〃,所以有时候也成为〃参政党〃。他们的影响,仅次于儒家。
  ○ 道家的办法管用吗?
  ■ 也不怎么管用。道家根本就反对〃救市〃,岂能管用?不过当真〃崩盘〃以后,就用得上了。比如西汉初年,统治者〃贵黄老,尚无为〃,便造就了〃文景之治〃。但如果要〃救急〃,也是不管用的。
  ○ 墨家呢,也是〃参政党〃吗?
  ■ 墨家最惨,变成〃地下党〃了,影响也是最小的。
  ○ 如此说来,墨家最差?
  ■ 怎么能这样说?事实上,墨子对当时社会病症的描述最准确,诊断也最到位。而且,他的〃救市方案〃中蕴含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都非常可贵,甚至极其宝贵。他的理想,也是最美好的。相反,最成功的法家,反倒问题最多。
  ○ 你这样讲,我真是听不懂。
  ■ 怎么听不懂?
  ○ 墨家的诊断最到位,方案却最不可行;理想最美好,影响却最小。儒家的办法同样不管用,影响却最大。道家的办法有时候管用,影响却次于儒家。法家的办法最管用,也最成功,却又是问题最多的,影响也没儒家大。这都是一笔什么乱七八糟的〃狗肉账〃?
  ■ 按照某些人习惯了的那种思维方式,是听不懂。许多媒体都问我,你讲先秦诸子,最喜欢哪一家,最赞成哪一家,哪一家对我们今天最有意义?我回答说,根本就不能这么问!讲先秦诸子,最忌讳的是三条,一是急功近利,二是非此即彼,三是一家独大。最成功的不一定就最正确,不管用的也不见得没影响。同样,变成〃地下党〃,也不等于没道理。继承思想文化遗产,绝不能搞〃成王败寇〃那一套。
  ○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 是其是,非其非,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先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然后再把其中可以继承也应该继承的东西,都继承下来。
  ○ 那你打算从何说起?
  ■ 直接的起因既然是〃救市〃,那就先说当时的社会怎么出问题了吧! 
                  第7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1)
  贰 〃资产重组〃之痛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 关于这一点,最好看看墨子的描述。
  ○ 墨子怎么说?
  ■ 九个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国相攻,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侵略;家相篡,就是家与家之间相互掠夺;人相贼,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总之,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国际关系也出了问题。
  ○ 那时也有国际关系吗?
  ■ 有啊!我们现在叫做〃中国〃的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天下就是〃天底下〃,也就是〃全世界〃。这个〃全世界〃,或者说〃天底下〃,由许多国家组成,比如齐国,比如楚国。他们都是独立或半独立国家。西周的时候半独立,战国的时候全独立。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军队和元首。他们的元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