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24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4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每天配给家人的份糖却要认真查点,对家中做饭用的木柴要秤斤论两,
连大小老婆的破烂布头他也要仔细瞧个半天,再决定是否丢弃。哈吉老爷有
6 个老婆已离婚,4 个老婆已故世,眼下还有7 老婆。大老婆阿尔吉姆是吞服
鸦片自杀的,生前哈吉“并没有用卑劣的态度”对待她,只是将其全部财产
攫为己有而已。几个离婚的老婆与其说是为了得一笔离婚费而闹离婚,不如


说是忍受不了哈吉的折磨。有一次卓别伊达未经丈夫许可,擅自取用了一点
醋渍大葱,就被哈吉用棍子打得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家里虽有三妻四妾,
哈吉仍不满足,经常出入妓院,惹花弄柳,甚至扬言要为妓院老鸨“树一块
纪念碑”。为了防止衰老虚亏,他想方设法通过阿訇弄到各式各样的壮阳药,
拼命地服用。爱吃是哈吉的另一个癖好。只要一谈到椰枣、酥糖和羊肉炒饭,
他就会眉飞色舞,垂涎三尺。当脂油顺着手背往下淌的当儿,他便感到特别
的惬意。哈吉还非常嗜酒,做客时更是大喝特喝,毫不客气。若有人拿酒来
送礼,他却小心翼翼地倒入罐子里封好,象服药似地一点儿一点儿地饮用。
不屑说,他向来是不肯自己花钱买酒喝的。哈吉还喜欢洗澡和按摩,能睡觉,
只要眼皮一合,马上鼾声大作。哈吉爱之如命的还是金钱。只要提起“金钱”
这两个字,只要听见金币叮。。作响,或者数纸票的沙沙声,他就会心里痒滋
滋的,全身泛起一阵酥软。他谆谆教诲小儿子凯尤马尔斯说:“整个人类都
是金钱的奴隶。。。只要有了钱,什么光荣呀,信任呀,高尚呀,名誉呀,
统统都有啦。。。如今世界上人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事劫掠的人另一
类是被劫掠的人,你要是不想被人劫掠,就得发狠去劫掠别人。。。赚钱有
方的人,才算是了不起的人,这句话你得一辈子牢记着。”哈吉本人就是赚
钱有方,聚财有术。他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又染上庙气病,但从买
搪、李子、土豆和大葱等家庭琐事,到商洽地毯和鸦片生意,签订各种契约
合同,一概由他亲自过问处理。哈吉神通广大,变幻莫测。他虽然没有一官
半职,却能安插自己手下的人出任部长。他是个半文盲,却经常出席文艺界
的各种集会,大模大样地坐在主席台上,并兼任“社会舆论指导协会”和“语
言文学研究院”的会员。哈吉的家总是门庭若市,不时地有贵族元老、社会
名流、政府要员、市场商人、教会阿訇和报社记者登门造访。他们一伙凑到
一起,表面上亲亲热热,你吹我拍,实际上则是相互拉拢,尔虞我诈。他们
懂得“谁越是能诈骗人,谁就越能牢固地保住自己的利益。”故此,拍马奉
承、阴谋诡计、投机取巧、假仁假义便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哈吉在这个阶层
里不愧是个中翘楚。他的骗人术确实十分高明。口头上,他对宗教怀着极大
的故意,而心里却认为教规只对别人有约束力。借口身体不爽,他可以不履
行斋戒;俱在众人面前,他却照样数着念珠,忏悔自己的罪过,大谈斋戒的
神圣意义。在他不愿接见来客时,老仆人莫拉德总是奉命答复说“哈吉老爷
去清真寺了”,或者说“哈吉老爷正在祈祷”。他时常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
姿态,表示“要关怀穷苦百姓,为孕妇募捐救济金”,以致心地善良的人们
“不仅把财产托他保管,甚至连自己的老婆也托他照拂”。礼萨王当政时期,
哈吉对内主张“实行铁腕政治”,对外坚持亲德反苏的立场,是国王独裁统
治和法西斯战争的狂热支持者和鼓吹者,而当礼萨王被赶下台后,他摇身一
变,竟成了“民主自由的保卫者”,和反对国王专制压迫的斗士。背地里,
他却不惜破费,掏出巨款作为阿訇外出活动的经费,并叮嘱阿訇要深入农村,
传播迷信,以使老百姓“永远处于愚昧状态,永远受苦受难”。就在哈吉严
然以“革命之子”自居,要报社编辑部以“民主之父”为题给他写传略,并
要连同照片一起刊登在头版的当天,他还指示阿訇要“巧妙地行动起来”,
“绝不能让老百姓挺胸直腰,摆脱羁绊,举行暴动。必须巩固旧有的国家机
器,而且应该向已故国王的纪念碑致敬!”哈吉眼中的政治,乃是“一宗特
殊的买卖”。为了确保既得利益和特权地位,他在经商的同时,积极参与政
治斗争,与朝廷显贵广交朋友,在政府部门安插亲信,甚至与“极重要的外


国人”都有联系。他深谙国家机器是专政工具的道理,在与政客和金融巨头
打交道时,总是再三强调“我们需要秘密警察”。据说他本人还充当警察局
的密探,告发过几个造谣惑众的人,致使他们被捕入狱。难怪人们背后指称
他为一条凶狠的“老鬣狗”。89 岁的哈吉老爷被疝气病折磨痛苦不堪,虽然
他十分憎恶西医,但还是决定住院动手术。在医生注射过麻醉剂之后,他迷
迷糊糊地进入梦境:在阴间他成了亡妻哈里马·哈通宫殿的守门人。

作品鉴赏萨迪克·赫达亚特后期的代表作《哈吉老爷》,是一部带有
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政治色彩的中篇小说。作者以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为
背景,以礼萨王逊位(1941 年8 月)为分界线,把整部作品划分为两大部分,
各包括两章。第1,3 章用对比的手法,分别写出礼萨王下台前后哈吉老爷所
进行的各种公开的或秘密的政治、经济活动;第2 章以幽默讽刺和具体细腻
的笔触,集中刻画日常生活中哈吉老爷的为人道德和性格特征;第4 章以梦
幻的形式,暗示出哈吉老爷之流的穷途没烙,到头来等待他们的将是阴曹地
府。总的看来,小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生动,比喻贴切,艺术手法
多种多样,堪称为现实主义的佳作。礼萨王当政时期,哈吉老爷家门庭若市,
不断有人登门造访。年迈的哈吉“总是在前厅接待客人”,他们或洽谈生意,
签订契约;或互通情报,探听消息,或相互吹捧,狼狐为奸;或议论大战,
分析国情。从言谈中不难看出,哈吉对内主张“实行铁腕政治”,对外坚持
亲德反苏的立场,是国王独裁统治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积极支持者和鼓吹
者。然而,当礼萨王被赶下台后,他摇身一变,竟成了“民主自由的保卫者”,
和反对国王专制压迫的斗士,并千方百计地想“弄到一张国会议员委任伏”。
为此,他买通报社编辑,为他撰写题名“民主之父”的传记,还要求同照片
一起登在报纸头版上,借以捞取政治资本。礼萨王退位之初,哈吉老爷确实
吃惊不小,但他很快便恢复常态,重又回到前厅来应酬客人,与奸商、政客
和报让编辑等讨价还价,进行肮脏的交易,只是态度似乎有所收敛,活动不
象以前那么频繁,大部分买卖“都利用电话成交”。应该强调指出,这时期
哈吉活动的方式有变,时常鬼头鬼脑地约阿訇“在内室进行密谈”。为确保
既得利益和特权地位,他不惜破费,掏出巨款作为阿訇外出活动,进行反苏
和宗教宣传的经费。哈吉老爷由“前厅”转入“内室”,这说明礼萨王倒台
后伊朗民主革命形势的高涨,同时也说明官僚资产阶级和宗教势力的暗中勾
结,密谋策划,妄图扑灭群众革命斗争的烈焰。通过比较,人们对哈古老爷
之流反动的阶级本性认识得就更加清楚了。赫达亚特不仅着重写出哈吉老爷
在礼萨王垮台前后进行的罪恶活动及其策略手法的变化,而且在第2 章浓墨
重彩地描绘出他的个性、品德和处世哲学。哈吉老爷好吃好喝,贪图享乐,
尤其喜爱女色。他特别崇拜金钱,认为“整个人类都是金钱的奴隶”,“有
了钱就有了一切,没有钱就寸步难行”,并由此得出结论说:“赚钱有方的
人,才算是了不起的人。”于是,强取豪夺,敛钱聚财便成了他的奋斗目标。
他表面上虔诚敬神,实际上从不严格履行宗教法规。他善于见风使舵,招摇
撞骗,坚信“谁越是能诈骗人,谁就越能牢固地保住自己的利益”。他把政
治视为“一宗特殊的买卖”,并自认为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所以在经商办
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宫廷显要广交朋友,在政府机关安
插亲信,并同外国官员建立联系,甚至“怀着早晚总能当上内阁首相的希望”。
他深谙国家机器是专政工具的道理,在与政客和金融巨头打交道时,总是再
三强调“我们需要秘密警察”,并曾亲自向警察局告发过造谣惑众者。总之,


赫达亚特以幽默、辛辣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悭吝贪婪、骄奢淫逸、
阴险狡诈、虚伪反动的亦商亦官的典型形象,全而而深刻地揭示了以哈吉老
爷为代表的伊朗官僚资本家的阶级本质和性格特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
象。小说还通过哈吉老爷在前厅接客和内室密谈等场面的描写,把那些贵族
元老、上层名流、投机商、暴发户、政客、阿訇等社会蟊贼和害人虫,一个
个走马灯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将他们一伙反对民主革命运动的狰狞面目和
卑鄙龌龊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作品的缺点是缺乏感人的正面形象,
情节比较平淡,对话略嫌冗长。

(元文琪)


伯佐尔格·阿拉维她的眼睛(1952)

作者简介伯佐尔格·阿拉维(1904—)伊朗小说家。生于德黑兰,商
人家庭出身。早年留学德国,归国后在德黑兰工业学校任教。30 年代初,与
好友萨迪克·赫达亚特等4 人成立“拉贝”文学小组,经常聚会讨论国内外
大事和文学创作问题。他们为引进西方流行的小说创作方法,与保守派展开
论战。1934 年,阿拉维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手提箱》问世,引起文学界的
关注。从小说的构思谋篇和人物塑造来看,显然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
影响。1936 年,因积极参加反对礼萨王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阿拉维和以埃
朗尼博士为首的其他52 位革命志士一起被捕,直至1941 年穆罕默德·礼萨
王即位,宣布大赦,才获释出狱。出狱不久,他就出版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
《狱中札记》(1941),形象地描述了狱中难友的艰苦斗争经历和所遭受的
种种磨难。接着,他又发表了报告文学《五十三人》(1942),详尽地述说
了他们被捕、受审和坐牢的经过,揭露了礼萨王反动统治的罪恶行径。1952
年是阿拉维文学创作的丰收年。他先出版短篇小说集《书简》,荣获了“金
质和平奖章、继则以独具特色的中篇小说《她的眼睛》轰动了伊朗文坛。《书
简》生动地展示了40 年代伊朗北部农村围绕土地问题而展开的激烈斗争。阿
拉维是位革命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敢于面对冷酷的现实,敢于反抗
社会的压迫和不公。移居德国后,他改用德文进行创作,虽然写了几部与伊
朗有关的小说,但其成就不如前期的作品。此外,阿拉维还翻译了席勒的《乌
列昂小姐》等名著。

内容概要没落仕宦人家出身的法兰吉斯,聪明伶俐,美貌非凡,是独
生女儿,父母爱之如掌上明珠。她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孤傲,虚荣心极强。
师范学校毕业后,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终日以绘画消遣解闷。听父亲说起画
家马康,技艺精堪,便去拜师求学,不料遭到画家的冷遇。一气之下,她决
定自费赴欧留学,专攻美术。在巴黎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进修的,多是法国
的纨绔子弟和其他国家的公子哥儿,他们见从伊朗来的这位小姐体态轻盈、
绰约多姿,便格外动心,一个个大献殷勤,争风吃醋,招惹得法兰吉斯无心
向学,尽跟他们在一起厮混。久而久之,学业荒废不说,还使她对男性产生
反感和厌恶。发展到后来,她竟采取报复手段,以折磨求爱者为乐事。一位
意大利留学生就因失恋而投湖自尽。在众多的求爱者当中,还有她的小叔阿
拉姆中校。他作为伊朗国防部的代表,是留法军事学员的负责人,兼任警察
总署特聘的指纹专家。阿拉姆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又长得一表人材,风流
潇洒。刚到巴黎时,法兰吉斯人生地不熟,多亏他殷勤接待,鼎力相助,这
才安顿下来。所以,起初法兰吉斯对他颇有好感。后来交往多了,才发现阿
拉姆是个极端自私、狂妄而狡诈的人。他假公济私,贪污受贿,没几年时间
就在英国、瑞士和法国的银行存入巨额款项。他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自认
为“比别人更高贵、更聪明、更勇敢、更能干、还大言不惭地说:“为达到
自己的目的,不妨踏着别人的尸体走过去!”在他眼中,“那些为大众利益
而牺住个人利益的人全是傻子,活该坐牢杀头。”至于说留学生当中有人散
发进步报刊,进行反政府宣传,他认为那不过是“儿戏”罢了,成就大事者,
则非他莫属。对于专制独裁的国王,阿拉姆极尽献媚取宠之能事,甚至不惜
破费,跑遍整个欧洲,也要购买宝马奉献王宫,但他又担心遭人诬谄,受到
国王惩罚,因而产生伺机而动,给“阻碍他发展的”当权者以有力打击的念


头。尽管阿拉姆发誓说,要为法兰吉斯“打开天堂的大门”,让她享尽人间
荣华富贵,但法兰吉斯却无动于衷,不愿意领他这份情。就在法兰吉斯因虚
度年华,学无所成而自暴自弃,甚至动了自杀念头之时,有幸结识了一对革
命热情饱满的未婚夫妇。胡达达德本来也是美院的伊朗留学生,因为在学生
中间散发反对礼萨王独裁统治和反映伊朗人民生活疾苦的波斯文报纸《战斗
报》,并以事实揭露伊朗庄法使馆特务的丑恶面目,被使馆宣布为“危险分
子”,不准其他学生同他来往,而且取消了他的助学金。这位体弱多病的青
年是花匠的儿子,通过画家马康的关系,才得以赴欧深造。留学期间,他经
常得到马康的鼓励、关怀和指导。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胡达达德没有屈服,
他以卖画糊口,坚持正义斗争。他的未婚妻梅赫尔·芭努,是伊朗首批公费
女留学生之一,在巴黎医学院儿科专业学习。两人的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
他们志同道合,非常乐观,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法兰吉斯从胡达达德那
里听到许多革命道理,和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分析,虽然不能全部接受,却
也深受启发。她为胡达达德带病坚持斗争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感动,自愿帮
他寄发邮件,并给以资助。在胡达达德的建议和鼓励下,法兰吉斯决定回国
去找画家马康,参加由他领导的地下组织的秘密工作。相隔5 年之后,法兰
吉斯与马康再度相逢,心情异常激动,希望能在工作接触中赢得画家的爱情。
马康则向她强调在白色恐怖下从事政治斗争,时刻都有坐牢杀头的危险,要
特别谨慎小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第一次接头后不久,法兰吉斯收到
巴黎来信说,胡达达德病重住院,急需医疗费用。她向手头拮据的马康表示
可以出钱资助,博得画家的好感。此后,马康指示法兰吉斯学会打字,印发
传单,揭露国王在马赞德朗廉价收购土地。事发不久,德黑兰有300 余人被
捕,邮电大臣被革职,还准备撤换警察局长。马康指示法兰吉斯转移到城外
的破旧小屋,继续打字,印发传单。结果,法兰吉斯家遭到警察搜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