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6 年起一直是墨西哥派驻法国的文化参赞。德尔帕索的第一部作品是《日
常琐事的十四行诗》,出版于1958 年,但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和注意。他的
第一部小说《阿塞·特里戈》发表于1966 年并获得当年的哈维埃尔·波鲁蒂
亚小说奖。不过,他真正成名和跨出国界却仰仗于十年后出版的第二部长篇
小说《墨西哥的帕里努罗》。这部约合60 多万汉字、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曾
获1979 年度墨西哥小说奖、1982 年度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和1985—1986
年度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帝国轶闻》是德尔帕索的第三部小说,初版于
1987 年底。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了继本世纪60 年代震劝世界文坛的拉丁美
洲文学“爆炸”之后的新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版不仅轰动墨西哥,
而且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及欧洲的书市、书展上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抢手
之作。到1988 年底,仅一年的时间,其英文译稿就已完成,法文、德文、葡
萄牙文及瑞典文译文也都相继着手准备。评论界将之誉为“拉丁美洲文学近
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内容概要1848 年墨西哥同美国签定了《和平、友好及边界条约》,从
而丧失了得克萨所、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的大片土地。此后,国内连年
战乱,政府频繁更迭。1858 年1 月19 日自由党人华雷斯在瓜纳华托就任墨
西哥总统并立即宣布进行改革革命。1861 年1 月1 日华雷斯的军队攻入首
都,当月11 日华雷斯本人及其政府的部长们也迁入墨西哥城。美国、普鲁士、
英国和法国先后都承认了华雷斯的政府。但是,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斗争还远
没有结束。这一斗争同时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继续激烈地进行着。由于华雷斯
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匮乏,议会于7 月17 日颁布法令,宣布两年内
停上偿还一切债务,包括外债在内。这一举动导致英国和法国于当月25 日同
华雷斯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随后,这两个国家又联合西班牙于10 月31 日
在伦敦签订协议,决定共同派兵讨伐墨西哥。联军于当年底及次年初相继开
抵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港。旅居欧洲的墨西哥保守党分子一直向往在国内建
立君主制度,并希望由一位欧洲皇族成员接掌墨西哥的皇位。为诱使法国参
与此项计划,墨西哥前驻英国大使早在1856 年就上书拿破仑,明确提出:如
果没有一位得到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支持的君主执政,墨西哥势必要变成美
国的猎物,以墨西哥政府宣布停止还债为契机,推举以其进步思想当时已在
欧洲小有名气的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亚诺为墨西哥皇帝的方案正式提出并
得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时支持。在一部分人
花言巧语的迷惑下,马克西米利亚诺怀着在美洲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的梦
想毅然地接受了在墨西哥重建帝制的使命,但提出了两个条件:欧洲列强保
证给予物资和财政支持并得到墨西哥公众真诚而明确的欢迎。由于伦敦协议
的签字国本来就是各有用心,协议于1862 年4 月破裂,英国和西班牙随即撤
出了墨西哥,法国不仅留了下来,而且还决定进一步向内地推进。交战的双
方于是变成了墨西哥的自由党政府和法国侵略军。法国军队于1863 年5 月
17 日攻占重镇普埃布拉城,6 月10 日进入首都,随即组建了最高执政委员会
和相当于议会的“名流大会”。“名流大会”于7 月向马克西米利亚诺发出
邀请。马克西米利亚诺则于10 月正式接受皇位,1864 年4 月10 日宣布登基,
14 日携同妻子卡洛塔从欧洲启程,5 月28 日抵达韦拉克鲁斯港,7 月12 日
到了首都墨西哥城。接掌政府之后,为消除党派间的仇恨和争取人心,马克
西米利亚诺任用了部分温和的自由党人、颁布了一系列带有改革性质的政
令、认可并维持了自由党人已采取的许多措施。这些做法让邀请他来的保守
党人大为不满。此后,他同教会的矛盾已经发展成公开决裂,他的独立倾向
又导致法国减少了对他的支持,特别是他在财政方面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在
这种形势下,他一度产主了遣散军队、退位回欧洲的念头,但他的妻子卡洛
塔却没有失去信心,决定独自返回欧洲谋求支持和援助。她于1866 年7 月8
日离开墨西哥,一去没有复返。此前一直因忙于内战而保持“中立”的美国
这时候明确宣布不承认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政权,并向法国施加压力,要求它
停止对墨西哥的干涉。在军事上,侵略军的优势大体上只持续到1865 年。1866
年1 月拿破仑三世开始考虑撤军。这一消息极大地激励了自由党政府的军
队。到年中,形势急转直下,保守党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于法国军队仍然占据
着豹城镇里。1867 年初法国撤走了全部军队。马克西米利亚诺决定亲自率军
对内地进行征讨。他干2 月19 日在克雷塔罗城集结了一万多人马。自由党政
府的军队从3 月6 日起开始围城,5 月15 日攻破,将马克西米利亚诺及其麾
下的将军们全部生俘。华雷斯命令按照1862 年1 月25 日颁布的法律审判马
克西米利亚诺。这项法律规定对一切危害国家独立的人处以死刑。审判于6
月13 日至15 日举行,马克西米利亚诺及两位将军被判死刑。马克西米利亚
诺的朋友们以及驻墨西哥的各国外交官们纷纷要求华雷斯赦免马克西米利亚
诺。但是,他们的一切努力得到的结果只是死刑延迟三天执行。华雷斯声称:
即使所有的欧洲君主都跪到我的面前求情,我也不会应允,“因为要处死他
的不是我,而是人民、是法律,如果我不执行人民的意愿,人民会自己将他
处死,同时还得要我的命”。6 月18 日,马克西米利亚诺致电华雷斯表示甘
愿受死,但希望他的两个将军能够保全性命。1867 年6 月19 日清晨,马克
西米利亚诺和他的两位将军一起在克雷塔罗城郊的钟山上被处决。临死前,
马克西米利亚诺拥抱了他的两位将军,然后说道:“我将为墨西哥的独立和
自由这一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愿我的鲜血能够结束我的新的祖国的
苦难。墨西哥万岁!”处决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枪声宣告了墨西哥历史上短命
的第二帝国的终结。
作品鉴赏《帝国轶闻》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种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
说,而是一部以历史为陪衬的“现代”小说。它讲述了历史,但不是历史学
家笔下的历史,而是文学艺术家笔下的历史。这里述及的历史以笼统、概括、
模糊同时又过分具体为主要特点:“笼统、概括、模糊”是就其总体而言,
只有一个大的框架;“过分的具体”则是指大量的细节的杜撰,其中有的可
能有依据,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者的创造。作者采用这种笔法用意显然是
着重于阐明观点而不在于叙史。从形式上看,全书共23 章,明显地分为两大
部分,即:单数章节——卡洛塔的独白,双数章节——按时间顺序的叙述。
卡洛塔是马克西米利亚诺的妻子。她24 岁的时候随丈夫到了墨西哥,两年后
为谋求能够支持帝国继续存在下去所必需的援助而重返欧洲,旋即精神失
常,而后在其亚得利亚海滨的布舒城堡里默默无闻地、孤独地度过了60 年的
时光,直到1927 年才悄然弃世。事实上,她虽然参与了帝国的初创,但却没
能目睹帝国的覆灭及丈夫的悲惨结局。作者让她在临终之前以其独特的思维
方式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理智与疯狂、悲与喜、悔与怨、爱与恨揉
和拼接在一起,概括了近一个世纪的墨西哥乃至整个世界(主要是欧洲)的
历史,熔个人的经历、感受、愿望及幻觉于一炉,充满激情、色彩斑斓为历
史。这一段约15 万字、占全书四分之一篇幅的独白,以其抒情性、夸张性和
跳跃性为突出特点,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打破了常规的时空观念,
将素材“随意”剪接拼联,逼迫读者跟随卡洛塔的意识去流动。这样一种表
现手法虽然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却又不可否认地激发着读者持续的新奇
感。
与卡洛塔长篇独白交叉排列的另外11 章(共33 节)虽然是严格地按照
时间顺序铺陈的,但又不是客观地平铺直叙,而是紧紧围绕着墨西哥第二帝
国这一中心,选取多种角度、采用各种形式来使情节展开的:有纯客观的叙
述,如马克西米利亚诺的“生父”拿破仑二世的历史、普埃布拉之围、帝国
宫廷生活等,有纯对话的记述,如法国侵略军审问战俘的过程、华霍斯和秘
书议论马克西米利亚诺、法国皇帝和妻子议论卡洛塔的欧洲之行等,有交叉
对比叙述,如华雷斯和拿破仑三世的成长过程、墨西哥和欧洲各宫廷记事等。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德尔帕索非常偏爱独白这种形式,而且对之运用自如。独
白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以“我”为叙述主体。在《帝国轶闻》中,作者根
据人物间在地位、处境和场合制方面的差异,设计出种种各具特色的独白。
如果说作为全书主线的卡洛塔的独白是不需要听众的、完全属于自我发泄性
的自言自语或者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思绪的话,那么一位平民讲述亲历的战
斗经过、花工讲述马克西米利亚诺与其妻子勾搭成奸的经过、神父讲述女信
徒在忏悔时披露如何勾引军官窃取情报的经过等则是有听众的谈话实录,马
克西米利亚诺对自己同秘书交谈的回忆和枪杀马克西米利亚诺的士兵对当时
情景的回忆,虽然也不需要听众,但情绪明显不同,一个充满自我欣赏,一
个则带着悔恨和自责;而参与审判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法官一边准备判同一边
同情妇调情的独白,更是别具一格,仿佛是在隔壁房间听到的一般。正是由
于为首这样的种种变化,虽然独白的形式一再重复使用,但却并不让人感到
单调和枯燥。《帝国铁闻》摈弃了正史的传统观点和模式。在作者的笔下,
马克西米利亚诺这一对外来君主虽然遭到墨西哥人民的唾弃,但他们本人却
至死和“至疯”都真挚地深深爱着自己的“新的祖国”:马克西米利亚诺高
喊着“墨西哥万岁”死去,卡洛塔正是由于求援未果才发疯。这正是他们的
悲剧所在,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有马克西米利亚诺作反衬,华雷斯才能得
以象今天这么光辉。因此,作品中实际上有三个胜利者,即华雪斯和共和制
度、美国和它在美洲的霸权利益以及马克西米利亚诺和卡洛塔。所以,作品
虽然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但只有这些人物的总和——也就是19 世纪的墨西哥
——才是本书的真正主角。《帝国轶闻》是一部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的作品。
它涉及了近一个世纪的墨西哥、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其中包括上百个事
件和数百个知名和不知名的人物,它几乎危害了曾经出现过的各种文体及表
现手段,综其大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体,力求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
法来立体地表现主题。有人称这种文体为“总括文学、或叫“全景观文学”。
《帝国轶闻》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说,要想能够
真正地欣赏它,除了比较广博的世界历史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
养,至少是对古今各种文学流派及表现手法有个粗略的了解。
(贺晓)
危地马拉文学
米·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1946)
作者简介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著
名诗人、小说家。他一生写了十部小说、四部诗集和几个剧本,在危地马拉
以至拉丁美洲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99 年,阿斯图里亚斯出生在危
地马拉城。在内地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居民当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
回到首都,攻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担任律师。1923 年,因受反动政府迫
害,流亡欧洲,在法国侨居多年,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有着广泛的接触。
他在深入研究玛雅一基切文化的基础上,于1930 年写出第一部小说《危地马
拉的传说》。在欧洲文坛上引起强烈反响。从1925 年到1932 年,作者完成
了他的代表作《总统先生》。1933 年,回到祖国,继续参加政治活动。在危
地马拉十年民主时期(1944—1954),阿斯图里亚斯的文学创作活动达于高
潮,先后发表了《总统先主》《玉米人》《疾风》《绿色教皇》四部长篇小
说和《云雀的鬓角》、《贺拉斯主题习作》两部诗集。1954 年6 月,美帝国
主义策动反革命政变,阿斯图里亚斯再度流亡国外,在阿根廷侨居八年。这
期间,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还参加世界和平运动。1956 年,曾应邀来我国
参加鲁迅逝世20 周年纪念大会。1966 年,受危地马拉独裁政府的任命,出
汪驻法国大使。1974 年6 月9 日,阿斯图里亚斯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家
诊所里与世长辞,终年75 岁,其他重要作品有《危地马拉的周末》、《混血
姑娘》、《多洛雷斯的星期五》等。1965 年阿斯图里亚斯荣获苏联列宁和平
奖金;两年后,即1967 年,又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世界文坛上遐迩
闻名的作家。
内容概要“铛。铛铛。。”晚祷的钟声犹如喃喃的祈祷在城市上空回
荡,成群的乞丐结束了一天的乞讨,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大军广场,聚集到
大教堂的门廊下过夜。广场四周布满哨兵,守卫着共和国总统的安全。夜色
中,帕拉莱斯·松连侍上校来到门廊下,停在一个名叫佩莱莱的乞丐身旁,
学着他的梦呓玩笑地叫道:“妈妈!”话音刚落,佩莱莱像疯了一般从地上
跃起,扑向上校,一顿拳打脚踢结果了他的性命。松连特上校是总统的亲信,
他的暴死为总统排除异已提供了良机。于是在总统幕后的精心策划下,一个
政治陷害的阴谋开始了。首先警察局逮捕了案发时在现场的乞丐们,严刑拷
打,逼迫他们承认凶手不是佩莱莱而是卡纳菜斯将军和卡瓦哈尔硕士。然后
总统召来另一个亲信安赫尔,告诉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当局不便将德高望
众的卡纳菜斯将军关进监狱,因此命安赫尔悄悄给卡纳莱斯将军透露风声,
促他潜逃。安赫尔长着一副天使般的面容,英俊潇洒,曾当过校长、外交官、
众议员、市长,而如今沦为总统的打手鹰犬。他奉命来到卡纳莱斯的居所,
发现那里已披宪兵严密监视。正当他躇踌徘徊之际,突然看见房了里走出一
位漂亮的小姐,那正是卡纳莱斯将军的女儿卡米拉。安赫尔乘机上前搭话,
约她父亲会面,告知他当局将于第二日逮捕他,劝他连夜出走。卡纳莱斯权
衡再三接受了安赫尔的建议,入夜,安赫尔带着几个地痞流氓来到卡纳莱斯
家附近埋伏,他此来目的有二,一是准备声东击西,导演一出夜闯私宅行窃
的闹剧,掩护将军出逃:二来也打算假戏真做,抢走将军的女儿,因为他自
认对将军有恩,因而对他的女儿也享有某种权利。但是当他们走近将军家时
发现周围宪兵密探比白日增加了许多,安赫尔这才醒悟,总统派他通风报信
并非真想暗中放卡纳菜斯一条生路,而是打算趁他逃跑时将其击毙,在这个
阴谋中,他安赫尔也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