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铁器时代 >

第246章

铁器时代-第246章

小说: 铁器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想到的是投降,贺人龙收到风声以后带人杀掉了张应元,收编了他的部队,悍然出兵抵抗朝廷天兵。

吴三桂的统兵能力比刘子光要强的多,三万人马在他的指挥之下扎下坚实的营寨,排兵布阵有板有眼,就连副将金声恒也赞叹不已。

金声恒和贺人龙原先是左良玉手下左膀右臂,都是以武力见长的猛将,一个一斗栗一个贺疯子,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不要命,原来的好兄弟成了战场上的敌人,他们都没有手下留情,两军阵前大打出手,两场仗下来,彼此都死伤累累。

吴三桂手下的禁军装备远不如红衫团先进,还是以刀枪弓弩为主,大炮火铳为辅,那一部分火器也是相对落后的前膛炮和燧发枪,弹药配置也不多,所以不要关键时刻不会出手。

等金声恒将贺人龙的生力军消耗的差不多了,吴三桂终于出手,派出以燧发枪营为主力的三千人马,禁军们做不到人手一杆火铳,部队分成好几个组成部分,以火铳手为核心,辅以长牌手、弓箭手、长矛手等,战斗的时候长牌手在前,挡住敌人的箭矢,火铳手在第二排从容射击,当射击完毕之后,第三排的弓箭手仰射掩护,队伍两翼的长枪手、刀斧手负责保护住里面的远程打击兵力,这种火铳弓弩混编的压制部队火力非常惊人,打得贺人龙的骑兵根本不敢出城。

禁军的火铳兵前胸挂着十三个竹筒,每个瓶子里装着一份火药和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用牙咬开筒塞,先倒一点火药在燧发机构的药池里,然后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从火铳口倒入铳管,用通条捣实,然后支起火铳下面的两脚架,稳稳的架在地上,瞄准目标进行射击,由于胸前挂着十三个弹药木筒,所以也被称为十三太保。

吴三桂有二十门八斤火炮,一字排开瞄准长沙城,轮番猛射,长沙城多年不经战火,城墙还是宋朝时期留下的,哪里经受的住这样轰击,半个时辰以后终于崩塌,官军冲入城内,和贺军发生巷战,战斗进行的并不惨烈,因为这毕竟不是抵抗异族的战争,用不着那么拼命,而且官兵还说了,投降就能免死,发了银子放回家种地去,所以大批贺军丢了刀枪投降,只有贺人龙的铁杆部下死不投降,坚守长沙府衙,吴三桂派出十三太保们排成密集的队伍沿着府衙前的大街向前推进,每走一步就放一枪,把贺军逼到了衙门大院里,然后团团围住用大炮轰击,有人突围出来就用排铳打他个稀巴烂,半天下去,府衙成为一片瓦砾堆,再无一个活人,可怜贺人龙纵横多年,最后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样叛逆过朝廷的金声恒,鲜衣怒马好不得意,此番征战他屡建奇功,将来升个总兵不在话下。

吴三桂得了长沙,一边休整部队,征集军粮和壮丁,一方便禀报武昌方面,请刘子光做出下一步指示,请朝廷派出地方官员,这年头除了地方上的一把手是朝廷委派的正式吃财政饭的干部,其他诸如刀笔、刑名,三班六房的差役都是聘用人员,在地方上招募即可,左良玉并未在全部的州县都有驻军,那些地方依然由原来的地方官执掌,每月向左政权缴纳钱粮即可,现在左氏已败,这些小官僚们顺势就倒了过来,所以只需要派出几个大州县的主官即可,朝廷早就选拔了湖南籍的进士,现在已经在南下的路上了。

湖广之战算是告一段落了,摆在眼前的是半独立状态的江西、四川,云贵,这些地方并不是公然背叛朝廷,而是采取山高皇帝远的态度,自行其是,尤其是湘西、云贵、四川的苗人,彝人等部落,不服王化久矣,想要对他们动兵也很麻烦,都是大山密林,充斥着瘴气毒虫,所以吴三桂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等候刘子光的进一步指示。

刘子光把皮球踢给了南京方面,他觉得这些地方终究都是偏远地区,这些蛮子也只是乐于在当地称王称霸,远不如满清西夏具有威胁性,可以暂缓解决,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战略,还是让那些京城大佬来决断吧,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尽快把武昌的一滩事情处理好,以便赶快回家看老婆。

从江南苏北一带赶来的商人们已经在汉口落脚了,他们是来参加赈灾重建工作的,修建江堤的合同让人垂涎欲滴,只要能包上几里就能发达,要是包上个几百里,那连儿孙的下辈子都有了着落,抢不到大单子也能捡个重建村落的小合同,那样也能捞个千儿八百的,谁不知道朝廷招标的猫腻啊,标的只值三千两银子的能标到一万两,然后大家再压到六千八千左右,多出来的银子中标者和主管官员分赃,干活的时候再兑点水,两千两银子就能对付过去,反正是朝廷出银子,老百姓使用,质量好坏才没人管呢。

所以这几天刘子光的临时行辕门外宾客不断,来来往往都是大商人,有的还拿着朝中有力人士写的条子,希望镇武侯能在即将到来的招标中给予照顾,这年头走后门都是光明正大的,反正武昌这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御史盯着,商人们用拜匣送进去的除了名帖就是厚厚的银票,数目足以打动家财万贯的镇武侯,除了一个人送的礼物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别具一格的一个长方形楠木匣子。

刘子光坐在阴凉的大树下乘凉,他的行辕设在东湖边,方便每天下湖游水解暑,那些商人送进来的拜匣都堆在小桌子上懒得亲自观看,只让侍卫记下每个行贿之人的姓名和行贿数目,刘子光并不打算制他们贿赂的罪名,因为现在就是这种风气,这些建筑商也都是被贪官逼成这样的,这次千里江堤大招标,涉及到长江沿岸百万民众将来百余年的生计,所以不能来半点虚的,到底谁能干谁不能干,还要仔细研究。

“大帅,有好宝贝!”侍卫打开一个楠木盒子,取出了一柄青光闪闪,寒气逼人的宝剑,剑长不过一尺五,宽一寸半,形制古朴,决不是当今的兵器,刘子光的侍卫跟着他耳濡目染都懂得一些鉴赏,立刻分辨出是春秋时候的铜剑,侯爷最喜欢的玩意。

刘子光招手让侍卫把剑拿过来,摘下墨镜仔细端详,只见此剑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极其细微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

刘子光收集了不少上古宝剑,玩得多了自然认识篆字铭文,他轻轻读出那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当下不由得微微色变,这可是难得的绝世珍宝啊,他捏住剑柄,轻轻在茶几上的那本《镇武侯征北》的话本上划了一剑,四十多页的书刷的一声全破!

“果然是神兵利器!谁送的?”刘子光问。

“回侯爷,是一个叫王久的建筑商。”

  8…33 倒斗。南昌

“哦,是那个王八蛋啊,募捐小气的要死,行贿倒是大手笔。”刘子光翻来覆去的看着这件稀世珍宝,对王久的精明更加的鄙夷。

“传他进来。”刘子光说,他倒不是想和王久探讨一下投标的事情,而是对于这柄古剑的来历很感兴趣。

行辕门口,侍卫喊道:“哪个叫王久的?侯爷传你进去说话。”然后就见王久整理一下衣服,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傲然走进了行辕。

行辕位于东湖畔,风景极其优美,前几代楚王曾斥资在这里修建了一些楼台亭阁,以供文人墨客们采风所用,现如今兵荒马乱,灾祸连连的,文人们自然没有了闲情雅致,正好便宜了刘侯爷,楚王从左梦庚的囹圄中被解救出来,欣喜万分,索性将这片地方送给了刘子光,当然刘子光也没占这位穷光蛋楚王的便宜,按照实价给了他五万两银子。

王久志得意满的走在石板小路上,他很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镇武侯不是贪财之人,却是个武痴,对症下药才是正路,送那些庸俗的银票远不如送古剑来的漂亮,这不是么,自己凭着一把从摸金校尉手里买来的古剑得到了镇武侯的接见,说明投标的事情很有点眉目了,花了上万两银子收来的古剑换来上百万两的合同,值!

由听涛轩北去过荷风桥,有一圆形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建一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方形阁式建筑——行吟阁。阁上高悬楚王的题字:“行吟阁”三字,阁名取自《楚辞?渔父》:“行吟泽畔”。

刘子光已经换了见客的衣服端坐在阁内,王久一见,立刻拜倒磕头,毕恭毕敬的说道:“草民王久,参见侯爷。”

刘子光道:“请坐,看茶。”

王久道了谢,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果是拜见文官的话,那王久就会只坐住三分之一的椅子面,保持一种很谦卑的姿态,可刘子光是武将出身,可能不喜欢这样不爽快的人,于是王久反而大马金刀的坐着。

刘子光才不管这些细节呢,他关心的是古剑的来历,双方寒暄了几句场面话之后便单刀直入的问道:“这把宝剑是王老板从哪里得来的?”

王久心里一动,知道押对宝了,侯爷对自己献上的东西极感兴趣,便答道:“是草民从一个古玩商人那里收来的,据说此人认识好些倒斗的摸金校尉,手上好东西不少,如果侯爷喜欢,草民可以引见。”

刘子光道:“甚好,回头你把那人的姓名地址留给他们,就这样吧。”说完端起了茶碗,旁边的侍卫跟着喊起来:“送客~~”

王久起身告辞,退出了行吟阁,把那个古玩商人的联络方式留给了刘子光的侍卫便离开了行辕,虽然关于招标的事情什么都没谈,但他心里并不慌张,侯爷就是这样的人,他召见了王久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这事儿八成是定了。

江堤招标是块大肥肉,朝廷里也有很多人眼红,不能容忍这么多利益被刘子光及其所控制的工部所掌握,所以经过南京朝堂上的一番讨论,一个崭新的衙门出炉了,名为河道水利衙门,专司长江水道疏浚和堤坝修建,长官叫巡江御史,衙门设在长江中游的汉口,全国各界募捐以及朝廷拨款的数百万两银子都归这个衙门使用监督,既然名为御史,自然由都察院派出人手,这位巡江御史不是别人,正是和刘子光颇有缘分的林如海。

至于刘子光,则不能让他优先的呆在武汉,必须让他忙起来才能无暇顾及千里江堤大招标,东林党们寻了个复杂的差使给他,那就是迅速扫平西南,把那些暧昧不清的王爷啊土司啊军阀什么的统统干掉,愿意听从朝廷号令的可以保持原职,拒不服从的用雷霆手段加以镇压,朝廷可以调拨粮草军械予以支持,至于兵员嘛,在当地广募乡勇即可。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大量的世袭土官形同独立,高山密林,瘴气毒虫的,想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刘子光听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是他自认为没有诸葛亮的胸襟和智慧,自己的火铳大炮在密林里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这场改土归流的战争恐怕没个几年时间打不完,真不知道这些脑残的朝廷大佬们是怎么决定的,可是圣旨已经下来了,只好硬着头皮出发。

刘子光被加封为督师西南大元帅,湖广四川云贵两广的兵马官民都可以调遣,可是实际上他能调用的也只有区区的三四万人而已,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万多的新兵,兵器也是以大刀长矛为主。

刘子光自己有兵,青岛的北洋水师,南京的红衫团,上海的卫所军和水师都是他的嫡系,可是私自调兵遣将是官场大忌,所以他只好采取暗度陈仓的办法,利用运输粮草军械的机会派遣一些红衫团的精兵过来助战,兵部尚书袁崇焕是自己的老关系了,这点忙应该是能帮的。

既然打仗就要发饷吃粮,耗用战马军械盔甲,这一切都由兵部进行核算,汇集到户部然后批下银子,一部分银子划给那些生产军械的厂家,一部分运到前线充当军饷,粮草是从国库里拨的,直接运到前线,当然部队也可以就地征取,总之打仗是极其费钱的,生产军械的厂家多是刘子光的产业,订单哗哗的下,代表大量的银子落入他的腰包,成车的军饷运到前线,还不是任由他刘大帅随便贪污,这年头吃空额喝兵血是基本公开的行为,他征收三万个大头兵,报个四万的额度,然后每次战斗死掉的兵都不上报,依然领取军饷,这都是发财的门路。

当然刘子光是不会屑于吃空额的,他恨不得自己掏腰包多发军饷鼓励士兵勇猛杀敌,湖广和山东不同,山东是饱受异族欺凌,百姓参军入伍多是为了报仇雪恨,有一点志愿兵的意思,可是湖广这里就完全不同了,奉行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宗旨,招兵大旗下面聚集的不是吃不上饭的饥民就是在家乡犯了事跑路的歹人,完全是为了吃粮来的,这样的军队自然不会卖力作战,唯一能鼓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武昌招募的一万壮丁被吴三桂带走了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日夜操练,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原先的竹竿长矛已经被汉阳铁厂出产的优质红缨枪代替,杂七杂八的服装也被江南运来的松江布军服取代,壮丁们天天吃大米饭,猪肉炖菜,一个个吃的浑身是力气,就等着上阵杀敌替镇武侯卖命了,要知道镇武侯已经把价码开出来了,斩首一个赏银一两,大家都知道朝廷的火炮厉害,一炮下去敌人就乱套了,然后摆出他们的刺猬长矛阵推过去,还不是百战百胜,到时候随便找几个尸体把人头割下来,就比在家辛辛苦苦种三个月地挣的多。

刘子光派人按照王久留的地址找到了那个古玩商人,这个人名叫胡八,名义上是倒腾古玩的,其实自身就是一个摸金校尉,一个人一把洛阳铲,一夜之间可以清空一座古墓,这年头盗墓算是个斩首的大罪,所以胡八对官府找他很惊恐,不过刘子光并没打算讹诈他,只是请他帮忙发掘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到随州去挖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把里面的编钟倒腾出来。

至于千里江堤大招标的事情,刘子光一拍屁股就不管了,反正那些银票都是他们主动送上门的,量他们也不敢往回要,巡江御史怎么招标他虽然不能直接插手,但不代表完全说不上话,如果谁敢贪赃枉法,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江堤上贪银子,刘子光一定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安排好这些事情,刘子光带着五千壮丁和五百红衫团踏上了征途,目标是江西南昌,这座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赣江之滨,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一座气势恢宏的滕王阁位于南昌城北,北城临江,面对西山,碧城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天下三大名楼。当然刘子光兴师动众带着大军前往并非是去观赏风景,而是为了捉拿叛贼左梦庚,顺便震慑住一直不怎么老实的宁王。

宁王是太祖皇帝分封的藩王,作为一方诸侯可以拥有三个卫的士兵,可是这位宁王确不满足老老实实的当个王爷,趁着天下大乱,把自己的三个卫扩充成了三十个卫,拥兵十余万,钱粮无数,江西各府县官员都唯宁王马首是瞻,已经隐隐有些意图天下的意思。

  8…34 滕王阁内认义父

大军已经进入江西境内,这年头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只有商旅马队走出来的小道,部队前进必须依靠当地的向导指引,正所谓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刘子光的五千五百人马虽然不算浩浩荡荡,但也能在这野花烂漫的田野上走出一条像模像样的路来。

先锋一千人在前面开道,刘子光的中军三千人随后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