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尊者阿迦曼传 >

第7章

尊者阿迦曼传-第7章

小说: 尊者阿迦曼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机会插足其间,对於心向苦灭的修行人,这是所有戒

    德的活泉。

    7住在树荫下。就像住在旷野一样,住在树荫下也

    有很多利益。根据尊者阿迦曼说,当他的心解脱於世间

    所有的结使时,就是他坐在一棵孤立的大树丛下的那个

    夜晚。这件事容後再叙述,作者请读者原谅,把这件重

    要的事情延後些再提。

    念住的开发就是从住在树丛之下所获得的一项利益

    ,那里没有围墙,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由於念住恒常地

    开发着,烦恼的除灭也被增强了。念住的基础—身、受

    、心、法—是守护修行人和除灭烦恼最佳的主题。由於

    隐居或危险的影响而固定於念处或圣谛的心,在解脱的

    圣战中,有着防护的甲和防御的武器。所以,一个修

    行者希望加速他的努力,必须寻找树荫下,那是适当的

    ,它能够大大地提升他学法的进步。

    8住在坟冢间(内在的和外在的坟冢)。这样的修

    习对於警惕修行人对治粗心大意和我慢是最好的方法。

    大多数人都装着避免去想到死亡,忘掉他们每一时刻都

    在死亡的流程中。想想有多少人曾经一度活着,已经被

    移送到各个不同的坟场去了。那些塞在火葬柴堆或是埋

    入坟墓的身体,都曾经在不可抗拒的死亡流程中一度活

    着,就像我们本身一样。我们活着的人如何能够免於这

    种自然现象?去看看埋在坟墓里的朋友或亲戚,有两种

    作用:第一,它提醒我们死亡;第二,由於这样的一个

    提醒者,我们会把自己与他们相比拟,然後认清这个现

    象,我们正无可奈何地趋向死亡。

    比丘,是解脱圣战中一个活生生的标记。他必须学

    习生和死的轮回,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外在的,他可以

    参考体的埋葬处、焚烧处或丢给动物之处;至於内在

    的,则劝导他观察思惟自己的身体,它是由每日塞入无

    数的动物所组合而成。这样的思惟如果由智慧善加引导

    ,可以导向大悲悯和内明。所以,一个修行者,比丘或

    居士,都喜欢探访内在和外在的坟墓。以忆念死亡做为

    他思惟的基本主题,当可减低生命的傲慢—年青、健康

    、社会地位、阶级、名称¨¨等。这样一个不被虚荣和

    我慢所征服的人,宁愿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却

    不愿去寻找别人的缺点而予以恶意的指出。後者,是大

    多数人的积习,只会增加自己的积恶。不幸地,它是一

    个难以缠斗而最易於滋长的流行病。

    坟墓是人们最大的集会场,不论年龄、种族、阶级

    、或国籍。没有什麽方法可以横渡它,除非经由佛陀和

    他的圣弟子们所曾横渡的道路。这项横渡,对生、老、

    病、死的伟大定律不能没有透彻的研究。选择鸵鸟式去

    忘掉这些事实的人是没有逃脱的希望的,因为这些事实

    还是在那儿,一直归属於他们。住在坟冢间是在训练自

    己去面对事实,因此得到鼓舞。在信仰佛陀和他的圣弟

    子们的佛教修行人的圈子里,已经这样做并且有了成果

    ,但在世俗人的心态看来可能是荒谬的。这项头陀行乃

    是佛陀所曾嘱咐的,一个消除生命的骄傲和我慢的方法

    ,也是及早自我准备面对死亡,以免悔之已晚的方法。

    一旦到了最後一口气,所有保护的措施都无效了,死亡

    的定律已经来临,剩下来,唯一必须做的事,就是把遗

    体烧了。戒律的遵守、布施、禅思或其他做功德的方法

    ,都不能开始或继续了。

    大家都知道,尊者阿迦曼经常吩咐访问者,前往内

    在的和外在的坟墓里,因为它有这些利益。他的弟子中

    ,有些人不顾他们习惯性的恐惧,奋勇地奉行这项头陀

    行仪轨。

 023一个怕鬼比丘的故事

    023一个怕鬼比丘的故事

    (以下的故事是由尊者阿迦曼亲自所说。)

    这里所说的这个故事,显示这个比丘起初是何等的

    恐惧,最後变成多麽的勇敢。对於发现自己也有相同情

    况的人,可谓上了一课。

    一个比丘在头陀游行中,有一次停留在一个森林区

    过夜,他在黄昏时到达那里,对那个地区是个陌生人,

    就请问村民们有那个地方适合他暂住。他被带到一个地

    方,但并未被告知那里邻近坟墓。第一夜,他宁静地休

    息着。第二天,他看见村民们抬着一具体经过。後来

    ,他们就在只有几公尺远的地方把他火葬了。显然地,

    就在他的视线之内。当他看到被抬过的棺材时,他开始

    感到不舒服,但设法安慰自己说,火葬当然会在距离较

    远的地方。当他後来发现火葬的柴堆,距离他坐的地方

    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而遗体的燃烧就发生在他的眼前

    ,他真是倍加害怕了—对当时所经历的恐惧和当天夜晚

    即将面临的恐惧。到了夜幕低垂时,他的恐惧已经无限

    度的高涨,严重到他几乎不能呼吸,看起来就像快要死

    掉了。

    当村民们已经离去了,他照样地被自己的恐惧所折

    磨,不论是诵读有关死亡的经文或是禅思都不能解救他。当他一闭上眼睛,他的前面就出现一长列的鬼魂要来

    拜访他,他们的数量似乎无穷,新面孔不断地跑进他的

    视野,让他喘不过气来。自从他出家以来,这是他所遇

    到过最恐怖的事了。

    被这些鬼魂拜访了几个小时之後,他开始怀疑这些

    列队围绕在他头上的鬼魂,会不会只是自己病态的幻象。他提醒自己,一个头陀行比丘通常是被认为无所恐惧

    的,能够面对死亡、鬼魂和任何危险。他正是一个这样

    的比丘!自己怎能这样毫无惭愧地害怕着鬼魂呢?如果

    他再屈服於这萦怀的恐惧,他将会玷辱了头陀行比丘的

    名字。

    在挣扎中,这样鼓舞着自己,他决定走到恐惧生起

    的地方,面对那里所发生的一切。穿上僧服,他出发前

    往火葬柴堆,那里仍可看到体仍在摇曳的火光中燃烧

    着。只有走了几步之後,他就不能动了,就好像他的脚

    突然间被钉在地上了。他的心脏砰砰地跳着,他的身体

    汗流夹背,就像正午炎热的太阳正射在他的身上。他知

    道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强迫自己向前走,他加速脚步以免

    他又胆怯而停止了;他知道需要更多的自制,以对抗颤

    抖的身心,以驱除被催眠般的妄想—他就快完了。透过

    纯粹的意志力,他设法拉着不听使唤的身体走向柴堆,

    自己想着:「不管会发生什麽事,就让他发生吧!」但

    他尚未获胜。

    他吃力地呼吸着,因为他的奋力而显露出晕眩的迹

    象。他设法让自己注视着烧掉一部份的体。但是,当

    他看到因为长时间燃烧而变成白色的颅骨时,他几乎当

    埸崩溃了。他制服恐惧,就在体前面只有几尺的地方

    坐下,面对着它,把它做为禅思的主题。他强迫悸动的

    心去诵读有关死亡的经文:「我必然会死,就像这个

    体。我为什麽要怕它?迟早我将要死的。恐惧有什麽用?我必定死,就像这体。为什麽怕它?不要害怕它!」

 024流浪的狗

    024流浪的狗

    当他正这样诵念着这些经文,与怕鬼的恐惧奋战着

    ,他听到後面有奇怪的声音。脚步声!有人正朝着他走

    来!脚步声并不规则,沉寂了一下,然後又开始走动。

    有人准备要从後面攻击他!他完全地被恐惧攫住了,他

    的呼吸变得非常激烈,似乎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里,他就

    要跳起来奔逃,狂喊着:「有鬼啊!救命!」他设法抓

    紧自己,强迫自己留坐着,等着看它接下来要做什麽。

    他可以听到它蹑着脚尖接近他,直到只有几公尺远的地

    方,然後他突然听到有人或什麽在咬着脆东西的声音。

    「当它吃完了它的脆食,它必然会走过来,把我做为同

    样的脆食,所以这是我的末日了。」他自己想着。

    他再也不能克制自己了,准备站起来跑掉了,他要

    张开眼睛去看它是什麽,想着:「或许那是个办法,先

    逃走,改天再回来跟这东西战斗,那总比今晚自我投降

    要好些!」

    当他张开眼睛时,呈现在他面前的,实在令人异

    ,使他为自己的愚笨和胆小哑然失笑。那准备要攻击和

    吞他的,竟是一只村子里的狗罢了,它到处嗅闻着村

    民留下来供养神灵的食物!它并未注意到任何人,连这

    害怕的比丘也不在意,它只热衷於寻找掉落在地上那些

    可吃的东西。

    「原来全是你在恐吓着我,」这比丘想着,为自己

    感到难过,想到他是多麽的懦弱,竟然不顾自己「要面

    对一切」的决心。如果在最後一刻,他不能用自制之法

    去检查他的恐惧,那恐惧很可能已经把他逼疯了。

    「我所做的,对一个身穿(用如来果树染成褐黄色)僧服的人而言,真是一件羞愧的事。想到因为这愚蠢

    的恐惧,我已经浪费了人们布施的食物。有多少像我这

    样的比丘呢?我真是污辱了佛教的名字。」

 025大魔术师

    025大魔术师

    因为他心中的这些想法仍然鲜明,那个比丘决心不

    离开那个地方,直到他能够克服恐惧或死亡的威胁。他

    总认为一个这样恐惧的比丘对大家是个不好的例子。从

    那时候起,他勇敢地对付自己的恐惧,日夜都停留在那

    个坟冢间,比较着没有生命的体和他自己活着的躯体

    ,观察思惟着组成那些身体和自己的成份与元素。没有

    了心意,一个活着的躯体就变成没有生命了,各种元素

    分解了,回到它们所从来的地方。

    另一个有价值的教训是那条狗不经意地把他吓得半

    死,那正是他的心,活跃地工作着,创造着一些事,事

    实上是很多无中生有的事,来伤害它自己。这显示一个

    事实,一个人的想像是个多麽高明的魔术师,他能戏弄

    心意,让它生出种种来。

    「因为恐惧,我的想像几乎导致我的死亡。」他想

    :「现在是我控制我的想像的时候了。这个魔术师必须

    予以火葬,就像已经火葬在那个柴堆里的体一样。」

    并且他紧记他的决心,任何时候恐惧发生了,他就无惧

    地捉捕它;任何地方,他的恐惧被主导着,他就无惧地

    前往那里。那个晚上,没有睡觉,他全力抓住他的恐惧。第二个晚上,用同样的决心,跟他的恐惧作战,最後

    ,成功地把它「火葬」了。

    这个故事是真的,它显示一个比丘是如何无惧地跟

    他自己的恐惧奋战,他设法克服了原先压制他的恐惧,

    这就是住在坟冢间的利益。

    9穿着叁衣。长老阿迦曼从他剃度之日起就遵守这

    项头陀行。只有在老年,当他的身体渐渐衰弱,需要较

    温暖的保护,他才允许自己容受较多的衣服。在他那个

    时候,头陀行比丘喜欢游行各处,除了雨期安居之外都

    住在野外。大多数时间,他们都靠双脚旅行,因为那里

    没有其他像今天这麽方便的交通工具。每个人必须携带

    他自己所有的随身物品,没有人可以帮忙其他的人。重

    量和体积必须予以慎重的衡量,因为如果接受了不是绝

    对必要的东西,那将成为更多阻碍而不是帮助。过了一

    段时间之後,一个头陀行比丘就习惯於轻装简行,宁愿

    送走多馀的袈裟或其他赠品。对於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而

    言,保持或携带多馀的东西,很明显地是个累赘。这也

    是符合出家人的修行个性,他的生命是以清贫和纯净为

    标记。当他死的时候,除了比丘的必需品之外,如果没

    有留下任何东西,那他将更受尊敬。当还活着的时候,

    他以神圣的清贫而受尊崇,身体毁灭後,他就善逝了,

    他的心已经远离了所有的一切。这种出於清贫和纯净之

    中的死亡,是永远受到有德的神和人们所赞叹的。这

    一项头陀行修习适合於荣耀一个出家人的生命。

    长老阿迦曼遵守这些头陀行,在他的时代里几乎无

    人能及,即使现在也是无人能及。他也经常地指示他的

    比丘弟子们注意这些头陀行的修习,勤勉而恭敬的遵守

    它们。在他的引导下,他们被率领到树下、森林中、山

    上、洞穴、悬崖下或坟冢间,所有一般人认为荒野和可

    怕的地方。他们也被领导进入村落,晨间托钵并拒绝後

    来送到的食物。後来,当这件事让信徒们知道了,他们

    顺从这项修习,把想要供养他和他的比丘弟子们的所有

    东西放进钵里。他的弟子们也被训练只用自己的钵进食

    ,不用其它食器来增加自己的麻烦。所有的东西都在钵

    内混合着吃,每天只吃一餐。他这样做,直到生命的最

    後一天。

 026甘露法语

    026甘露法语

    追随他的群众,包括比丘、沙门和在家弟子,愈来

    愈多。不论他在那里教化,总有大批人群聚集。在他住

    止的地方,有时会有六、七十位比丘和沙门,不包括其

    他许多从附近来聚会的。他会叫他们去找个单独的地方

    ,每个人都要和其他的人分隔开,但在叫声或步行所及

    的距离之内,以便於他们如果有问题或要求他开示的时

    候,可以到他那里去。

    到了诵戒日(两周诵读一次寺院的戒条),所有的

    比丘会在尊者阿迦曼的住处一起集会。诵戒完成之後,

    他会开示集会的比丘,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然後他

    们会回到自己的住处,继续努力於灭除烦恼,从他开示

    的法喜中得到力量增长。这些比丘们集中他们的力量在

    戒、定、慧的修习及相关的责任上,依他们的开发和根

    性而得到相对称的果证。

    虽然有时有很多比丘和沙弥在同一处接受他的引导

    ,但是那里显然没有管理之类的问题,因为来看他的人

    都怀着相同的目的,要在他的修习系统之下训练自己。

    因此,即使有很多比丘和沙弥停留在尊者阿迦曼住处的

    地区,可是一个拜访者可能会讶异於几乎看不到有人在

    那个地方,如果他来的时间,恰好不是比丘聚会的时候

    —例如用餐时间、开示时间;除了在这些时间之外,大

    家都在个人的安居之处,日夜专注於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