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两三天我们就暗地里商量,要请好了诸葛亮,给我们当主帅、当军师。最好不过当然是请老太后最喜爱的四格格了。这两三年来,老太后静养在颐和园里,春天冰一开化四格格就来,冬天结了很厚的冰时才走,下大雪的时候,又由宫里匆匆地赶来赏雪。听老太后说,有位会享福的老寿星,是一位王爷的福晋,在下大雪的天里,带着孙儿、孙女、娘家孙女、外孙女、姨婊孙女,以及孙儿媳妇、丫头、婆子等一大群人,到芦雪亭里,一起喝酒、烤鹿肉吃,吟诗作画,下棋听书,乐在其中,享尽清福。老太后自命为古今中外第一人,无论做什么事,处处比着乾隆。乾隆爷不是冒雪骑马到过西山吗?老太后就要冒雪逛颐和园。老福晋不是冒雪带孙儿孙女们行乐吗?老太后也要带后、妃、格格们赏雪作乐,而且一定要盖过那个老福晋去!在高高的听鹂馆里,屋子里火盆生得暖洋洋的,支上两盆烤肉架,烤羊肉、牛肉。用颐和园的松塔(松树结籽的蒂)作劈柴,远远地就闻到松香味道,每次给老太后烤肉的,都是四格格。四格格把袖子一卷,小小的围裙一系,往来在老太后膳桌、烤肉架之间,银铃似的笑语,那份聪明、伶俐、俏皮劲儿,深得老太后的喜爱。堂帘用滑轮高高地挂起,可以欣赏到外面的瑞雪纷纷,松香味弥漫在整个听鹂馆四周,膳桌旁有手炉、脚下有脚炉。老太后是不爱吃鹿肉的,嫌这肉丝子大,爱吃牛里肌,爱吃羊三叉。四格格对老太后的脾气是早就摸透了的。听鹂馆的台阶上顺序排列着伺候的太监,甬路上有陆续走动着的捧着食盒的人们,都戴着遮雪的大檐帽子,脚下穿着黑筒高腰靴子。在这个场合下,最得意的要数四格格,那是老太后几年来宠爱不衰的人物,所以我们也自然要请四格格当军师了。
“四格格是个爽快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对她有好感,也许在园子里是客居的原因吧,看不出王爷府里格格的骄纵气派。跟隆裕皇后一比,性格截然不同,隆裕是皇后,架子十足,小事不沾手,大事吹五呵六。虽然和老太后是姑姑侄女——没有比这个再近的亲戚了吧?按理说应该亲亲热热的,可偏偏老太后一个月也没准能理她一次。不管老太后对她怎样,冲着这骨肉关系,她对老太后也应该亲而近之吧,可她总是清水脸子——紧绷着,冷冷清清。这样就更给四格格造成得宠的机会了。四格格又是个实权派,是建造颐和园的庆王的女儿,庆王又领军机,和李莲英又最要好,有的是钱,在园子里撒了欢似地花钱,里里外外的人谁不奉承她呀!譬如说,过年过节,大公主的赏银包是200两,四格格就要赏180两,这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和大公主比,水怎么大,也不能漫过桥去呀。可她赏得勤,由园子每回府一次,发一次赏包,并且每次都带进发卡、首饰等小玩意,大家都有份,都沾到她的光,所以人缘特别好,都愿意给她效点力,有机会都愿酬谢酬谢她。
“这是个承上启下、皆大欢喜的事,四格格自然乐意顺水推舟,哄着老太后乐一乐。中午特意给老太后侍膳。正膳以后,老太后用茶水漱完口,就要遛弯了。
“老太后遛弯是有气派的,提炉的、打伞的、捧着水烟袋的、掮着二人肩藤椅的,四格格在太后的肩后随时听从传唤问话。到了晒水的地方了,架几上正中央摆一个瓷青大缸子,这是专给老太后准备的。老太后是不乞巧的,可侍女们要求织女保佑着老太后的眼睛年老不花,这是老太后最喜欢的事。四格格一丢眼神,小娟子就洗手。旁边人用水舀子高高往手上浇水,表示虔诚。随即小娟子双手合十,微闭二目,向天叩头三个,在替老太后求福。头磕得非常慢,向天表示忠诚,起来后,一言不发走向水碗,这时小翠捧起瓷碟,跪着双手举过头顶,小娟子用指甲拈起一根绣针,轻轻地把针放在水面上,针要南北向,针尖向北,针孔向南,要让太阳光从针孔中射过去,这叫作红日穿窗。针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一个针影沉卧在水底下,但是细细地能看到针影的顶端上有个小小的白点,那是由针孔里漏下来的阳光。预祝老太后年老眼明,万寿无疆。这事必须让小娟子干,小娟子心灵手巧,要恰好把针孔平平地放在水面上才能达到红日穿窗的目的。如果针孔侧着,那就出不了好的效果了。这是为了使老太后高兴,四格格预先安排好的。她们不知操练了多少次了。
'上一页''下一页'
乞巧(5)
“以后就要请老太后当公平裁判了。当然,军师还是四格格。大家看到老太后高兴,众多的丫头就自然发疯逞脸,大伙团团围在老太后四周,一片万寿声,有的近侍上前特意请安,托老太后的福,再去丢针。有的针影像个梭,四格格说这是织女把梭借给你,将来你巧,能织布;有的针影一头粗一头细,说这是砧子上头的杵,将来洗衣服干净,是个利索人;也有的像原来的针影,这是织女给你根绣花针,让你能扎会绣;也有的针影像枝笔,这是织女让你描龙画凤。最不好是针影两头粗中间细,这叫棒槌,说是织女嫌你笨。引得老太后抿着嘴笑。更有一些粗心人,丢下针去,针没放平,根本没漂浮在水面上而沉了底,那就是你对织女无缘。丢针的故意噘起嘴来,招老太后一笑。大家很少有叽叽喳喳在老太后面前玩乐的时候,所以别的宫里的人都来参加这个丢针会,老太后也希望这样做。能够表示出老太后的慈祥,老太后又何乐而不做呢?
“因为是中午,七月的天气,老太后借遛弯的机会,玩的时间不长,就该休午觉了。结尾时,四格格特意吩咐,今天晚上的穿针赛,有一个算一个,比比谁的能耐大。大家当然更高兴了。
“这是宫廷里女孩子们一年一度最大的欢乐会,比起过年过节来欢快得多。不是我眼皮子浅,我敢说没有比这件事更使女孩子们兴奋的了。
“这件事前四五天就由四格格发话,预备好针和线,好在她万事亨通,要啥有啥。先准备好绣花针,要用手挑拣好,针孔要差不多大小的,每10根一排,安放在针的纸夹里,然后把纯白的细丝线剪成半尺长的段段,丝线剪的要齐,线头不许剪劈了,也每10条一组,放在盒里,这是第一件。
“第二件,再准备短粗的针,叫眉针,是一种做粗活常用的针。也经过挑选,找针孔差不多大小的,10根一排,别在纸夹上。然后把粗丝线——叫鼠线(也许叫蜀线,我当时没问清楚)——剪成半尺长,要求剪口整齐,也是10条一组,放在盒里。这样,10根绣花针配10条细丝线,一根眉针配10条蜀线。
“另外,在每个组里配两根竹签,像筷子一样长短,很精致,一端刻有孔雀装饰;再备两条用缎绦做的花带子,约一尺长,半寸宽,就一切都准备齐了。
“老太后是喜欢热闹的。吃完晚饭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天黑。晚凉天气,正是老太后休憩游乐的时候。由四格格陪着老太后漫步到谐趣园,这儿四面是曲廊水榭,正中间是很大一池清水,盛开着荷花。四格格请老太后坐在正面廊里的安乐椅上,两个侍女站在两旁轻轻地扇着扇子,老太后的脚旁还有一炉藏香,都是为了驱蚊的。一会儿,皇后来了,瑾小主也来了,当然是陪侍老太后的。清风阵阵地吹来,满园子的荷花香气。渐渐的天暗下来了,上弦月悄悄地挂在西南角上。亭子外、游廊上,也渐渐聚集了好多人,这都是参加赛针和看赛针的各宫里的人,今天是特许来的。
“四格格请示了老太后,又请示了皇后和小主,就开始发话了。先对参加赛针会的人说,谁愿参加谁参加,老少不限。每人发两组针线,两根签子,两根带子。一,要求把两组针(细线组和粗线组)用线穿好,穿好后线的剪口要比齐,必须在线的上面结上扣,10根针的扣要一般齐。然后把带着针的线垂下来,搭在竹签子上,套好针以后,再用彩带子把竹签子的一端扎紧。彩带的结尾处,还要有个蝴蝶结,并和签子另一端的孔雀头对称。蝴蝶以美丽大方为上等。大家都屏息听着,四格格把话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说完后让4个掌事儿的点燃4根香,东西南北各一根,以香炉为停止记号。
“这是个比功夫的竞赛,虽然有月亮,微微的一点亮光,只能使眼睛眯缝看。线又软,在夜月底下,穿20根针,还要把每10根一组的针线套在竹签子上,竹签子的头上还要用带子结上蝴蝶形,以免针掉下来。这真是太难了。
“月亮底下穿针,并不凭眼睛,全凭手的感觉,那完完全全凭的是真本领。尤其是那些绣女们有本事,先用左手小手指甲挑起一个绣花针来,再用拇指和食指把针一捻,就知道针孔在哪里,就会把针孔摆正,然后又用右手小指再挑起根丝线,也是用拇指食指一捻,就会把丝线头捻紧,再用舌头轻轻地一抿,线就又紧又滑,左手持着针再轻轻地往丝线上一套,丝线刚穿过针孔,就在这一眨眼的功夫,右手飞快地把丝线头掐住,往外一抻,就把线抻出来了。这样全凭感觉就能把针穿上真是好功夫,左手的针往右手丝线上扣的时候,纹丝也不能错。等把10根绣花针穿好,又把10根粗眉针穿好,把丝线的剪口比齐了,在一样长短的地方结成一样大小的扣,再比齐了,用竹签子穿成串,然后在竹签子头上用彩缎带子结上蝴蝶扣,免得针线套掉出来。就这样,第一个胜利者,左手拿着一根竹签子,孔雀头向外,彩缎带飘扬的一头向里;右手同样拿一根竹签子,孔雀飞着,彩带飘着,两臂并齐向前平伸着,走向四格格面前,请求检验。如果合格,交给掌事的拿着,四格格亲自带到老太后面前领赏。老太后喜欢手巧的人,很高兴,常常是重赏,皇后也有赏,四格格也有赏。此外,只要能把针穿齐的都会得到赏赐。
“七月初是瓜果成熟的时候,穿针赛完了后向例是赏瓜,让大家过个欢快的晚上。这就是宫廷里过七月七的情形。
'上一页''下一页'
乞巧(6)
“赛针会热闹一阵以后,我们小姐妹们又有私约会。这是悄悄的约会。在藤箩架下、葡萄园里——只要月影能筛下的地方都可以——我们用一盆净水,在试探着自己的运气。今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是用喜鹊搭桥的,在净水盆里往天上看,谁要是能看见月亮下喜鹊飞的影子,谁就能走好运——当然是喜运了。这也只能找最知心的姐妹。在痴心的梦幻下,希望得到好的将来。我们一直熬到东方发晓,期待着喜鹊的喳喳叫声。
“据说,天河是没有渡桥的,而且王母更不让牛郎织女到彼此的对岸,那就苦了这对恩爱夫妻子,喜鹊感到不平,就自愿替他们搭桥,使他俩在鹊桥的中间地方相会,两个人谁也不愿离开谁,就在喜鹊背上站立着,这样,一夜之间喜鹊头上的毛全给踩掉了,可是喜鹊是甘心情愿的。多么善良的鸟呀!我们早就请小太监给买好活的青虾,在七月初八的清晨,放在安静的地方,来慰劳慰劳那一群善良的喜鹊,好像我们要替织女补人情似的,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她说完一片话以后,又泪流满面了,我也不禁为她伤心。触景生情,回忆往事,人所不免,何况她是那样的遭遇呢。小的时候不知哪里学来的几句词现在突然想起来:
河汉、河汉,
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相思,
塞北天南别离,
离别,离别,
河汉虽同,路绝!
末一句“河汉虽同,路绝!”在她的思想里可能会另有深的含意吧!她不知面对银河,流过多少眼泪了。
'上一页''下一页'
送鬼的中元节(1)
写完《乞巧》这节以后,我不禁伫笔深思。清宫里的好些举动有些在《红楼梦》里都能寻见踪迹。
我现在不去查书了,因为读者比我熟悉。《红楼梦》里好多叙述到女孩子做针线活的地方,像史湘云,算是个侯门小姐吧,写她和寡婶娘在一起做针线的地方最多,而她又最巧,给宝玉做过香囊(荷包),替袭人为宝玉做过鞋等等;富商巨贾家庭长大的薛宝钗搬进大观园后,在香菱的陪同下,秋窗深夜还做针线,在绛芸轩里还能替袭人绣鸳鸯呢!连林黛玉都能做精巧的香袋儿,何况其他人。各屋的丫头更不用说了,慧紫娟不是坐在回廊上做针线时试的莽玉吗?黄金莺不是替宝玉巧结梅花络吗?俊袭人在怡红院里绣过荷花鸳鸯,最出名的巧手要数晴雯了,深夜勇补孔雀金裘,可以说巧冠群芳了。《红楼梦》里写女孩子做针线的地方不下几十处。贾宝玉在四时即景诗里不也说过“卷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吗?其劳作也是相当艰苦的。以宝钗为例:“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见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每日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估计她们不会没有针线妈妈的(旗人称做针线的保姆叫针线妈妈),可她们还自己做针线。这大概是大家闺秀的风范吧!汉民族自古以来对女人的要求有四项标准,曰妇德、曰妇言、曰妇容、曰妇工。德,指品质;言,指应对礼节;容,指相貌体态;工,指劳作,如刺绣、烹饪等。满洲妇女大概在努尔哈赤编排牛禄(狩猎生产、作战的最小编制)开始,就已形成战时体制,男征女织,女人就已成为后勤部人员了。她们从小就要勤劳操作。满族入关后,很快就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满族的大家闺秀也很可能以这四德为风范,虽然是锦衣玉食,也要有描龙绣凤的巧手。不然,怎么解释大观园里大家闺秀的做女工呢?显然,这和宫里的风气是一样的。多数的人以为宫里的侍女们,横针不摸,竖线不拿,除伺候主子以外,伸直十个手指头养膘,懒得要命,那就错怪清廷的制度了。她们大体不是为了将来“缝、连、补、缀”度日而做针线活,而是为了“敢将十指夸针巧”,能作工艺品等小点缀。这女红和琴棋书画相同,作为上层妇女的一种修养美德,说通俗了,比嫁妆还高一等,也算是陪嫁的重要本钱之一。这里我自夸一句,年轻的时候好新鲜事,最爱数别人家的门坎子(北京俗话,管闲串门叫数别人家的门坎子,是贬义词),也到过许多旗下亲友家里,一般满洲家庭妇女和在街面上游手好闲吃大饽饽式的男子汉不同,讲究的是“上炕一把剪子,下地一把铲子”,上炕能飞针走线,裁剪冬棉夏单,下地能煎炒烹炸。甚至每家都有本家的拿手菜饭,这是满洲妇女的传统。记得前些日子看《四世同堂》这部电视片,写老太爷(老祖父)生日,有人来暖寿,老太爷留客人吃寿面,必须小顺妈(孙子媳妇)亲自下厨房去抻面,表示恭敬热情。客人吃完面后,要亲自向小顺妈道谢,说:“孙少奶奶,面抻得好,谢谢。”小顺妈要谦逊地说:“我抻不好,您包涵着吃。”这叫做双方话到礼到。总之,老北京妇女德言容工,要面面做到。那时如果到谁家去,主人买斤机器切面待客,客人会甩甩袖子,拱拱手,向您施礼告辞的。这就是老北京人的风气,而且旗人居多。《红楼梦》里每个女子都有恰如身份的语言、拿手的工艺,这正是德言容工的具体表现。我深切希望博雅君子能从清代的皇家秘笈、笔记小说里,搜、剔、扒、掘,把清室的风俗,勾勒出来,来印证《红楼梦》等书,以造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