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 >

第21章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第21章

小说: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宗。自宗不许自续以下各派,所许以补特伽罗执有自能成就实有境之分别执,为生死根者,谓断除此,不能断除一切烦恼故。 

  【第二四六则】 

  问: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答:属依理断。依理断又分「名言理断」、「胜义理断」。此属胜义理断。如执有补特伽罗,若依量成,如说我曾眼见,此属名言理断;如执有补特伽罗谛实者,此属胜义理断,如执补特伽罗为常,即以世间名言(亦知无常),亦可破除,此属依名言理断。凡属理断,皆属「无遮」(藏语嚜嘎)。无明所执之实有(我自性)本来无有,故依胜义理断,而属「无遮」(若彼真有,则非以理所能尽断)。 

  【第二四七则】 

  问: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答:所断虽无,断之无过。何以彼应断者?有无明之心执彼为有,故应以理了达所执之有,本无所有,生起决定知故。以胜义理抉择而断应断之谛实,知其本来无有,故能破除无明所执之境。如一商人初至某市,误认此地无贸易,欲破其执,须告彼言若某若某,眼见耳闻,多有贸易,获利且厚。即能破其所执。故须先认识无明所执之境,次方以胜义理抉择其所执之境,究竟为有为无。 

  【第二四八则】 

  问:内道佛子,依佛密意,决分几派?试说各派之密意,及各派认识之「所断」。 
  答:内道佛子,决分四派。若成五者非佛意。即声闻二派——有部、经部;与大乘二派——唯识、中观。佛在世时,为应众生根器,仅说此四种理趣。佛所说法,皆以空见而令众生解脱生死。虽为应机,说为四种,然皆为引导众生令彼等转入最后不共甚深「中观」。故先了达「有部」见,方易了达「经部」见;先了达「经部」见,方易了达「唯识」见;先了达「唯识」见,方易了达「中观」自续派见;先了达「中观自续派」见,方易了达最细之「中观应成派」见。过去西藏将藏语「额」(你我他之下,方译义为「吾」)、「杠萨」(义为补特伽罗),「大」(义为自我主宰)、「几补」(义为士夫)诸词,常致混淆。「无明」无始以来执有谛实之我,欲遮拨为无,须先以认识「所断」为入门。各派皆建立二谛。胜义谛「所断」,乃执「实有」,破除「所断」,即是空性。此属「无遮」。此自续、应成二派之所同。其所不同处,在于成立「实有」之解释上,于所断分粗细,于见分优劣,此为宗喀巴大师不共教授(大师之前,藏中无有阐发此义者)。自续派以下,皆将我与所缘分二,如问大众部,正量部何者是补特伽罗我?必答「五蕴」;唯识师必答「唯心」(依教唯识许有阿赖耶,依理唯识不许阿赖耶);中观自续派必答「六识」;中观应成派以补特伽罗之我名即我(所以然者,以补特伽罗本无我,由执我之分别心安名而有)。以上所说皆为名言之我,非谓应断之我。如正量部(小乘有部一支)以五蕴为补特伽罗之我,彼谓缘五蕴为名言之我,与缘五蕴为人我执之我,其义相似,意谓执五蕴有「自能」(藏语浪吉土伯)成就之我,即人我执,是所「应断」(缘心者亦尔,「法无我」有部、经部不说)。 
  依教唯识师说:「染污末那(第七识)缘阿赖耶。」谓彼有能执以为我。有颂大意说,未离补特伽罗之我处所,谓彼乃有自能成立之物。故彼为阿赖耶,为人我执之所缘。许有阿赖耶,即许有自性成立(唯识二派,皆说胜义中,心有自性,因彼许依他起,圆成皆有自性,唯遍计无自性)。唯识师说:「外境依内心所现。」(如唯识师谓吾人眼见蓝色,乃由阿赖耶过去熏习力故,内心现为蓝后,乃由心安名为蓝。故离内心显现蓝色,及内识安名为蓝色之外,外境实无。)以此唯识师说:「执有离识外境(于遍计执实),即是法执。」此为唯识「是所应断」。唯识师无境之说,能所二取皆空之说(藏语「绒真你东」,意即内摄外持皆空,即所取与能取空(清辨论师破唯识说:「能所取空,究竟不断所知障。」故乃创立名言许有外境之新宗。应成派许外境有,则与此不同也。如月称阿阇黎虽于名言许有外境,然不随顺他宗之门径,故不能名经部行之中观也)。唯识执五蕴有(自能)!(藏语浪吉土伯)成就之我,好人我执,是所「应断」(缘心者亦尔,「法无我」有部、经部不说)。唯识以无明归于五钝使之列,不属于我见,以为无明与我见,虽同在一起,其性各别。而应成派则直指我见为烦恼无明,此为两派不同之点。下三部皆于世俗名言境补特伽罗许有施设安立之我,此为相共一分。如是寻求我之本质者,此分各宗不同,或说为五蕴,或说为心,及阿赖耶。此为有境,如补特伽罗之相,谓随依于五蕴安立之士夫谓相(藏语【扯里】 

),其本质者,谓如象、马、人等各别有情,为本质(藏语【春西】 

)。此诸许规,就修道者及流转者等补特伽罗安立名言之义中,须于施设之我,及彼本质(春西),如阿赖耶等安立为我之二种而知也。除应成派外,各部于施设安立之我上,尚嫌不足(安立不下),乃辗转推求(循名责实),必寻求其本质。如于犬之五蕴安立犬名,进而更求其本质,最后决定以犬之意识,为其本质。乃谓犬之意识,为犬之补特伽罗我。然而犬之意识非犬,如谓意识为犬,则其意识有毛矣。(彼等不解唯名安立之理,故须由名以推寻其本质。) 
  佛智于一切所知境,凡执实心,人法二执所摄,无有执者,二我所不摄。证空性二无我所摄,无二无我所不摄之空性。除中观应成派于我执之建立,不同余宗。自续派以下诸宗,大都说补特伽罗有自能(藏语【浪吉土伯】 

)成就,即是【人我执】 

(除小乘犊子部说补特伽罗有我,因此部多为外道转入,执离蕴我见甚重,习气极深。犊子部虽许补特伽罗有自能成就,然不说彼是【人我执】 

)。唯识师说:执有离识外境,即是法执(于遍计执实)。自续派说:执法本体有真实成就,即是法执。自续派又说,缘于自蕴执有自能成就之实我能作者执心,此我执萨迦耶见之行相。此与应成派所说,粗细不同,应成派以自续派所说为萨迦耶见之粗分。应成派以三毒之痴,即无明。事物之自体性(自能成就)非有(法非有,乃有分别安立而有),而强增益,于见法性(真谛)作障为性,名曰世俗(即世俗心,即颠倒心,)。于境执实即无明,此许彼即染污无明。于法我执建立烦恼障与所知障二者中,此为初也(此乃本宗应成特法,自续派以下皆说法我执,所知障摄)。 
  自续、应成二派所认识之「所断」:一法之成,必于彼方有安立名处成立过来,此方有分别心安名过去,二者相合,始成一法。所执谛实为胜义理所断,应成、自续皆如是许。而稍异者,应成先认识所断,而后抉择其有无;自续不如是许(依自续见,不能了达空性)。于所执谛实虽二派同许为胜义理所断,然对于谛实之解释却各有不同。如瓶之本体有自性,乃应成派所断,而自续派则不将瓶之自性列入其胜义理所断除中。自续派仍称为中观者,其许一切法,皆非实有与应成派共故。(如昔厦却巴难宗喀巴大师说:「自续派师于其论,随处皆说法非实有,无自性与应成派同,而汝判其见有胜劣,恐非古说,出汝臆断。」此实皮相之论,未尝深究二派见之异同。说二派见有胜劣,非唯出自宗喀巴大师创说,印度如佛护诸师,藏中如玛巴、弥拉、萨班皆如是说。如说:「宗见非经师教授,不能知其胜劣,此见仅属中平者。自续派说诸法有本体,无自性;应成派说诸法全无自性。」宗喀巴大师指示说:「自续派虽知诸法实有,是胜义之所断,然许本体自性成立,乃其智力观察所不及。」)然真能证空得中观见者,除应成派外,实无余宗也。自续派见尚不能断微细所断。应成派将瓶之实有及瓶之自性(如谓本体有自性),皆列入所断中,此为自宗认识所断之要点。 
  自续派说:「瓶之实有,乃执瓶非由识所显现安立,而由彼自成,是所应断。」彼谓瓶由执瓶眼识现见安立彼相而有。粗略观之,似与应成派相同,皆谓诸法由内心安立。然应成派谓颠倒错误内心安立;自续派谓非颠倒错误内心安立。彼于「实有」解释不同,彼自续派说:一切法皆由内心显现力而安立,内心显现又非颠倒错误。如瓶若不依不错乱内心显现安立,而瓶自有其不共存在因缘而成瓶者,即是「实有」,是所应断。自续派所谓执实者如此,所谓「应断」者如此。 
  应成派说:「诸法唯由分别安立假名。若不由此安立名过去,而彼实有自性显现过来,此即执实,是所「应断」。当知应成派所说「应断」者,诸法除唯分别安立之外,一切实有,皆所应断;自续派所说,不依分别安立而本身自有其不共成立之法,皆是实有,皆所应断。自续、应成二派虽皆谓由分别安立,然自续未说诸法唯由分别安立,应成则谓唯由分别安立。多加仅此「唯」字,则于诸法自性,遮破无余,毫无留滞。自续派不加「唯」字者,因彼虽谓瓶由分别安立过去,然尚许瓶之本体,仍有自性成其为瓶显现过来。应成派不许如是自性,故说唯有分别安立。故知二派所许「应断」有粗细之别矣。 
  应成派说:「非唯分别安立,皆属实有,是所应断。此是无明所贪着之境,说彼为我,或名自性。无此名无我。人法二无我之体相同(空性相同),于法差别门中不同。」此应成派所许,与有部、经部、唯识、自续所许不同。能空补特伽罗之本能(藏语「浪吉土伯」义为自能),曰人无我,此有部、经部、唯识、自续所许皆同。至于法无我,有部、经部不说。 

  【第二四九则】 

  问:云何各派于应破之量,所许不同?不易合量(或太狭,或太过),试言其概。 
  答:于无明所执之境,依教理,知其非有,故认识无明一科,乃在认识「应破」。然于应破不易合量,或太过,或太狭。佛说四嗢陀南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初二句易了,惟第三句最难通达。故所谓「应破」,乃与无我义相违者,即应破。然因机感不同,各派于应破之量,所许亦不同: 
  有部、经部仅许人无我,不许法无我。故其应破,乃谓自能成就之补特伽罗。 
  唯识、中观皆许二无我。人无我之应破下三部同。于法无我细分,彼等谓即空性。唯识其应破:谓遍计有自性,即空性之应破。 
  中观自续派所说与空性相违之应破,乃不依非颠倒内心,安立外境自能成就者是。 
  中观应成派所说应破,乃非唯分别安立,安立名处有自性成就者是。 
  下二部所许人无我应破,固嫌太狭;唯识,中观自续派所许二无我应破,亦嫌过狭。所以然者,彼等先于应破,未如量认识,故彼纵已如说破除,亦不合空性之量。唯应成派所许应破乃合量。余派所许「应破」破后所证空性,皆不能遍空性境,但证一分空性(藏语「尼拉东你」尚有一分无义空性、损害空性等)。余部所证人无我,乃一分无我。唯识所证法无我,亦是一分空性,但证遍计空性,于依他、圆成之空性,尚未证得。 
  自续派于无余应破,尚未尽破,余有微细应破——法能自性成就之执,故犹嫌过狭。 
  此外,别有将一切法皆认为胜义理之所应破者,或谓无空性量可证,故无苗芽生因缘,若有苗芽生则堕四生。彼谓:中论破四生,于观察实性正理,观察一切法,皆不可得,如瓶于其口、腹、底等,观察瓶不可得,故瓶非有。彼之错误有四:一、彼等将应修应破,混淆不清;二、彼等将「无实有」、「无自性」与「无」混而为一;三、一切法于比量中「未见」一切法,遂谓一切法「无」。空性等持中专注空性,未见俗谛,如世间未见之物,不能谓「无」。如未至印度,不见「金刚座」,然不能谓「无」;四、彼等将观察俗谛理智与观察真谛理智,混淆不清,不了真俗分齐(界限)。彼等认为一切法有,即有自性,一切法无,「自性则无」诸如此类,皆为太过。 
  宗喀巴大师时,藏中诸师如巴扎诺扎瓦(巴扎译师)、尼敏玛及香汤扎巴等,多犯遮破太过。诸师皆自许为中观应成派,然谛观察则不然,彼等将「破境」(藏语「嘎细」,谓此破之根本事,即一切法是),与应破(谓执实)混合为一。彼等谓:于胜义谛中一切法不可得;又证空性等持,不见一切法;又一切法无能成之量(眼耳等皆非量);又若一切法有,当堕四边(有、无、俱是、俱非),然中观者应破四边。故谓一切法皆无有。诸师又思维一切法若无,则堕断见,若说有则又执实,说亦有亦无,则有二边之过。由不善安立故,乃说诸法有无不可说,是理非理,亦不可说,是谓不可思议,是谓离言。以任何亦不可说为决定了义。复返于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彼等一类说名言虽有,然由颠倒安立,故非真实有;一类说一切法名言虽有,然非真有(非有),胜义无亦非真无(非无)。彼说名言有者,恐违月称论师入中论释中,所标之「一切法名言有」义也。 
  应成派特法:一、依境(根):说依二谛行相而抉择;二、依行(道):说具福慧二资粮;三、依果:说证法、色二身。如诸师所说,若通达第一特法,则知彼等已将二谛列入「应破」中故,由是亦破二资粮,并违害二果。彼等说「非有非无」,即是无义。月称入中论说:「说诸法非有非无,极为不合。非有与有,乃现前相违(彼此观待,互相为量),若许非有非无,则堕于第三聚。」 
  又应成派特法:于许一切法无自性中,与生灭系缚、解脱诸作用事,不相违害。如根本论说:「若谁有可空,于彼一切成,若谁不许空,于彼皆不成。」 
  昔西藏译师峨洛钦波说:「胜义空性非所知境。是所知境,即非空性,有所得故。有可寻得,即是实有。」此说与中观相违,亦犯遮破太过之病。若空性非所得所知境者,则于空性闻思修证,皆成无义。且与经说应谛观空性说相违。彼谓「断空」,即无遮空,此不易察。 
  又克珠杰所着千聚集中谓遮破太狭者:彼等谓实有具三特法:一、本体非因缘生;二、作用不依他立;三、暂时不随他转。具此三法,是谓实有,能破除此,是谓证空。若此即为证空,则唯识师亦证空矣。彼不知瓶系因绿生依他,刹那转变,故此三法为应破,其所证空,非圆满空性。依应成派说,空性适具此三特法:空性是常、不依他安立,非因缘生。彼等乃列入应破中。空性安立,不观待他者,如世间此岸彼岸,观待而有,然既至彼岸,则以彼岸为此岸,将前彼岸之名遮回矣。空性不然,任观待何法,其为一切法无自性之义,不能回遮。故空性迥然独立,不观待他而安立。 
  破所破太狭者。入中论释明言:「空性是常,不变不移,不假因缘造作。因缘变时,果亦应变,而空性不变,故非因缘造作。」所谓不依他者,非谓不依因缘,前已说故。亦非谓不依支分,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