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不老的神话:刘德华画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决定,在泰亨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泰亨村是一个极其封闭的村子,有着一种说不清来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排外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地方比泰亨村更好了,这里山清水秀,风水绝佳。这里是祖宗生活的地方,作为子孙,最大的孝顺,就是要守住祖宗的这片土地。刘礼现在竟然要背弃这片土地,在村里人看来,这是大逆不道的事。
刘德华始终都没有弄清,当初父亲决定搬进城时,村里人为什么像躲麻风病人一般躲着他们;讨厌他们。以前那些和刘德华非常要好的孩子,突然间不理他了。他去找他们,他们却眼一瞪,脚一跺,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叛徒!”然后愤怒地转身走开。姐姐听到这样的话,只是气得流眼泪,完全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刘德华可不甘心被别人骂,他迅速抓起地上的石块,向那些人扔过去。
成年以后,刘德华回想父亲搬家这件事,渐渐明白,父亲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体现的不仅仅是新潮,更有一种超前意识。刘家在泰亨村毕竟是大族,有田地有房产,住在泰亨村,可以衣食无忧。尤其是几十年后,香港快速发展,土地变得比金子还值钱的时候,他们全家留在那里,即使不是暴富,也是地主,日子一定会过得非常舒坦。可父亲放弃了当时还算安逸的生活,带着全家搬进了城里。
搬进城里实际上过起了艰难的苦日子。尽管有很多文章说,刘德华进城后,成了少东家,但那所谓的少东家,实际上等于是一种讽刺。他家的营生,在当时,也只不过是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而已,根本谈不上小康。可正是这次搬迁,恰恰使得几个子女不仅受到了比在泰亨村更好的教育,也让他们从此有了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对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未来,这个决定的影响并不一定十分重大,但对于子女尤其是对于刘德华来说,却是一次划时代的命运抉择。如果没有这次选择,大概也不会有今日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天王刘德华。
刘德华说:“有时我会想:若非父亲的思想新潮,尽早做了革命性的决定——将家搬进了城里,待搬到城里来,又为生活不辞劳苦地奔波,说不定我等刘氏嫡系早已活脱脱是个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十二少了。左手尾指留片小指甲,嘴角含烟,吞云吐雾,每天早上捧着心爱的金丝雀往燕云大茶楼一钻,坐在靠窗一张特别留下的位子上,品茗上佳的‘马骝’。风花雪月,良辰美景,看戏操曲,闲来吊起嗓子哼一曲‘牡丹亭惊梦’,游戏人生。”
因为父亲是启德机场的消防员,为了工作上的方便,他们搬去的地方,也并不是城市的中心,而是在离启德机场很近的城市边缘,地处黄大仙和新蒲岗的中间地带,一个名叫钻石山的小地方。后来,那里修了龙翔道,通了地铁,并且在钻石山设有地铁站,渐渐繁华起来。可在当年,那里是一片贫民区。刘德华上面有3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全家8口人,即使是在城市的边缘,过的也是城市生活,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也是很艰难的。
第一部分:野性的自然跟着父亲进城去(2)…(图)
俗话说,穷则思变。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如果不是怀揣巨额财富,到新环境之后的生活标准,肯定会下降许多。为了生计,不得不挖空心思,寻找门路。
那时,香港很流行一首歌:“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问我妈妈,我长大了将会如何?我会漂亮吗?我会富有吗?妈妈这样回答我:孩子、孩子,将来你长大了能拥有多少,就是多少,我们并不能预见未来。然后,当我长大了,我恋爱了。我问伊,我们面对的将会 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会如彩虹般的艳丽吗?一天又一天,地老天荒?伊温和地说:亲爱的,我们无法知道将来,但我们决定如何走面前的路,人生就如何呈现。”
这首歌,不仅对父亲刘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同样,对年幼的刘德华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做父亲的,不仅要选择自己未来的路,还要为子女选择未来的路。未来的路是什么样的?他无法预见,可是,他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勤劳,学会在最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磨砺自己,坚定自己,丰富自己。
父亲利用家里的房子,经营起了自己的生意。那是一间小小的冰室。
事实上严格说来,这是一间杂食店,一端是冰室,同时还兼营着快餐,卖一些诸如粥呀粉呀之类的广东食物。此外,还兼营着副食杂货,总之就是一个大杂烩,只要能够养家糊口,他们什么生意都做。
这种经营方式,既是当年低层香港民众的一种生存状态,也多少体现了刘礼那种不屈的意志和勤劳的品格。
第一部分:野性的自然有幸与明星为邻(1)…(图)
父亲刘礼在同乡的眼里,大概是一个另类的人。他自愿放弃泰亨村还算优裕的生活,跑进城来受苦,这缘于他那天生的爱幻想和不安分的性格。他经营那间冰室,一方面是为了生计,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性格作祟。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一点上,刘德华和父亲刘礼是一脉相承。骨子里不服输的那种精神,以及从小养成的韧性,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倔犟,活脱脱儿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还有那 种对新事物浓厚的兴趣和喜欢琢磨的个性,也同样父子相承。
刘德华回忆说,当年,香港开始流行烫发的时候,父亲就曾赶过这拨儿新潮。他跑去学了一阵子,回来后自己动手,在家人头上练习。他摆弄着女儿的头发,先是用夹子夹,然后又弄上什么药粉,再用热毛巾捂着。最后,又用水洗,再用电吹风吹。刘德华说,待他宣布大功告成时,姐姐一头漂亮的长发,已经变成了无数小圈圈,就像水中流动的许多小漩涡。刘德华和母亲在一旁大笑不止,父亲却是兴致不减,不仅替家人设计发型,后来四邻也纷纷前来,让他帮忙设计发型。
这种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刘德华。有一段时间,他竟然也对理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了,赚钱了,他甚至还开过连锁理发店。兴致所至的时候,他甚至自己亲自操剪,为顾客理发。
在以后的许多年间,刘德华的脑子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长发情结,似乎与父亲的这种影响,有着些许的联系。
父亲当消防员的时候,主要工作是开消防车。当年,司机可以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属于一门生存的手艺。这门手艺并不能使父亲满足,他还学了许多其他的手艺。比如家里开冰室,制冰或者是其他一些厨房活,也都是他一手操办。
家里进行了严格的分工。父亲自然是主持大局,小小的一间冰室,并无经理之说,或许可算是一个当家的,又是当之无愧的大厨。母亲和3个姐姐,则负责配料和做服务员。刘德华还小,最初,主要是负责店内的卫生,后来又负责为店里运水。
那时,他才8岁。钻石山当年还没有自来水,需要用水的时候,需要走好远的路,到大坑渠附近的公共自来水龙头那里去挑水。从8岁开始,刘德华就每天早晨5点起床,先将冰室一天的用水搬运回来,然后再去上学。每天,他必须搬运8大桶水回冰室,其中4桶用于洗碗碟,另外4桶作为食用。夏天,这还不算苦差,一到冬天,便苦不堪言。冬天的早晨,天亮得晚,出门时,天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天幕上星月依见,连路都看不清,只得摸索着走,高一脚低一脚,不留神桶里的水就溅了出来。溅在路上还好说,再多挑几担就是了。如果溅在身上,经晨风一吹,全身刺骨的冰凉。
除了打扫卫生和挑水,刘德华还必须干一些其他的事。小店没有水牌,每天有什么货色,都用手写在一块牌上,这块牌天天都要重写。一来店里卖的货色略有些变化,二来如果长期用同一块水牌,颜色褪了,显得脏和陈旧了,会影响生意。于是,每天写水牌,就成了刘德华的一项工作。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对刘德华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日后有人总结说,他后来写得一手好字,就因为这个时期的这种特殊训练。其实,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每天要写水牌,要给人看的,字写得差了,自己觉得丢脸,别人也难以辨识。因此,刘德华发愤苦练,字自然就越写越好。更重要的是,此事还练就了刘德华不服输的性格。同时也让他明白,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有了电视机,香港也全套照搬日本的模式,成立了一家电视台——丽的映画(亚视的前身)。因为电视机刚刚上市,价格高昂,一般家庭消费不起。刘礼却突发奇想,跑去买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往店里一摆,开起了电视剧场。隔壁邻居都没有这新奇物,有时间就往他家里凑,看上个热闹。有生意头脑的刘礼,用电视做起了生意,凡是来看电视的,留下一点费用,1角钱看3套片。
这笔生意还真的红火起来了,每天电视室里都人满为患。可这些人来来去去的,你不能从头至尾一个价,那样消费者会有意见了。于是,刘家采取了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灵活经营方式,看了一半有事要退场,也行,退还五分钱。中途有人加进来?也行,只收一半的费用。如此一来,弄不好就会非常混乱,必须要记下来。这件事又轮到了华仔,他一丝不苟地将这些业务明细详尽地记录在黑板上。偶尔有邻居对他夸赞几句,说:“华仔,你的字越来越靓了。”他顿时得意非凡,再写的时候,就想写得更好。
刘妈妈也是一个新潮人,在管理上颇有些洋派。
小店的工作,原本是有明确分工的。后来,生意好了,客人多了,就有一项工作做不过来:洗碗。他们毕竟是小本经营,薄利生意,如果多请一个人,就是好大一笔支出。刘妈妈因此想出一个主意,将这件工作交给刘德华,并且给他一点物质刺激。洗1000只碗,给2分钱的报酬。2分钱确实微乎其微,但1个月下来,就有6角钱。当时的币值很大,普通白领一个月也就拿百来元,6角钱对于孩子来说,算是颇大的一笔财富了。
这些事,显然训练了刘德华的理财能力。日后,他有了钱,总是想方设法进行投资,或者自己开公司,源头就在这里。
第一部分:野性的自然有幸与明星为邻(2)…(图)
相对而言,刘德华最喜欢做的一件事,还是送外卖。
他家离坚城片场很近,那里每天都聚集许多的演员拍戏。如今,我们看香港那些天王天后什么的,都觉得他们异常风光,其实,作为普通的电视演员,甚至是二三线的电影演员,他们的薪酬都是极低的,只比普通的白领略高一点点。这样的收入水平,自然不可能花天酒地,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像普通人一样,在街边小摊上吃饭。刘家的冰室离片场近,常常会 有一些演员跑到他们的冰室喝茶聊天,甚至是喝粥吃粉。
百无聊赖的时候,刘德华就喜欢扎在他们中间,听他们谈一些逸闻趣事。
当时,电视台的几个当红明星,如冯宝宝、曹达华、石坚等人,早已万人瞩目。他们自然不会跑到刘家的冰室里来消费,但工作忙的时候,为了省时间,也会一个电话打到刘家冰室叫外卖。每当这时,刘德华便自告奋勇,因为送外卖可以让他走进片场,接近明星。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在一旁看他们拍戏。
正因为这段经历,使得刘德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拍戏的路数。
从另一重意义上说,正因为他见这些大牌明星太容易了,因此,在刘德华的眼里,这些人并不像别人认为的那样高不可攀。相反,他觉得这些人,其实和他生活中的另一些人并无差别。正是这种观念,使得日后刘德华成为天王,却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始终都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有一年的春节晚会,刘德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演员,全都提前很长时间便开始封闭排练,所以,住地早早就已经安排好了。香港演员的工作日程安排得紧,只是在正式录像前几天才到场,走几次台,和各方面配合一下便开始录像。所以,刘德华去的时候,节目组已经无法给他提供好的住房条件。有些名演员,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大吵大闹,生出许多事端来,有些人甚至立即自己去住豪华房间,然后又在时间安排上,故意给节目组制造些麻烦。刘德华却全然没有大牌的架子,组委会给他安排什么,他就住什么,毫无怨言。
正式录像的时候,因为人员众多,所有演员,全都在后台吃盒饭。后台不是餐厅,别说是桌子,连凳子都不够。刘德华到了后台,并没有因为他是天王,他是香港人,便要求特殊,而是像其他二三线演员一样,拿到一份盒饭,找到一个角落,蹲下来便吃。
此时,有一个自以为大牌的明星进来了,看到这情形便大喊大叫,觉得让自己和这样一些二三线演员一起蹲着吃饭,是奇耻大辱,闹着要组委会给他安排单间,安排更好的伙食。正当他闹得起劲的时候,那些蹲着吃饭的演员,全都扭头看着蹲在一角的刘德华。演员们特别的举动,引起了那个明星的注意,他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看到了刘德华正在那里低头吃饭,脸顿时一片红云,一言未发,溜之大吉了。
第一部分:野性的自然理想是当个牧羊人(1)…(图)
全家搬去钻石山不久,刘德华上学了。
也是此时,父亲将他的名字由刘福荣改成了刘德华。
母亲多次对他说:“荣仔,你爸爸给你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你既有品德,又有才华。别辜负了爸爸对你的期望呀。”
爸爸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他并不十分清楚。只记得那是上小学之后不久,有一次爸爸问他:“荣仔,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牧羊人。”爸爸愣了一下,问他:“你怎么想当牧羊人?”
他说,他喜欢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一个人赶着一群白色的羊,走在茫茫的草原上,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事情。
刘德华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黄大仙小学。姐姐们也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因为学校太少而孩子太多,黄大仙小学当时还不是一所全日制学校,为了给别的学生让出教室,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上半天课。刘德华上的是下午班,和他一起读下午班的是二姐。每天吃过午饭,二姐就牵着他的手,一直带着他走进校门,进门后才松开手,各进各的教室。到了放学时,姐姐又非常准时地等在他的教室门前,牵着他的手回家。
更多的时候,他会挣脱姐姐的手,边走边玩耍。上学的路上,自然没什么特别好玩的,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踢路上所见到的一些东西——石子、汽水盖之类的。这似乎是这种年龄的男孩子共同的爱好,谁踢得远,就显得谁更有本事。就像一些乡村长大的孩子,喜欢站成一排,比赛谁撒尿撒得更远一样。
当时的刘德华异常沉默。和姐姐一起走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他几乎是一言不发。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