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诺贝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的产业。罗伯特结婚后去了芬兰,经营了一个卖石油、陶器、日用品的商
店,以此谋生。后来,他应卢多维希的邀请,来到俄国协助卢多维希日益发
展的事业。1873年,罗伯特来到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收购生产枪托所用的木
料——桃木。没想到的是,幸运之神向他张开了双臂,他意外地发现了沉睡
在巴库地下的石油,于是,他立即买下了一片产油地。卢多维希发挥了自己
精于机械制造的特长,设计出了在当时先进的石油开采设备;罗伯特则对提
炼石油制品有着丰富的经验。就这样,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开采,另一个负责
开发,他们开始走上了成为俄国石油界大实业家的道路。
前苏联,今日的俄罗斯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产油大国。许多石油就是
出自由诺贝尔兄弟最先开发的巴库油田。
1879年,应两个哥哥的建议,艾尔弗雷德和两个哥哥合作建立了诺贝尔
兄弟石油公司。公司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运输开采出的原油。
巴库地处里海西岸,是个交通不便的地方。运输石油,就必须用船逆伏尔加
河而上;但到了冬季,伏尔加河结了厚厚的冰层,就无法用船运输。而且,
油田离巴库也还有十多公里远,把原油运往巴库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运
费。所以,寻找一种便利、快捷的运输办法成了当务之急。
兄弟三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思考,最后,艾尔弗雷德提
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案:管道输送。即在油田和巴库之间,铺设粗大的铁管,
用油泵的动力输送石油。这个方案很快被付诸实施了。就这样,油田出产的
原油,如同河水一样,汩汩流向巴库的原油加工厂。用石油管道输送石油,
在今天被看成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办法的,是诺贝尔三
兄弟。
他们的新奇设计还不止于此。当时把石油用一个个木桶装起来,再装上
船向外地运输,这是很费时费力的作业,而且租船的费用也很高。精于机械
研究的卢多维希想:能不能制造一个巨大的石油桶,把它固定在船上,用它
来运石油呢?他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随后,斯德哥尔摩造船厂按照卢多维希
的设计,造出了这种专门用来运输石油的船舶。这样,世界上第一艘运油轮
——索罗阿斯特拉号诞生了。
此外,诺贝尔兄弟还订购了五百多辆石油运输车。这样,巴库油田所出
产的石油,从水陆两条线上运往各地,很快便为世界所知晓。随之订货剧增,
公司的收益也不断增加。
… Page 19…
当然,这些石油产业大部分是罗伯特和卢多维希所发展的,艾尔弗雷德
的主要精力还是他自己的炸药事业。他所念念不忘的是为人类过上更加幸福
的生活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 Page 20…
六、移居圣雷莫
对于艾尔弗雷德来说,自己发明的各种炸药被用于公路、铁路的建设、
矿山的开发、运河的开凿等方面,这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
的幸福作出了贡献,自然心中十分欣慰。但另一方面,每当想到自己的发明
被用到战争武器上时,他也不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因为他有着一颗天生善良
的心,他憎恶人类间的战争。
有人认为,科学家对于人们如何利用他的发明,不应该负有责任。的确,
艾尔弗雷德发明各种新型炸药的根本目的是想把它用于各项和平产业。但
是,由于人与人、国与国间居心各异,不论什么发明,它既能被用来造福百
姓,也可能被拿来危害苍生。关键问题在于使用者带着何种动机来使用它。
幻想和平的艾尔弗雷德,不久又回到巴黎忙于研究工作了。因为他的炸
药畅销全世界,所以他积累了一笔相当大的财产。1881年,他48岁时,迁
居到巴黎市郊的塞布兰。在那里,他建了一所带有大实验室的舒适的宅邸。
他始终忘不了父亲说过的话:“武器的作用是保卫国家和民众,使之不受外
敌侵略。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武器,那么谁也不敢对它发动侵略战争了。
这样,即使有武器也不会发生战争。”
“对呀,我发明各种炸药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啊!”
他这样自言自语着,又埋头于研究工作了。他的研究方向极广,不仅仅限于
炸药,还涉及到电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他所取得的发明专利,
到那时为止,已达到350多种。其中,有自动电闸、防爆锅炉等发明;此外,
他还做过人造橡胶和人造丝的实验。
1883年的一天,艾尔弗雷德收到了一封令他十分兴奋的信。信中通知
他,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接纳他为会员。这证明了艾尔弗雷德在科学上作出
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了来自各方面
的荣誉与奖励,但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然而,这次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会
员,艾尔弗雷德认为:“这是我最重视的一个荣誉。”这个巨大的鼓舞,激
励了他继续投入到新的研究中去。
此时,艾尔弗雷德着手研究的是无烟炸药。这时的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
这项研究。据说,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等国,此项研究已经取得了相
当大的进展。然而,艾尔弗雷德并不急于求成,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专心
致志、脚踏实地,以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反复进行实验,经历了多次失
败和挫折后,终于用了七年时间,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无烟炸药”。
这种新炸药爆炸时,名副其实地不冒烟。它还能在加温后被弄成带状、
管状,可以用刀切、用剪刀剪,用起来十分方便;令人尤为惊讶的是,无烟
炸药竟能向制做器皿时用的粘土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
当无烟炸药已经被研制成功的消息被公开发布后,在世界各国,尤其是
各国军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一旦在战争时,如果使用无烟炸药,既可以
攻击敌人,又可以隐蔽自己;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枪弹炮弹的威力。
这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极力加强自己的军队。所以,有许多心怀
叵测的人经常出入诺贝尔工厂,他们是想要搞到制造无烟炸药的秘密配方,
以此大发战争横财。有着强烈和平之心的艾尔弗雷德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
分苦恼,他不解地对助手说过: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想把我的苦心发明用于残酷的战争呢?他们为什
… Page 21…
么不顾别人的苦难,只想到自己发财!我的发明,是为了和平,并不是为了
战争!”
然而,当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历史趋势,
无情地践踏了艾尔弗雷德的理想。不久,他的发明成果就被作为不可缺少的
武器而用于战争了。
发明无烟炸药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88年,他得到了二哥卢多维希去世
的消息,这使他感到很沮丧。更让他悲痛心碎的消息随后传来,1889年2月,
他心爱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自从父亲故去后,母亲安德雷特一直是一个人住在斯德哥尔摩。从小在
母亲爱护下长大,自己又没有家的艾尔弗雷德非常希望把母亲接到巴黎,和
母亲一起生活,以尽人子的孝顺之心。但母亲表示,她想在故乡生活,这样
每当想念丈夫和埃米尔时,就可以到他们的墓地去看望他们,她需要宁静的
生活。即然母亲认为这样生活是她的幸福,艾尔弗雷德也只好依从了母亲的
意愿。后来,每年9月11日——母亲的生日,不论自己有什么事情,艾尔弗
雷德总要放在一边,赶回母亲身边,陪伴母亲共度生日。
然而在这时,母亲什么也不需要了,看到自己的儿子们在事业上都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她慈善的心中满怀着喜悦,静
静地离去了。
弟弟、父亲、二哥、母亲都相继去世了,在艾尔弗雷德的亲人中,只有
大哥罗伯特了。正当艾尔弗雷德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时,又发生了一件
令他极为痛心的事情。
有一天,意大利政府向他提出了购买无烟炸药的大批订货。当法国政府
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很不安,因为这时法意两国基本处于敌对状态。为了阻
止艾尔弗雷德向意大利提供无烟炸药,法国政府就想出了很不高明的一招:
封闭了法国的诺贝尔工厂,没收了艾尔弗雷德的化学药品和实验用具。
一向心平气和、为人善良的艾尔弗雷德,此时也怒不可遏了,受到了这
种侮辱的他对于自己热爱的法国竟然如此无情无意,最终无法忍受了。就这
样,艾尔弗雷德决定离开居住了 18年的巴黎,离开这个他曾一直热爱的国
度。那么,去向何方呢?
他想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紧邻地中海,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自然条件
很优越、意大利人性格开朗、待人亲切,此时意大利政府也向艾尔弗雷德发
出了邀请,欢迎他到意大利定居。于是,他最终决定迁居意大利。1891年,
在意大利南部沿海的圣雷莫,他的新宅邸建成了,随后他就搬了进去。
… Page 22…
七、走上和平之路
圣雷莫的新住宅周围景色宜人,处在绿树环绕之中,花园中的各种鲜花
姹紫嫣红。从房间中往南极目远眺,可见澎湃无边的大海;向北远望,则可
见连绵的森林和起伏的群山。新住宅中必不可少的是建有一个设备很完善的
实验室;还建了图书馆和放置各种机械的库房;在宽阔的院子里,还有发电
所和小型火箭发射场。
艾尔弗雷德把这所居住舒适、设备齐全的住宅,亲昵地称为“我的窝。”
此时,他已经58岁了,但把科研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他,根本顾不上休养,又
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研究中去。由于费伦巴赫不愿离开法国,所以为了协助
自己的研究,他又雇了两名助手,一个是英国人贝克特;一个是瑞典人左尔
曼。
因为看到自己发明的各种炸药,不断地被人用于和平的反面,所以他也
就不想再研制新的炸药了,而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有益于“安全”的发
明。比如:汽车的煞车设备,救助海上灾难的幸存者用的“救生火箭”等等。
此外,他还改良了留声机和电池以及电话;发明了人造革与人造橡胶以及人
造纤维。直到他去世之前,他的发明热情仍然不减当年,还陆续取得一些专
利发明。
每到晚上,当艾尔弗雷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寝室后,并不能立即入睡。
他养成了一种习惯:一边听着远处传来的大海波涛声,一边进行思索。他想:
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发明之上。现在我已是暮年,虽然没有妻
子儿女,但并不是孤单的。我有一些亲密的朋友;那些素不相识的不幸者,
那些贫穷而又很有前途的科学工作者,有许多得到了我的资助;最令我不安
的是,我的许多发明被用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憎恶的邪恶之事——战争上
面了。发明威力强大的武器来消灭战争,我这种见解,到底对不对呢?
艾尔弗雷德困惑了。他希望能够和谁携起手来,在促进人类社会走向和
平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就在这时,他读到了一本小说《放下武器吧!》作者
是他在巴黎就认识的兹特娜夫人。她是一位热心的和平主义者。在小说中,
也充分表现了她祈求和平的心愿。于是,艾尔弗雷德对兹特娜夫人感到十分
钦佩,给她写了信,并表示很想和她进行一次关于和平问题的谈话。不久,
机会来了。
1892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世界和平会议。兹特娜夫人作为会议
领导人,艾尔弗雷德作为会议特邀佳宾,都出席了这次大会。在会后,两人
就和平问题,进行了推心置腹地长谈。最后,艾尔弗雷德意味深长地说道:
“看来,我以前的想法错了。对防止战争起作用的不是什么威力强大的武器,
而是象夫人您那样,向人们诉说战争的恐怖,引导他们不发动战争。这样,
才能有利于人类和平。”随后,他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兹特娜夫人,我已
经年迈力衰,而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法同您一起从事和平运动的工作,
这很令我遗憾。然而,如果我的钱能够通过您的活动,对和平事业作出贡献
的话,我将感到无比荣幸。需要多少钱我都可以捐助,请您不必客气。”
兹特娜对此极为感动,接受了他的好意。因此,她就不用再历尽辛苦到
各地去筹集和平运动的资金了。她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访问更多的国家,
向更多的人宣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性,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到和平运
动的队伍中来。
… Page 23…
艾尔弗雷德看到兹特娜夫人为和平事业,活跃在世界各地时,心中感到
无比欣慰和满足。从这时开始,他逐渐在内心中暗暗地考虑自己身后的事情。
兹特娜夫人后来接到了艾尔弗雷德的一封信,信中写到:
“我想拿出我的一部分财产,设立一项奖金,授予那些为促进世界和平
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这就是后来作为艾尔弗雷德遗志设立的诺贝尔奖的最初设想。
… Page 24…
八、诺贝尔奖
“如果一个人一年能想出一千个好主意,其中只要有一个是实用的,那
也就该对此知足了。”从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很重视
研究的最终成果,但更重视在获得成果的过程所付出的多倍努力与实践。
他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他一生之中,只上过几个月的小
学,其它知识都是他在家庭教师指导下、自己超常的学习下得到的。他把自
己的身心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业绩。
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1893年,艾尔弗雷德的祖国瑞典的一所著名大学——
乌普萨拉大学,授予他哲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乌普萨拉大学是埃米尔曾经上过学的地方。在授学位的隆重仪式上,年
已60岁的艾尔弗雷德回首往事,想象着弟弟埃米尔在30年前,坐在教室里
学习时的情景;想象着50多年前,他逗埃米尔玩耍时的情景,心中无限地感
慨。
从此以后,人们在郑重的场合便称呼艾尔弗雷德为诺贝尔博士。
艾尔弗雷德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世界各地开办工厂,扩充业务,但
这对于他的身体健康来说,受到的损害也是很严重的。例如,当他联系各种
业务时,就要乘坐火车,当时火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