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34章

尊者阿迦曼传-第34章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形加以调适,胜过基於语言学上的意义。它们易於了

    解而在听众的心中产生鲜明的影像。许多人在得知他并

    没有很多学术训练後,不得不惊讶於他的翻译能力。他

    似乎比受过最高水准学术训练的学者们更能够翻译巴利

    经文。他每次都能够立即翻译任何从经典中所引用的章

    节,来证实他的开示。除了翻译的快速之外,他的语调

    中流露着从每一个字义的亲身经验中所产生的勇气和不

    动摇的信心。例如经文『Vata(风)rukkha(树)

    na(非)Pabbato(山岩)』就被生动地翻译成「风

    能吹倒众树,使其碎裂,却不能动摇巨岩。」很可能,

    引用的经文和它的翻译,同步从他的内明中流出,而不

    仅是记忆的产物,塞满外在的书本知识而已。

 127透过证知而非臆测的教导

    127透过证知而非臆测的教导

    在那摩村住了一段时期,尊者阿迦曼就迁移到大约

    两公里以外的邦口科村,这个地方距离最近的村落大约

    一公里,在这些村落里,有少数的弟子们跟他住在一起

    ,总共大约有十或十一个,并非很多人,是个适当的居

    处人数。

    就在那口科村,作者首次被容许留下来接受他的引

    导和训练。因此,从此以後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此记述的

    ,都是作者本身所见证的事情。在此之前所发生的所有

    事情,作者必须从各地方的其他弟子们那里集,有时

    做些笔记,有时记录他们的陈述。这项资料的集,费

    了作者好几年的时间,然後全部按照年代顺序予以安排

    ,那仍然说不上完美。然而,因为下列的记事是作者直

    接的经验,它们反映了个人的观点,作者为此负起全部

    的责任。

    尊者阿迦曼宁静而愉快地在邦口科村过着雨期安居。他的开示每六或七天举行一次,每次至少持续两小时

    ,有时甚至叁或四小时,但是他的听众都专注於他的法

    义教导,没有感受到身体的僵硬或疲劳。他本身则显得

    很乐意给予弟子们开示,每次他都把自己已经经历和证

    知的,详细而深奥的解说,给那些志在达到同一目标的

    听众们带来欢喜。至於他的果证,对於他的听众们来说

    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有疑问的话,那就是关於他们自己

    的能力—追随着他,他们能把自己开发出多少来?

    当聆听着他的教导,不禁会想起二十五个世纪前,

    佛陀本身对他的比丘弟子们的说法。那很明显的,尊者

    阿迦曼是如何以相同的方式,把他自己体悟的无价之宝

    —道、果和涅盘,教给他们。除此之外,没有什麽其它

    的,这就是为什麽从佛陀初次说法那天到他般涅盘那天

    ,听众的心意都能成功地被开发到相同的程度。现在,

    佛陀,他是导师,已经正觉於法的绝对纯净,已经思考

    过法的奇妙(道,果和涅盘),因此,无疑的,他的听

    众都能认知道、果和涅盘。相似地,尊者阿迦曼正演说

    着,对他而言是绝对亲身所证的法义,因此显示着他的

    体悟和果证,没有丝毫会引起怀疑和犹豫而不能产生内

    明的臆测。所以这种法义一直鼓舞并启示着那些聆听它

    的人们。

    晚上,当没有开示的集会时,大约在八点离开禅思

    步道以後,就会听到他在住处轻声地诵念着经典上的章

    节,在他静坐禅思之前,这会持续好一阵子。继续静坐

    禅思直到休息的时候。在晚上,当有集会的时候,仍会

    再听到他以同样的方式诵念着经文,他会延後休息的时

    间,直到午夜或一点。

    有一次,当作者被幼稚的好奇心所驱使,想要知道

    什麽章节让他诵念了这麽久。作者悄悄地接近尊者阿迦

    曼的住处,但他突然地停止。作者非常震惊地退回来,

    然後停了一下。几分钟以後,尊者阿迦曼又开始照常诵

    念。再度被这顽皮的愿望所驱使,作者轻轻地向前移动

    ,注意地聆听着他正在诵念什麽。尊者阿迦曼再度停止!就像他知道附近有个顽皮「贼」一样。这就够了,那

    是这个幼稚的好奇者停止的时候了。作者整夜都被罪恶

    感折磨着,第二天早上几乎不敢凝视尊者阿迦曼。尊者

    阿迦曼也似乎用着令人惊惧的眼光盯着作者,就像他已

    经知道弟子们的各种想法一样,他必然已经知道了那个

    顽皮的心愿。再一次这样的擅自闯入,必然会给作者带

    来雷电般的当头棒喝。

 128与尊者阿迦曼相处的第一天

    128与尊者阿迦曼相处的第一天

    当作者初次到达的时候是下午,又害怕又忧虑。顺

    便提一下,我躺下休息并觉得想睡,然後他来迎接我。

    「你为什麽躺在这儿像只猪?」他说:「这不是猪

    圈,我这儿不养猪,也不是看管猪的地方。」

    他的声音很响亮而有力,而他的表情又很令人害怕

    ,我几乎被吓得不知所措。我非常害怕他,而鼓足了勇

    气才来到他这里,是因为我希望在他的引导和训练之下

    修习,现在因为他以对猪一般的数落来迎接我,恐惧更

    是大增了。非常害怕而厉害地摇晃着,我走了出去,看

    看四周,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没有看到任何人,我才知

    道那不过是一场梦。当我後来向他叙述这件事时,他为

    此而慈祥地安慰我说,我一定因为第一次来见他,而被

    焦虑和恐惧所笼罩着。他说那就是这场恐惧之梦的原因。梦中我被警告,如果要过着比丘的生活,就不能像猪

    一样的活着。

    大多数不知道生为人类是多麽有价值的人们,都喜

    欢以冲动来行事甚於以理性来行事,很少想到礼仪和道

    德。在这名称的真正意义上,他们不值得被称为人类。

    因此有句泰语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铢(一个泰国硬币的)的重量。他所缺少的就是能够检查冲动的东西。很遗

    憾的是由於这项短缺,人类已经可悲地降低到远下於他

    的地位,因此失掉了他做为人类的真正本性。剩下来的

    只是已经一直在腐朽的残躯渣滓而已。

    「像你这样的情形,那些还能够被提醒的人才会出

    现这样的梦境,」他说:「你应该高兴,然後把它视为

    有价值的一课。每当你再度被懒惰所屈服的时候,你就

    应该记住这个教训并克服它。我喜欢这个梦境,它是很

    稀有的,可以做为对抗粗心大意或过度自负的提醒者,

    它也是迈向精进而导致宁静的一项激励,如果你能够适

    当地运用这个梦境,你也许会比其他先到这里来的人,

    更快地达到你的目标。它是个好梦境,不是恶梦。

    「当你跟老师相处的时候,不应该自取烦恼,忧虑

    过多。他的教导和警告是基於法义或正义,无缘无故的

    害怕他是没有用的,一个人所应该忧虑的是罪恶和它必

    然的痛苦,而不是老师的责备。无理的责备或批评别人

    ,绝不是我的用意或乐趣。我的自我训练是基於佛陀所

    曾经开立的处方,我的弟子们的训练也奉行这个相同的

    方法,规避那条正道是错误而无益於任何人的。

    「你留住在这里不要恐惧,只要尽你所能的自行精

    进,不要因任何事而受挫折,法是遍满宇宙的,属於每

    一个追寻它和为它奋斗的人。佛陀从未把它专授予任何

    一个特殊的团体,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它。经常

    提醒你自己这个有价值的教训,使你能够远离於猪的性

    格。道、果和涅盘就跟着接近了,迟早痛苦也就熄灭了。我很欣赏你善良的用意。我的方法是严厉的,但是从

    它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意志力。我自己受用这个方法

    ,而现在我的弟子们也受用着相同的方法。

 129他在教导上的善巧

    129他在教导上的善巧

    尊者阿迦曼就像对一个小孩那样地安慰作者,以鼓

    励他遵循正道,防止他与猪为友,这显示他个别的对待

    弟子们是何等的善巧。後来,在另外的机缘下,当我亲

    近他时,当时正因起伏不定的进展而挫败着,他问我进

    展如何?每当我回答正在稳定地进步,他就会补充说这

    很好,要我应该加强努力,以便在短时间内达到痛苦的

    熄灭。然而,每当我回答事情并不太顺利而心意堕落时

    ,他会安慰我,鼓励我说,忧虑着这种起伏不定是没有

    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精进。

    「已开发的心意不会跑这麽远,」他说:「它不会

    逃离你,而会很快的跑回来,就像一条狗跟随着它的主

    人。加强你的精进,它一定会跑回你自己。你愈疯狂的

    追逐着它,它就闹扭地跑得愈远。保持平静,不要执

    着,经常而持续地诵念『佛德』,它自己会回来的。

    「不要抛弃『佛德』,因为别的地方没有其它的食

    物来维持心意的生命,心意会永远跟你在一起。这『佛

    德』将作为它持久的食物。它得到满足了就会休息。当

    它睡着了而停止到处奔驰去寻找火焰来燃烧你的时候,

    你就可以放松了。你必须持续这个方式,直到心意喜欢

    跟你在一起而不再逃逸为止。然後你的心意将不再堕落

    ,因为它的营养—『佛德』或其它你所用的任何禅思主

    题—足够维持它了。试着实行我所告诉你的,你将不再

    感受到起伏不定的痛苦。

 130他的忠告、警告和鼓励总是个别的

    130他的忠告、警告和鼓励总是个别的

    雨期安居之後,尊者阿迦曼回到上次安居的那摩村

    ,後来他迁到森林深处的邦惠看村,然後到那辛奴村山

    边一个废弃的寺院里住了好几个月。他在这儿被热病袭

    击了好几天,就像往常一样,藉着法的疗效,直到痊愈。

    公元一九四二年四月,他到乌伯拉加泰尼城去参加

    他以前的禅师—长老阿迦索的葬礼。然後他回到那摩村

    ,在那里过了另一次雨期安居。

    就在这一年期间,尊者阿迦曼更加卖力地训练他的

    弟子们,为了他们的进升,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开示

    、警告、劝说、申斥、责骂,全都为了他们的利益。在

    雨期安居期间,每四个晚上就有一次集会。结果,有许

    多弟子们都能够如意地进升,而向他陈述他们个别的经

    验,作者曾有机会聆听,虽然当时有关於我本人的修习

    ,不像别人的情况,并没有什麽值得告诉他的。

    也是在这次雨期安居,作者有个经验,至今记忆犹

    新。尊者阿迦曼开始用全面的严肃和刚毅来对待我,他

    不再像以前那样宽大或容忍了。或许他觉得我在一段时

    期的「温和的」律仪之後,理当接受这种调教。他这麽

    做是为了我本身的利益,就像他曾经为其他许多人所做

    的一样。所有其他的比丘弟子们也都热心於他们的精进

    ,在开示时间之前、之间和之後,告诉他许多奇特的经

    验。他们寻求他的忠告以改进或矫正他们自己。他们从

    未失望,因为他总是提供他们所希望和所需要的,询问

    者和聆听者皆大欢喜。他的忠告、鼓励和警告总有个别

    的特性,因此他的听众得到无尽的欢喜和振奋,他们盼

    望听到更多这样的经验,即使它只是为了他们的自我鼓

    励而已。

    有时尊者阿迦曼会为弟子们提起他前生的经历,有

    时他会告诉他们,他在此生早期的精进情形,那包括了

    从禅思和观察思惟所产生的现象和内明,精神上的挣扎

    ,脱离感官和臆想的泥沼,以及即将赢得果证和永远离

    开泥沼的关键时刻。这是故事的高潮,听众都入迷了,

    同时强迫他们去反观自己,引导他们去省思何时他们才

    能去做同样的事。有时他的听众,每当想到自己当时的

    开发情形,或甚至未开发时,不禁会感到沮丧。但从此

    会获得一些好处—它给他们新生的勇气并催促他们更专

    注於那个相同的目标。所以他的故事经常激励听众,使

    他们能够忍受所遇到的任何困难。

 131由智慧和德行感化的无数利益

    131由智慧和德行感化的无数利益

    结交有智慧和有德行的人是绝对必要的,这项事实

    对於所有曾经在他的训练和引导下,至少修习过一段时

    期的人来说是很明显的,他们因此沐浴在他慈悲和智慧

    的辐射光中,他们渐渐地被他的开示和模范的德行所陶

    冶,不知不觉地转变成和他相似的品格。这样的转变,

    当然不是在各方面都很完全,但是或多或少,视个人吸

    收的能力而定,都会感受到他鼓舞人心的感化力。至少

    他们会记得他的传统中,不会错误的道迹、修行模式和

    思想体系。这样的转变在结交恶人方面也是如此,他们

    同样地能够把任何跟他们结交的人,转变成他们那个样

    子。

    然而,这只是指外在的恶源,还有另外的恶源,较

    不明显,但是更具威力。这埋藏在每一个人的性格之中

    ,包括所谓的「文明人」和许多比丘以及沙弥,他们宣

    称自己是如来的追随者,这个恶源意指「愚痴」—对魔

    法师喃喃低语的懵懂无知,他驱策一个人不知不觉地陷

    入恶道之中。有时,自己很清楚,一个罪恶的声音正将

    一个罪恶的念头硬塞入他的脑海里,但他安慰自己,认

    为这样的念头仍然是无害的,因为它还没有在言语和行

    为中表现出来。这就忘记了罪恶的真相,不论它在何时

    发生,不论它在何处停留,它永远是罪恶。即使当它还

    以思想的形态存在心里,它就开始在产生罪恶的效力了。

    佛陀的教义,其目的在从心意除灭所有的罪恶,使

    它们永远不能再用邪恶的影响力来制服心意。在佛陀和

    他的阿罗汉弟子身上,包括尊者阿迦曼布利达陀,可以

    看到这项证据,他们完全洗净了心里的烦恼,这是作者

    真诚的信念。所以,任何批评都应针对作者,而非针对

    尊者阿迦曼,他已善逝而完全地解脱了束缚。

 132诺格菲的森林隐居处—头陀行比丘中心

    132诺格菲的森林隐居处—头陀行比丘中心

    尊者阿迦曼在惠看村,那辛奴安和沙口那空城,东

    口贝区的邦口科地区附近,过了叁次雨期安居。在那里

    有对人们和空居天众开示的例行时期,但是空居天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