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第16章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章

小说: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的王公大臣名单中没有汉族人,如有人就此事向朝廷进言,朝廷将会对李
起疑心,不如把赵舒翘列入其中,以杜口实,多年混迹官场的老官僚李鸿章
这时被清廷委以谈判全权代表重任,他为了自己的前程,采纳了幕僚的建议, 
赵舒翘遂成了首祸诸臣之一。(赵继声《赵慎斋先生年谱叙》) 
二、赵舒翘被列为首祸诸臣是外国谈判代表来提出的。中方全权代表奕
劻、李鸿章对此曾据理力争,认为赵舒翘“无仇洋之举,更无罪可科”。至
于奉命调查过义和团之事,最多不过革职。外国代表当时表示同意,但隔日
却在照会中坚持原议,不许有丝毫更改,赵舒翘遂被重惩。(陈夔龙《梦蕉
亭杂记》) 
据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瓦德西在慈禧居所仪鸾殿搜出赵舒
翘给慈禧的密奏,瓦德西当即派人把奏折送交李鸿章,要求向在西安的慈禧
等人急电为赵舒翘免罪,此事却被奕劻与李鸿章搁置,致使赵舒翘未能救出。
(鲍心增《赵尚书被冤述略》;周政伯《赵尚书被冤述略书后》) 
赵舒翘是怎样身亡的?亦是诸说纷坛。《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清代
七百名人传》中笼统地说他“自尽”身死。《清史稿》中写道:“初饮金, 
更饮以鸩,久之乃绝。” 
周建人先生回忆录《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中则写得颇为详细;1901 年
农历正月初六,清廷“赐”赵舒翘自尽的圣旨送到赵家,赵舒翘谢旨后,自
己走进内室,先吞金箔,未死。在两位钦差的催促下,赵只好让家人给他“挑
天官”,即用烧酒浸了皮纸,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鼻孔和嘴均被堵住,又
闷又醉,气绝身死。西安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关于赵舒翘死状的传说,与周建
人的回忆大同小异,所不同者有二;赵死的地点在臬司衙门,而不是在家中; 
死前,先用黄表纸盖住口鼻,然后用酒喷,使赵窒息而死。
赵舒翘对清王朝一片忠心,却落得如此下场,足见清末官场的黑暗和倾
轧之激烈。

(张应超) 
吴禄贞被刺是谁主谋的? 
吴禄贞,湖北云梦人,早年参加过兴中会和自立军起义。后赴日本陆军
士官学校留学,和满洲贵族良弼是同学。在良弼的推荐下,吴禄贞当上了新
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禄贞在石家庄和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及
山西起义军秘密联络,准备三路进攻北京。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吴禄贞
被原第六镇第十二协统周符麟和卫队营长马步周等人刺杀了。是谁主谋刺杀
吴禄贞的呢?多少年来众说纷坛,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清皇室主使周符麟、马步周暗杀了吴禄贞。持这种说法的
人认为,清廷对握有兵权的袁世凯甚感恐慌,因而起用吴禄贞为第六镇统制, 
想以此来达到以吴制袁的目的,吴禄贞虽然也反袁,但他的反袁不是为了保
全清廷,而认为袁世凯是中国革命的一大障碍,必须去除。武昌起义后,吴
禄贞联合革命党,屯兵威胁京师,这是清廷始料不及的,所以清皇室要派人
暗杀吴禄贞。杨玉如著的《辛亥革命先著记》就说:“清廷以禄贞行动威胁
清廷,遥助革命党,深加痛恨和恐惧。奈当时军威已替,又不敢显示其非, 
明正其罪,恐致激变,只得用二三权臣卑劣之计,密购绿林贼盗往石家庄将
吴禄贞刺死。”张难先所著《湖北革命知之录》也说:“军咨府大臣载涛, 
知马步周、周符麟与吴禄贞有隙,就秘密将他二人叫到北京,许以二万两银
子,并许将来保他们升官,教他们刺杀禄贞。”罗正伟编的《滦州革命先烈
事略》则认为是:“良弼知禄贞有异,乃重贿啖其部下原第十二协统周符麟
往刺之。” 
然而,当时的直隶总督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说吴禄贞“为项城(即
袁世凯)遣人暗杀”。曾在袁世凯的亲信随从唐天喜家做过家庭教师的任芝
铭在回忆录中说:唐天喜告诉他,是袁世凯主使周符麟、马步周暗杀吴禄贞
的。任芝铭认为,北洋军队一向由袁世凯所控制,清政府把吴禄贞安插在北
洋六镇中来抑制袁世凯,必然引起袁世凯的忌恨;况且吴禄贞一上台就联合
革命势力,截留清政府运给袁军的军火列车,使袁世凯面临南北革命军夹击
的形势。所以唐天喜说:“老头子(袁世凯)不止一次说要杀吴禄贞。”再
说,清政府大兵南下攻打革命军去了,京畿空虚,还不敢加害重兵在握的吴
禄贞。张国淦编著的《辛亥革命史料》写道,当时的军咨府第二厅厅长冯耿
光说:吴禄贞与载涛、良弼关系很好,他们曾多次密议铲除袁世凯的方法。
清政府重用吴禄贞的目的,就是要他来扼守京汉铁路,阻袁军北上,保卫京
城。因此他们在反袁上是一致的。吴禄贞遇刺的电报到京后,载涛深恐计划
失败。所以冯耿光认为暗杀吴禄贞的罪魁是袁世凯而不是载涛。
吴禄贞的存在,不仅对清廷是个严重威胁,对袁世凯也是个极大的障碍, 
清廷和袁世凯都有可能谋杀吴禄贞,因此以上两种说法各有所据,可是吴禄
贞的参谋何遂却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是清政府和袁世凯共同主谋暗杀
了吴禄贞。他说,清廷曾派军咨府第三厅厅长陈其采去石家庄监视吴禄贞的
行动。周符麟到石家庄召集部分军官密谋暗杀事宜时,陈其采也参加了,马
步周就是被他们共同收买,去暗杀吴禄贞的。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事后还在
何遂面前称赞马步周,说:“马步周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不
少的事。”所以清廷派陈其采、袁世凯通过段祺瑞共同主使马步周暗杀吴禄

贞是确凿无疑的。同意这种意见的也大有人在。
暗杀吴禄贞的凶手是被抓住了,应当说要查清吴案的来龙去脉是很容易
的。可是当时北方还在清政府和袁世凯的掌握之中,他们当然不会去追查此
案的主谋,反而接受湖北道监察御史温肃的奏折,要查明吴禄贞“与黎元洪
通谋,东说滦州军队,西煽太原叛兵,截留前敌军械,欲阻绝南北交通,以
抄第一军后路”的所谓罪行,从而为后人造成了这一历史悬案。
(陈长华) 
蔡锷是怎样逃离北京的? 
“二次革命”之后,云南都督蔡锷来到北京,袁世凯送给他全国经界局
督办、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处员、参政院参政等桂冠。蔡锷在京目睹耳
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深为不满。然而,他处于袁世凯派来的密探监视
之下,行动不得自由。1915 年底,他终于逃离袁世凯的樊笼,经天津,东渡
日本,旋又南下云南,举起护国运动的大旗。
蔡锷是怎样逃离北京的?同小凤仙有什么关系? 
陶菊隐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说:“从十月下旬起,他(蔡锷) 
就经常请病假,不久借着一个与小凤仙乘车出游的机会,十分机警地溜到了
东车站。梁启超早已派家人曹福(天津人)买了两张三等票,在车站等候着。
直到蔡上了车,曹福才悄悄地把一张车票塞在他的手里。他们两人在车中装
做互不相识。火车到了天津站,曹福护送他到意租界会见梁,与梁会谈后, 
又护送他到日租界同仁医院预先定好的房间下榻。” 
陶菊隐在这里叙述蔡锷逃出北京,不仅与名妓小凤仙有关系,还同梁启
超有关系。说蔡锷逃出北京同小凤仙有关系的还有张相文《南园丛稿》,张
在《小风仙传》中说,蔡锷伪装与夫人反目吵闹后,夫人携眷南归。蔡锷每
天带小凤仙遨游公园、市场,为凤仙买脂粉、赊衣物,密探见蔡锷同小凤仙
打得火热,逐渐不以为意。一天,小凤仙对蔡锷说:“可行矣!”蔡锷遂乘
机出东交民巷,登车赴天津,转航东京。
《邵阳日报》1984 年9 月12 日刊贺舜田的文章,谈及他的岳母曾龙珠
老人回忆她父亲曾鲲化等筹划蔡锷逃离北京的经过。这是最新的说法,现介
绍如下: 
曾鲲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早年同蔡锷一起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
经孙中山提名,担任国民政府交通参事。为了帮助蔡锷摆脱袁世凯对他的软
禁,精心筹划了蔡锷逃离北京的方案。按照计划,蔡锷携小凤仙将密探引至
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来到大松柏树下的“来今雨轩”露天茶社饮
茶。蔡锷故意将手提的银元袋子(用十字线编织的露孔网袋,从外面可以看
见里面雪白的银元)放在茶桌上,接着摘下巴拿马草帽(当时最名贵的草帽, 
每顶价值70 元)也放在茶桌上,并从容地脱下长衫,搭在靠背椅上,然后坐
下来和小凤仙对面吸烟、饮茶,神情悠然自如。这时跟踪而来的密探充作游
客,坐在距蔡锷不远的茶桌上,盯视着蔡锷。少顷,蔡锷起身对小凤仙说: 
“我去解手即来,你不要离开!”密探见蔡锷身穿短衫,口衔香烟去厕所, 
且留下衣物在桌椅上,便不在意。蔡锷绕过厕所,出了园门,直奔府右街石
板房20 号曾鲲化家里,随即迅速换上了曾龙珠之母刘灿华的蓝衫和黑裙,男

扮女装,由曾家的厨师(新化县人)和马车夫(北京人)两人用轿子抬,放
下轿帘,并故意将绣花鞋尖露在帘外,径直抬往崇文门火车站。当时只有崇
文门火车站未供外国人使用,不设检查机构。曾鲲化利用交通参事职务之便, 
将蔡锷从崇文门火车站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直达天津的专车,终于逃出北京。
关于蔡锷逃出北京也有说同小凤仙没有关系的,哈汉章在《春耦笔录》
(见刘成禹《洪宪纪事诗三种》)叙述说,1915 年11 月10 日,哈为其祖母
80 寿辰,宴宾客于北京钱粮胡同聚寿堂,蔡锷应邀出席。是夜,蔡锷与牌友
玩牌至次日7 时方散。密探看到蔡锷一门心思打牌,早已星散。蔡锷趁机出
哈宅,直人新华门,因离上班时间太早,门卫异之,以为是袁世凯召他来的, 
不敢多问。蔡锷抵总统办事处,侍者问他:“将军今日为何这么早来?”蔡
锷看了看故意拨快的表说:“我的表快两个小时!”随即打电话给小凤仙, 
约她午后12 点半到某处同吃饭。片刻,蔡锷见已摆脱密探。便出西苑门,乘
三等车赴津,绕道日本返滇。
哈汉章说蔡锷出京同小凤仙没有直接关系,但蔡锷出走之后,“小凤仙
因有邀饭之举,侦探盘诘终日,不得要领。乃以小风仙坐骡车赴丰台,车内
掩藏松坡(蔡锷字)上闻。”哈汉章等人亦趁机“宣扬小凤仙之侠义,掩人
耳目,明日,小风仙挟走蔡将军之美谈,传播全城矣”。
(树扬) 
黎元洪“床下都督”有否其事? 
1911 年10 月10 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晚上7 时。
武昌新军起义了。当天晚上,武汉三镇城头就变换了旗帜,那面被洋人
讥讽的“病蛇旗”(黄龙戏珠旗)拉掉了。
革命终于使古老神州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中国从此永远结束了帝制。谁想做皇帝谁就
倒霉,皇帝野心家成为过街老鼠,他在哪里出现,就在那里挨骂挨打,袁世
凯、溥仪复辟无不作如是观。
武昌起义,横扫千军。清朝镇守武昌的大官小官纷纷逃窜,这时有一个
新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旅)的协统(旅长)叫黎元洪的。也从他所隶
属的第四十一标(团)第三营营房中逃跑。他深怕起义士兵追踪前来,拿他
问罪,不敢藏匿家宅,就换了一身便衣东躲西藏,想方设法混出城去。武昌
新军起义成功了。
那么由谁出面主持起义者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工作呢!因为起义来得仓
促,来不及和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取得联系,可是政府要建立,起义的新军还
需要巩固和扩大战果。翌日下午,当起义士兵代表和地方立宪派商议,要推
出鄂军大都督时,立宪派的花言巧语,使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同意了让
黎元洪当大都督。
黎元洪下落不明。起义士兵只得分路寻找。经过转辗周折,这位面团团
的黎协统总算找到了,当得悉起义士兵用意是要推举他出任对抗大清王朝的
革命军大都督时,浑身紧张,汗流浃背,坚决表示不干此“叛逆事”。后来
经起义士兵强行逼迫,再加上大气候已开始逐渐走向有利于革命的一方,才
勉为其难。但这位黎都督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噱:要他剪去辫子,他却痛
哭流涕,迟迟拒绝将盘在头顶心的猪尾巴割掉。就任都督时,他在公众场合

作献辞,却又是一副狼狈相,说了半句“元洪不德”就哑口无语了。其实也
不奇怪,须知他本是清军巡防营的一个高级军官,在武昌起义当天晚上,还
亲手杀害起义士兵派来联络的代表,要他一夜之后,转变立场,讲革命话做
革命事,岂非咄咄怪事。这种行为和心态,在时人看来,倒也滑稽有趣,于
是乎,关于他当都督前逃匿和寻找之事,被人们奔走相告,加之印刷出版事
业兴起,于是出现了不同之说。
最有传播力的是“床下都督”说。说是黎元洪在起义爆发时,就躲在幕
僚家,见到有士兵前来寻找,以为是逮捕他审讯,吓得躲到床下去。后来经
人们东哄西说,好不容易才从床下拉出来,就此获得了“床下都督”雅号。
此说见于当时参与者记,“先是二十日天明时,李君翊东取军械出,见黎元
洪与其执事官王安澜被兵士多人围于楚望台坡下,或曰:黎自其床下被挟至
此者。或谓自黎之某参谋家挟至此者。”(甘绩熙《躬与辛亥武昌首义及阳
夏鏖兵之经过情形实录》)此说颇见风行。笔者在建国初期见有叶蠖生等著
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就采用这种说法。近年,此说仍有延袭,“据说,黎元
洪是藏在床底下,被马恭拖了出来的”(黎东方《细说民国》)。这当然有
些传奇色彩,盖以中华历史之久,幅员之广,却还未曾有过一个从床下捉将
出来的而又被捧为全军统帅的。因此,多书对此质疑。早在1950 年,彭明在
以“床下都督黎元洪”作题时,即有旁注说:“黎元洪从床下被拉出来当都
督,这是流行极广的说法”,“真相如何,尚待多方查考。为了避免以讹传
讹,特记于此”(《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上册)。
据彭明说,当时黎元洪躲匿,起义士兵群起搜寻,“结果在一个缝衣厂
里拖了出来。当时他穿着借来的蓝呢袍、青马褂,又短又小,狼狈异常。起
义的人向他说明来意之后,他拔腿就跑,到处躲藏,起义的人跟着追,后来
终于又把他从一个楼梯下面放灯油的地方拉出来。”(同上)此处虽排除躲
匿床下说,但还是说他是被捉出来当都督的。
但是,通常史家所述,还是据章裕昆《文学社运动纪实》,在起义者成
立湖北军政府,要推举一个有名望的人当都督时,就推选了黎元洪,“拥黎
议决后,阙龙等即赴混成协司令部觅黎不见,复至混成协皮工厂,见黎在内
默坐,阙至,黎即起身出外,入左旗后营门,旋又出,疾行至黄土坡,复绕
道至楚望台。”作者系文学社成员,直接参与起义,且耳闻其事始末,因有
所记。对此胡祖舜也说,“工程营汤启发率支队巡中和门前后一带,见有人
负皮箱一口,自黎宅出,启发等疑为盗窃,叱止之,询所自采及其何往,始
知为黎协统之伙夫,再三盘诘,复知黎走避黄土坡其参谋黄文吉家,遂跟踪
前往,见黎与执事官王安澜等坐谈,启发遂请其往楚望台与吴兆鳞相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