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周南深深地吸了口气,极力平静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非常感谢中国犹太人对政府的支持,我想组建犹太军团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孙百里的首肯才可以。”然后,他微笑着说道:“他肯定会同意的!”
第九十一章 固守南京
送走了罗思柴尔德,杜周南立即发报给孙百里,把会谈的内容和自己的意见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他知道前线形势紧张,孙百里作为军长,要对数万人的生命负责,肯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后方的事情就尽量不麻烦他了。孙百里在的时候,好像是个甩手掌柜,把行政事务完全丢给自己,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在军队的建设上面,可是在他率部奔赴上海的三个月里面,自己的事情却多了很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看来,还是错怪了他。
几个小时之后,孙百里就发来回电,完全同意了罗思柴尔德的提议,要杜周南妥善处理此事,千万不要因此和德国交恶。
杜周南随即通过德国政府驻福州领事馆和德国政府展开谈判。在他看来,用钨砂来交换犹太人,对德国政府来说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没有理由不答应的,因为关押犹太人不但需要场所,还要占用人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立场非常坚定,以至于到了顽固的地步,必欲除之而后快,迫使杜周南不断加价,好在这笔费用不用福建政府来承担,否则他早就放弃了。由于德国正在全力备战,意图彻底击溃宿敌法国和英国,取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迫切需要大量的钨砂,不愿意和福建政府翻脸,最后勉强答应每100公斤钨砂交换一个犹太人。
罗思柴尔德为了表示对福建政府的感激,不但把年内钨砂换人所需的费用一次付清,而且再次捐款100万元给十九路军作军费。在得到孙百里的首肯后,犹太军团的组建工作也开始进行,大批的美制装备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运抵。组建军队和捐款的钱大部分都是罗思柴尔德从美国犹太人社团募集而来的,他们雄厚的财力和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给杜周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九路军主力开赴上海以后,在杜周南等人的努力下,福建的形势非常稳定,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当部队在淞沪战场取得巨大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更是给福建民众和在这里投资创业的人士吃了定心丸,不再担心日军可能的入侵了。新加入中国国籍的犹太人在耳闻目睹福建军队的强大之后,态度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不再惶惶不可终日,整天寻思如何离开这里,而是全副身心地融入社会,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周边身份的爱国青年在十九路军辉煌战绩的吸引下,纷纷赶到福建,希望能够加入这支名闻天下的强军,为全面抗战尽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十九路军就拥有了极为充足的后备兵源。
福建仰仗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工业,源源不断地把兵员和物资送到前线,使孙百里可以后顾无忧,集中精力组织作战。
就在十九路军不遗余力地休整补充军队,整备工事,准备在吴福防线痛击日军的时候,国民政府大本营也开始着手准备保卫南京。
担任大本营副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日军挟淞沪会战胜利之余威,以优势的海陆空军和重型装备,沿着长江和京沪公路前进,机动性大,后勤补给便利。南京在长江的弯曲部内,地形上背水,故而可以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从陆地上也可由芜湖截断我军的后方交通线,然后再海陆空三军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的形势下,肯定守不住。国军主力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混乱的长途撤退,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有在后方基地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补充整训,才能恢复。故而当前的战斗任务是贯彻持久抗战方针,避免与敌人决战,用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来争取时间,掩护后方部队的恢复和进一步实行全国总动员,争取在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南京只要象征性地防守,顶多派十几个团就可以了。
蒋介石虽然认为白崇禧的看法很对,但是觉得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又是国父陵寝所在地,还是要守一下的,但是也不赞成动用过多的兵力。
可是参加会议的训练总监唐生智却主张南京必须固守,不能敷衍了事。他的理由同样是认为南京是中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如何面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不但要固守,而且要死守!
白崇禧仍然主张投入十几个团的兵力做象征性地防守,并且强调国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向广德、安吉、宁国一带退却,连陈诚和顾祝同都到皖南地区部署部队的整补工作,即使要固守南京也没有多少兵力可以使用。
唐生智却说,中央军的主力是撤退了,可是十九路军正在吴福线布防,该部战斗力极强,至少可以为部署南京保卫战争取两周左右的时间来集结部队。
白崇禧反驳说,当初德国顾问设计国防工事的时候,吴福线和南部的乍嘉线、海嘉线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存在的,十九路军虽然占据了吴福线,但是南部防线却已经落入日军的手中,敌人随时可以沿太湖南岸迂回到吴福线背后,或者直接攻击南京,十九路军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十九路军虽然强悍,但是毕竟只有几个师的兵力,又没有海空军掩护,坚持不了多久,不能把赌注全部押在他们身上。
由于蒋介石始终对国际干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还是决定固守南京,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首先把第78军由第三战区预备队调归卫戍军序列,然后把撤退到南京休整的第88师,第87师、教导总队和宪兵团等部全部划归卫戍司令部,同时要求集结在南京外围的部队相机策应会战。防守计划大体分为两线配备,即一部占领自大胜关起,至淳化镇、龙潭的前进阵地,而主力部队则占领复廓阵地,利用这里原有的永备工事固守。
第九十二章 鏖兵吴福(一)
11月20日,国民政府大本营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组建南京卫戍司令部,拉开了南京会战的序幕。
孙百里早在11月16日就接到大本营的命令,要求十九路军坚守吴福线两周以上,为南京会战争取足够的时间来集结兵力。如果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南京的确是个非常难以防御的地方,唐生智居然敢一力承担下来,这份勇气让孙百里非常佩服,其后,唐生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表态更是使孙百里对他刮目相看。唐生智说道:“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是有把握的: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另外,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必死决心,要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至浦口间的渡轮撤退,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并通知在浦口的第一军,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者军人个人必须制止,如不听劝阻的话,可以开枪射击。唐生智的讲话经报纸报道之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声望急剧攀升,民众开始期待着国军能够在南京痛击日军。
然而,孙百里看了唐生智上任之后的兵力部署之后,立刻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训练总监产生了怀疑,因为划归南京卫戍司令部的部队已经达到十几万,可是还是全部配置在南京的周边地区,而在十九路军后方的锡澄线却没有部队驻扎。这样一来,只要日军愿意,随时可以从两条防线之间登陆,夹击十九路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别说坚持两周,恐怕自保都有问题!
孙百里急忙把自己的意见写成详细的电文,向大本营报告,希望督促唐生智调整部署,重视锡澄线的防御。结果,大本营却把孙百里的电文直接转交给了唐生智。唐生智看完之后,立即给孙百里回电,称由于兵力不足,无法把防线推进到锡澄线,如果担心后方的安全,可以后撤到锡澄线布防,南京卫戍部队就可以随时进行支援。孙百里意识到自己不可能从唐生智那里得到任何帮助,只好先做打算了。
随后,孙百里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防守吴福线。这时候,十九路军收拢的溃兵已经达到两万余人,其中原本隶属于中央军的有五千余人,川军的则将近一万人,其他的都是些地方部队。为了方便指挥,孙百里把中央军全部划归高山峻,川军则给了向文彬。向文彬和高山峻理所当然地代表收拢的中央军和川军参加了会议。
孙百里简单地介绍了唐生智对防御南京的具体部署,然后说道:“南京的地形本来就易攻难守,日军又有强大的海军助阵,随时可以封锁长江,切断后方的补给线和撤退的道路,唐生智却把兵力收缩在南京附近,摆出一付挨打的架势,仗还没有打就已经输了三分!如果我们真的撤退到锡澄线布防,卫戍区的部队连整补的时间都没有,如何和日军抗衡?我看了一下,南京卫戍司令部下属的部队大多数都是淞沪会战撤下来的,其中第88师和第87师损失的兵员比例高达50%,并且都是有经验的老兵,战斗力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需要时间来修整部队。因此,我决定留在吴福线抵御日军,为后方部队争取时间,希望你们支持我!”
高山峻毕竟是第87师的人,立即表示同意,说道:“我支持孙将军的决定,同时也感谢十九路军弟兄的好意!高某誓与吴福线共存亡,一定要把日军拖在这里两周以上!”
钟武说道:“如果日军真的从后方登陆,夹击我军,岂不是连退路都没有了?”
孙百里回答道:“谢长风的补充师不日就会赶到,由他进驻锡澄线掩护我军后方,向文彬、高山峻两位老弟也率部前去增援,这样一来,也有将近三万人。日军如果还想抄我军的后路,至少要出动一个师团的兵力才行。”
向文彬和高山峻急忙说道:“吴福线必然是日军首先攻击的目标,我们怎么可以后撤,把十九路军单独留下呢?”
孙百里安慰道:“二位的心意我是明白的,但是收拢的部队军心不稳,迫切需要修整,更何况,很多弟兄连武器都没有,留下来只会增加伤亡,没有任何益处。谢长风会运送一批武器装备过来,你们先补充一下,如果日军没有登陆,只是从正面进攻的话,还可以上来增援的吗!”
李从文不放心地说道:“如果日军从太湖的右侧直接攻击南京,而只用少量的部队在这里牵制我们,占领南京之后,再从后面包抄,即使我们守住了两道防线也没有用。”
刘谦说道:“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日军难道就不担心牵制的部队被我们击破,然后挥师东下攻取苏州,进而威胁上海吗?”
孙百里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刘谦说得很对,日军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如果苏州被我们给夺回来,日本政府损失的就不单单是面子了!”
钟武说道:“以吴福防线工事的坚固和我军的战斗力来看,坚守两个周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太湖南路首先被敌人击破,南京失守,我们往哪里退呀?”听了钟武的话,其他几个指挥官全部把眼睛望着孙百里,显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吴福线左靠太湖,右临长江,虽然利于防守,可是却不好撤退,如果后路被堵,形势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日军控制着长江,是不可能渡江北逃的。
孙百里看了看大家,用沉稳的语气说道:“我的计划是,一旦后路被堵,就集中兵力,击破当前之敌,然后攻占苏州,接着佯攻上海,往浙南转移!”
第九十三章 鏖兵吴福(二)
钟武说道:“这不是刘谦的建议吗,难道真的这么干?说实话,以我们的实力,防守的话绰绰有余,可是要去攻击坚城,还是很困难的。”
谢鼎新附和道:“是啊,上次歼灭第九师团,连土坦克都用上了。不过,好在出其不意,敌人没有防备才侥幸得手,如果还用这种办法来攻苏州的话,恐怕有些困难。”
孙百里看到众人对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而不是随声附和,很是高兴,说道:“你们的担心是对的,我们的确缺乏有效的攻坚武器。但是如果能够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未必不能突破日军的防御。歼灭第九师团与其说是土坦克的功劳,还不如归功于出乎敌人的预料,其实就算没有土坦克,也同样能够解决战斗,只是伤亡较大而已。”
廖启荣问道:“可是如何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呢?一旦我军击破当前之敌,苏州的守军肯定会收到消息,提前做好准备。”
孙百里仔细解释道:“日军投入淞沪战场的兵力在20万左右,除去防守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兵力,可以投入南京战役的大概十六七万。日军的作战目的是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所以必定以歼灭国军的精锐为目的,需要包围南京。这样一来,至少要把部队分成两路(沿太湖两岸)以上才能达到目的,每路的兵力就不到10万了。如果沿京沪公路推进的部队被我们死死拖住,无法前进,日军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调集增援部队,力求突破我们防线。第二,重点进攻太湖以南地区,先驱南京,再从后面包抄我军。如果敌人采用前面的办法,我军可以逐次抵抗,慢慢向南京靠拢。如果敌人采用第二个办法,就必须从我军正面抽调兵力来加强南线,不要忘了,南京卫戍部队还有十几万人,日军如果没有兵力上的优势,是很难达到围歼的目的。如此一来,在我军的正面最多也就留下一个师团而已,却要防御数十公里宽的防线,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穿插。更何况我军本土作战,有地利人和之助呢!”
廖启荣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你丝毫不担心我们的阵地被敌人击破呢?”
孙百里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钟武就抢先说道:“怎么可能呢?你知道这条防线有多么坚固吗?地堡里面的钢筋直径都在30厘米左右,并且都是螺纹钢,小鬼子就是用飞机来轰炸也很难炸得动。咱们的步兵武器又不比他们差,怎么可能守不住!”
廖启荣摇头说道:“再坚固的防线也经不住连续的攻击呀,咱们没有空军,敌人还不是想怎么炸就怎么炸!”
刘谦接过来说道:“你难道忘了,我们还有一个高炮团呢!淞沪会战期间,军长一直把高炮团雪藏,现在应该可以用了吧!”
孙百里点点头,说道:“淞沪会战阴雨天气较多,而且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市区作战,限制了日军空军的作用,故而没有把高炮团投入使用,现在就不同了!上面给我军的命令就是坚守两周,就不用再保密了,打下几架飞机可以减少步兵的压力,多坚持一段时间。”
有了高炮团助阵,指挥官们的胆气壮了许多,打消了心头的疑虑,开始商议具体的作战方案。
孙百里提议道:“我建议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把防线前沿20公里以内的居民全部撤走,制造无人区,让日军不能就近得到粮食的补给,也没有向导给他们带路,增加其作战难度和后勤的压力。”
李从文说道:“可是这样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了,所谓故土难离,生活了几代人的故乡,哪里是说走就走的。”
钟武反问道:“不撤退的话就要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当亡国奴,岂不是伤害更大?我赞成这么做!”
孙百里说道:“这里的人烟不是特别稠密,需要转移的老百姓不是特别多,可以先安置在锡澄线,再派部队护送到福建去,不愿意去的就给些钱,让他们转移到大后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