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华罗庚-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华罗庚
… Page 3…
从杂货店的徒工到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华罗庚一生几经磨难,始终没
有停止在数学王国里的勤奋探索。他怀揣初中毕业文凭,却昂然走上欧美名
牌大学的讲坛,成为令世人仰慕的一代大师。他那传奇般的曲折经历,留给
后人无尽的启示。
一、不幸中的大幸
公元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这里土地肥沃,
盛产蚕丝。华罗庚的父亲华老祥,在城里清河桥边开了一间名叫“乾生泰”
的小杂货铺,每年逢春蚕结茧之际,代人收购蚕丝,平时卖些棉花、针头线
脑、香烟火柴之类的东西,收入微薄。华老祥40岁才抱上儿子,自然视如珍
宝,于是按照当时的习俗,将儿子轻轻放进箩筐,然后在上面又扣了个箩筐
道: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就叫罗庚吧!”华罗庚由此得名。
华罗庚小的时候活泼、顽皮,父亲的杂货店成了他嬉戏的场所,他很喜
欢店里的那排柜台,常常围着柜台跳上跳下,他还特别喜欢看戏,唱戏的在
空场上搭个台子,看戏的不用花钱,华罗庚从人群中挤到台前,从开锣看到
深夜散场,童年的华罗庚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金坛县城的东门外有一座名叫
青龙山的庙,每年春天赶庙会时,“菩萨”便骑着高头大马从青龙山进城,
华罗庚10岁那年,“菩萨”又来了,所到之处,百姓无不下跪磕头,求药问
卜,祈求“菩萨”保佑平安。挤在人群中的华罗庚看到这种情景,心中产生
怀疑:“菩萨”真是神通广大吗?那个骑在马上受人膜拜的“菩萨”是人还
是神呢?为了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华罗庚跟着“菩萨”走了七八里路,
直到那位“菩萨”走到城外庙中脱掉服装,露出人形,才心满意足地返回家
中。家里的父母正为迟迟不见华罗庚的踪影而着急,而他回家后却对妈妈说:
“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他刚说完,父
亲立即训斥道:“小孩子家懂什么!”
华罗庚到了入学年龄,便随姐姐莲青一同到金坛县城小南门外的仁劬
(qú)小学读书,因为贪玩,功课常常考得不好,加之他常爱思考些“怪”问
题,有人便给他起了个外号“罗呆子”。不久,他小学毕业,父母望子成龙,
将他送进刚刚成立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读书,这一年,他12岁。
进入中学后,华罗庚因为顽皮,字写得不好,时常受到语文教师的训斥,
但是他的数学教师王维克却对他另眼相看。一次,金坛中学的几位教师在一
起品评学生,一位语文教师带着轻蔑的语调说:“成绩好的学生都到省城里
念书去了,剩下来的都是些蠢蛋!”王维克听后立即反驳道:“不见得吧,
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很不错!”“哼,华罗庚!就凭他写的那像蟹爬一样
的字,也谈得上前程远大?”“当然喽,华罗庚的字写得确实不好,将来成
为书法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天赋很好,很有培养前途。”
“何以见得呢?维克兄。”“起初,我和诸位的观察一样,也发现他的字写
得歪歪扭扭,很潦草。数学的作业本子也写得很不整洁,常常乱涂乱改;后
来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现,许多涂改的地方正是反映了他在解题时探索的多
种路子。”王维克不仅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份,而且有意培养他。王维克
本人博学多才,家里藏书丰富,华罗庚成为他家的常客,他或是借书,或是
请教问题,每次都受到热情款待和耐心的指点,在恩师的教导下,华罗庚渐
渐丢掉了贪玩的毛病,专心钻研数学。到年终考试时,王维克对他说:“你
… Page 4…
不必考了,因为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题不值得你做,我给你
拟一个论文题目,你回家去做吧。你的数学终归是一百分,终归是第一。”
在王维克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华罗庚在数学王国里努力探索,课堂的
知识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有一次,王维克借给他一本美国人著的微积分教
科书,华罗庚拿去十天后便归还,王维克对他说:“数学这门功课是最有步
骤的,你不可跳着看啊,我提几个问题问问你。”结果华罗庚不仅对答如流,
而且把书印误之处也指给老师看。有一天,华罗庚来找王维克,将自己一篇
油印论文“福尔玛最后定理之证明”交给王维克,并得意地说:“我已经寄
给各个大学请批评,亦请王先生批评!”王维克看了论文严肃地说:“福尔
玛提出的定理要得到最后的证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你演算的这
道福尔玛最后定理,是17世纪以来许多大数学家绞尽脑汁至今还没有解决的
问题,要是你能如此简单地证明之,岂非奇迹!然而,你的证明所依据的公
理似是而非,所以不能成立!”最后,王维克语重心长地对华罗庚说:“我
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灰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用你的智慧和汗
水去铸造钥匙,争取有朝一日把这些锁打开!”在这次长谈中,王维克劝华
罗庚专门深入钻研数论,华罗庚听从恩师的教导,从此和数论结下不解之缘。
1925年夏,华罗庚以全班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从金坛中学毕业。由于家庭
经济困难,父亲无力供他读高中上大学,为了能够谋个职业养家糊口,华罗
庚考取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然而这里的数学教师却不欣赏华罗庚,他们把
华罗庚独创的解题方法视为大逆不道,与此同时,父亲杂货店的生意也很不
景气,家中无法继续提供学费,尽管还差一个学期即可毕业,但华罗庚却决
定退学,两手空空回到家乡。
回家之后,华罗庚接替父亲管理杂货店。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
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 ‘穷’字,剥夺了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
上,擦着清水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把灯草一根针地为活命而挣扎。”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华罗庚开始了顽强的自学。白天,只要店里没有顾客,
华罗庚就埋头读书和演算;夜晚,小店关门之后,他不顾一天的疲劳,吃过
饭后,便点起油灯,继续攻读数学直到深夜。为了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华罗庚在读书时,往往只看了公式便开始演算,等算出结果后再翻开书对照
答案,他还常常把白天看到的公式记在心里,晚上躺在床上用脑计算,待算
出结果,立即点灯对照答案。就这样,他啃完一本又一本枯躁难懂的数学书,
连续自学完高中三年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为日后独立研究数论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罗庚专心致志地攻读数学,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一位顾客进店
后问:“多少钱一支线?”正在香烟盒纸上演算数学题的华罗庚头也不抬地
脱口而出:“853729!”顾客听后又惊讶又生气,掉头便走。华罗庚因此遭
到父亲一顿责骂。他因为看书入了迷,对顾客往往心不在焉,有时,顾客要
买香烟,他拿的却是火柴;还有一次,一位顾客来买东西,他因为心不在焉
竟算错了账,多付人家一块大洋,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可把父
亲气坏了,逼着他去追回,他白跑了许多路,累得汗流浃背,连顾客的影子
也没追上;更可笑的是,有一天,华罗庚竟把演算后的结果当成顾客应付的
货款向顾客索要,那位顾客吓了一跳,事后他私下对华老祥说:“你们家罗
罗,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呢?”华老祥认为:“这都怪那些‘天书’,这孩子
是看 ‘天书’看呆了!”因为华罗庚看书使店里的生意大受影响,华老祥恨
… Page 5…
透了使儿子“精神慌惚”的书本,以后每当他看到儿子又捧起书本时,便抢
上去夺走烧掉。而华罗庚把书当成命根子,每当父亲来夺书时,他都拼命捂
住不放,有一次,当他看到一本心爱的书又将化为灰烬时,竟当场晕倒。后
来一个偶然事件,使华老祥中止了“烧书”。一天,华老祥在茶馆里喝茶,
忽然掉了颗牙,一向迷信的华老祥立即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并且紧张兮兮
地说:“牙是孩子,这个兆头不好,莫不是咱家的罗罗要……”“是啊,你
整天嚷着要烧罗罗的书,弄得他心惊胆战,这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我
后半生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听了妻子的话,华老祥沉吟了片刻,最后他叹
口气道:“唉,算了,以后我再也不烧他的书就是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不仅使华老祥彻底打消了“烧书”的念头,而且对儿子开始刮目相看。
事情是这样的:一年秋天,华罗庚随父亲到金坛茧场给人盘点蚕茧,父
亲掌秤,他监秤,干完活后,货帐却差千把块钱,两本帐对不上,急得在场
的人磕头如捣蒜一般。华罗庚看到后,拿过帐本和算盘,只一顿饭的功夫便
清算完毕,平静地告诉大家:“账货对了,一文不差。”伙计们又仔细算了
一遍,果然不差分毫,大家一致夸赞起华罗庚,他父亲看了美滋滋的,想起
过去对待儿子的态度,不由得十分后悔。从此,打定主意,再不烧儿子的书
了。
1928年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的王维克学成归来,再次回到金坛县任
教。不久,金坛中学闹学潮,将原校长赶下台,留学归来的王维克被任命为
校长。他把原来的会计、庶务员及事务主任解雇,将他们三人的工作交给华
罗庚一人承担,每月薪水是十八块大洋。华罗庚喜出望外,他对自己的工作
一丝不苟,甚至教师们使用的铅笔,他都削好了再发送。每天晚上,他逐个
检查教室的卫生和门窗,他把学校的各项杂务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到学期末,
几百名学生的成绩单堆在办公桌上,华罗庚算得总是又快又准。
王维克很欣赏华罗庚的才干,准备破格提拔他到补习班教数学,谁知此
事遭到县教育局长的激烈反对,但在王维克的一再坚持下,华罗庚还是成为
金坛中学的数学教师。
华罗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全家都为他高兴,父母暗中为他物色了一
位秀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吴筱元。她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死后家道中衰,
便成了华家的儿媳。婚后不久,华罗庚的母亲去世,紧接着华罗庚又染上可
怕的伤寒,为了给丈夫请医买药,吴筱元将新婚的衣物、手饰送进了当铺。
华罗庚重病期间,王维克几次登门探望,并安慰吴筱元:“不怕,你让他安
心养病吧,月薪我照样派人送来,他教的课程由我代上!”然而不久,王维
克也染上伤寒,卧床不起了。
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在妻子精心照料下,他终于战胜了死神,但这
场大病却使他成了残疾人——他的左腿关节粘连变形,弯曲了。
病愈后的华罗庚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维持全家的生计。他拄着拐
杖,撑着雨伞,拖着病腿走进王维克家的大门。王维克仍然让他在补习班教
课,但是不久,有人告状指责王维克任用不合格的教员华罗庚。王维克听后
愤然辞职,赴湖南大学任教去了。按照当时的规矩,校长下台,会计也会被
辞退,华罗庚面临失业的危险。幸好继任校长韩大受也是位好心人,他对华
罗庚说:“别人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继续干吧,不过,书你是万万
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让你任课才被人告的。”
华罗庚总算保住了饭碗,白天,他拖着病腿到学校做会计工作,晚上回
… Page 6…
到家里,不顾一天的劳累和残腿的病痛,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勤奋钻研。
他在数学王国里尽情遨游,正象他自己说的那样:“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
替不健全的腿!”
华罗庚在贫穷与苦难中送走了少年时代,跨入青年行列。他遭受了种种
不幸,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他遇到了慧眼识英才的王维克,这位恩师的教导和
鼓励给了年轻的华罗庚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不久,这颗未来的数学明珠便开
始放射出第一道耀眼的光芒。
二、从清华到剑桥
那是1930年一的天,尚未生病的华罗庚在一份杂志上读到大名鼎鼎的数
学教授苏家驹的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他发现这位教授的解法
是不对的,想撰文给予纠正,又怕得罪了名人,于是去找王维克商量,在王
维克的鼓励下,华罗庚写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
由”一文,文章写好后,又请王维克审阅,王维克看后大加称赞,很快便将
论文寄给他时常为之投搞的上海《科学》杂志。随后华罗庚便大病一场,病
愈的华罗庚心中时常惦记着他的那篇论文。有一天,邮差送来一封信,华罗
庚撕开一看,是刚刚出版的《科学》杂志第15卷第2期。华罗庚抑制着心跳,
用颤抖的手翻开杂志,《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的大字标题跃入他的眼帘,而那铅印的“华罗庚”三字更使他浑身一颤,激
动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位杂志编辑与他素不相识,竟能冒着风险,将他这个
无名小卒的论文全文刊出,这怎能不使他激动万分呢!然而更使他做梦也没
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篇论文惊动了另一位大数学家——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
主任熊庆来,从而引出了广为流传的一段动人佳话。
熊庆来原籍云南弥勒,早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后又到法国留学,
对整函数和亚纯函数颇有研究,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数学科学的开拓工作,立
志为振兴中华干一番事业,于是联系一些科学家成立中国科学社,并创办《科
学》杂志。由日后著名化学家柳大纲的老师王季梁担任主编,柳大纲任编译
员。他们认真审阅每一篇来稿,凡是重要的稿件都推荐给权威们看。20年代
后期,他们常常收到华罗庚的论文,这些论文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不断
将这些稿件推荐给熊庆来。当熊庆来看了华罗庚写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
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后,兴奋不已,他很赞赏作者在论文中所
表现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于是在数学系办公室询问左右:“这个华罗庚是个
什么人?”“可能是个留学生。”一位教师猜测。“可能是在哪个大学里教
书,因为他写的这篇论文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大学教授!”又一位教师猜测说。
但是爱才如命的熊庆来决不会满足于泛泛的猜测,他立即着手调查此人,他
先查阅了清华大学“归国学生联合会”会员名单,没有见到华罗庚的名字。
他并不罢休,决意查个水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