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迦曼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她的仁慈是无限的,也是她无以回报的。
她於是认清了,细心的选择一个人所用的每件东西
和所结交的每一个人,是多麽的重要。对在家人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配偶的选择了,他不只是被认为住在一起
而已,而且也是一起呼吸,分享着相似的苦乐经验。任
何影响到一个人的事情,不论是善或恶,一定影响到另
一个人。有好配偶的人是享福的,他或她或许在社会地
位上、聪明才智上,甚至在行为习惯上是较低的,但是
配偶会防止对方陷入歧途,然後引导他或她走上正道。
如果两个人都善良得很,乐於为他们的发展而努力,那
麽他们的房子就成了一个家,一个天使在人间的住处。
那里没有争吵或挑剔,因为两个人都一样自律着,他们
的思想和行为都由正法律引导着。这样由婚姻结合的伴
侣,可以说是帮着建造人间的地狱或天堂,分享着彼此
的悲哀或幸福,依照着他们是乐於作恶或行善而定,这
关系着今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
在这件天使的事例中,可以看到这项证据—她遵从
尊者阿迦曼的指示,去避免罪恶而积聚善业,这是可能
的。她修习的结果就是完全地被防护着,免於危险和无
益的痛苦。尊者阿迦曼原谅了她的误解和哀怨,让她不
必忍受那些罪恶感,然後他以另一个说法令她欢喜,之
後,她现在是个快乐天使,右绕尊者叁匝而後离去。她
接着倒退了一段距离,浮上空中,怀着感激和欢喜回到
她的天界去了。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证之後,接下来的几个晚上
,有许多佛陀跟他们的阿罗汉弟子们一起来探视他,赞
赏他的解脱。有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万个弟子们前
来;另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十万个弟子们前来。随
从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数并不一样,要看每位佛陀的成
就而定。然而随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们,并不是实
际的弟子人数,他们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较於另一位佛
陀弟子的总数而已。在阿罗汉弟子之间,也有许多沙弥
跟随着。就抽象或非人称的意义上来说,「阿罗汉」一
词适用於「沙弥」和「比丘」。
诸佛开示尊者阿迦曼许多要点说:「如来(诸佛用
於自称时,相当於「我」)已经知道了你从生死轮回的
牢狱中解脱了,现在我们来为你赞叹。它是一个广大的
牢狱,坚固地被看管着,充满着迷惘和诱惑,全都用来
强化它的围墙,而使入狱者迷惑於这样的事实—他们不
过是因为放逸而丧失自由的牢囚而已。这就像一个生了
病的人,却不想去寻求药方一样,任何处方对他们可能
都是完全无用的,如来的正法就像那个疾病的处方。有
情众生正感受着由他们自己的烦恼锐箭所造成的疾苦,
他们的疾病似乎是无可救药的,只要他们拒绝接受正法
治疗的话。他们必须感受着再生再死,身心相续无尽的
痛苦。围绕他们的正法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他们既不
在意,也不敢去看、听和应用它。
「因此虽有正法,而有情众生却在他们自己痛苦的
暴风中无助地回旋着。直到他们注意到正法,并把它付
诸修习,否则,无人能够给他们任何帮助。诸佛可能来
了又去了,然而疾病仍在那里困扰着那些不愿学习的人
们。所有诸佛的讯息是一样的,因为有情众生心里的烦
恼也都是一样的,没有诸佛正法所不能揭露和除灭的烦
恼,除了屈服於他们自己的烦恼而把正法看得比它还次
要的人们。
「正法和烦恼是彼此相反的,一个遵从正法的人必
须对抗或不服从烦恼,然而服从烦恼的人,必然会违背
正法,认为正法是令人苦恼的,剥夺了他的乐趣。但是
一个具有分辨智的智者,就不会像那样地自我屈服。他
绝不像一只乌龟被放在锅里煮沸而死在那儿。同样的方
式,世间也被它自己的烦恼烹煮着,不知道怎样离开监
禁它的锅子,所有活着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不论是在水
中的,在陆上的,在空中的,或在地下的。那份炙热存
在他们的心中,无论他们走到和住在那里,他们都随身
带着那份炙热。
「现在你已经见到如来了,并且知道这除了心意的
绝对纯净之外,没有别的。如来能够到这里,也只是透
过叁摩地的形式(虚设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关的形
式)。」
尊者阿迦曼接着说:「我对佛陀和阿罗汉弟子们没
有怀疑,但是,在您般涅盘(完全的灭尽而没有任何馀
留)之後,怎麽还能够以这样的形式而来?」
佛陀回答说:「这样一个暂时的形象,对於已经达
到绝对纯净的人是必需的,虽然他是无形的,但是为了
来看一个已经达到绝对纯净的人,他仍然要虚拟一个世
间的形象。但是当两者都已经达到般涅盘时,就不需要
世间的形象了。诸佛之间也是一样,先透过世间形象的
过程,藉着这个示现做为暂时的沟通工具,才能知道在
他们以前的诸佛。透过绝对的解脱,并没有任何的表现
或显示。同样的方式,如来和阿罗汉弟子们为你方便示
现,让你能够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罗
汉弟子们的样子。
「换句话说,任何需要透过世间形象接触的地方,
就需要一个虚拟的形象才能联系。但是,任何需要透过
绝对解脱的关系,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间的形象了,
因为双方都已经平等而一致了。然而,当要知道个别的
特性时,又再度需要世间形象做为对比,才能了解空无
形迹、显示或表现的绝对解脱是自然地辉耀着,也被一
种无比的喜乐宁静所实证着。那些了解这个事实的人对
於透过世间形象(相对地说)来表达或描述绝对的解脱
,是没有任何怀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绝对解脱是不依靠
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着问他:「你问那个问题是出於疑问或是为
了问候?」尊者阿迦曼回答:「为了问候我才这麽问,
因为,事实上,在世间或绝对解脱之中,我没有任何疑
惑,於佛、於法、於僧,我自己已经证知了经文所说的
『见法即见如来』,意即佛、法、僧就是从有情世间净
化和解脱。无论佛陀和阿罗汉弟子们来或不来,都不能
改变我所证知的信念。」
佛陀接着说,他也了解尊者阿迦曼向他提出这种问
题的用意,那是一个互相问候的方式。
很显然的,伴随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们都没有说话,
只是以感人的态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即使小沙弥们也
安静地坐着,虽然(在世人眼中)他们都很可爱。这些
沙弥们都在九到十二岁之间,起初见到他们,不由得感
觉就像一个成人看到一个小男孩那样,想要拨弄他的头
发。那些事先不知道这些沙弥都是阿罗汉的人,必然会
做出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来。那些已经知道他们是阿罗汉
的人,就绝不会想到做那样的事了。就像其他的阿罗汉
弟子们,这些沙弥的风度也很感人,不下於他们。因此
所有的阿罗汉弟子们,包括比丘们和沙弥们,由於他们
完美地自律着,都一样地振奋人心和感人肺腑。
如果尊者阿迦曼好奇的要知道有关於传统的经行和
静坐禅思修习、经行和静坐禅思的穿着方式和比丘之间
相互尊敬的方式等,在他静坐禅思时,就会由佛陀本身
或是一位阿罗汉弟子,为他显示正确的方法。所有给他
的解释都很详细,例如为他示范在经行禅思时,怎样放
置双手,怎样走路,以及经行时怎样控制自己。静坐禅
思也被示范得很详细,显示一个修行人应该面对那个方
向,坐的姿势¨¨等。
070基於世俗和绝对解脱的尊敬
070基於世俗和绝对解脱的尊敬
比丘们互相尊敬的方式有一个显着的特徵。有一次
,尊者阿迦曼对佛陀时代的比丘们如何互相尊敬感到好
奇。当他静坐禅思的时候,在他的定境中就出现了佛陀
和许多不同年龄的弟子们,有些头发灰白,也有沙弥,
大小都有。没有任何人同时到达,而是,各人独自前来
或是一个接着一个。谁先到就坐在前面,至於那些後来
的人就按照到达的先後次序入座。一个先到的沙弥就坐
在比丘们的前面,而年长得足以做他们祖父的比丘们,
则安详地坐在这些年青人的後面,他们这样做,毫无困
窘的样子。即使佛陀本身,来迟了,也毫不在意地坐在
其他比丘们和沙弥们的後面。
尊者阿迦曼对佛陀弟子圈内,明显不按长幼次序的
情形感到惊讶,佛弟子们是以他们的秩序和律仪着名的。过了一会儿,不用佛陀发言解释,尊者阿迦曼就了解
了,这种尊敬只是基於解脱法而已,没有假设的或相对
的事实包含在里面。在这个基础上,没有关於戒腊的传
统或社会纪律,那只不过是相对的真实。从佛陀自己起
,下至於阿罗汉弟子们和最小的沙弥们,只有基於绝对
纯净的绝对平等。
当尊者阿迦曼想再知道有关他们之间传统的尊敬方
式时,他面前的佛陀和阿罗汉弟子们迅速地改变位置。
佛陀坐在聚会的前面,而曾经坐在前面的沙弥,移动到
比丘们的後面,然後,全部按照通常所知道的律仪秩序
而坐着。尊者阿迦曼於是明白了,这一定就是佛陀时代
,比丘圈中,尊敬其他比丘的方式。一个阿罗汉比丘要
尊敬另一个持守戒律而戒腊较高的比丘,即使那个比丘
仍非阿罗汉。
这之後,佛陀开示尊者阿迦曼说:「如来的比丘们
,是以对彼此的尊敬和善意为特徵,那是基於荣耀和尊
严的平等。在一个聚会里,不论多大的聚会,如来的比
丘们,没有争吵或侵犯的态度。一群比丘的聚集,如果
不互相尊敬,或不依照指定来代表我的正法和戒律(正
法律)为师而行,就不能被称为如来的比丘。他们是虚
伪的比丘,只是假装成真的而已。相反的,一群比丘的
聚集,他们顺从地奉行正法和戒律,就有资格被称为如
来的比丘,不论他们是在那里剃度的,不管他们是谁,
属於什麽阶级或国籍。他们全都追随着如来的脚步,迟
早必定达到痛苦的熄灭。」
在这简短的开示之後,佛陀和他的阿罗汉弟子们立
即消失,而尊者阿迦曼深信他所见的事实。
071没有坟墓的体
071没有坟墓的体
每当尊者阿迦曼想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时,即使连
静坐和经行禅思时的衣着方式,也会由一位阿罗汉弟子
为他示范。这位阿罗汉弟子为他示范穿着和不穿着上衣
(僧伽黎)两种静坐禅思的方式,他说并没有必要穿着
上衣。他也显示僧服的颜色,从杰果树的树干或木心制
成的叁种色度的黄褐色染料—浅、中、深。从这件事,
很明显的,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方式,经常由圣弟子们先
前所留传的具体证据所印证着。这就是为什麽他的修习
是正规而无瑕的,它到现代一直是无以伦比的。奉行他
的传统的弟子们,对他们的老师反映了非常的信任,至
於那些随意地修改他的方式,去迁就自己方便的人,就
好像是一具没有坟墓的体,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或
是一个没有老师的学生。尊者阿迦曼似乎永远由内在的
某种事物所引导着,这些事物,他不能经常告诉每一个
人,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像他这麽做。
072他的修习模式和在清迈的教导
072他的修习模式和在清迈的教导
除了一个雨期安居,他住在清迈城里的伽地浪格寺
之外,在其馀十年期间,他所住的地方大都在种种危险
所包围的旷野里。因此,他的生活中有关於他的修习模
式,他的冒险,和他整个头陀行期间的内法知识,都是
卓越而令人叹为观止的。他在山间林下孤独的生活,在
世俗人的眼中是一直笼罩着痛苦和恐惧,尤其是压迫和
战栗的恐惧,将会日夜折磨着他们。但是对尊者阿迦曼
来说,这样完全隐居的生活,是最有利於精进和非常有
助於身心健康的。他的究竟果证就是当他住在孤独而遥
远的山地部落区时得到的,过了不久,就有一些头陀行
比丘来亲近他。
一些亲近他的比丘有从诺格凯城大保区来的尊者赵
坤山,从谭克隆番寺来的尊者长老阿迦沙和长老阿迦高。他们跟他只住了一段期间,然後就受命离开,到遥远
的山地村落,有些沿着山边,有些则在另一座山顶上,
去找寻他们自己的隐居处所。山地村落只是很小的村子
,有些只有四到五间房子,有些则有九到十间房子。他
们布施的食物,恰好足够身体每天的需要。尊者阿迦曼
自己总是喜欢独自住在这样的地方。
那是不足为奇的,在他引导和训练下的头陀行比丘
都是坚决而无畏的,冒着他们的生命危险去追寻正法,
把正法的目标放在其他任何事情之上,包括他们的生命
以及更重要的事物。任何充满老虎和凶猛野兽的地方,
他就告诉他的弟子前往并住在那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念住和智慧一定会不停地运作着,精进不懈,意志力
更快速地提升,超过他们以前住在没有这些威胁的地方
所得到的。
尊者阿迦曼自己的生活是日夜贯注於隐居的喜乐之
中。然而,在他远离人间居处的森林隐居中,他时常与
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往来,诸如地居和空居天使、魔、
鬼、那伽和梵天。因为他对他们已经有过广泛的经验,
这些来往并不会给他造成问题。除了这些肉眼所看不见
的众生之外,他也帮助了好几个山地部落的居民,例如
也可、卡木、木者和梅也,他们都受他的教导感化,他
们对他忠实的程度,已经到了愿意毫不犹豫地为他牺牲
生命的程度。对於不认识这些居民的人,「山地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