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海湾战争 >

第6章

海湾战争-第6章

小说: 海湾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特属于萨拉赫丁省。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伊拉克人,他不仅属于萨拉
赫丁省,也属于埃尔比勒省、苏莱曼尼亚省、安巴尔省、卡迪西亚省和泽卡
尔省;他属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和尼罗河。他是所有伊拉克
城市、伊拉克人民、伊拉克土地的儿子,也是大马士革、阿曼、开罗、卡萨
布兰卡的儿子。他是阿拉伯民族的儿子。”
萨达姆·侯赛因执政以来,虽然多用铁腕统治,但他推行的某些国内政
策却又不无宽容之处,很注意改善自己的形象。土耳其总统厄扎尔从1980 
年至1989 年在谈判桌上和萨达姆打过9 年的交道,对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厄
扎尔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萨达姆聪明过人,理解力很强,办事有明确
的目标,是个“天才的政治家”,在伊拉克政府、甚至在最高权力机构革命
指挥委员会里,没有第二个人能取代他。
萨达姆上台后,励精图治,推行土地改革,在基本建设上投入巨资,大
力改善伊拉克的经济状况。面对前政府遗留下来的严重的贪污腐化风气,萨
达姆采取严厉措施整治贪污。他还在伊拉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办学校,
使伊拉克成为阿拉伯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伊拉克的科技水平在阿拉伯世
界也仅次于埃及。他还把石油外汇收入大量投注于农业、医疗卫生事业及发
展电力工业,从而使伊拉克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得到进一步普
及。
1980 年4 月25 日,萨达姆·侯赛因在摩苏尔发表的一次讲话中说:“如
果你们阅读过伊拉克的历史,你们就会发现,它要么是一盏闪光的引路明灯,
要么就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在整个历史中,它要么处在文明、秩序、
历史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前列,要么处在君主专制的束缚之下。这是因为伊拉
克人民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是高山和巅峰,而不是平川和峡谷。”
据外电报道,萨达姆曾将自己装扮成巴比伦王朝的尼布甲尼撒大帝,并
拍下一张照片。当时的巴比伦王朝是一个东至波斯湾、西至地中海的幅员辽
阔的庞大帝国。尼布甲尼撒当时摧毁了耶路撒冷并把犹太人赶走后,着手重
建古巴比伦王国的京都巴比伦城,并在城中的墙上刻下了他的名言:“我,
尼布甲尼撒,热爱建设多于热爱战争。武神命我重建此城,巴比伦人民将缅
怀我的功绩。”
2500 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伊拉克现任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想的就是
要“重建这样的一个帝国”,重温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旧梦。萨达姆1979 年上
台后,拨出巨资重建巴比伦古城,到了1988 年,巴比伦古城的王宫已经修复
了。在王宫的砖墙上,人们发现有新刻上的如下字句:“这些围墙是在伊拉

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期重建的,巴比伦城不会湮没无闻,千
秋万代均可作证。”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在重建的巴比伦古城墙上,与
尼布甲尼撒二世和汉穆拉比国王并列,似乎是要告诉人们:古代巴比伦疆域
辽阔的大帝国将经萨达姆之手重新建立。
汉穆拉比是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的一个国王,他统一了
两河流域,自称为“宇宙四方之王”。
萨达姆·侯赛因一心一意要恢复巴比伦古城的光辉面貌,借此向犹太人、
向阿拉伯世界展示:阿拉伯世界5000 年的历史与文明,来自两河流域,来自
现今的伊拉克国土。这多少流露了萨达姆·侯赛因谋求霸权的心迹。
萨达姆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他要用50 年的时间统一中东地区。在巴格
达新建的胜利广场上,有一座雕塑引人注目,而又富于启示。这是一座双手
紧握两把军刀的造型。手是萨达姆·侯赛因的,甚至雕刻的手纹都同他本人
毫无二致。两把锋利的军刀指向深邃的蓝天,一把属于古代巴比伦工朝君主
尼布甲尼撒大帝,曾经在2500 年前转战南北,开拓疆域,如今由他的继承人
萨达姆接过来了;另一把是萨达姆本人的,他要用这把刀开辟伊拉克人——
巴比伦文明创造者的后裔——的新天地。萨达姆在伊拉克一次复兴社会党领
导人会议上说:“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众多火花中的一束,无论能发出多少
光;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柄剑,但希望不是唯一的一柄。”
伊拉克在不到9 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军
队与政治的关系上,萨达姆允许伊拉克的军官们参与政治,但是规定他们必
须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这样既可以排斥共产党或宗教极端分子在军队
中的影响,又可以督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成员努力工作,保持军队的纯洁
性。
伊拉克军队建于1921 年,曾参加过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斗争。1941 年,
它参与了反英起义。
1958 年,它又参与了推翻费萨尔王朝的斗争。军队的战斗历程充实了“阿
拉伯复兴社会党的行动理论”。萨达姆同军队中的复兴社会党人保持着密切
的联系,军队已成为他的工具。萨达姆认为军队不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十
分危险的。他反对“保守主义分子”提出的建立一支职业军队的思想。这已
成为他的一个政治信条。萨达姆提出伊拉克军队应具有两方面伪作用,一是
国内的作用,“军队必须是人民自豪感的体现,而不是压迫人民的工具”;
二是阿拉伯范围的作用,“伊拉克军队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
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萨达姆把伊拉克军队看作是整个阿拉伯世界
的保护神。
1980 年萨达姆出席了“第七届四月路线”军官培训班典礼。他的参加,
表明了他对军队成员转变成党的成员的重视。萨达姆在会上说:“你们是我
们正在构筑的大厦的主要建设者,你们是掌握着伊斯兰教义的战士,你们必
须像伊斯兰的军队一样站在前列高举这面大旗。这是新阿拉伯主义,它给伊
斯兰带来了新的气息,一种来自天堂的气息——反对新阿拉伯主义就是反对
伊斯兰教,不论他如何巧妙地伪装他的行动。”
萨达姆主张阿拉伯世界必须统一,阿拉伯财富由阿拉伯人共享。他说:
“阿拉伯的石油财富是真主赐给全体阿拉伯人的,不能光为少数王族独占。”
他认为,一方面盛产石油的海湾君主国年人均收入超过1。3 万美元,有的多
达2 万美元,王室成员过着豪华、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阿拉伯非产

油国的外债高达2000 多亿美元。他主张将阿拉伯国家在西方银行的4620 亿
美元存款抽回来投放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整个阿拉伯民族造福。他大言不
惭地说,伊拉克出兵科威特是为了“把少数人手中的财富转移到多数人手
里”,是“穷国对富国的战争”,并为此制造了种种事端。欲知详情,且看
下文分解。

第四章蓄谋已久
债台高筑民声怨,经济建设步履艰;
蓄谋侵略寻出路,铤而走险临深渊。
1988 年8 月8 日,伊朗一伊拉克战争结束。可谁也未曾预见到,这个日
子将会标志着海湾危机的开始。
这场冲突在8 年当中造成近百万人丧生。仅仅因为德黑兰首先建议停
火,伊拉克俨然成了胜利者。实际上,巴格达打完这场战争已经变得外强中
干。它的军事机器令人生畏,在中东是无与匹敌的:它从1980 年的10 个师
扩大到55 个师,它拥有500 架飞机,5500 辆坦克;但其财政陷入的绝境同
样令人难以置信:战争开始时,伊拉克拥有3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8 年后,
国家债务却高达1000 亿美元。
在巴格达市中心总统府威严冷森的客厅里,萨达姆·侯赛因从不放过任
何机会对他接待的外国客人说,这8 年当中,他实际上是“保护阿拉伯兄弟
兔受波斯威胁的真正盾牌”,他期待“他们当中的富有者——沙特、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帮我们还清全部债务”。正是在这个时候,伊拉克
再次向科威特提出了领土要求,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半个
多世纪以来,两国就曾多次发生过边界纠纷和武装冲突,每次都是由于伊拉
克要扩张领土、甚至妄图兼并科威特而挑起的。两国边界争端由来已久,有
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
长期以来,伊拉克各个时期的统治当局大多喋喋不休地宣称:科威特是
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伊拉克有权分割科威特部分领土,甚至兼并科威特。
萨达姆·侯赛因也公然说:“科威特只不过是伊拉克这棵树上分出的一根枝
叉!”然而,历史却是公正的见证人!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科威特,南面与沙特阿拉伯毗邻,西部和北部
同伊拉克接壤,东濒阿拉伯湾(又称波斯湾)。面积不足1。8 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90 万,是个小国。但考古学家在科威特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表明,
科威特是海湾地区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早在5000 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
衍生息。约公元7 世纪时,这块地方同伊拉克一样都属于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1710 年,原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经长途
游牧迁徙到科威特定居下来,并于1756 年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科威特是一
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家元首称埃米尔,只能由萨巴赫家族的后裔继承。
历史学家认为,科威特的近代史是从1756 年萨巴赫·本·贾比尔一世建立科
威特酋长国开始的,迄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一直由萨巴赫家族中两个家
系贾比尔和萨利姆轮流执掌政权,从未中断过。从近代史来看,科威特也是
由萨巴赫家族统治的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科威特全境大多是沙漠覆盖的平原。它同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边界被
称为“沙漠之界”。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这片浩瀚的“沙漠之界”并没有引
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认为“对部落的忠诚要比对土地的需要重要得多”。在
科威特长期遭受外国入侵势力的统治和控制的情况下,有关国家对科威特这
片“沙漠平原”的边界或它的主权范围,虽召开过一些有关的会议,签订了
某些协定,但对科威特同周边国家的边界并没有完全和明确地划定。
历史上,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曾跨欧、亚、非三洲,东部疆域一直

扩张到波斯湾,科威特和伊拉克都曾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1 年,科威特
成为奥斯曼帝国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个独立县。1923 年,英国同奥斯曼帝国
签定“洛桑条约”。根据条约,分别建立了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国。
1932 年,伊拉克旧王朝首相赛义德与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英国殖民当
局策划下,达成了划分两国边界的协议,但一直未正式勘定边界。
1954 年,随着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科威特成立了以阿卜杜拉·萨
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并于1960 年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司法和货币管理权。
1958 年,伊拉克革命成功,费萨尔王朝被推翻,伊拉克成为共和国。
1961 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但伊拉克共和国不予承认,井对科威特提出
了领土要求。由于英军的干涉,伊拉克未敢贸然动武。直到1963 年,伊拉克
复兴社会党执政以后,伊拉克才宣布承认科威特独立,并与科建立外交关系。
伊拉克当局对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其借口和所谓历史依据主要有两
点。其一是:1913 年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协议中,规定“科威特是奥斯
曼帝国范畴中一个享有独立的县”,奥斯曼帝国崩溃后,伊拉克是其继承国。
但事实上,即使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也一直享有独立处理内部事
务的权力。更何况,当时伊拉克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913 年,英国同
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有关协议中,也明文规定“承认科威特是在英国保护下的
独立国”。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科威特和臭斯曼的巴士拉省在地图
上的颜色都是相同的。但是,伊拉克“忽略”了叙利亚、埃及、汉治(现今
沙特阿拉伯的一部分)以及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区这些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
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的颜色都同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其他地区一样。除伊拉克
外,迄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地图颜色相
同”为借口,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因此这一条也是不能成立的。
人们很难理解:在伊拉克同伊朗长达8 年的战争期间,科威特不仅站在
伊拉克一边,成为政治上的盟友,而且在经济上慷慨解囊相助。这两个阿拉
伯国家可谓患难同舟,休戚与共。但是,战争结束不久,伊拉克即同科威特
反目,最后竟出动大军占领了整个科威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中东政治评论家们认为,8 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
遭到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竟不及战前的1/5 ,而
战争又使国家的开支猛增,年年入不敷出。伊拉克同伊朗停战后,虽亟待复
兴经济,但是外债负担沉重,资金缺乏,国家财政和国民生活均处于艰难状
态。萨达姆号召要尽快复兴国内经济,但谈何容易!仅重建被战火毁坏的港
口城市巴士拉,就需耗资45 亿美元。因战争而膨胀起来的军队已达百万,装
备亦数倍于以往,为维持这支军队并更新逐渐老化的装备,也需要钱。钱!
钱!钱!对萨达姆来说,已成了最头痛的问题。
然而,战争除了给伊拉克带来几千亿美元的损失以外,还使它欠下了大
量的外债。同伊朗停战后,外债总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直线上升。伊拉克
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外债的确切数字,西方观察家估计在800—1000 亿美元
之间。萨达姆为外债烦恼,尤其是他的海湾邻国们替他支付的300 多亿美元
的军火帐。不要说大规模重建,就是为了还债,他的国民也得辛辛苦苦干上
10 年。此外,一向缺少劳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埃及劳工遇害的事时有
发生。通货膨胀率已达每年40 %,黑市上的第纳尔只值官价的1/12 。不克服
资金短缺这个障碍,他和他的国家休想直起腰板,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社会动
荡。

当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总要挖空心思,寻找出路,以求解脱。萨达
姆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摆脱经济和财政困难,伊拉克要千方百计敲诈海湾富
有的产油邻国。它首先看中了富裕弱小的科威特。
伊拉克公开提出,两伊战争中,它是同伊朗打一场“圣战”,是为抵制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是为保卫阿拉伯民族而战,并为此而流血牺牲,
因此应当免除两伊战争期间它欠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伊拉克的这种
“一风吹”的无理要求,没有被科威特等国接受。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
言报》报道,1990 年6 、7 月间,萨达姆还曾派特使分头到沙特阿拉伯、科
威特和阿联酋,要它们各自给伊拉克100 亿美元现款,也遭到拒绝。
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既可以赖债,一笔勾销它所欠科威特的全部
债务,又可以掠夺科威特的大批资金财物,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一举数得,
岂不美哉!
众所周知,科威恃和伊拉克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大国,石油是这两国的
经济支柱。据两国官方公布的材料,科威特石油储量为134。8 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