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 >

第7章

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第7章

小说: 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我看了《北大最佳讲座》一书中,有一场报告就是请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白威廉讲《中国人性行为的发展趋势》。他就毫不掩饰地讲了性模式问题,讲了男人找妓女问题,讲了性病、艾滋病(HIV)问题,讲得明,讲得透,这对混乱的性行为无疑能起到抑制作用。我认为,他能讲,咱们也能讲,据了解,有些高校也都开设了“性教育”选修课。我建议,是不是请代雨老师重点准备一下,好好备备课。我回去先向党委汇报一下我的想法,统一认识后,再安排教务处排课,借现在正封闭管理之机,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在报告厅上合班大课,每班不漏,每生不缺,都要听。    

  说着,书记从包里掏出一份资料说:    

  我这里有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说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高校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的重要问题,它既向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现实,对高校来说,当务之急已经不是允许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而是如何加以正确引导的问题;对大学生自身来说,也不是可不可以谈恋爱的问题,而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严肃负责地对待恋爱的问题。    

  文章中首先谈到要教育引导学生认清爱情的涵义及其本质。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以模糊朦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情也是如此,为什么要追求一个清晰纯正的所谓爱情呢?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涵义及其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先从几个方面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含义后,又着重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文章中明确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真正揭示出爱情的本质,对爱情作出科学解释的是恩格斯。恩格斯指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恩格斯对爱情所作的科学概括,从根本上阐明了爱情与性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社会性。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这是爱情的本质属性。爱情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对异性的选择和评价是以人具有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伦理社会意识为基础的。第二,作为本质属性,人对异性的最终结合是以互爱为前提的。第三,人对异性的要求不是以单纯一种自然方式进行,而是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方式进行。    

  文章还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正确对待失恋等问题谈了一些很好的看法,很有些借鉴价值。我把它推荐给你们,仅供参考。你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独创才能,有针对性地把这辅导课讲好。    

  校党委一致通过了校党委书记提出的建议。    

  教务处立即按专题讲座把教学任务下达给了德育教学部,并排出了课程表。    

  德育教学部把授课任务交给了代雨老师。    

  代雨老师投入了紧张的备课之中。    

  一切都按“防非典战斗”的要求,“预防如临战,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一天,代雨老师走进了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    

  代雨,德育教学部副教授,四十多岁年龄,由于女同志比较注意保养自己的面部皮肤,看上去显得还很年轻、俊雅;身材匀称,略显丰满。在天真幼稚的大学生面前,她像教师又像母亲;她稳重而不呆板,和善而不俗气,平时在和学生们交谈中,温柔里透着刚性,灵活中又不失原则,善解人意而又不随波逐流。学生们很喜欢和她接近。这次党委书记点了她的将,就是看中了她这些。


第一部分让“阴暗行为”走上“阳光讲台”(2)

  代雨落落大方地坐下后说:“书记,你推荐的那份材料我看了,我又翻阅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连你说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白威廉博士在北大的讲座和他的其它一些文章我也看了。我以为,针对我们的大学生队伍婚恋问题现状,我们这个专题讲座,还是应该偏重在婚恋观念问题上,只是在切入点上转换一下,把过去课堂上讲的从正面切入、正面教育、正面引导、正面说理,转变为从反面切入,摆问题,摆阴暗面,摆丑陋现象,然后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从理解、同情入手,逐步引深分析,先让他们感兴趣,听得进,然后再牵着他们的思维    

    

走,一直从阴暗处走到阳光下,从迷惘处走到明理处,从理解他的丑陋,同情他的处境引导到摆脱诱惑、挣脱精神捆绑、跳出情感陷阱而走向轻松,走向清新。关于性学问题,我不想涉及很多,建议可以另外安排专题讲座来完成。”    

  书记说:“好,我同意您的想法,抓紧时间备课吧,争取早日开课。关于性学的问题,我已安排另请专家来讲,如关于新婚姻法的相关知识,关于性的问题,关于艾滋病的问题等,要向大学生们讲明,要让他们在性知识方面明白、明理、明智,这对于矫正他们的错误婚恋观念会是很有好处的。您就按您的想法准备吧,我们期待着您的成功。”    

  “谢谢党委的信任,我会努力的。”代雨老师说着就站起身来。    

  “谁曾想到,如今的大学生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步子迈得竟如此错乱,我动议作这样的报告,实属无奈,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部分同学越走越偏吧!我相信您一定能做好这场爱情辅导报告。我相信您的感觉,就让学生们跟着您的感觉走吧!”党委书记用力握了握代雨老师的手,并投去了信任的目光。    

  你无须回答我    

  容纳五百多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    

  因为是“合班课”,大家伙儿似曾相识,报告厅里虽熙熙攘攘,但却无嬉戏打闹。五百多男女大学生济济一堂,乍一看,不知是生态失调,还是女孩子扎眼,总觉得女多男少。他们彼此之间,叽叽喳喳,交头接耳,相互发问:“今天要讲什么课?”“听说是思想品德修养课。”“嗨,又是老一套。老师嘴里冒白沫,学生啥也‘没听着’!”……    

  校党委书记“混”在学生中从后门进了报告厅,在后排边上选了一个座位坐下了。周围正好是新生,都不认识他,只把他当成了听课的老师,所以毫无反应。他听到了学生的一些议论,微微一笑,心里想,今天就看代雨老师的了,看看学生们到底听着听不着。    

  代雨老师正点走进了报告厅,登上了讲坛。    

  报告厅里的熙攘声渐渐静了下来。    

  代雨老师从容地打开了讲坛上摆放的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从自己的提包里掏出了她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光盘,插入主机中。    

  她微笑着环视了一下已经静下来准备听讲的学生们。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她用右手轻盈而熟练地点了一下计算机的键盘,屏幕上立即出现了本次讲座的题目:    

  代雨    

  和大学生“谈情说爱”    

  一看题目,男女大学生们“哄”的一声都笑了。书记在一旁观察着学生们的张张笑脸,只见有的是天真无邪的笑,有的是新奇、意外的笑,有的则是诡谲嬉戏的笑。特别是有几个顽皮的男生看着代雨老师那张在荧屏光、面灯光交相辉映下,显得分外端庄、俊丽的脸和那双水汪汪、蕴含深情的大眼睛,得意忘形地悄声说什么“刺激!”“有意思,有味道!”其实,他们忽视了“谈情说爱”四个字是加了引号的,这一“引”可就另有意思了。    

  这些代雨老师自然没听见。    

  待笑声平息后,场内显得异常寂静。    

  代雨老师那圆润中裹着“钢韵”且富有磁性的声音从麦克风中传出:    

  现在我想问大家——    

  你感到孤独吗?    

  你的课余时间,特别是晚上是如何度过的?    

  你的青春期恋爱之心正在萌动吗?或者说你是不是正在谈恋爱呢?    

  学生们“哄”的又都笑了。    

  请大家安静。现在我还想问——    

  你和你的恋人或者说是女朋友,在公众场合是否有过亲密接触,例如牵手、拥抱、亲吻等?    

  如果有,你是感到自豪、幸福,还是感到羞涩、不雅呢?    

  如果你在公众场合里看到别的男女无所顾忌地拥抱、亲吻,你是喜欢、羡慕,还是讨厌、指责?还是无所谓、见怪不怪呢?    

  讲坛下鸦雀无声。    

  同学们,在讲台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论年龄,我可以做你们的母亲……    

  说到这里,代雨老师的眼里闪动着泪花儿:    

  现在,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还想问你——    

  你知道什么是“情爱”、什么是“性爱”吗?    

  你和你的恋人或者是异性朋友,是否有过性行为?    

  我问问女生——    

  你意外地怀过孕吗?    

  你做过人工流产吗?    

  你后悔吗?    

  你认为他一定会娶你吗?    

  你怎样看待女性的贞节呢?    

  我再问问男生——    

  你是为“爱”而为还是为“欲”而为呢?


第一部分让“阴暗行为”走上“阳光讲台”(3)

  你现在有条件娶她为妻吗?    

  你敢对她负责吗?    

  …………    

    

    

  场内的男女大学生都屏住了呼吸,静极了,真的静极了。代雨老师此时也暂停了问话,她环视着每一张稚嫩的脸,她猜测,此时,无此行为者,在静听;有此行为者,在反思;有过失者,在自责;有顽症者,在“躲藏”……    

  学生们确也没想到,老师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触及到这么个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一时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而且触及得这样直接这样明了,这样活脱露骨,这样一针见血。不少学生感到惊讶。短暂的静谧过后,代雨老师又开始讲课了:    

  此时此刻,无论你心里在如何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不需要知道。有过也好,无过也好,都不必紧张、害怕,因为我前面说了,今天是母亲和儿女的交流。    

  这句话说得特别深情。    

  距离拉近了,感情贴近了,气氛又活跃了。    

  “我想首先和大家一起来摆一摆,或者叫一起分析分析大学校园里的恋爱现象。我给这个问题的命题是——”她又是那样熟练地按动计算机键盘,屏幕上出现了:    

  大学校园情爱、性爱现象透视    

  她接着讲下去:    

  我的不少同行们都这样说,上世纪80年代初,各大学的学生守则中几乎都规定在校大学生不许谈恋爱。但从一开始,这条规定就从没有被所有的人遵守过,出双入对的男女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对于这个问题,这里我不想再多说了,不少高校已经对大学生恋爱问题从禁止转为沉默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如何冷静地分析分析这种大学校园的恋爱现象。    

  一般来说,进入大学后最先谈恋爱的一批学生恋人,多是在中学时埋下的朦胧的种子在大学里萌发,这样的恋爱很少能结出果实。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对爱情的理解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各自考入了不同的大学,有的恋人甚至相隔千里之遥,再加上对大学里的生活还摸不着头脑,有些惧怕、陌生心理,因而,大多都自然分手了。可到了大二、大三、大四阶段,他们的眼界开阔了,身心更成熟了,恋爱的眼光、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有恋爱之心的男女大学生于是便先后开始了新的寻觅。一些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门必修课,至少也应是选修课,如果不恋爱,大学就白上啦!如果少了这一课,就是没有真正体验到大学生活的全部。    

  有一位同学曾给我来信写道:春天来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呢?……    

  学生们“哄”的都笑了。    

  校园恋情表演    

  代雨老师接着说:    

  真的,你们别笑,如今各种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了。他们中有不少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一改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敢于离经叛道,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在谈恋爱问题上,一般信奉一位外国哲学家拾麦穗的原则。这位哲学家把谈恋爱的过程比喻为拾麦穗,说是有一个人走进一块麦地后,看见第一株麦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后来他又继续往前走,看见每一株麦穗都比手里的那一株又大又好,不免有点后悔。另一个人走进麦地后,看见株株麦穗都很大很饱满,他东瞧西望,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地快走出了麦地,赶紧随便摘了一株并不起眼的小麦穗。第三个人在麦地走了快一半时,选择了一株相对较大的麦穗摘下来,以后也许还有更大的麦穗,也许没有,而对他来说,手里的麦穗就是最好的。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大学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麦穗。    

  某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女生,进大学不久看见周围同学不少成双成对,感觉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级下学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动出击,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大学毕业不久他们就组成了小家庭。女的不久就发现这男生从不干家务,对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体谅。每当她大老远地采访回来,精疲力竭还要忙着做饭时,男的却只知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多次唠叨无效,因为男的本质上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习惯于被人关心被人照料,对别人缺乏体贴。这位女同学因而多次累倒。后来在老同学聚会上,她懊悔地说,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要找个年龄大一些,特别宽容,特别会体贴人的男人做丈夫。同学们议论说,她就是太急切,只摘到了最小的“麦穗”。    

  某都市各大学流传着对各校女生的评价:某大学的女生聪慧,某大学的女生丑,某外院的女生漂亮,某师大的女生温柔。为了找到更大的“麦穗”,某些男大学生们在周末往往倾巢出动,穿梭于兄弟院校的舞场,到外捕获。晚上回宿舍,就交换“情报”,发现“猎物”,互相出谋划策,甚至代写情书,所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漂亮的女生受到所有人的青睐,追求者众。某大学一位娇美的女生有一打多的追求者,她规定只给每位男性朋友半小时的谈话时间。另一大学的女生也不甘寂寞,一位女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封信,说自己也许不算漂亮,但自信自爱,也懂得感情。这封信赢得不少人的喝彩。有的大学生甚至利用互联网发布情报说什么某医大女生多、男生少,男生们挺起腰板,大胆地去追吧!下面还附了两条注意事项:1。男人不坏,女人不爱!2。千万不要自作多情!


第一部分让“阴暗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