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之外-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迷里迷气3(3)
。
自此,在珠玑公社,还会有谁怀疑老贤木?还会有谁怀疑“迷气”呢?
诚然,即使是在发生了“用水取火”的奇迹之后,大多数的个人仍不愿意自己做“迷气”,大多数的成人也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迷气”;但珠玑公社的人们已然比外地的百姓更加理解“迷气”,亦更加尊重“迷气”。事实上,所有的人偶尔都会让自己“迷气”一下,并从中排解一下过去的某种欠缺带来的忧愁,或者哪怕窥测一下希望中可能会有的少许美妙!
有时,乡村的哲学家们禁不住想:原来人类的历史是“迷气”创造的!
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迷里迷气4(1)
其时,已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中国人通用的哲学里,有一个“偶然”和“必然”的单元,确立了“必然”寓于“偶然”的思维方法。但凡小孩子读到中学,便有老师讲道:马克思主义是必然产生的学说,马克思是偶然,如果不是马克思,便是毛克思或刘克思;又,中国人民闹革命是必然的,设若没有毛主席的领导,也会有周主席或邓主席诞生。用这个思维方法面对人间万象,似乎在一定的层面也能让人心安理得。但是,倘若进入“偶然”或个体的研究,便会因为缺乏实证而显出“瞎蒙”的状态。到了二十一世纪,当基因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时,人们得以渐渐地看清:人的精神演进其实也会渗入到生理的基因逐代遗传和变异,从而显现个体的差异与特征。从前有个说法,一个婴儿如果在狼窝里长大,他( 她 )便具有狼性。这个说法固然多半合理,但用“狼性”抹煞“人性”基因的存在,往往遮蔽了关于“偶然”的探寻。
“迷气”是否化入基因而遗传尚待科学确证,但“迷气”能够传染却是江汉平原的事实。
“迷气”像一道气在江汉平原的大地上飘荡,时时从人的眉宇、鸡的变异、狗的生育、鸟的痴情中泄露出来,无可预防,无以名状。人就不必说了,且说那鸡、那狗、那鸟:明明是一只下蛋的母鸡,冠子却一天天地鲜红、一天天地竖立,居然爬到母鸡的背上去“打水”;而一只母狗从村里消失数日回来时,咬死了一头小猪,四个月后下出一窝小崽,竟全是豺的模样;一只花鸟歇到通顺河堤上一个穿花衣的女孩的头上,叼走了一根红头绳,从此每天守候在河堤的树枝上,发出婉转的鸣叫……“迷气”又传染植物,树木、花草和庄稼也会染上“迷气”:让人在冬日里看到墙角的一棵杨树仍不肯退青;在来年早春二月间碰见堤坡上一片急开的桃花;在萧瑟秋风中发现腐烂水坑里长出一株碧绿而茁壮的稻苗……总之,江汉平原上的动物和植物有了一种通灵,“迷气”的通灵。
风筝似乎也染上“迷气”。
五月的阳光下,一块小的影子在珠玑公社的村道上影影绰绰地移走,天空中是一只风筝在飘飞。
放风筝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牵着风筝的线,跟着风筝奔跑,越跑越快,就快要与风筝一起飞起来。什么时候,他手中的线已经脱离,他不知道,仍在奔跑;而那风筝似乎与他默契,依然如前一样飘飞。可是,眨眼之间,那风筝飘进老高的天上,去了看不见的天外。
天空无限的蓝,不知这风筝去了天外的何处。天外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世界?这男孩双手扣在后脑上,长久地仰望天空,有了生来的第一个玄想……
有人说这个男孩是刘浪……是不是刘浪并不重要。
关天江汉平原、关于老贤木、关于“迷气”之谜,于新生的孩童而言,委实被静穆的时空隔着,大抵也是不相干的。只是,孩童们既然出生于珠玑一带,毕竟总是不可回避地被放置在从过去走来的时光里。
这是一种命运和注定的生活。
那么,刘浪与老贤木在去年的冬天之前是否曾有过关系呢?刘浪本人的感觉里是有的,但没有真切的记忆。据家中的大人们说,在他一岁“抓周”时,老贤木从家门经过,祖父让老贤木过来看看孙子,老贤木过来后,摸了摸他的头,笑而不语,弄得全家人不由脸色骤变。
当时,祖父似乎略有后悔和生气,急问道:“你有话就说嘛!”
老贤木便说:“头大,问题多,聪明。”
大家就笑逐颜开,说:“‘头大,问题多,聪明’有什么不好说的呢?瞧你这‘老迷气’!”
母亲因问:“你的头这么小,怎么也聪明?”
老贤木摸摸自己的头:“我的头小,但不平,沟深,面积大,所以照样聪明。”说完,笑嘻嘻地摇摇手,下台坡走了。
母亲不解地摆了摆头:“说些什么话?”
第三章 迷里迷气4(2)
父亲则连连点头:“他说的有道理呢。”
接着“抓周”。他坐在禾场中央的方桌上,方桌边放一只竹箩筛,箩筛里盛着书本、笔墨、纸张、算盘、铜钱、新钱、饼子、糖果等等,差不多包蕴了二千年的文明和希冀!可是,他竟然一脚蹬去,将一筛子的物件全部踢翻在地……阳光于此时一阵婆娑地晃动。
第四章 目光折断1(1)
在时光的这一面:人活着,但人都是要死的;地球尚在,但地球也会灭亡的。这是一个现在和未来的事实,虽然像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甚至比空气更容易被人忽视,但只要稍一凝神并去追想,便会发现这个事实背后的无限“黑暗”——或许是根本无法想象其颜色的恐怖。可是,在时光的这一面,还有另一个无影无形的事实,即没有人为前一个事实“凝神并去追想”。这不是他的猜测,而是他从人们的言谈、行走、工作、忙碌、嬉闹、欢笑、愁苦……以及其他全部活着的表现中,看到的一个现实的事实。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简单或者轻易而举的“凝神并去追想”竟没有人稍一为之?是因为时光这一面的生活过于拥塞而填充了思维?还是因为所有人集体盲目从众而无意中搁置?他的确尚且年幼,但他是一个非凡的孩子,他的思维已然思及于此。
人都是要死的……地球也会灭亡的!在惶恐和悲怆的日子里,他的出路只有老贤木。
于是,为老贤木捡粉笔头成为了他唯一的挂念和不可放弃的工作。因为老贤木的运算,他乐于每天从事这项工作;又因为每天都有这份工作可做,他心中的那份惶恐和悲怆得以稍有消减,而且有一束希望的光芒时时闪现!
这份工作只有杨柳青一人知道。不过,柳青虽然帮他捡过粉笔头——自然也知道粉笔头是交给了老贤木,却并不了解老贤木做着什么运算。这是他一个人的秘密,一个人的地下工作。
渐渐地,他习惯了在老师走下讲台而同学们开始课间欢闹之际,独自猫在讲台边将一颗颗的粉笔头捡起来。为了捡粉笔头,他主动担当起班上清擦黑板的任务。有一次,马老师上完课,将一支只写了两个字的粉笔遗忘在黑板下端的坎边上;马老师出教室后,他去擦黑板时拿了那一支粉笔;马老师即刻踅回来,桌上桌下到处找那支粉笔,问同学们见过没有,没有人知道;当时,他已吓得汗流浃背,等马老师第二次走后,即刻再次去擦黑板,随手将那支粉笔放回了原处……
然而,“捡粉笔头”毕竟只是他的“地下工作”,他还得在时光中跟随普通生活的节拍,被普通生活牵引并在普通生活中颠簸。寒假过后,二( 1 )班升为三( 1 )班( 这是当年有些地区的学制,即以年度为学年 )。
马老师没有随三( 1 )班上课。马宏达说:他爸当了校长兼教导主任,今后只上六年级的语文课。马宏达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有一种“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喜悦,就地连摔了好几个筋斗。他望着马宏达的筋斗转成一个模糊的轮子,心里就模模糊糊有一种无端的失落。马老师纵然看人的样子太狠,但他毕竟是好心,且按着父亲的意见——拿自己当儿子看待!为什么要失去已然适应了的马老师呢?
他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温情脉脉的男孩。
然而,这个微小的怅惘只是一个淡淡的闪念,在它尚未弥漫之际,一位新老师走进了童年的生活。
到三( 1 )班来的新老师是一位精神闪烁的年轻人,清秀的国字脸形,白白净净,眼珠透亮,剑眉清晰,上唇有一圈浅的黑印,却是十分的干净;最为新鲜好看的是他的头发,整体略微向右偏,自然蓬松,让他像电影里的明星一般潇洒。新老师讲着收音机里播音员一样的普通话,听起来让人感到品格高出一截。开学第一天,他迈着快捷的步子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
项——向
然后,转过身来,微笑着闪现出洁白的牙齿,问道:“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吧?”
“认识——xiànɡ!”同学们错落地回答。
新老师便保持微笑点头:“对,念xiànɡ。注意,要把g读出来——xiànɡ。”接着,他讲道:“‘项’和‘向’各有各的意思,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一种姓。比如项羽、向警女,一个是工页‘项’,一个是向太阳的‘向’。不过,我还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向太阳的‘向’与工页‘项’其实是一个姓。这一姓二字有一个典故:秦朝末年,项羽被刘邦打败,刘邦当了皇帝,一些姓工页项的人既怕刘帮追杀,又不愿丢弃祖宗,就把姓改为了向太阳的‘向’。”讲到这里,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的“向”字后面加了一个“雨”字,回过身来,再次笑着说:“同学们,向雨是我的名字,今后大家叫我向老师。我给大家上语文课,担任班主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霸气书库
第四章 目光折断1(2)
“向老师……向雨……”同学们小声地唧唧喳喳,觉得新老师名字既新鲜又有意思。
“向老师,”马宏达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问,“你——你的祖先是不是特别怕死?”教室里顿时一阵乱笑。
“也许吧。”向老师点点头,依然保持优容的微笑,“不过,我的祖先并不代表我。你看,我不是就叫向雨吗?”
“可是,下雨的雨不是项羽的羽。”马宏达反驳道。
“是的。但在怕不怕死的问题上,我可以向项羽学习呀?这两个字同音,同学们如果怀疑我怕死,就不叫我向老师了,直接叫我向雨,这样还可以提醒我呢。”
同学们都开心地笑,觉得年轻的新老师与“和蔼可亲”这条成语保持了一致。但自此以后,谁也没有直呼其姓名,倒是他和马宏达等人悄悄学着向老师,留起了“向右偏”的发型。
向老师并不急于在开学第一天给同学们“收心”,而是索性让同学开心下去。他从讲桌下面取出一只洗脸盆,亮出几条破旧的毛巾,对同学们说:“从明天起,我们天天都要像过新年一样,干干净净,高高兴兴。今天打扫卫生——男生搅蜘蛛幔、擦窗户和墙壁,女生擦桌椅。自愿来三个同学跟我一起扫地。”他放下洗脸盆和毛巾,挽起袖子,转身去墙旮旯拿扫帚。小学里的劳动总是比学习好玩,何况是向老师带着大家玩,同学们便呼啦一下离座,抢着去干活。
“玩”过劳动,向老师在讲桌上展开一沓红纸,点名让高个子马宏达往黑板上方贴标语,安排胖子李黑牛端椅子搭台,他自己亲自在标语背后涂糨糊,其余同学看着是否贴得正当。标语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张方纸一个大字,以对角线为上下左右。马宏达贴一张纸,同学们喊一阵“歪了、歪了”。马宏达难得受到重用,认真得满头大汗,向老师就在一旁连声说:不错,不错。八个字贴完,同学们退到教室中央,整体一看,结果是从左至右地直线上升。向老师就笑道:“天天向上嘛,自然就是向上啰!”然后解释道:纸已经湿透了,不能揭下来重贴,下次换新的贴正。
接下来是去教室的后墙上贴语录。向老师两手提起一张大红纸,说:“我们班上谁的年龄最小谁来贴这一张。”
“刘浪!他最小。”马宏达满头汗渍,笑嘻嘻地将他朝向老师面前推过去。
他便站在向老师面前,脸颊红了。
向老师蔼然笑着点头:“刘浪,名字不错嘛!刘浪、刘浪,长江后浪推前浪。来,当仁不让——你来贴,我帮你!”
他就从向老师手中接过大红纸,向教室后墙那边走去。同学们也转过身,向前移走。在后墙的正中位置,向老师先挪来一张课桌,指导他将红纸反铺在桌面上,跟他一起往纸上涂匀糨糊,完了,拿来擦桌的毛巾与他一起揩手。接下来,向老师先提起大红纸,让他爬到桌子上,将大红纸交给他,自己用身子抵着桌子,双手扶住他的两腿。他左右手分别拧着大红纸的左右角,试着往墙上放,同学们在下面一会儿喊“左边高了”,一会儿喊“右边高了”,然后就贴正了。他怕贴得不匀不牢,扯了袖口捏在手中,往红纸上一排一排地按。向老师等他按完了,扶他跳下桌子,带头鼓起掌来。
于是,教室中响起一片“哗哗”的掌声和欢笑。
鼓过掌,向老师又对他说:“来,刘浪同学把这一则语录朗读一遍吧?”
他点点头,倒退两步,仰起头来,回忆着过去马老师教的普通话,朗读道: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是一九六六年初春的朗读。在江汉平原的珠玑小学的三( 1 )班教室里,这个稚嫩而清亮的声音仿若枝头抽芽的噼啪,于懵懂中带着纯洁、天真和憧憬!此时,太阳的光辉从窗口洒进教室,照亮了全班孩子的快乐。
第四章 目光折断1(3)
倒是他在朗读之际,心中生出一份别样的感触:马老师的“马脸”分明清晰,人却是从此离别了这间教室……
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目光折断2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世界“也是我们的”——“我们”就是指他们,又说“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是指我们,这说明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想到了“死”;可是,世界归根结底也不是我们的呀——人都是要死的,地球也会灭亡的!那么,何以“希望”又寄托在我们身上呢?
童年的心因了不解而惶惑,以致无措而无助,顿时布满脆弱的忧伤。从此,他每天坐在教室临窗的座位上,近乎呆愣地眺望窗外,任由失望一点一点地折落视线。
只是时光荏苒,自然的景象依旧如期而至。一眨眼,通顺河堤上的柳树已是一道绿色的长龙,仿若蜿蜒而隆隆地行进。从河堤到教室相隔两百多米的旱地,金黄的菜花早已消退,套种的麦子开始恣意抽穗,轻柔的花粉在穗头罩上一层透明的薄纱。有鸟飞来,快要碰着麦穗又翩翩飞起,飞去又飞来;一只公鸡领来一群母鸡,在田边啄着青草和泥土,公鸡的冠子血一般地红艳;小花狗和大黑狗在田地里纵情追逐,偶尔在麦地里交颈翻滚,起身后,那花狗稍微弯曲两只后腿,含蓄地撒尿,那黑狗则是将一只后腿高高扯起,一下一下地射出几束来……万物朝着既定的方向律动,仿若悄然,但日见张扬。
他的心依然为“疑问”而凝滞,且坚硬而沉重。在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凝滞”成为了填充他空旷心灵的功课,终日无解。偶尔,他试着幻想窗外的景色有些超乎寻常的变化,但终于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